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晏几道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41
《临江仙宋晏几道》原文与赏析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
当时在,曾照彩云归。
〔小蘋〕歌女名。
〔心字罗衣〕用一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这里的心字还包含深情蜜意双关的意思。
杨慎词品卷二:“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熏之尔。
或谓女人衣曲领为‘心’字,又与此别。
”临江仙是晏几道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是一首相思词,是词人为追念旧时一位名小蘋的歌女而作。
开首两句,写眼前景物,“梦后”与“酒醒”互文,“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写了“梦后”、“酒醒”时欢娱成梦,人去楼空的景况,渲染了空寂、冷落、凄凉的气氛。
“去年春恨却来时”,由眼前景物的凄凉过渡到去年离别之情的回忆,读来是朴实无华之句,细嚼却是神来之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人”当然是指词人自己,茕茕孑立在落花前,看微雨中双飞的燕子。
“落花”、“微雨”点明是暮春时分,这时的景物更增添了几分离情别恨之缠绵。
此时,燕子犹得“双飞”而人只能在那儿“独立”,相形之下,又令人感到多么黯然神伤!“落花”二句,历来为评家推崇备至,誉为“千古未有之名句”。
词的上阕,词人从眼前的景物引起去年的春恨离愁。
下阕开头三句,是词人追叙更远的往事。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对一个思慕日久的情侣,词人可以追忆的事情很多,但在词中只点了她当时的服饰、技艺与彼此之间的感情。
“两重心字罗衣”,写她衣饰之华美,并含有“心心相印”之意。
“琵琶弦上说相思”,不仅点明小蘋的歌女身份,这位歌女的出色的技艺,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词人与这位歌女的。
衣饰华美、技艺高超,尤其是感情的深厚,这些都是值得回忆的。
结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词人抒写当初小蘋曾踏着月色归去,如今明月仍在,而彩云却不知何往了。
彩云,代指小蘋。
古中多以彩云指代美人,词人也用的是这一修辞手法。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原文及赏析
晏几道,唐朝文学家,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临江仙》等。
其中,《临江仙》是其经典之作,被誉为“七绝之冠”。
本文将介绍晏几道的另一件代表作——《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喜迁莺啼处,离亭燕子飞。
万片江花开后,飞来百尺崖。
深院梧
桐老,细砌藓苔微。
愁闻玉辇朝回日,重帏深锁不开帷。
译文
在迁移喜鹊啼啭之处,别离的亭台,燕子翅膀扑打着飞离。
万朵江
中花海遍地开放,也有些朝向高百尺悬崖。
深深的院落,名曰梧桐,
已沧桑古老,墙角又生了些藓苔。
听到威严的玉辇归来的消息,紧闭
的重重帷幕无法打开。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虽然和《临江仙》的主题不同,但从另一
个角度展现了晏几道对离别的深思。
整首诗句优美婉转,表现了“离别”的情感。
作者以“喜迁莺啼处,离亭燕子飞”开头,形象地诠释了离别的悲伤,随后用“万片江花开后,飞来百尺崖”写出了别离的莫名其妙与突然,将情感营造得更加凝重与深沉。
接着,作者写出了深院梧桐老,细砌藓苔微,展现出离别后空寂、
岁月沉淀后的大道理,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深刻理解。
最后,作者。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晏几道(宋代)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译文这世间充满闲愁,所见所闻没有乐事,皆是悲苦。
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呢。
浅酒无别人可劝,惟你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也只有你才能知道。
春天将尽,东边的溪山风景秀丽,可以与你同游,去观赏那江水中倒映柳树的影子和隐在雪中的梅花零落。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2]“身外”二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稀,一作“移”。
细从今夜数:一作“试从今夜数”。
相会:相聚。
浅酒欲邀谁劝: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
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
近,一作“尽”。
创作背景这首小词是酒席间的赠人之作,多是为友人所作。
《小山词》中多写爱恋相思,此篇则例外。
鉴赏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他的心灵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
这首《临江仙》词,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
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
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
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
“浅酒”与“深情”两句,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在一起的,这种笔法,本是《临江仙》词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写作要求,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
这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1] 。
去年春恨却来时 [2]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 。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4] 。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5] 。
注释:[1]“梦后”二句:写酒醒梦觉后所见。
“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表示人去楼空之意。
[2]“去年”句:追忆去年春间离别时的愁恨。
却来,又来。
[3]“落花”二句:全用五代翁宏《春残》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4]“记得”二句:小蘋,歌女名。
两重心字罗衣,指当时小所穿内外两层罗衣,衣领屈曲如篆体的“心”字。
两重心字,暗示心心相印,亦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
[5]彩云归:喻小蘋行动如彩云飘过。
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身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诉说相思滋味。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评析:此词记初见歌女小蘋,所受之艺术冲击,以及所激起的情感涟漪。
词之开篇,写得迷离惝恍,如真似幻。
“落花”二句,纯系借用翁宏诗句,但在整首词婉约的风格中,显得特别清壮顿挫、高华熨贴。
过片二句,如电影特写镜头,定格住初见小蘋时的讶异,也定格住小蘋的永恒之美。
“琵琶”句由“色”的描写转入“声”的描摹,更有“心”的悸动。
结二句写曲终人散的怅惘之情,全以兴象出之,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
监颍昌许田镇。
崇宁四年(1105),为开封府推官。
几道生于宰相之家,而无贵家子弟习气。
黄庭坚撰《小山词序》,说他有“四痴”:一、沉于下僚,而不肯“依傍贵人之门”;二、文章“自有体”,不肯“作新进士语”;三、不善理财,费资千百万而家人饥寒;四、待人厚道,“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晏几道[宋代]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标签宋词精选、思念、女子译文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注释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赏析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
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
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
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意思|全诗赏析出自南宋人晏几道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人独立,微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本词为怀念歌女小苹所作。
上段写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相思,写今日。
下段追忆初见小苹时的印象及小苹归去时的情,是过去,写去年。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
据作者《小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苹、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
作者和词中小苹亦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频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
上片伤春,活画出词人落寞孤凄的情状。
下片怀人,在词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最令人动情的一幕,记得这三句又是一顿,点出初见时已两心相许的这段终身难忘的情境。
词的结句与起拍梦后酒醒二句呼应,感慨万千,既蕴藏着小苹流落民间之后,作者见月思人的一片深情;同时把初见以后的花朝月夕种种缠绵情意也都包容无遗了。
本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
风格曲折深婉,意境朦胧含蓄,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晏几道《临江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临江仙①【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注释】①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翻译】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去年那春残时节的恼人情思又涌上心头。
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赏析】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赏析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作,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蘋怀念之情。
《临江仙》共四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
“梦后楼台高锁”。
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蘋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能消!“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
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
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
遣词之妙,独具匠心!“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为第三层。
词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蘋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写别后的思忆。
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
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告诉我们词人的现实是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
另外,小蘋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北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译文】独立站立在落花前,看细雨中燕子双双飞。
【出典】北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注:1、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注释: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这句写眼前实景,“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
表示春来意兴非常阑珊。
却来:又来,再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在《词辩》中被颂为“名句不能有二”,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实际上是唐朝翁宏《春残》中的诗句!小苹:作者朋友家的歌女。
心字罗衣:当时歌女所穿的一种颇为流行的衣衫。
“两重心”,与“两同心”语义相同。
琵琶弦上说相思:指小苹弹琵琶时所传的相思之意。
彩云:喻美人小苹。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
小苹,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赏析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练习与积累,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赏析,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哦!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赏析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
绛腊等闲陪泪,吴蚕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可见,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更有其独到之处。
《临江仙》共四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
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
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
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那么“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不是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么?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通:苹)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注释⑴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⑵“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⑶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
小苹,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⑸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13.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今日宋词《临江仙》【北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课外延伸1《春残》【唐代】翁宏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选自《全唐诗》(卷七六二)▲春残:春将尽。
▲翠帏(wéi):绿色的帷帐。
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微雨:小雨。
▲寓目:观看,过目。
▲断:断绝。
▲那堪向:怎能忍受。
▲夕:傍晚。
▲萧飒(sà):萧条冷落;萧索。
▲暮:傍晚。
▲辉:光辉。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选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3《小山词·自跋》:时沈十二亷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毎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
已而,君宠疾废卧家,亷叔下世。
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
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
自尔邮传滋多,积有窜易。
七月已已,为髙平公缀缉成编。
追维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壠木已长,或病不偶。
考其篇中所纪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临江仙》晏几道东野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
追思往事好沾巾,白头王建在,犹见咏诗人。
学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干身。
酒筵歌席莫辞频,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评析]:此词似词人晚年写就,是深谙世态冷暖后的直抒其情。
[作者介绍]晏几道(约1040-约1112):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晚年家境中落。
其词多感伤情调。
有《小山词》。
(《辞海》1989年版)黄庭坚评小山词说:“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
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
”相关资料: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五代词:李煜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1、词的产生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
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
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2、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