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三十10.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 格式:docx
- 大小:681.86 KB
- 文档页数:11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选择题(2017·内蒙古赤峰模拟)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
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回答下题。
1.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B.建设坑口电厂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B项正确。
答案:B(2016·天津河西模拟)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3.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解析:第2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章末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 •山西4月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 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 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1〜2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 荒漠。
1.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 土壤厚度增大B. 土壤屮空气含量减少C. 土壤屮矿物质比重增大D. 土壤肥力提高2. 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 土壤肥力的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解析:第1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 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 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屮矿物质比 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
第2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 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答案:l.C 2.D(2016 •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图。
读图,回答3〜4题。
3. 造成流域内I 、II 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温C.降水D.植被4. 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土壤律水率(%)I 宓山区 H 匚二]平原A.开发I区河流侧重于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B.开发1【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C.IIIX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D.I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进行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例,I区域是山区,II区域是平原,所以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对。
气温、降水、植被只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B、C、D项错。
第4题,I 区域是山区,落差大,不适合发展航运。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德国鲁尔区的探索2017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确定全国12个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工作成果突出,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的破产,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
读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
完成1、2题。
1.底特律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有( )①地处五大湖地区,靠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③相关产业集聚,提升竞争力④劳动力廉价,素质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资源型城市容易面临与底特律相似的困境最主要是( )A.资源趋于枯竭B.生态环境破坏C.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D.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解析】1选B,2选C。
第1题,五大湖地区离大西洋更近,①不正确;五大湖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为汽车制造提供大量钢材,②正确;汽车产业零部件众多,工业联系广泛,要求企业之间密切协作,③正确;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与劳动力廉价关系不大,④不正确。
第2题,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但和底特律最相似的是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根据“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判断产业结构单一。
(2)忽视描述中的个别点,以偏概全。
如“地处五大湖地区,靠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易忽视“靠近太平洋”隐含的错误。
(3)不能正确决断众多因素中的主次地位。
如“相似的困境最主要是”。
(2018·柳州模拟)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
下图为山西省1985~2002年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据图回答3、4题。
3.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4.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降低运输成本④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3选B,4选D。
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凯里适应性考试)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 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喀什地区莎车县某地在不同风速下空气中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 )A.同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B.同一风速下,含沙量与高度呈反相关C.任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都有关D.颗粒越大,风力的搬运能力越强2.为减少空气中的沙尘,莎车县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人工降水B.种植高大乔木C.沙源地全部覆盖地膜D.恢复草地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下,风速越小,含沙量越大,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上,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大;同一风速下,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中三线相交处所在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无关;图中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速下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故不能得出颗粒大小与风力搬运能力的关系。
第2题,人工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但人工降水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且不经济;沙源地面积广阔,不可能实现全部地膜覆盖;读图可知,不同风速下沙尘含量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所以恢复草地是最合理的措施;高大的乔木上部枝叶茂盛,但其对低处的沙尘阻挡作用弱。
答案:1.B 2.D(2018·定州模拟)读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B.农业生产破坏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影响C.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其主要影响D.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第3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
读图,回答1~2题。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
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好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答案:1.B 2。
C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4.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能变动带的位置可以推知,可能变动带向西北方向迁移,说明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使原有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练习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练习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练习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基础巩固组]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利;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1。
D 2。
C(2017·河南六校联考)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27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选择题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我国于2017年5月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并获得成功,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读下图回答1~3题。
1.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量少B.对环境影响大C.开采难度大D.海上交通不便2.该群岛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带状波纹(见上右图),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夏季风C.潮汐D.地壳运动3.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A.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C.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解析:第1题,可燃冰主要处于深海中,开采的难度大是其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
第2题,通过图中波纹的走向可以判断出其是受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影响形成的。
第3题,因为除我国以外还没有国家能成功开采可燃冰,所以掌握开采的核心技术是其主要意义。
目前该技术还没有应用到商业开采,还不能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C 2.B 3.B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皖北地区煤炭开采而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煤矿至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使得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
下图为不同时段淮北市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价值变化量示意图(图中数值从低到高代表服务价值的增加)。
读图回答4~6题。
4.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中,产生价值最大的是( )A.气体调节B.土壤更新C.生物多样性D.废物处理5.据材料推测,1987-2000年淮北市( )A.农田面积增加B.水体面积减少C.林地面积增加D.建设用地面积减少6.2000-2007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B.生态建设加强C.大多煤矿被关停D.实施退耕还林解析:第4题,从示意图中能够直接读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所对应的价值,其中废物处理产生的价值最大。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选择题(2015·高考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马尔代夫的领土主要由一系列的珊瑚礁、岛组成,海拔低。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海平面上升及珊瑚的退化。
答案:D(2017·广州模拟)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2~3题。
2.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3.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3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
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 •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 捋荒地、耕地、林草地 B.搏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扌客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扌畧荒地2. 据图可判断() A •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 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 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解析:第1题,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则依据 选项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可判断③为林草地。
运用排除法,选A 项。
第2题,图屮显示 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林草地的地表径流量最小,表明下渗量最多;而植被覆盖度最低的擀荒地 的地表径流量最大,表明下渗量最小。
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答案:1. A 2. B(2018 •新乡调研)牛肝地是指在红层分布区,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被侵蚀,红色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的红色荒 漠景观。
下图示意广东省南雄盆地红层荒漠化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变化。
据此完成 3〜4题。
o o o o o o O6 5 4 3 2 1径流址O 1 202012 11 203 201蔼水量f径流鈕2014年份A.常绿阔叶林 B.马尾松林C.次生灌丛D.草丛4・下列对牛肝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措施中,合理的有()①封山育林 ②退牧还草④把水平梯E 修成坡耕地A. ①② C.①③解析:第3题,由题屮信息可知,红层荒漠化是土地生产力衰竭的极端性土地退化过程, 只有在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多)的条件下,才能使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塑最大,且多样性指 数最高。
第4题,广东省南雄盆地位于南方湿润地区,①③符合该地区的生态保护要求;rti 图可知,在红层荒漠化不同演替阶段中,主要是林地变成了荒地,因此②不符合生态恢复要 求;水平梯田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把水平梯m 修成坡耕地,加大了水土流失,因 此④不符合生态恢复要求。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0.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0.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10.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8月8日,“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山城加格达奇开幕。
据此完成1、2题.1。
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 )A。
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B.机械化水平高C。
科技发达D。
无污染的原始环境状态2。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山特产品加工业D。
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解析】1选D,2选C。
第1题,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在大兴安岭地区以完善当地的农业结构,延长生产链为中心.蓝莓的种植就是利用了当地无污染的环境.第2题,各种蓝莓产品的开发实行了发展特色农业和山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德国鲁尔区的探索2017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确定全国12个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工作成果突出,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的破产,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
读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
完成1、2题。
1.底特律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有( )①地处五大湖地区,靠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③相关产业集聚,提升竞争力④劳动力廉价,素质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资源型城市容易面临与底特律相似的困境最主要是( )A.资源趋于枯竭B.生态环境破坏C.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D.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解析】1选B,2选C。
第1题,五大湖地区离大西洋更近,①不正确;五大湖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为汽车制造提供大量钢材,②正确;汽车产业零部件众多,工业联系广泛,要求企业之间密切协作,③正确;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与劳动力廉价关系不大,④不正确。
第2题,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但和底特律最相似的是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根据“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判断产业结构单一。
(2)忽视描述中的个别点,以偏概全。
如“地处五大湖地区,靠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易忽视“靠近太平洋”隐含的错误。
(3)不能正确决断众多因素中的主次地位。
如“相似的困境最主要是”。
(2018·柳州模拟)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
下图为山西省1985~2002年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据图回答3、4题。
3.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4.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降低运输成本④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3选B,4选D。
第3题,考查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的原因。
全省煤炭生产量稳步增加;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导致煤炭调出量减少;山西省煤炭储量丰富,材料中未体现山西省控制煤炭调出;山西省内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消耗量减少。
第4题,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在本地区发电增加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8·北京模拟)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如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913401685.五个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主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6.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解析】5选A,6选C。
第5题,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主;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第6题,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将种植业转向恢复草地,实行放牧业;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生产技术,发展节水技术,提高循环利用率;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控制畜牧业合理发展。
【加固训练】(2018·无锡模拟)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下图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是( )A.大庆市B.黑河市C.鸡西市D.双鸭山市(2)伊春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是( )①以育林为主,禁止采伐②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③建立木材储备基地④积极转型,建设煤化工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1)选D,(2)选B。
第(1)题,从图中读出,四选项中双鸭山属于衰退型城市,故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
第(2)题,题目强调林业的发展;禁伐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延长生产链,可以提高经济收入,实现社会效益;建立木材储备基地可以增加行业的稳定性。
7.(2018·商丘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沿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
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分析。
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
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
答案:(1)①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煤、电距离近。
②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③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知识拓展】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对比(2018·承德模拟)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
据此完成1、2题。
1.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2.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C.大力扶持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解析】1选C,2选D 。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生命周期,所以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进入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
第2题,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8·沈阳模拟)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3、4题。
3.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②煤炭运力不足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解析】3选B,4选A。
第3题,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
第4题,在一定时期内,东北地区煤炭能源需求还要持续增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抓住“煤炭供需矛盾”关键词。
(2)忽视了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
(2018·滨州模拟)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5、6题。
913401695.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6.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解析】5选A,6选B。
第5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黄河该段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
第6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7.(能力挑战题)(2018·合肥模拟)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
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读下图回答问题。
91340170(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铁路旁边的电厂),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
对比指出“疆电东送”和“疆煤东运”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利弊?(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从题干可总结疆煤开发的储量、难易和成本;结合我国国情可知市场和运输条件。
第(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