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肺复苏指南(2015版)及其更新知识点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50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制定和推广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案的权威指导。
它的主要目的是救助那些处于心跳骤停或呼吸困难状态的人,并提供了一套基于科学证据的操作步骤。
本文将介绍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1. 核心原则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早期心肺复苏:对于任何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
- 打电话求救: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以确保专业医疗人员的迅速到场。
- 高质量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复苏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应保持至少5厘米的按压深度和至少100次/分钟的频率。
- 避免停顿:尽量减少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停顿时间,确保流畅的按压和通气。
2. 成人心肺复苏成人心跳骤停的处理步骤按照指南的要求应该为:确认患者无反应和无正常呼吸后,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应该以30:2的比例交替进行,每两分钟需要检查自主心律。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应尽早使用。
3. 儿童心肺复苏儿童心肺复苏相较于成人有一些特殊要求。
当发生儿童心跳骤停时,首先需要保持先前确认的呼吸困难,并尽快呼叫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步骤为: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频率为至少100次/分钟。
儿童复苏时应使用深度足够压迫但不超过6厘米的胸外按压。
4. 呼吸困难处理除了心跳骤停之外,指南还提供了应急处理呼吸困难患者的指导。
如果患者仍有自主呼吸但存在呼吸困难,应将其放置在舒适姿势,鼓励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如果患者意识模糊或伴有紫绀,则需要立即求助急救,并酌情给予人工通气。
5.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用于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设备,可以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施行。
美国A心肺复苏指南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5(更新):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知识点
1、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包括: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
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
2、2015版心肺复苏将生存链划分为:院内心脏骤停、院外
心脏骤停。
3、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包括:监测和预防、识别和启动急
救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高级生命支持
和骤停后护理。
4、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包括: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基础和高级急救医疗服
务、高级生命维持和骤停后护理。
5、胸外按压的深度为至少5cm,避免大于6cm。
胸外按压的
速率为100~120次/分,胸外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
标比例为至少60%,心肺复苏中建立高级气道的患者呼
吸频率为10次/分。
6、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都采取目标温度管理
(TTM),温度选定在32~36度,并至少维持24小时。
7、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旁观者可以给
予纳洛酮。
8、简化的BLS流程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国际最新指南前言●2015年10月15日,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本次更新共包括急救系统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两种版本)、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支持等15部分文件。
AHA官网还提供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十余种语言的指南摘要文件。
内容●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步骤●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总结心肺复苏(C P R)的定义●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心肺脑复苏(CPCR):上述CPR内容,加:●早期即加强脑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恢复脑的功能。
●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脑复苏只有心肺功能复苏而没有脑功能的恢复,复苏没有意义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心搏骤停●心脏性猝死: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依次为:大脑→心肺系统●→肾脏及内分泌……●5分钟是大脑的葡萄糖和ATP储存耗竭的时限!●心脏骤停的后果:● 3~5 秒:黑蒙● 5~10秒:昏厥● 10~20 秒:意识丧失● 30~60 秒:瞳孔散大● 60 秒:呼吸停止● 1~2 分钟:二便失禁● 3 分钟:脑水肿● 4 ~ 6 分钟:脑细胞死亡● 8 分钟:脑死亡●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可电击性心律: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在猝死中占90%●非可电击性心律: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无脉性电活动心室自主心律、室性逸搏心律●@ 处理两类心律失常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电击有效,而后者无效、复苏效果普遍极差确认现场安全(院外复苏的第一步)●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
美国A H A心肺复苏指南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2015最新美国心脏协会A H A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