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6.32 MB
- 文档页数:2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分配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态性能指标: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置精度等。
2. 静态性能指标:包括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等。
3. 控制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控制精度、稳态误差等。
4. 能量指标:包括能耗、效率等。
根据不同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求和应用场景,这些性能指标的分配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动态性能指标往往是最重要的,需要高加速度、高速度和高精度;而在重载、大跨度机械设备领域,静态性能指标和承载能力往往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方面,能量指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分配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权衡和决策。
伺服系统中的动态响应和静态响应的比较伺服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动力机械或惯性负载的运动。
伺服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动态响应和静态响应来评估。
动态响应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等动态性能指标。
而静态响应描述了系统在稳态下的稳定性和静态误差。
本文将探讨伺服系统中的动态响应和静态响应的比较。
一、动态响应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是指系统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等动态性能指标。
动态响应是伺服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可以衡量系统对突然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通常以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时间域是指系统的时域响应,包括系统的超调量、周期时间、峰值时间和上升时间等指标。
超调量是指系统输出信号最大偏差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周期时间是指信号输出一周期的时间,峰值时间是指信号输出最大值所需时间,上升时间是指信号从其10%到90%范围内输出的时间。
频率域是指系统的频域响应,包括系统的带宽和相位裕度等指标。
带宽是指伺服系统响应过程中频率达到峰值的频率点,相位裕度是指伺服系统的输出相位与输入相位之间的差距。
频率域是分析和设计伺服系统的重要方法,在调节系统稳态精度的同时,还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二、静态响应伺服系统的静态响应是指系统在稳态下的稳定性和静态误差。
静态响应是伺服系统的关键性能之一,其输出是一个恒定值。
在稳态工作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静态响应包括一些基本指标,如齿隙误差、零点漂移和非线性误差等。
齿隙误差是指在伺服系统稳态下,输出运动开始前的最大偏差。
零点漂移是指在伺服系统稳态下,输出运动结束后返回其原始位置时的偏差。
非线性误差是指系统输出在伺服控制器的非线性部分所引起的误差。
三、动态和静态响应的比较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和静态响应是相互依存的。
动态响应和静态响应的性能指标不同,需要对相应的环节进行改进,才能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在设计伺服系统时,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对伺服系统进行各项设计。
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根据各类典型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提出的要求,一般可以概括为静态和动态调速指标。
静态调速指标要求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能在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范围内调节转速,并且要求在不同转速下工作时,速度稳定;动态调速指标要求系统启动、制动快而平稳,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
抗扰动性是指系统稳定在 某一转速上运行时,应尽量不受负载变化以及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1,6]。
一、静态性能指标1).调速范围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运行时,提供的最高转速max n 与最低转速min n 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符号D 表示min maxn n D = (2—2)2).静差率静差率是用来表示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变化的程度,用系数s 来表示。
具体是指电动机稳定工作时,在一条机械特性线上,电动机的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对应的转速降落ed n ∆与理想空载转速0n 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为%100%100000⨯-=⨯∆=n n n n n s ed ed (2—3)显然,机械特性硬度越大,机械特性硬度越大,ed n ∆越小,静差率就越小,转速的稳定度就越高。
然而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硬度又是有区别的。
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性机械特性的静差率是不同的。
对于图2—1中的线1和线2,它们有相同的转速降落1ed n ∆=2ed n ∆,但由于0102n n <,因此12s s >。
这表明平行机械特性低速时静差率较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
在1000r/min 时降落10r/min ,只占1%;在100r/min 时也降落10r/min ,就占10%;如果0n 只有10r/min ,再降落10r/min 时,电动机就停止转动,转速全都降落完了。
由图2—1可见,对一个调速系统来说,如果能满足最低转速运行的静差率s ,那么,其它转速的静差率也必然都能满足。
图2—1事实上,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项指标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必须同时提才有意义。
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运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现精确、高效的运动控制至关重要。
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是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中的两个核心环节,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内容。
一、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指通过改进系统的结构、参数和算法等方面,使系统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在运动控制系统中,优化设计可以提升系统的运动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首先,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优化是系统性能优化的基础。
传统的运动控制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回路等组成部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构,可以减少系统中的传输延迟、降低能量消耗,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参数优化是实现运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
参数优化包括对系统中各个参数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系统性能最佳化。
例如,在控制器设计中,对PID(比例、积分、微分)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系统的超调和振荡。
此外,算法优化是提高运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关键。
运动控制系统中的算法包括运动规划、路径规划和控制算法等。
通过优化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运动精度和响应速度。
例如,在运动规划中,采用最优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标位置,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
二、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是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性能评估,可以了解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而为系统的调整和改进提供指导。
运动控制系统性能评估的指标可以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
静态指标主要包括:定位误差、重复性误差和稳定性等。
定位误差是指系统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差距,是用来衡量系统运动精度的重要指标。
重复性误差是指系统在多次执行相同任务时的位置偏差,并用于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动态指标主要包括:响应速度、振荡特性和过渡过程等。
响应速度是指系统对指令变化的反应速度,通常用于衡量系统的快速性和灵敏性。
2012~2013年(本)1、平波电抗器的大小是如何选择的?答:一般按低速轻载时保证电流连续的条件来选择,通常首先给定最小电流I(以A为单位),再利用它计算所需的总电感(以mH为单位)。
减去电枢电感,即得平波电抗应有的电感值。
2、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中,电枢电阻、转速反馈系数,这些参数变化时系统是否有调节作用?为什么?答:在电压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中,当放大器的放大系数Kp发生变化时系统有调节作用再通过反馈控制作用,因为他们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转速,减小它们对稳态转速的影响。
当电动机励磁电流、电枢电阻Ra发生变化时仍然和开环系统一样,因为电枢电阻处于反馈环外。
当供电电网电压发生变化时系统有调节作用。
因为电网电压是系统的给定反馈控制系统完全服从给定。
当电压反馈系数γ发生变化时,它不能得到反馈控制系统的抑制,反而会增大被调量的误差。
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只是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无调节作用。
因为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只是被反馈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3、对于经常正、反运行的调速系统,理想的起动过渡过程应什么样?答:始终保持电流(电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调速系统以最大的加(减)速度运行。
当到达稳态转速时,最好使电流立即降下来,使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从而迅速转入稳态运行。
(起动电流呈矩形波,转速按线性增长)4、什么是软起动器?答:当电压降低时,起动电流将随电压成正比地降低,从而可以避开起动电流冲击的高峰。
起动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起动转矩的减小将比起动电流的降低更多,降压起动时又会出现起动转矩不够的问题。
降压起动只适用于中、大容量电动机空载(或轻载)起动的场合。
5、对于通用变频器,所谓的“通用”有什么含义?答:一是可以和通用的笼型异步电动机配套使用;二是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功能,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负载。
6、什么是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答:由它们的交点确定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通断时刻,从而获得幅值相等、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的脉冲序列,这种调制方法称作正弦波脉宽调制7、比例积分控制中比例和积分部分各有什么特点?答:比例部分能迅速响应控制作用,积分部分则最终消除稳态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