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新标准
- 格式:dps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13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摘要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目录简介 (1)伦理学问题 (2)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3)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5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7)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11)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3)心脏骤停后救治 (14)急性冠脉综合征 (16)特殊复苏环境 (18)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20)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23)新生儿复苏 (25)培训 (27)急救 (29)参考文献 (32)致谢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anks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ublication: 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 Michael Shuster, MD; Michael W. Donnino, MD; Andrew H. Travers, MD, MSc; Ricardo A. Samson, MD; Steven M. ScheGnayder, MD; Elizabeth H. Sinz, MD; Jeff A. Woodin, NREMT-P; DianneL. Atkins, MD; Farhan Bhanji, MD; Steven C. Brooks, MHSc, MD; 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Allan R. de Caen, MD; Monica E. Kleinman, MD; Steven L. Kronick, MD, MS; Eric J. Lavonas, MD; Mark S. Link, MD; Mary E. Mancini, RN, PhD; Laurie J. Morrison, MD, MSc; Robert W. Neumar, MD, PhD; Robert E. O’Connor, MD, MPH; Eunice M. Singletary,MD; Myra H. Wyckoff, MD; 和AHA《指南摘要》项目组。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2015《指南更新》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指南更新要点如下:新AHA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体系2015《指南更新》中使用的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均依据AHA的最新定义。
最新版定义中的3级建议有所更改,3级:无益,当证据显示,有高质量或中等质量研究(证据水平LOE分别为A或B)表明某项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对照组时,不常使用。
证据水平也有所更改。
LOE B 现分为LOE B-R(随机研究)和LOE B-NR(非随机研究)。
LOE C 现分为LOE C-LD(有限数据)和C-EO(专家意见)。
总的来说,复苏学的证据水平和建议级别都较低,2015 版的所有建议中仅1%(315条建议中有3条)基于最高证据水平(LOE A),仅25%的建议(315条建议中78条)被认定为1级(强建议)。
2015《指南更新》中的大部分建议(69%)都只有最低证据水平的支持(LOE C-LD 或C-EO),将近一半(315条建议中有144条,45%)被定为2级(弱建议)。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2015《指南更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审视救治体系的新视角,区分了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
要点包括•救治体系通用分类•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救治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救治体系•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卒中问题上。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心肺复苏最新标准2015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时维持血液循环。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标准进行了更新。
这些更新的标准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为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提供更清晰、更简单的操作指南。
根据最新的心肺复苏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和更新:1. 胸外按压深度,AHA建议在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应达到5厘米(2英寸),最大深度不超过6厘米(2.4英寸)。
这一变化旨在确保足够的血液被推动到患者的大血管和重要器官,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2. 胸外按压速率,AHA建议在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速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
这一变化旨在确保按压的速率与心脏跳动的频率相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3. 呼吸比例,AHA建议在心肺复苏时,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
这一变化旨在减少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之间的转换时间,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连续性和效率。
4.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AHA强调在心肺复苏中使用AED的重要性。
AED能够检测心律失常并提供电击治疗,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时使用AED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AHA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速率、呼吸比例、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中断时间的最小化等。
这些因素都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2015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标准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对于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来说,熟悉并严格遵守这些最新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希望通过这些最新标准的推广和实施,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美国A心肺复苏指南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5(更新):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5年心肺复苏新标准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挽救因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而濒临死亡的患者。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标准进行了更新,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新标准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CAB”替代了“A-B-C”,即首先进行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然后进行人工呼吸(Airway)、最后进行心脏除颤(Breathing)。
这一改变的目的是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因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新标准建议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尽量保持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并且尽量使胸部下陷至少5厘米。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早期除颤的重要性。
对于心室颤动(VF)和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患者,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对于非专业人员,AHA建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以缩短从心脏骤停到除颤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另外,新标准还对人工呼吸的操作进行了调整。
对于成人患者,AHA建议采用口对口和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而对于婴儿和儿童患者,则建议采用口对口和口对面罩的方式。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人工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HA建议所有参与心肺复苏的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以保持其技能的熟练程度,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最新的指南要求,以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2015年心肺复苏新标准的发布对于心肺复苏的实施和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强调胸外按压、早期除颤和规范人工呼吸的操作,新标准有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挽救更多因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而濒临死亡的患者。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新标准的内容,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以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严华
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
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
本次更新共包括执行摘要、证据评价与利益冲突管理、伦理学问题、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等部分文件。
一、概述
(一)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停搏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10秒:突然倒地,意识丧失;
30秒: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二)早期CPR的意义
CPR抢救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脏停搏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90%;
心脏停搏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60%;
心脏停搏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40%;
心脏停搏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大于20%;且侥幸存活者也可能是“脑死亡”者
心脏停搏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抢救白金时间:1分钟以内
抢救黄金时间:4分钟内
抢救白银时间:4—8分钟内
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
二、专业人员心肺复苏标准的变化
(一)按压深度
1、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2英寸(5厘米),但不超过2.4英寸(6厘米)。
2010版指南为至少22英寸(5厘米)。
2、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1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4厘米,儿童大约5厘米,青少年则应按成人的按压深度5-6厘米。
(二)按压的频率
规定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尽量不中断按压,中断时间小于10秒。
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
在大多数研究中,更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
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中断这一心肺复苏关键因素。
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2015《指南更新》新规定了建议按压速率和按压幅度的上限值,初步数据表明,过度的按压速率和幅度会产生不良影响。
设定按压速率的上限值基于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分析,该分析发现过快的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钟)和按压幅度不足有关。
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
(三)按压后,请离开胸壁
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防碍胸壁的回弹。
(四)通气的规定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五)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
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六)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去除加压素
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与仅使用肾上腺素相比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
因此,为了简化流程,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了加压素
(七)及早的冠脉造影及治疗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八)低温治疗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成年患者,(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