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大气压自制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三节大气压强实验专题训练1、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你应________,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______________影响。
(4)如图自制的简易气压计,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气,在图示的状态下,瓶内的气压___瓶外的大气压.小明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____,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2、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ρ0)的液体,右侧容器盛有待测液体.先用抽气机抽出U形管内部分空气,再关闭阀门K,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填空:(1)如图所示,液柱会上升是因为玻璃管内部气压(“大于”或“小于”)玻璃管外部气压,形成压强差.著名的实验就是采用与此装置相似原理测出大气压强.(2)为了测量右侧液体的密度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3)根据已知液体密度和测量到的物理量可得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4)空气不能完全抽空,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3、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
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
为此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②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③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几点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如何学好物理1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
做好笔记为辅,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2020八年级物理学习共同体期末复习大气压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1.小刚做“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注射器筒/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注射筒器▲ (未拉动/刚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拉力大小与大气压力相等.(2)小刚在测量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已经达到最大,活塞仍没有滑动.为了能完成实验,请你提出一条实验改进方案▲ .(3)改进后,正确操作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 的长度/, 注射器的容积V,则测得的大气压强p=▲ .(4)小刚发现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有:▲ 、▲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若不考虑其它因素,认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测量,当弹簧测力计被拉到最大测量值时,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选填“A”或“C”)注射器3.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甲,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cm2 。
第九章压强9.3 大气压强(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分析、比较混合压强。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知识点梳理1.已知大气压为76 cmH g高,玻璃管内如图所示的水银(Hg)柱高度h=10 cm。
则p A=cmHg,p B=cmHg,p C=cmHg,p D=cmHg,p E=cmHg,p F=cmHg,p G=cmHg。
2.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抽水的,如图所示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完下列填空。
(1)提起活塞时,阀门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进入圆筒。
(2)压下活塞时,阀门关闭,水推开阀门,涌入活塞上面。
(3)再提起活塞时,阀门关闭,它上面的水从出水管流出,与此同时,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水就进入圆筒。
三.中考考点知识点一:气压计1.一根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两端开口,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溶液的玻璃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制成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所示,细玻璃管内的液柱是由于瓶内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而形成的。
把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会。
2.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A.与实际气压一样大B.比实际气压小C.比实际气压大D.无法确定知识点二:大气压强的应用3.如图为医生在用新型采血装置给病人采血,这种装置中的试管内几乎没有,其内部压强远远(填“大于”或“小于”)血液压强,所以血液会顺利地从血管流到试管。
知识点三:大气压与生活4.如图所示,将装满纯净水的桶(约40 cm高)开口朝下放在水中,结果是()A.桶内的水将流出一部分B.桶内的水将全部流出C.仍然是满桶水D.无法判断5.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现象,下列解释符合物理规律的是()A.没有大气压水泵同样可以把水抽到高处B.氦气上升的过程中大气压较小会使气球膨胀C.高原地区大气压比沿海地区大D.被压紧的橡皮吸盘与光滑玻璃分子间只产生引力6.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压强减小7.小汉制成如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一. 教材分析《大气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存在。
2.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水槽、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液体压强、固体压强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如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被大气压压入口中。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呈现大气压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器材,简要介绍气压计的结构和原理。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通过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2年八年级下册物理讲义(北师大版)课时8.4 大气压强(学生版)一、目标要求二、知识点解析1.大气压强:大气对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用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并且具有流动性。
3.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如图所示。
(2)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5.大气压的特点:(1)空气内部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
(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3)大气压变化规律: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减小而(如在海拔高的山上煮饭,煮不熟);随气压增大而(如用高压锅煮饭快)。
7.体积与压强: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三、重点、难点与易错点★重点一:大气压强1.产生: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托里拆利实验表明76cm汞柱的高度是由当地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
所以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⁵Pa。
★重点二: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1.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八年级物理气压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 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当每队马各增加到8匹马时,才把半球拉开。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 覆杯实验:将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然后用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这是因为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托住了纸片和水,从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 吸盘挂钩:将吸盘用力挤压在光滑的墙壁上,挤出里面的空气,吸盘就会紧紧地“粘”在墙壁上。
这是由于吸盘外部的大气压强把吸盘压在墙壁上的缘故。
2.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 托里拆利实验。
- 实验过程: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进行了这个实验。
他取一根一端封闭、长约1米的玻璃管,在管内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当手指松开后,管内的水银面开始下降,最后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稳定在760mm左右。
- 实验原理: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真空,没有空气压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大气压强就等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 计算: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 ρ gh(其中ρ是水银的密度,h是水银柱的高度),p=ρ_水银gh = 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 注意事项:- 实验中玻璃管的粗细、形状等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 实验时必须保证玻璃管内是真空,如果混入少量空气,测量结果会偏小。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知识点一大气压的存在精练版P511.大气压: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1)覆杯实验: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纸片盖紧,再倒过来,纸片不脱落,水不流出——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是由大气压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塑料挂衣钩的吸盘吸在墙上等。
温馨提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但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还说明大气压强很大。
例1 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解析:用抽气筒从b管向外抽气,瓶内气压减小,而气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保持不变,气球内的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所以气球会膨大起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若用手指盖住上孔,水流出后,就会使得瓶内气压减小,小到一定程度,水就不会从下孔流出来了,若手指一松开,则上孔使得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下孔流出,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里面的气压减小,把它倒插在水中时,烧杯中的水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试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中的容器是一个连通器,它的特点是装入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是相平的,这与液体压强有关,故D选项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拓展: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很多,关键要在分析其工作过程中与大气压联系起来。
它们具有一个共性的地方:通过一个措施,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个现象。
知识点二 大气压的测量精练版P511.估测大气压 (1)原理:p =F S。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大气压力F 和大气压力所作用的面积S 。
2.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拿一根大约1米长的一封闭的玻璃管,在管内灌满汞液;用食指堵住开口的一端,把管竖直倒立在汞液槽中,放开食指,管内汞液就下降;待管内汞液不再下降,用刻度尺测出汞液柱的竖直高度,这个汞液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