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论十大关系》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对
3、邓小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对
4、以下哪篇文章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
5、《论十大关系》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第五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前五条实际上讲的是()。
经济问题
6、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苏争霸,美国到处挥舞“核大棒”的严峻国际局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增强我国国防力量。
“两弹一星”不包括()。
中子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经验: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确定“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①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②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两类矛盾: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95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两条腿走路”(重&轻、中央&地方、沿海&内地)✧“两步走”: ①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五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重视知识分子工作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形考专题四答案1、《论十大关系》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A.对3.邓小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 A.对4.毛泽东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光辉文献,成为毛泽东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A.对5.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史称“七千人大会”的扩大的中央工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次会议,不仅以其空前的规模载入党的史册,更以其坦率承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勇于作自我批评而启示后人,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A.对6.1964年12月到1965年1月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交通运输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B.错7.60年代,中苏关系急转直下。
美帝国主义也继续扩大在越南的战争,令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这种局势下,为了优化工业布局,保证国防安全,国家决定开展“三线建设”,将大量的工矿企业向西部内陆省份迁移。
A.对8.20世纪70年代,由于此前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我国欠了不少民生账,迫切需要“补短板”,决定从西方国家引进以化肥、化纤项目为主的26个成套项目,价值约为43亿美元,史称“四三方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消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
三:毛泽东在1957 年 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关于科学和教育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发展力量生产力。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其中,一方面,也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他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八大镇去,一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一个方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人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此外,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婴儿吃呗对抗性的矛盾,毛泽东还特别提出,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提出:1956年《论十大关系》(2)内涵:“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怎么做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提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内涵1.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1)敌我矛盾:人民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矛盾(根本利益对立基础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矛盾、工农阶级之间的矛盾等内部矛盾(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3)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1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内涵: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2)怎么做1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2.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4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5.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6.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
但工业化道路怎么走?我们真的不知道。
头七年学苏联,用当时的话说:“苏联老大哥”,“苏联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
但学了七年,发现有问题,毛泽东提出:“走一条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主要讲1956年,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时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始探索。
书上谈了几个关键的探索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这是在中共八大提出来的。
与此同时,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命题。
P852、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P86①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表面上是探索几对经济关系,实质上提出了一条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②国家、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开始探索我们的经济体制。
所以我们说,毛泽东吹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钟声。
③汉族与少数民族;党与非党;革命与反革命;是与非的关系。
开始探索政治体制的改革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向外国学习。
虽然还没有对外开放的思想,至少算是萌芽了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毛泽东谈话的背景:(1)是一个长期困惑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2)苏共20大暴露的问题(3)进入社会主义我国遇到的问题2)主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最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不适应的矛盾。
但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性质的矛盾,一类是敌我矛盾,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只能采取无产阶级真正的方法来解决;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只能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解决。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89)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2、波匈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4、第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一、判断题。
(共3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6.00分中的1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论十大关系》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a114f。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16.00分中的1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4HKqZ。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正确
获得17.00分中的17.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邓小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Otp2。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单项选择题。
(共3题)
题目4
正确
获得17.00分中的17.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哪篇文章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选择一项: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论十大关系》
题目5
正确
获得17.00分中的17.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论十大关系》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第五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前五条实际上讲的是()。
kzcf0。
选择一项:
A. 外交问题
B. 经济问题
C. 政治问题
D. 文化问题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经济问题
题目6
正确
获得17.00分中的17.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苏争霸,美国到处挥舞“核大棒”的严峻国际局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增强我国国防力量。
“两弹一星”不包括()。
Yk5wn。
选择一项:
A. 中子弹
B. 原子弹
C. 氢弹
D. 人造地球卫星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中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