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美术教学设计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3
美术教学设计板书美术教学设计板书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标志,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下面以一堂小学美术课为例,我来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板书的回答。
一、教学目标的板书设计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节日”和“元宵节”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技能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剪纸制作,并表现元宵节的主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主题“迎接元宵节”1.板书标题:迎接元宵节,传承中华文化2.认知目标:了解“中国节日”和“元宵节”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板书内容:中国节日、元宵节、由来、风俗习惯。
3.技能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剪纸制作,并表现元宵节的主题。
板书内容:剪纸制作、元宵节、主题。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板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理解、艺术兴趣、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的板书设计1.中国节日与元宵节的介绍板书内容:中国节日、元宵节2.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习惯板书内容:由来、风俗习惯3.剪纸制作与元宵节主题板书内容:剪纸制作、元宵节、主题三、教学步骤的板书设计1.导入:板书内容:迎接元宵节,传承中华文化2.呈现:板书内容:中国节日、元宵节3.探究:板书内容:由来、风俗习惯4.实践:板书内容:剪纸制作、元宵节、主题5.总结:板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理解、艺术兴趣、创造力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板书设计1.教学方法: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板书内容: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技巧: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内容:多媒体资源的运用。
五、教学评价的板书设计1.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剪纸作品、讲述元宵节由来与风俗习惯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板书内容:学生的剪纸作品、元宵节由来与风俗习惯。
多媒体技术与教育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
下面来讲讲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
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
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篇一: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案课题:电脑美术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上学期学过电脑美术,本学期巩固学习画板程序。
运用画图板中的方和圆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绘制建筑物或动物,使学生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学思路和建议:以教师的电脑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概括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圆和矩形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活动一:组织教学:作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活动二:欣赏:1、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请学生谈感受。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活动三:师生共同演示并操作:1、请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教师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重点使学生了解复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圆和方来概括它的特点。
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他学生画在本机电脑上。
4、运用粘贴、复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动四:学生操作:用圆和方概括特点进行操作。
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绘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五:评价:共同评价,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胆尝试的。
札记:由于学生电脑教室中有许多电脑不好或是操作失灵,造成只好多人一机,使本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小学美术_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 年级特点:本次教学设计适合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新事物充满兴趣,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逐渐提升,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2. 学生兴趣: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对于中国画和油画,学生可能对其中一种或者两种都感兴趣,但对于两者的区别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3. 学生知识基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采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采进行简单的创作,但对于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和技法还不熟悉。
4. 学生学习能力: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量来获得新的知识。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教材分析】针对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的教材选择是关键。
本次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如下:1. 教材名称:《小学美术教材》2. 教材内容:该教材是小学生美术教学的基础教材,包含了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知识点。
其中涵盖了中国画和油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适合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
3. 教材特点: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材中的绘画示范案例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练习题和创作任务,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实践。
4. 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该教材涵盖了中国画和油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与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相契合。
通过教材的引导,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本次教学设计的总结和思量,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2013年遵义市基础教育市级立项课题(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通过调查发现:美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资源设备使用率不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不强,美术作品质量普遍较低,自觉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专业成长缓慢等。
2013年起,我们课题组围绕电子白板、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提高方面作了大量实践,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使学生养成了勤思考、勤动脑、勤动手的良好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拓宽了美术知识视野,学生的绘画水平、学习兴趣、美术作品质量和美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形成了自觉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良好动机。
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设备及资源的使用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学生美术创新能力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对我们国家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1、目前,从全市各学校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配有微机室、远程室和多媒体教室,也能够上网,但很多学校美术教师对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不太高,甚至不会使用。
2、学生美术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宽,美术表现方法单一,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对比较滞后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基本没有美术创新的意识。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通过调查探讨,决定从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提高这一角度出发,自选这一课题,把研究方向界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探究”上,力求通过教学实践,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切实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导读:为了建立媒体和学习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要理解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这种关系。
很大程度上,这种失败是因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受限于行为主义残余,虽然我们这个学科是根植于行为主义之上而发展的。
这些研究缺乏对学习发生的认知、情感或社会过程的概念或描述。
然而,我们已经明白学习并不是对所传递的教学的单纯接收,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和社会化的过程,学生在其中策略性地管理各种认知、物理和社会资源,将环境中的信息与已经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创建出新的知识。
因此,当我们把媒体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认知过程和媒体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时,我们就能理解媒体和学习关系的潜力。
(英语要点)Media will Never Influence LearningClark, Richard E. (1994).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42(2), 21-29.The claim of "no learning benefits" from media has been made and substantiated many times in the past. Many researchers have argued that media have differential economic benefits but no learning benefits. For example, in the first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Lumsdaine (1963) concluded that the benefits of media were primarily economic and that their use was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al method" (p. 669).Mielke (1968) predicted that adequately designed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benefits of various media would yiel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Wilbur Schramm (1977) claimed that learning is influenced more by the content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a medium than by te type of mediumLevie & Dickie (1973) made the same point as Schramm in their chpater on media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 the Secon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Gavriel Salomon and I concluded the same in our review in the third, and most recent,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Clark & Salomon, 1986)Gavriel Salomon and others had argued that is was not the medium which influenced learning but instead certain attributes of media that can be modeled by learners and can shape thedevelopment of unique "cogntive processes." The problem with the media attribute argument is that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many very different media attributes accomplish the same learning goal.The is the Replaceability Challenge: are there other media or another set of media attributes that would yield similiar learning gains. If so, these we must always choose the less expensive method to achieve a learning goal.Method versus MediumAn instructional method is any way to shape information that activates, supplants or compensates for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necessary for achievement or motivation (Salomon, 1979). For example, students often need an example to connect new information in a learning task with information in their prior experience.Motivation with MediaI also claimed that media not only fail to influence learning, they are also not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motivating learning. Here I agree wholeheartedly with the views of Salomon (1984) and others who draw on the new cogntive theories which attribute motivation to learners' belief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their reactions to external events - not to exeternal event alone. There is compelling research evidence that students' beliefs about their chances to learn from any given media are different from any given media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students and for the same students at different times.Kulik (1985) found that it is not the computer but the teaching method built into CBI that accounts for the learning gains in those studies.媒体与学习的关系——源自科拉克和考兹玛的观点一学媒无关论——科拉克的观点总结科拉克在其文章中的论述,可以将其观点归结为以下几点:1. 媒体仅仅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其本身不会对学习产生任何影响。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篇1: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
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
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
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
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
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
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
多媒体使美术课更美丽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美术课上,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多媒体如何使美术课更加生动有趣,以及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多媒体技术为美术课增添了新的元素。
在传统的美术课上,学生通常是通过纸笔来进行绘画创作,而多媒体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方式。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上的绘画软件进行创作,通过数码板、触摸屏等设备来完成绘画作品。
这些创作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效率,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其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多媒体技术丰富了美术课的教学内容。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各种名家的画作、艺术史知识、艺术展览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比如高清图片、视频教程、音频讲解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视野。
多媒体技术使美术课的互动性更强。
在传统的美术课上,学生通常是通过观察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绘画技巧,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交互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绘画教学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并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绘画过程中的技巧和要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美术课增添了新的元素,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为作品的评价和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多媒体技术不仅使美术课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未来美术课的教学中能够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全面的艺术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种媒体工具与教学环境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式。
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等领域,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利与弊,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1.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宽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提高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主动搜索、整理和利用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1. 对教师要求较高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应用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然而,由于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有些教师可能对多媒体教学技术较为陌生,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支持。
2. 依赖于技术设备多媒体教学离不开技术设备的支持,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如果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或无法正常运行,将会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对学校和教育机构来说是一项较大的经济负担。
3.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较为依赖教师和教学资源,可能会降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不能适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可能会有所欠缺,影响学习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利与弊。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善于把握技术应用的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对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有助于揭示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美术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这也有助于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队伍,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1 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质。
许多学校在美术课程中过多地关注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作品背后的审美观念、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后,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多媒体对美术教学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也应与时俱进,除了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范画、范样等信息载体外,还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同时,还可以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内容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综合传达信息。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便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就大展身手了,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使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到课堂上。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从而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创作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内容之中,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图形显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一些理论知识效果要好很多。
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内容之中,能逐步引导学生
在"看";中学美术是视觉艺术,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通过看可以帮助学生欣赏美术。
在教学中,首先,我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给他们看,使他们对过去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产生美好的回忆。
其次,选择一些与他们同龄学生的图画作品让他们欣赏,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内容之中,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学生学会并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是学好美术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
而运用多媒体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它直接把学生带到审美境界。
然后,教师可根据画面内容,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进行分析、讲解和评价,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和思想及艺术美之所在,以提高学习鉴赏美的能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的能力随教师手中"画笔";的作画过程而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内容之中,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一般来讲,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进去,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
而且能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美术是一种直接诉诸视觉的艺术,"是视觉的珍馐美味";(法国美术理论家丹纳语),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结合了视觉、听觉的直观感觉,为学生呈现了最为有效且生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欣赏、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美术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