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知识梳理(上)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节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复杂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也出现了失误。
那么,本章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们了解那段时间,前人们在理论上的成果,同时,认清失误带给我们的教训,从而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的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教学难点:在理解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如何正确看待建设初期的失误和教训。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等。
学时分配:2学时(其中教学录像2学时)教学内容:导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本次教材修订新增加的章节。
原来这部分内容是涵盖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章节里,篇幅较少。
这次这部分内容以新章节的形式出现,可见,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前人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而不仅仅是初期探索的失误。
这是对那段探索的重新肯定。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这样一个视角和理解背景。
在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怎么建设,如何将自身国情与马列主义较好结合来开展建设,成为毛泽东第一代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
这个阶段,作为一名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于怎么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了系列思考。
这个专题重点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初步探索时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知识梳理(上)毛中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这一章,是2015年大纲新增加的内容,关于这一章内容的复习,建议同学们仍然以选择题的角度去备考,因为这一章内容属于毛泽东思想,近几年的大纲变动,只有删减,几乎没有增加,并且与时事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我们同学们只要从选择题的角度,把几个易考的知识点掌握好,应该就没有大问题了。
这一章一共有两个大的标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个标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额重要思想成果中,有四个命题点。
首先第一个命题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关于这一点,我们同学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一思想,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
另外关于《论十大关系》报告的意义,有三个重要的论断,(1)这是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3)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关于这三个论断,其中第一个论断在2010年的时候考过,所以对于第二第三个论断,同学们应当加倍注意。
最后,关于《论十大关系》这一报告,还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基本方针,我们也必须掌握。
其次,第二个命题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设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童谣充满着矛盾。
这一报告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从内容方面来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任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从性质方面来说,是非多抗性的矛盾,从特点方面来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领一方面它还和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想矛盾的,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本章学习重点1、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曲折探索。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背景国际:苏共二十大●国内: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问题“一五计划”2、主要成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处》第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第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四、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理论成果,如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经济建设的方针,所有制的调整、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问题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1957年整风反右●1958年大跃进●1959年庐山会议党内反右●1962年提出阶级斗争是纲●1964-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文革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意义这一时期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2、教训●经济发展上急于求成,主观主义●政治上夸大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理论上陷入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具体的发展教训第一,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集体领导。
第六,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门搞建设。
3. 科学理解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犯的伟大错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为了一个平等正义的社会●为了快点把中国发展起来●对党内腐败、官僚主义的担心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论十大关系》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一、调动—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识记;易考选择题)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考点:《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识记;易考选择题)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12前后)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1956.4《论十大关系》○21956.9八大的思想○3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革命、建设、改革3、(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1以苏为鉴,自主独立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2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5、○3确定了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4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6、(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措施:○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2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人民○3基本矛盾:经济与上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8、(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主要内容:○1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4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调整得到解决9、(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3,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10、关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11、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12、党的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知识梳理(上)
毛中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这一章,是2015年大纲新增加的内容,关于这一章内容的复习,建议同学们仍然以选择题的角度去备考,因为这一章内容属于毛泽东思想,近几年的大纲变动,只有删减,几乎没有增加,并且与时事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我们同学们只要从选择题的角度,把几个易考的知识点掌握好,应该就没有大问题了。
这一章一共有两个大的标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个标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额重要思想成果中,有四个命题点。
首先第一个命题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关于这一点,我们同学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一思想,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
另外关于《论十大关系》报告的意义,有三个重要的论断,(1)这是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3)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关于这三个论断,其中第一个论断在2010年的时候考过,所以对于第二第三个论断,同学们应当加倍注意。
最后,关于《论十大关系》这一报告,还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基本方针,我们也必须掌握。
其次,第二个命题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设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童谣充满着矛盾。
这一报告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从内容方面来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任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从性质方面来说,是非多抗性的矛盾,从特点方面来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领一方面它还和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想矛盾的,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第二,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组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滚落欧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前的矛盾。
这一点同学们掌握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三,管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
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们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中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发生转化。
第四,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转正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还有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热敏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物质利益、分配
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这几个方针一定要掌握清晰,不要混淆。
另外要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过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设主义建设上来。
此外,我们同学还必须明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
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