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腔穿刺液检查内容培训
- 格式:pptx
- 大小:769.28 KB
- 文档页数:51
检验技师士考点:浆膜腔穿刺液细胞计数
检验技师/士考点:浆膜腔穿刺液细胞计数
人体的浆膜腔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液体,据估计正常成人胸腔液在20毫升以下,腹腔液小于50毫升,心包腔液约为10-30毫升,它们在腔内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不易采集到。
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能有多量液体贮留而形成浆膜腔液这些积液随部位不同而分为胸腔积液腕水、腹腔积液心包腔积液等。
区分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按积液的性质分为漏出液及渗出液两大类,也有人再将乳糜液加列一类。
目前临床迫切要求通过积液检查提供良性或恶性疾患的确切信息。
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方法怀脑脊液相同,计数时应把全部有核细胞(包括间皮细胞)都列入细胞计数中。
红细胞计数对渗出液与漏液的鉴别意义不大。
文献报告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压中血性者占50-85%.当积液中的红细胞大于0.1×1012/L 时应考虑可能是恶生肿瘤、肺栓塞或创伤所致也要考虑结核病可穿刺损伤的.可能。
红细胞增多时不能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
因积液中沉渣会引进技术起假性雯加功因纤维蛋白存在而堵塞计数小孔。
白细胞计数对渗出液中和漏出液和鉴别有参考价值。
现认为漏出液中的白细胞数常不超过100×106/L,如果超过500×106/L多为渗出液,因为这个界限是人为划分的,因此各作者划分界限有所差异。
结核性与癌性积液中的白细胞通常超过200×106/L.而化脓性积液时往往1000×106/L.。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方法引言浆膜腔穿刺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腔隙液体的性质和病因。
本文将介绍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之前,医生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充分同意。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相关病史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理解病情和判断结果。
在准备设备方面,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 静脉采血器或注射器 - 收集容器 - 消毒药物(如酒精或碘酒) - 消毒棉球 - 注射针头 - 针头盒此外,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检查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的物品准备齐全,并在清洁平整的工作台上放置。
同时,将患者的皮肤消毒药物放在适当的位置。
2.准备患者:患者应取坐位或卧位,暴露穿刺部位(通常是浆膜腔所在的部位,如腹部或胸部)。
用消毒药物擦拭穿刺部位,以确保无菌环境。
3.穿刺操作:取出一支无菌的注射针头,用手将其上覆盖的保护帽拿下。
然后,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起来。
以30至45度角刺入穿刺部位,并逐渐推进到穿刺腔内。
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并发症。
4.采集样本:当针头进入穿刺腔时,可以逐渐注射无菌盐水或气体,以收集腔隙液体样本。
同时,要注意收集足够数量的样本,以便后续实验室检查。
5.结束操作:当样本收集完成后,将注射器从针头上拔出,并立即放入收集容器中。
然后,迅速将针头放入锥型废针容器中,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最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穿刺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注意事项•检查前,应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和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评估并判断结果。
•在检查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体征,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穿刺角度。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穿刺针头的位置和深度,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
•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样本收集后,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并按照实验室要求保存和处理样本。
实验一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目的】掌握浆膜腔积液(serous cavity fluid)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原理】因漏出液与渗出液的产生机制不同,故各种体液的颜色、透明度、凝固性等也有不同,可以通过肉眼和感观的方法区别。
【器材】比重计、比重筒。
【标本】浆膜腔穿刺液。
【操作】1.观察颜色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变化。
渗出液混浊,可呈深浅不同的黄色、红色、乳白等颜色;漏出液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根据观察到的颜色如实描述报告。
2.观察透明度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的变化。
漏出液清晰透明;渗出液可出现不同浊度,如“微浑”、“浑浊”等,根据观察到的透明度如实描述报告。
3.观察凝固性倾斜浆膜腔积液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块形成,结果可根据标本情况不同用“无凝块”、“有凝块”报告,渗出液常有凝块,而漏出液一般无凝固性。
4.测定比密充分混匀的浆膜腔积液缓慢倒入比重筒中,以能悬浮起比重计为宜。
将比重计轻轻放入装有浆膜腔积液的筒中并加以捻转,待其静置自由悬浮于浆膜腔积液中(勿使其接触比重筒壁),读取液体凹面相重合的比重计上的标尺刻度数值并作记录。
【参考值】1.外观漏出液为浅黄色清晰透明或微混;渗出液为黄色、黄绿色、红色、咖啡色等不同的颜色,混浊。
2.比密漏出液<1.015;渗出液>1.015。
【注意事项】1.器材保持比重计干净、刻度准确,测定比密后,应立即浸泡、清洗干净,以免蛋白质凝固在比重计上,影响准确性。
如标本量少,可采用折射仪测定比密。
2. 标本浆膜腔积液标本一般分装在2支试管内送检:一管作细胞学检查,为避免标本凝固引起细胞变性破坏而影响结果,应加100mg/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二钾抗凝,每 0.1ml可抗凝6ml标本;另一管不加抗凝剂,用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3.判断结果(1)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或难以观察时,可在试管后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灯光下仔细观察。
(2)标本呈黄色一般为渗出液,多见炎症性积液,呈云雾状混浊样,甚至呈脓性,凝固性高、比密增高;浅黄色透明的标本一般为漏出液,清晰或微混、一般无凝固。
浆膜腔液理学检验physisal examination of serous cavity fluid临床评价:1.浆膜腔通常指胸膜腔(胸腔)、腹膜腔(腹腔)和心包腔等。
在生理条件下,这些浆膜腔分别有少量液体(<5 0m1)在腔内起润滑作用,这些液体由浆膜壁层产生,由脏层吸收,是一个连续的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可形成积液,即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
浆膜腔液的检验目的,是根据积液产生的原因、理化特点,将其分为漏出液(transudate)和渗出液(exudate)两大类,同时寻找病因,以助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2.浆膜腔液的理学检验通常包括积液的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有无凝块等。
漏出液和渗出液在理学、化学以及显微镜检查方面均有不同之处(表1—9)。
表1—9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1)浆膜腔积液的量:一般随病情、积液部位和抽取的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从数毫升至数千毫升不等。
(2)颜色:1)黄色:一般漏出液为淡黄色,渗出液则颜色较深;2)红色:多为血性,首先应排除穿刺性损伤(穿刺损伤时血液分布不均,继续穿刺时积液渐变清,也可形成小凝块),病理性可见于结核感染、肿瘤、出血性动脉瘤;3)乳酪色:是大量脓细胞存在的表现;4)乳白色,是乳糜性或假性乳糜性积液的特征,前者是胸导管或淋巴管阻塞所致,后者是血浆中乳糜颗粒增加所致;乳糜性积液中的胆固醇低于血清中的胆固醇,而假性乳糜积液中的胆固醇则高于血清中的胆固醇;5)绿色:可为绿脓杆菌感染的结果。
(3)透明度:漏出液常为透明的液体,或轻微混浊;渗出液因含大量细胞或细菌等而有不同程度的混浊;而乳糜性积液更因大量乳糜微粒存在而混浊。
(4)比密:一般有两种测法,即比重计法或硫酸铜比重法(当标本量少时采用)。
漏出液比密多在1.018以下,而渗出液则多在1.018以上。
(5)凝块:漏出液中因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蛋白成份少,故不发生凝固,而渗出液中则可因纤维蛋白原等增多而发生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