存储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 格式:ppt
- 大小:9.50 MB
- 文档页数:61
寄存器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寄存器?寄存器(Register)是计算机中一种用来存储和操作数据的硬件元件。
它由一组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固定大小的数据。
寄存器在计算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存储算术运算的操作数、控制信号、地址信息等。
寄存器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使用方式,寄存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General Purpose Register)是最常见的寄存器类型,其用途十分广泛。
它们用来存储临时数据、变量、函数参数等。
通用寄存器通常具有较小的存储容量,例如x86架构中的EAX、EBX、ECX和EDX寄存器,每个寄存器都有32位大小。
累加寄存器累加寄存器(Accumulator Register)主要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它是一种特殊的通用寄存器,在运算过程中存储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累加寄存器在某些指令集架构中有特殊优化,因此在一些特定的计算任务中性能更好。
状态寄存器状态寄存器(Flag Register)用于存储处理器的运行状态和标志位。
例如,它可以存储条件运算的结果,比如是否相等、是否溢出等。
状态寄存器通常由多个二进制位组成,每个位上的值表示某一种状态。
通过读取和设置状态寄存器的位,程序可以获得有关处理器的各种信息。
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Instruction Pointer Register)存储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内存地址。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处理器会不断读取指令指针寄存器中的值,并自动递增以指向下一条指令。
指令指针寄存器的值可以由程序员修改,以实现跳转、函数调用等操作。
寄存器的操作寄存器在计算机中起到存储和操作数据的作用,它可以执行多种操作,包括读取、写入、清零等。
寄存器与其他存储器件(如内存)相比,读取和写入速度更快,但容量较小。
寄存器的操作可以通过特定的指令来完成,这些指令通常是处理器指令集中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寄存器操作:1.读取寄存器:通过读取指令将寄存器的值加载到处理器的内部寄存器中,以供后续指令使用。
1SAN 与NAS1.1什么是SAN,什么是NAS1.1.1SAN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and SAN Protocols)是一种高速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存储设备是指一张或多张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
一个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
典型的SAN 是一个企业整个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
通常SAN 与其它计算资源紧密集群来实现远程备份和档案存储过程。
SAN 支持磁盘镜像技术(disk mirroring)、备份与恢复(backup and restore)、档案数据的存档和检索、存储设备间的数据迁移以及网络中不同服务器间的数据共享等功能。
此外SAN 还可以用于合并子网和网络附接存储(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系统。
当前常见的可使用SAN 技术,诸如IBM 的光纤SCON,它是FICON 的增强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更新的光纤信道技术。
另外存储区域网络中也运用到高速以太网协议。
SCSI 和iSCSI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存储区域网络协议。
SAN 的典型结构1.1.2NAS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
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
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
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
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
目前国际著名的NAS企业有Netapp、EMC、OUO等。
国内尚无有竞争力的NAS企业。
NAS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器件(例如磁盘阵列、CD/DVD 驱动器、磁带驱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和内嵌系统软件,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
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存储器中的EPROM和EEPROM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存储器中的EPROM和EEPROM计算机存储器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其中EPROM和EEPROM是两种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类型。
本文将介绍EPROM和EEPROM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一、EPROM的定义和特点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是一种可以被擦除和重新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 非易失性:EPROM的数据可以在断电后长期保存,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
这使得EPROM非常适合存储那些需要长期保留的数据和指令。
2. 可擦除性:EPROM中的数据可以通过使用紫外线照射来擦除,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擦除器进行擦除。
擦除之后,EPROM可以被重新编程。
擦除和重新编程的过程可以多次进行,但是每个EPROM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擦除和重新编程。
3. 只读性:在未擦除和重新编程之前,EPROM中的数据是只读的,无法进行修改。
这使得EPROM更加安全可靠,适用于存储那些需要保护而不希望被修改的数据和指令。
4. 容量较小:EPROM的存储容量相对较小,通常在几KB到几MB 的范围内。
这限制了EPROM在存储大量数据方面的应用。
二、EPROM的应用由于EPROM具有非易失性和只读的特点,它在某些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EPROM的常见应用:1. 系统固件:EPROM常用于存储计算机系统的固件,如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这些固件在计算机启动时被加载,负责初始化硬件和提供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
2. 音视频存储:EPROM可以用于存储音频和视频文件,如音乐合成器中的音乐数据、游戏机中的游戏数据等。
3. 电子设备配置:EPROM可以存储电子设备的配置信息和参数,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
1、什么是潮湿敏感元件:部分SMD封装的元件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在经过高温回流焊后容易产生一些质量问题,我们称这些元件为“湿度敏感元件”(moisture-sensitive devices),简称MSD。
2、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湿敏元件当吸收过量湿气的湿敏元件通过回流焊时,SMD会接触到超过200°C的高温,高温焊接时,元件中的水分迅速膨胀,会使SMD内部断裂和分层,于是器件的电气性能受到影响或者破坏。
破坏程度严重者,器件外观变形、出现裂缝等(通常我们把这种现象形象的称作“爆米花”现象)。
像ESD破坏一样,大多数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出来这些变化的,而且在测试过程中,MSD也不会表现为完全失效。
3、怎么识别湿敏元件?所有湿敏元件都应封装在防潮的包装袋中,且包装袋上必须有湿敏警示标志(雨点警示标志)和湿敏元件标签,标签上有雨点警示标志、湿敏元件级别标志、真空封装时间等。
4、Floorlife时间(Mounted/used within:就是在规定温度/湿度的环境中,可以暴露的有效使用时间.5、湿敏元件的级别:敏感等级有效开封时间时间条件1 不限在温度≤30℃/85% 湿度(RH)的条件下2 1年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2a 4周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3 168小时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4 72小时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5 48小时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5a 24小时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6 即用即烘在温度≤30℃/60% 湿度(RH)的条件下不论哪个等级的器件(Level 6 除外),其保存期不能少于12 个月,外部存储环境为<30℃/90%RH。
6、湿敏元件的干燥封装?干燥包装是在湿敏元件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一种保存方法,它包括防湿包装袋(MBBs)、预印警告标签、干燥剂、湿度指示卡(HIC )。
存储基础知识DAS、SAN、NAS详解说明目前磁盘存储市场上,存储分类(如下表一)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封闭系统主要指大型机,AS400等服务器,开放系统指基于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开放系统的外挂存储根据连接的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和网络化存储(F abric-Attached Storage,简称FAS);开放系统的网络化存储根据传输协议又分为: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 ork,简称SAN)。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用户采用的是开放系统,其外挂存储占有目前磁盘存储市场的70%以上,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开放系统的外挂存储进行论述说明。
表一:存储入门:图文阐释DAS、NAS、SAN(图一)今天的存储解决方案主要为:直连式存储(DAS)、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接入存储(NAS)。
如下表二:存储入门:图文阐释DAS、NAS、SAN(图二)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已经有近四十年的使用历史,随着用户数据的不断增长,尤其是数百GB以上时,其在备份、恢复、扩展、灾备等方面的问题变得日益困扰系统管理员。
主要问题和不足为:直连式存储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系统IO等),数据流需要回流主机再到服务器连接着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企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的运行。
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仓库基础知识一、基本术语及定义1、仓库:1.1、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仓库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物资存储保管,发展到具有担负物资的接收、分类、计量、包装、分拣、配送、存盘等多种功能。
1.2、是指产品在生产或商品流通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使产品、物品暂时存放的场所。
简单的说就是产品暂时存放的场所。
2、仓库管理:就是对仓储货物的收发、结存等活动有效控制,其目的为企业保证仓储货物的完好无损,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货物的活动状况进行分类记录,以明确的图表方式表达仓储货物在数量、品质方面的状况,以及目前货物所在的地理位置、部门订单归属和仓储分散程度等情况的综合管理形式。
3、发料:物料由仓库根据生产计划将促成物料直接向制造部门的生产现场发放的现象叫发料。
4、领料:物料由制造部门宣传人员在某产品制造之前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物料的现象叫领料。
×√5、呆料:即物流存量过多、耗用量极少,而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
呆料为百分之百可用的物料,一点都未丧失物料原有应具备的特性和功能,只是呆滞在仓库中很少动用而已。
6、旧料:物料经使用或储存过久,已失去原有的性能或色泽,而致物料的价值降低者。
7、残料:只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料零头,虽已丧失其主要功能,但仍可设法利用者。
8、废料:即报废的物料。
经过相当使用,本身已残破不堪或磨损过甚或已超过其使用寿命年限,以至失去原有的功能而本身无利用价值的物料。
9、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10、安全库存:(了解)安全库存亦称“缓冲存量”,就是从现在起到指定时间点的计划入库量与现库存量之和不小于从现在起到指定时间点的计划需求量,其数量为紧急采购(或生产)周期×每日需求量。
(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管理书籍对安全库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很大的出入)11、最高库存:(了解)等于安全库存+采购(或生产)周期×每日需求量。
计算机内存管理基础知识一、前言学妹刚上大学,问我计算机内存知识需要了解么?我当场就是傻瓜警告,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为什么要去了解内存知识?因为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各高级语言在进行内存的使用和管理上,无一不依托于此底层实现,比如我们熟悉的Java内存模型。
最近几篇文章学习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后,喜欢底层的同学可以去学习CPU结构、机器语言指令和程序执行相关的知识,而看重实用性的同学后续学习多进程多线程和数据一致性时,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冯•诺伊曼结构1、早期计算机结构在冯•诺依曼结构提出之前的计算机,是一种计算机只能完成一种功能,编辑好的程序是直接集成在计算机电路中,例如一个计算器仅有固定的数学计算程序,它不能拿来当作文字处理软件,更不能拿来玩游戏。
若想要改变此机器的程序,你必须更改线路、更改结构甚至重新设计此计算机。
简单来说,早期的计算机是来执行一个事先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某一特定的程序,一旦需要修改程序功能,就要重新组装电路板,所以早期的计算机程序是硬件化的。
2、理论提出1945年,冯•诺依曼由于在曼哈顿工程中需要大量的运算,从而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两台计算机Mark I和ENIAC,在使用Mark I和ENIAC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存储程序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理念,即将计算机指令进行编码后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序地执行程序代码,从而控制计算机运行,这就是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的开端。
这是对计算机发展有深刻意义的重要理论,从此我们开始将程序和数据一样看待,程序也在存储器中读取,这样计算机就可以不单单只能运行事先编辑集成在电路板上的程序了,程序由此脱离硬件变为可编程的了,而后诞生程序员这个职业。
关于冯・诺依曼这位大神,值得单独开一篇文章来聊聊。
3、五大部件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如下:数据流一》指令流-A 控制流---►img冯•诺依曼结构用极高的抽象描述了计算器的五大部件,以及程序执行时数据和指令的流转过程。
合理化储存的基本知识导读:储存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但是,储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现在对储存功能实现的过分强调,因而过分投入储存力量和其它储存劳动,所以,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储储存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但是,储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现在对储存功能实现的过分强调,因而过分投入储存力量和其它储存劳动,所以,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尽量少投入。
一、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1.质量标志。
保证被储存物的质量,是完成储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2.数量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
目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对合理数量范围做出决策。
3.时间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储存时间,往往用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时间标志,如同转天数、周转次数等。
4.结构标志。
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比例关系对储存合理性的判断。
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合理与否。
5.分布标志。
指不同地区储存的数量与当地需求比来判断对需求的保障程度。
6.费用标志。
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储存合理与否。
二、储存合理化的实施ABC分析法的是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的结构关系、储存量、重点管理、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ABC分析法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总库存量;第二,解放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
1.ABC分析法的一般步骤(1)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例如,要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要分析针对某一系统的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服务器存储基础知识第一点:服务器存储的类型与特点服务器存储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数据的存放、管理和访问。
在服务器存储的世界里,有多种存储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1 直接附加存储(DAS)直接附加存储是最常见的存储类型,它将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这种存储类型的特点是速度快、控制简单,但扩展性和容错能力较差。
DAS适用于小型企业或者对数据访问速度有较高要求的环境。
1.2 网络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是通过网络连接的独立存储设备,它可以被网络中的多个服务器访问。
NAS的优点在于易于扩展和共享,但相对DAS,其访问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NAS适用于需要数据共享和备份的中型企业。
1.3 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高速专用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SAN提供高效的存储池化,可以实现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快速的访问速度。
但SAN的成本较高,且需要复杂的配置和管理。
它适用于大型企业或数据中心,特别是在需要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的环境中。
1.4 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是将存储资源分布在网络中的多个位置,通过软件进行管理和协调。
这种存储类型的优点在于高可用性和弹性,可以动态调整资源。
分布式存储适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能够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
第二点:服务器存储的关键技术在服务器存储的领域,有一些关键技术是确保数据安全、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和实现高效管理的关键。
2.1 数据冗余技术数据冗余是通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位置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冗余技术包括磁盘镜像、磁盘阵列和数据校验技术。
通过冗余技术,即使部分存储设备损坏,也不会丢失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2.2 数据快照技术数据快照技术可以创建数据的静态视图,使得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某个时间点的数据状态。
快照可以用于数据备份、恢复和测试,大大提高了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2.3 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是为了提高存储效率而开发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知应会)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知应会)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计算机打交道。
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的使用和理解都大有裨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存储以及编程语言。
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
它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并且使其能够运行各种程序。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 等。
1.1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图形化操作系统。
它的特点是易于使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和工具。
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处理、窗口管理以及文件管理等功能,适用于大部分个人用户和办公环境。
1.2 Mac OS操作系统Mac OS操作系统是由苹果公司专为其Mac电脑开发的操作系统。
它注重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Mac OS操作系统也支持多任务处理、文件管理以及与其他苹果设备的无缝连接。
1.3 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自由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
它可以在各种硬件平台上运行,并且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处理和强大的网络功能。
Linux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统以及科学研究领域。
二、网络网络(Network)是计算机之间互相连接的一种通信方式。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数据传输、共享资源以及实现远程通信。
2.1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设备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其中,星型拓扑是最常见的,它以中心设备为核心,其他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设备。
2.2 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设备的一种地址。
IPv4是目前最常用的IP地址格式,由四个十进制数(0-255)组成,如192.168.0.1。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道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很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概念和术语:1.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电子设备、电子系统、机械设备和机械系统等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可以分为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2.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各种驱动程序,应用软件包括各类办公软件、游戏和应用程序等。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如内存、处理器、设备和数据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和Linux等。
4.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常见的网络类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5.文件和文件格式计算机中的文件是存储在硬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数据。
常见的文件格式包括文本文件(.txt)、图片文件(.jpg、.png)和音频文件(.mp3)等。
6.互联网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互联网安全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和身份盗窃等问题。
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容易使用。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将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相互通信、共享资源和进行合作。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概念和术语:1.拓扑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布局。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总线、星形、环形和树形等。
2.协议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规则。
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要使用特定的协议才能相互通信。
存储基础知识一、存储概述存储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保存和读取数据。
存储设备的种类繁多,包括硬盘、闪存、内存等。
不同的存储设备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硬盘硬盘是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存储设备之一。
它使用磁性材料来记录数据,并通过机械臂在盘片上读取和写入数据。
硬盘有两种类型: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1. 机械硬盘机械硬盘是传统的存储设备之一,它具有大容量、低成本等优点。
但是,由于其机械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受到震动和碰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
2. 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存储设备,它采用闪存芯片来保存数据。
相比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抗震性能等优点。
三、闪存闪存是另一种常见的存储设备,它采用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可以长时间保存数据。
闪存有两种类型:NAND闪存和NOR闪存。
1. NAND闪存NAND闪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闪存类型,它具有高密度、低成本等优点。
常见的应用包括U盘、手机内置存储等。
2. NOR闪存NOR闪存则是一种速度较快但密度较低的闪存类型。
它主要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读取数据的场合,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四、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另一个重要的存储设备,它主要用于临时保存程序和数据。
内存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被读写,所以需要具有高速、稳定和可靠的特点。
1. DRAMDRAM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内存类型,它具有高速、大容量等优点。
但是由于其易失性特性,断电后数据会丢失,所以通常需要与硬盘结合使用。
2. SRAMSRAM则是另一种内存类型,相比于DRAM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少。
五、RAIDRAID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存储设备的技术。
RAID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0、RAID1、RAID5等。
1. RAID0RAID0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具有较快的读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