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浙江专用训练:第十七单元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196.01 KB
- 文档页数:9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 .NaHCO 3B .Fe 2(SO 4)3C .Ca(ClO)2D .NaHSO 4答案B NaHCO 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A 错误;Fe 2(SO 4)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B 正确;Ca(ClO)2是弱酸强碱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C 错误;NaHSO 4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不能水解,是在水溶液中直接电离出H +,使溶液呈酸性,而不是由于水解,D 错误。
2.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 是弱电解质的是( )A .0.01 mol·L -1的HClO 溶液pH >2B .NaClO 、HClO 都易溶于水C .NaClO 的电离方程式:NaClO===Na ++ClO -D .HClO 与Na 2SO 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 2SO 4答案 A 0.01 mol·L -1的HClO 溶液pH >2,氢离子浓度小于HClO 浓度,说明HClO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所以能说明该酸是弱电解质,A 正确;NaClO 、HClO 都易溶于水,不能说明HClO 的电离程度,不能据此判断HClO 是弱电解质,B 错误;NaClO 的电离方程式:NaClO===Na ++ClO -,说明NaClO 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但不能说明HClO 部分电离,所以不能据此判断HClO 是弱电解质,C 错误;HClO 与Na 2SO 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 2SO 4,说明HClO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钠,但不能说明HClO 部分电离,所以不能判断HClO 是弱电解质,D 错误。
3.室温下向10 mL pH =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不变 B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C .若稀释到pH =4,所需水的体积等于90 mLD .再加入10 m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答案 A 解析 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1K h,温度不变水解常数不变,A 正确;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导致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增多,B 错误;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因此若稀释到pH =4,所需水的体积大于90 mL ,C 错误;室温下,pH =3的醋酸浓度大于pH =11的氢氧化钠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导致混合溶液呈酸性,即混合液pH <7,D 错误。
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室温下,K a(CH3COOH)=1.8×10-5、K b(NH3·H2O)=1.8×10-5。
在室温下,将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则该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组合是()A.CH3COOH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B.CH3COOH溶液和氨水C.HBr溶液和氨水D.HI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答案 C解析CH3COOH是弱酸,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中c(CH3COOH)远大于1.0×10-3 mol/L,氢氧化钡是强碱,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c(OH-)=1.0×10-3 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CH3COOH 过量,溶液显酸性,pH小于7,A错误。
由于CH3COOH与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故将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H4,pH等于7,B错误。
HBr是强酸,pH=3的HBr溶液中c(HBr)=1.0×10-3 mol/L,NH3·H2O 是弱碱,pH=11的氨水中c(NH3·H2O) 远大于1.0×10-3 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pH大于7,C正确。
HI和氢氧化钡分别是强酸和强碱,pH=3的HI溶液中c(HI)=1.0×10-3 mol/L,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c(OH-)=1.0×10-3 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pH等于7,D错误。
2.在某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3(g)ΔH=-92.4 kJ·mol-1,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一定量的N2,改变起始投料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突破—《离子反应》【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考点梳理】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
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2、2、3、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要点诠释: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4、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溶液强,但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4242-;442—;(3)2223—+ ;3·H24+;H2+33(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
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度达拉特旗一中学校3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 4:OH −+H +H 2OB .钠加入水中:Na +2H 2O Na ++2OH −+H 2↑ C .NaOH 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OH −+CO 23HCO -D .Al 2(SO 4)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2Al 3++324SO -+3Ba 2++6OH −2Al(OH)3↓+3BaSO 4↓2.下列各组中两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CH 3COOH 和Na 2CO 3与CH 3COOH 和NaHCO 3 B .AgNO 3和HCl 与Ag 2SO 4和HClC .BaCl 2和Na 2SO 4 与Ba(OH)2与H 2SO 4D .KOH 和CH 3COONH 4与Ba(OH)2与NH 4Cl3.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B .K 2SO 4C .MgCl 2溶液D .盐酸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 −1KNO 3溶液:H +、Fe 2+、SCN −、24SO -B .c(H +)/c(OH −)=10−10的溶液:K +、Ba 2+、3NO -、Cl −C .pH=0的溶液:Al 3+、、Cl −、24SO -D .c(ClO −)=1.0 mol·L −1的溶液:Na +、23SO -、S 2−、24SO -5.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 .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 B .小苏打溶液和柠檬水混合C .人工盐(含有硫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钾)溶液与BaCl 2溶液混合D .氯化钠溶液和蔗糖水混合6.向含有一定量盐酸和MgSO 4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m 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段沉淀的成分为BaSO 4与Mg(OH)2B .b→c 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 ++ OH −H 2OC .e 点时的溶液中:n(Ba 2+)=2 mol D .原混合液中:n(HCl)=2 mol7.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用铜电极电解NaCl 溶液制备Cl 2:2Cl −+2H 2O Cl 2↑+H 2↑+2OH − B .向MgCl 2溶液中加入氨水制备Mg(OH)2:Mg 2++2OH −Mg(OH)2↓ C .将FeS 溶于稀硝酸制备Fe(NO 3)3:FeS+4H ++3NO -Fe 3++NO↑+S↓+2H 2OD .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24MnO -+6H ++5H 2O 22Mn 2++5O 2↑+8H 2O8.下列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 2+、K +、24SO -、3NO -B .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K +、24SO -、23CO -C .NH 4Cl 溶液中:K +、OH −、24SO -、Cl −D .pH=1的溶液中:Na +、K +、3HCO -、3NO -9.实验室需配制一种仅含四种离子(不包括水电离出的离子)的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液中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 mol·L −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达到此目的的是 A .Fe 2+、Na +、3NO -、Cl−B .Mg 2+、+4NH 、24SO -、3NO -C .H +、K +、Cl −、CH 3COO−D .K +、Mg 2+、23CO -、OH −10.甲、乙、丙、丁4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4NH 、Ba 2+、Mg 2+、H +、3HCO -、24SO -、OHˉ、Clˉ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练习(含答案)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专题突破:离子反应一、离子共存与离子推断1.离子反应类型:离子间通常能发生四种类型的反应,可以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共存中的四大“陷阱”常见表述条件类型:无色”常见的限制条件:“pH=1”或“pH=13”因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透明”不能共存”与Al反应放出H2”常见的隐含条件:“由水电离出c(H+)=1×10-12mol·L-1”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的情况。
常见题干要求:一定大量共存”审清关键字词:“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3.离子推断四原则离子推断题的解答在于掌握离子的特征反应及离子之间的共存情况。
解题时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Cu、Fe、Fe、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只能是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共存,而不是其他离子反应。
同时要注意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透明”也可“有色”,易错看成“能共存”。
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要求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三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4看”看拆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强电解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难溶物、气体、氧化物、单质等均用化学式表示。
看反应:检查离子方程式中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检查是否漏写某个反应或特殊条件。
如Ba(OH)2与H2SO4的反应不能书写成Ba2++OH-+SO42-+H+→BaSO4↓+H2O。
第三讲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主要常见考点】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离子共存问题3.常见离子的鉴别【主要知识点讲解】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书写步骤正误判断要点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是否符合反应原理2)物质的拆分判断拆分是否正确:不能拆的情况:单质、气体、沉淀、氧化物、弱酸、弱碱、H2O 等不能拆。
3)删除、整理“三检”:①元素是否守恒②电荷是否守恒③箭头符号是否遗漏二、离子共存问题1、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离子结合能产生气体、沉淀、弱酸、弱碱、H2O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强还原性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氧化性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常见离子的鉴别及有特征现象的离子反应离子鉴别方法及特征现象离子反应方程式Na+/离子鉴别方法及特征现象离子反应方程式K+/NH4+Fe3+Fe2+Cl-SO42-CO32-【常考题型强化训练】A、离子方程式考试题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Zn与稀H2SO4反应:2Zn+2H+=2Zn2++H2↑B.氯气和水反应:Cl2+H2O=2H++Clˉ+ClOˉC.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H2OD.硫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2-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2H2O H2CO3+2OH‾B.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Cu+2Na+C.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ˉ+OH‾=CO32ˉ+H2O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SO42ˉ+Ba2+=BaSO4↓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B.铁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起到净水作用,其原理是:Fe3++3H2O Fe(OH)3(胶体)+3H+C.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ˉD.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4.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Ca(HCO3)22HCOˉ3+Ca2+B.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Mg+CO2点燃MgO+COC.Cl2通入水中:Cl2+H2++Clˉ+ClOˉD.碳酸氢钠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 H2CO3+OH-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2Fe3++2Iˉ=2Fe2++I2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ˉ+H++OHˉ+Ba2+=H2O+BaSO4↓C.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Ca2++CO2↑+2H2OD.一水合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ˉ6.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碳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 B.氯化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H4++H2O NH3•H2O+H+C.将少量盐酸逐滴滴入至大量Na2CO3溶液中:H++CO32ˉ=HCO3ˉ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2Fe2++H2O2=2Fe3++O2↑+2H+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ˉ=Fe(SCN)3↓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Cl2+2OHˉ=Clˉ+ClOˉ+H2OC.碳酸钡溶于醋酸的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H2O+CO2↑D.金属钠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2H2O=Na++2OHˉ+H2↑8.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HCOˉ3+Ba2++OHˉ=BaCO3↓+H2O B.SO2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4H++SO42ˉ+2BrˉC.O3通入KI溶液中:O3+2Iˉ+H2O=O2+2OHˉ+I2D.氯化氢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HCl=H++Clˉ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B.碳酸氢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3-H++CO32‾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42ˉ=BaSO4↓+H2OD.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CO32ˉ+2H+=CO2↑+H2O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化铁溶液和过量锌反应:Zn+2Fe3+=2Fe2++Zn2+B.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SO4+2OHˉ=Mg(OH)2↓+SO42ˉC.氯化镁溶液显酸性的原因:Mg2++2H2O=Mg(OH)2↓+2H+D.保存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SiO2+2OHˉ=SiO32-+H2O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钠投入水中:O2ˉ+H2O=2OHˉB.FeCl3溶液与KI反应:2Fe3++2KI=2Fe2++I2+2K+C.醋酸水溶液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H++CH3COO-D.NaClO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lOˉ+H2O HClO+OH-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aCO3+2H+=Ca2++CO2↑+H2O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CO32ˉ+2H+=CO2↑+H2O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Ba2++2OH‾+2H++SO42ˉ=BaSO4↓+2H2OD.碳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4++OH‾=NH3↑+H2O13.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食醋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2H++CaCO3=Ca2++H2O+CO2↑B.金属钠投入MgCl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2Na+Mg2+=2Na++MgC.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D.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H3COO-+H2O=CH3COOH+OH-14.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ˉ+H2↑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ˉ=Mn2++Cl2↑+2H2O C.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iO2+2Na++2OHˉ=Na2SiO3+H2O D.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 15.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A.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5SO2+2H2O+2MnO4-—2Mn2++5SO42-+4H+ B.酸性碘酸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2I-+2H++H2O—I2+2H2OC.硅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SiO32-+2H+—H2SiO3↓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3Cu2++2Fe—2Fe3++3CuB 、离子鉴别考试题型:1.某试样含有阳离子为NH 4+、Ag +、Ba 2+、Cu 2+、Fe 2+中的若干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①CuS 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②气体A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 .沉淀A 为BaSO 4B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的反应:2Fe 2++H 2O 2+2H +=2Fe 3++2H 2OC .加入氨水-氯化铵溶液可使Fe 3+沉淀完全,而Cu 2+不形成沉淀D .试样中一定含NH 4+、Ba 2+、Cu 2+、Fe 2+,一定不含Ag +2.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 、CaCO 3、Na 2CO 3、Na 2SiO 3、CuSO 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阶段检测二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液态汞能导电,但汞不是电解质答案 D2.(2016·台州一中检测)下列各组选项按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HCl、SO3、石墨、液氧B.蔗糖、CuSO4、氮气、波尔多液C.NaCl、乙醇、铁、空气D.KCl、NaNO3、氯气、石灰水答案 C3.下列四项都能导电,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导电原理不同的是()A.氯化钠熔融导电B.液态汞导电C.H2SO4溶液导电D.熔融状态的KOH导电答案 B4.(2016·宁波3月模拟)在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下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 D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把CaO 放入水中:CaO===Ca 2++O 2-B.加热NaHSO 4至熔化:NaHSO 4===Na ++H ++SO 2-4C.把Mg(OH)2放入水中:Mg(OH)2===Mg 2++2OH -D.把NaCl 放入水中:NaCl===Na ++Cl -答案 D6.(2014·浙江7月学考)下列盐酸参与的反应中,HCl 被氧化的是( ) A.NaOH +HCl===NaCl +H 2O B.Fe +2HCl===FeCl 2+H 2↑ C.CuO +2HCl===CuCl 2+H 2OD.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物质不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HClOC.Fe(OH)3D.SO2解析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和水。
CH3COOH和HClO属于弱酸,Fe(OH)3是弱碱,而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项不属于弱电解质。
答案 D2.区分强弱电解质的标准是()A.化学键B.电离程度C.溶解度大小D.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解析电解质划分为强、弱电解质的关键是: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并且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 B3.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a(OH)2Ca2++2OH-Na++H++CO2-3B.NaHCOC.CH3COOH CH3COO-+H+D.Na2SO4Na2++SO2-4解析Ca(OH)2为强电解质,A项错误;NaHCO3电离产生Na+与HCO-3,B项错误;CH3COOH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C 项正确;D项,钠离子为Na+,用“===”而不用“”。
答案 C4.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物质不是强电解质就一定是弱电解质B.一种化合物不是强电解质就一定是弱电解质C.难溶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强电解质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解析难溶化合物可能是弱电解质,如Fe(OH)3,也可能是非电解质,如SiO2。
答案 C5.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溶液显电中性B.溶液中无CH3COOH分子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D.c(H+)=c(CH3COO-)解析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有:CH3COOH CH3COO-+H+,H2O H++OH-,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永远相等,与是否达到电离平衡无关,A项错误;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一定存在CH3COOH分子,B项错误;依据电离方程式,在CH3COOH溶液中不管是否达到平衡,都有c(H+)>c(CH3COO-),所以D项错误;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电离达到平衡,所以C项正确。
答案 C6.(苍南质评)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
下列溶液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A.溶液中:c(OH-)>1×10-7 mol·L-1B.溶液的pH>7C.溶液中:c(H+)<c(OH-)D.溶液中:c(H+) <1×10-7 mol·L-1解析溶液酸碱性最本质的判断标准是看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只有当c(H+)>c(OH-)时,溶液才呈酸性;当c(H+)=c(OH-)时,溶液呈中性;当c(H+)<c(OH-)时,溶液才呈碱性。
溶液的pH与温度有关,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在不是常温的情况下就不一定了。
答案 C7.常温下,某溶液中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是() A.4 B.7 C.8 D.11解析由题意知溶液中的c(H+)=1×10-11mol·L-1,则根据pH=-lg c(H+)=11,D项正确。
答案 D8.下列试纸中,在测溶液的性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石蕊试纸B.醋酸铅试纸C.KI淀粉试纸D.pH试纸解析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时是定量测定,加水润湿后会导致溶液的浓度降低,使测得的pH可能产生偏差,所以不能润湿。
答案 D9.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碱性越强B.pH<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C.当溶液中的c(H+)或c(OH-)较小时,用pH表示其酸碱性更为方便D.把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溶液中,测其pH解析A项因pH=-lg c(H+),所以pH越小,c(H+)越大,酸性越强,pH越大,c(H+)越小,则c(OH-)越大,碱性越强,A项正确;B项在室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C项当c(H+)或c(OH-)小于1 mol·L-1时,使用pH表示其酸碱性更为方便,故C项正确;D项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不能把pH试纸直接插入溶液中测pH,正确的做法为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于试纸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数据,所以D项错误。
答案 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酸的水溶液中不存在OH-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C.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D.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解析在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所以A项错误;pH=0的溶液中c(H+)=1.0 mol·L-1,并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只是c(H+)>1.0 mol·L-1的溶液用pH表示酸性强弱不再方便,故B项错误;在温度一定时,c(H+)·c(OH-)=K w是一个定值,故二者不能同时增大,故C项正确;纯水中,c(H+)=c(OH -),呈中性,所以D项错误。
答案 C11.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 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A.加入10 mL的水进行稀释B.加水稀释成100 mLC.加入10 mL 0.01 mol·L-1的NaOH溶液D.加入10 mL 0.01 mol·L-1的HCl溶液解析pH由1变为2,c(H+)降低10倍,A项变为12,C项c(H+)=0.045 mol·L-1,D项c(H+)=0.055 mol·L-1。
答案 B12.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0.1 mol·L-1的盐酸和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B.0.1 mol·L-1的盐酸和0.05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D.pH=4的盐酸和pH=10的氨水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后溶液pH的计算及判断。
HCl为一元强酸,NaOH 为一元强碱,Ba(OH)2为二元强碱,故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与NaOH 恰好中和,pH=7,与Ba(OH)2反应时,c(H+)=c(OH-)=2c[Ba(OH)2],pH=7,故A、B项错误;pH=4的醋酸溶液中电离出的c(H+)=1×10-4mol·L-1,pH =10的NaOH溶液电离出的c(OH-)=1×10-4mol·L-1,因此仅CH3COOH电离出的H+恰好与NaOH中和,还有大量的CH3COOH分子过量,故pH<7,同理,D项中氨水过量较多,溶液显碱性,pH>7,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13.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c(H+)D.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中弱离子结合,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解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就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 +)≠c(OH-),故A项正确;溶液显酸性则一定有c(H+)>c(OH-),故B项正确;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OH-,水在任何溶液中电离出的c(OH-)=c(H+),但在CH3COONa溶液中,由于生成了弱电解质CH3COOH,使得c(OH -)>c(H+),故显碱性,所以C项说法错误;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正是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所以D项正确。
答案 C14.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C.①⑥D.②④⑥⑧解析H+、OH-抑制水的电离,Al3+、S2-、NH+4能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Cl-、K+、NO-3对水的电离无影响。
答案 B15.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盛装B.粗盐在空气中易潮解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解析A项,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瓶颈与瓶塞黏结;B项,粗盐中混有MgCl2、CaCl2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潮解,这与盐类的水解无关;C项,氯化铁溶液中Fe3+发生水解,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造成体系颜色加深;D项,硫化钠溶液中存在S2-水解生成H2S,是产生臭味的原因。
答案 B16.(义乌模拟)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c(A-)≥c(M+)B.c(A-)=c(M+)C.若MA不水解,则c(OH-)<c(H+)D.若MA水解,则c(OH-)>c(H+)解析若MA不水解,溶液呈中性,c(OH-)=c(H+);若MA水解,说明HA 为弱酸,则MA溶液中c(OH-)>c(H+)。
答案 D17.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A点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下同),B点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像中A点和B点时,溶液中的c(H+)=c(OH-),溶液呈中性;(2)当温度升高时,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也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水的pH也增大,但溶液仍然呈中性。
因此结合图像中A、B 曲线变化情况及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判断,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理由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3)25 ℃时所得混合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即酸碱恰好中和,即n(OH-)=n(H+),则V(NaOH)·10-5mol·L-1=V(H2SO4)·10-4mol·L-1,得V(NaOH)∶V(H2SO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