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儿童基础生命支持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53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摘要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目录简介 (1)伦理学问题 (2)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3)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5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7)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11)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3)心脏骤停后救治 (14)急性冠脉综合征 (16)特殊复苏环境 (18)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20)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23)新生儿复苏 (25)培训 (27)急救 (29)参考文献 (32)致谢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anks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ublication: 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 Michael Shuster, MD; Michael W. Donnino, MD; Andrew H. Travers, MD, MSc; Ricardo A. Samson, MD; Steven M. ScheGnayder, MD; Elizabeth H. Sinz, MD; Jeff A. Woodin, NREMT-P; DianneL. Atkins, MD; Farhan Bhanji, MD; Steven C. Brooks, MHSc, MD; 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Allan R. de Caen, MD; Monica E. Kleinman, MD; Steven L. Kronick, MD, MS; Eric J. Lavonas, MD; Mark S. Link, MD; Mary E. Mancini, RN, PhD; Laurie J. Morrison, MD, MSc; Robert W. Neumar, MD, PhD; Robert E. O’Connor, MD, MPH; Eunice M. Singletary,MD; Myra H. Wyckoff, MD; 和AHA《指南摘要》项目组。
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https: //),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要求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厘米。
确认并再次强调单一施救者的救治顺序为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的无高级气道的成人患者,实施呼吸通气时应按照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对于已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对呼吸通气速率的建议为每分钟10次呼吸(即:每6秒一次呼吸),每次呼气潮气量为500-600ml.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2015年儿童心肺复苏及生命支持指南解读1、儿童基础生命支持儿童BLS 中的变更和成人BLS 的变更一致。
审查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1.1 重申了“C—A—B”为儿童CPR的优先程序。
儿童的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30次(单人复苏)或15次按压(双人复苏)开始,而不是从人工呼吸开始。
因为不同于成人,儿童心脏骤停大多是呼吸相关性的心跳骤停(asphyxial cardiac arrest),而不是心源性的。
所以通气对于儿童复苏至关重要,但由于施救者不愿意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需要寻找气囊面罩等延误胸外按压的时间,因此更改指南的意义旨在保证尽早胸外按压以提高儿童患者院外实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另一意义是将各年龄段患者的心肺复苏程序统一为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这样可能最易于治疗各年龄段患者的施救者记忆和实施。
成人和儿童保持同样的程序可以使教学保持统一。
1.2手机时代单一施救者和多施救者的医护人员儿童CPR新流程⏹有人目击的猝倒对于成人和青少年,遵照步骤(如果您是独自一人且没有手机,则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取得AED,然后开始心肺复苏或者请其他人去,自己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在AED 可用后尽快使用)⏹无人目击的猝倒给予2 分钟的心肺复苏,离开患者去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获取AED,回到该儿童身边并继续心肺复苏;在AED 可用后尽快使用再回到患者身边进行心肺复苏。
1.3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1.3.12015年指南提出,按压频率是“100-120次/分钟”,因为按压速率极快时会出现胸部按压深度不足。
为使教学统一,且尽量方便记忆,又因缺乏儿科证据,儿科专家也接受和成人BLS 相同的按压速率建议2015年指南建议儿童按压深度施救者提供胸部按压的按压深度应至少为儿童患者(婴儿[ 小于一岁] 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这大约相当于婴儿1.5 英寸(4 厘米),儿童2 英寸(5 厘米)。
一旦儿童进入了青春期(即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建议按压深度,即至少2 英寸(5 厘米),但不超过2.4 英寸(6 厘米)。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儿童基础生命支持部分过去10年间,儿童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
从2001年至2009年,儿童IHCA存活出院率从24%提高到了39%[1]。
并且延长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间也使部分患儿获益,12%接受CPR超过35 min 的患儿得以存活出院,且幸存者中60%神经功能良好[2]。
但院外心脏骤停(out-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存活率依然低下,由11个美国和加拿大医疗急救机构注册的复苏协作组织(Resuscitation Outcomes Consortium)2005年至2007年的数据显示:存活出院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即婴儿(1岁以下)为3.3%,儿童(1~11岁)为9.1%,青少年(12~19岁)为8.9%[3]。
该组织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所有年龄组儿童的存活出院率为8.3%[4]。
为此,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仍将致力于推广并普及简化流程的CPR,并继续强调高质量CPR的重要性。
2010版AHA的CPR及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指南的儿科部分在生存链中加入了预防的环节;为尽可能缩短心脏按压的延迟将复苏顺序从A-B-C改为C-A-B,保持与成人CPR的一致性;明确了高质量CPR中的一些量化指标以及婴儿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的使用;和成人一样去掉了评估步骤中的"看、听、感觉"以及心脏骤停者使用环状软骨加压等内容。
2015版指南与以前各版有很大的不同,新指南仅是一份"更新" ,而不是对2010版指南的全面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