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系统动态-时间响应性能指标
- 格式:pdf
- 大小:948.23 KB
- 文档页数:58
第三章二阶系统响应与时域性能指标解析在控制系统中,二阶系统是指具有二阶传递函数的系统。
二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非常常见,例如机械系统、电子电路系统等。
了解二阶系统的响应和时域性能指标对于设计和分析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s)=\frac{\omega_n^2}{{s^2+2\zeta\omega_ns+\omega_n^2}}$,其中$\omega_n$是系统的自然频率,$\zeta$是系统的阻尼比。
首先我们从系统的阶跃响应来分析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阶跃响应是系统对阶跃信号输入的响应。
通过对传递函数分母进行因式分解,我们可以将传递函数改写为$G(s)=\frac{\omega_n^2}{(s+s_1)(s+s_2)}$,其中$s_1 = (-\zeta+\sqrt{\zeta^2-1})\omega_n$,$s_2 = (-\zeta-\sqrt{\zeta^2-1})\omega_n$。
1. 峰值超调量(Percent Overshoot):峰值超调量是指系统过渡过程中输出信号的最大超调量与步变幅度之比。
通过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系统的峰值超调量。
2. 调节时间(Settling Time):调节时间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阶跃响应曲线中,调节时间可以定义为系统的输出信号在峰值超调之后首次进入指定误差范围内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稳定误差范围可以选择输出信号与目标信号之差小于目标值的一些百分比,例如5%。
3. 峰值时间(Peak Time):峰值时间是指系统输出信号首次达到峰值超调量的时间。
在阶跃响应曲线中,峰值时间可以直接读取。
4. 上升时间(Rise Time):上升时间是指系统输出信号从初始状态到达峰值的时间。
在阶跃响应曲线中,上升时间可以定义为系统输出信号从0.1倍峰值超调量到0.9倍峰值超调量之间所需的时间。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具有不同的形态,取决于系统的阻尼比$\zeta$。
.10.90.50.1图3-2表示性能指标td,tr,tp,Mp 和ts 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h(t)(∞h (∞h (∞h )(∞h %100)()()(%⨯∞∞-=h h t h p σtt 第三章:1、一阶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
(单位)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 )0,)(1≥t t ;(单位)斜坡函数(Rampfunction )速度 0,≥t t ;(单位)加速度函数(Acceleration function )抛物线0,212≥t t ;(单位)脉冲函数(Impulse function ) 0,)(=t t δ;正弦函数(Simusoidal function )Asinut ,当输入作用具有周期性变化时。
2、动态性能指标: 1.延迟时间d t :(Delay Time )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延迟时间。
jklmno2.上升时间:r t (Rise Time )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5%上升到95%,或从0上升到100%,对于欠阻尼二阶系统,通常采用0~100%的上升时间,对于过阻尼系统,通常采用10~90%的上升时间〕,上升时间越短,响应速度越快。
3.峰值时间p t (Peak Time ):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4.调节时间:s t (Settling Time ):在响应曲线的稳态线上,用稳态值的百分数(通常取5%或2%)作一个允许误差范围,响应曲线达到并永远保持在这一允许误差范围内,所需的时间。
5.最大超调量:p M (Maximum Overshoot ):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p)于终值)(∞h 之差的百分比,即%σ13- r t 或p t 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s t 同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σ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
3、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单位阶跃响应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Ss R 1)(=,则系统的输出由式为 111111)()()(+-=⋅+==TS S S TS s R s s C φ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Tt e t c --=1)( 0≥t (3-4)注:R(s)的极点形成系统响应的稳态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