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43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词二首》积累运用1.从课文中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语,给它标上正确的读音或加以解释.2。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质疑问难【问题】整体感知3、《相见欢》《浣溪沙》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文段精读㈠阅读《相见欢》,完成后面的问题。
1.《相见欢》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2.《相见欢》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㈡阅读《浣溪沙》,完成后面的问题.3.《浣溪沙》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仔细体会“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探究拓展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2.。
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
“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月缺象征人的缺憾.“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悲愁无尽,内心寂寞、痛苦.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歌内容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3.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板书课题)2.质疑自探(1)自读诗歌,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2)读懂文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及中心思想。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1)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老师出示引导性问题①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②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③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2.分组学习学生就自探内容及教师出示的引导性问题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1)学生就自探内容和分组交流的内容进行展示。
(2)老师随学生的展示进行点拨①秋季而且是深秋。
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
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两首》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两首》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两首》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朗读背诵。
【自主学习】1.什么是词?它有哪些发展及历史演变过程?2.什么是词牌?《相见欢》与《浣溪沙》这个词牌的特点是什么?3.了解李煜(生平、他词的风格、文学地位)。
4.了解晏殊(生平、词的风格、“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创作来历、文学地位)。
5.熟读两首词,对照课文小字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感情。
【共同探究】(一)检查预习。
(二)赏析品评。
第一首《相见欢》1.学生自学。
思考如下问题:①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妙在何处?④“别是一番滋味”指得是什么?“别”字的告诉我们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经历?他的词风发生了那些变化?2.小组交流。
3.组际交流.4.学生背诵。
5.师生总结。
第二首《浣溪沙》1.学生自学。
思考如下问题:①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什么内容?“不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②本词有“喜”,也有“悲”,情感跌宕起伏,试着简要说明。
朗诵欣赏词二首《相见欢》【学习目标】1、我能有情感地朗诵并能翻译这首词2、我能准确地默写这首词。
3、我能感受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怨。
【学习重点】能朗诵、欣赏、背诵,默写这首词【学习难点】体会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怨的情感一课时自主学习1、作者及背景【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史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摇摇欲坠。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偷安生活。
975年南唐为宋灭以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
擅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多数描述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
后期那么抒写对旧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写作背景】亡国前安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伤。
宋太祖开宝8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他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旦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孤单的日子。
这首《相见欢》确实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2、朗诵课文,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解决字词问题。
二读,读出词的节拍与美感。
3、疏通文意,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翻译后用电子白板呈现)上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单梧桐深院锁清秋。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垂头望去,只见在幽深的庭院中,一株孤单的梧桐被锁在清冷凄凉的秋色当中。
(感同身受)下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
”译文: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楚滋味啊。
4、问题简答(1)、从翻译中,你恍如看到了一个如何的李煜?(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意象景(景物)向咱们转达出他的愁?二、合作交流(探讨)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那时什么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