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8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1956,《论⼗⼤关系》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论⼗⼤关系》的地位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3、⼗⼤关系1、重⼯业和轻⼯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业和内地⼯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产单位和⽣产者个⼈的关系5、中央和地⽅的关系6、党与⾮党的关系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盾的思想1、1957,《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1、⽣产⼒和⽣产关系的⽭盾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盾2、我国社会的主要⽭盾和根本任务党的⼋⼤--提出主要⽭盾1、⼈民对于建⽴先进的⼯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盾。
⾮对抗性⽭盾民主解决2、⼈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恩能够满⾜⼈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盾⾮对抗性⽭盾民主解决⽭盾的解决⽅式敌我⽭盾专政解决运⽤专政的国家机器,剥夺⼈民内部⽭盾民主解决讨论、批评、说服教育3、⾛中国⼯业化道路的思想党的七届⼆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际⼯业化的⽬标⽑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针,以及⼀整套“两条腿⾛路”的⽅针。
即重⼯业和轻⼯业同时并举,中央⼯业和地⽅⼯业同时并举,沿海⼯业和内地⼯业同时并举,⼤型⼯业和中⼩型⼯业同时并举其他理论成果(8个)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1、第⼀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2、第⼆阶段:⽐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第⼆个阶段可能⽐第⼀个阶段长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标和步骤1、战略⽬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强国2、战略步骤:两步⾛。
1、第⼀步:建成⼀个独⽴的⽐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第⼆步:全⾯实现⼯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在世界前列3、关于经济建设⽅针当的⼋⼤提出了既反保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针3、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商业经营⽅⾯: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2、⽣产计划⽅⾯:计划⽣产是⼯农业⽣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由⽣产是计划⽣产的补充3、在社会主义的统⼀市场⾥《国家市场是主体,⼀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4、关于经济体制和运⾏机制改⾰两参⼀改三结合⼲部参加劳动,⼯⼈参加管理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群众、领导⼲部和技术⼈员三结合5、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个⼜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由,⼜有统⼀意志、⼜有个⼈⼼情舒畅、⽣动活泼的政治体制6、关于科学和教育向科学进军7、关于知识分⼦⼯作提出知识分⼦是⼯⼈阶级的⼀部分的观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和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哦那个过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盾和根本任务,集中⼒量发展⽣产⼒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社会主义的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中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类⽂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摘要: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1.政治成果2.经济成果3.文化成果4.社会成果二、伟大意义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2.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经验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4.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并分析了其伟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1.政治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政治成果表现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
我们党成功进行了土地改革、国营经济改革等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
2.经济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济成果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建设的启动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建立等方面。
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我国顺利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亿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文化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文化成果表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
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双百”方针,鼓励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4.社会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社会成果体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致力于改善民生,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保障。
二、伟大意义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 【单选题】毛泽东认为,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的(江南博哥)方法是( )A. 斗争B. 专政C. 暴力D. 镇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 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2. 【单选题】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这一总方针是( )A.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B.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C.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D.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3. 【单选题】毛泽东指出:“社会的前途对于所有的人都好比早晨的太阳一样明白,而所有的人只要沿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前进,就都可以找到平坦而且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表现在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以确立B. 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或被改造C.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 实现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
的理论成果
取得了以下六项成果: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苏联模式有以下特征: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2)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经济。
(3)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苏联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1)党对国家实行统一领导,但党政不分,政企不分;(2)权力过分集中,形成个人专断独裁;(3)干部管理系统普遍实行任命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选举制度流于形式;(4)监督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程序,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屡禁不止;(5)民主法律制度过分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长期不健全,人治情况比比皆是;(6)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对思想文化的严格控制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在学术、理论方面缺少正常的探讨和争鸣。
我国全面照搬苏联模式,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产生了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1956年2月举行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苏共新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破除苏联崇拜和苏联迷信,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一)背景:从1955年底到1956年春,为准备八大的召开和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毛泽东刘少奇等党中央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工作。
中央和国务院各30多部门座谈;中央和国务院34部汇报关于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工作;湖北、广东省市四次座谈会。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经会议讨论,得到政治局赞同后,5月2日又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报告。
专题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党在社会制度确立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2. 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及经验教训。
3. 理解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建国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果难点: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是对建国之初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坚持、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4第一节建设的路在何方?路在探索的脚下一、苏联模式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借鉴过程中也发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比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有必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当时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我们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苏联模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
如没有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苏共20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暴露了苏联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等问题。
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少走弯路,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
所以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跟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一、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1)在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上,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也不能忽视生活资料和粮食的生产。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过去因为朝鲜战争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使我们对沿海工业的重视不够,毛泽东估计了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可能有个和平时期,所以在重视内地工业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沿海的老工业底子。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国防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但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地更快,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要把军政费用降低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姓名:曾玩兰内容概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1、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思考:为什么要照搬?(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1%)。
(2)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借鉴苏联模式的积极效果和意义:建国初期的特殊国情之下,对稳定新生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921: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有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等。
三年半:据一机部调查,“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3年就能收回投资。
同期日本是3年,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
18%:“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
工业方面: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农业方面:农业生产任务按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