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字词积累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3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为…所:被) .. ......剑一人敌,不足学(敌对,抵抗;值得)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项梁尝有栎阳逮(d ài ,有罪相连及)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同徭) ... ....... .. .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敬畏) 力能扛鼎(g āng ,举起).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zhu ì)恐(恐惧) 及楚击秦(等到)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诸侯皆属焉(sh ǔ,隶属)......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用,率领) 骑能属者(zh ǔ,跟随)田父(f ǔ)绐曰“左”(d ài ,欺骗) 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能够)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汉军皆披靡(m ǐ,溃败) .. .乌江亭长舣船待(y ǐ,使船靠岸) 愿大王急渡(快)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chu āng ,创伤)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 ..《项羽本纪》字词整理第一段. .第二段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写字;足够;用来) 又不肯竟学(完毕). . ....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写信;送达)事得已(停息)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不及项梁)以是知其能(用,凭借)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用;部署)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 毋妄言,族矣(瞎说话;名作动,灭族)第三段皆沉船,破釜甑(沉、破:使动;锅)楚兵冠诸侯(名作动,称冠,居…之首). ....第四段项王军壁垓下(军队;名作动,驻扎)时不利兮骓不逝(奔跑)歌数阕(曲子演奏终了为一阕)第五段直夜溃围南出(同值,当) 平明(天刚亮). .. . . ...辟易数里(同避,退避) 亡其两骑耳(损伤)第六段..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称王)无以渡(没有办法). ..若非吾故人乎(你)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捕捉)word 可编辑........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不可胜数(sh ēng ,尽)... . . .. . .. . ..吾为若德(好处;翻译:我给你这个好处)第七段为主死节(为…而死)乃持项王头视鲁(同示)第八段诸项氏枝属(宗族)第九段羽岂其苗裔邪(后代子孙)何兴之暴也(突然)..然羽非有尺寸(微小的势力)乘埶起陇亩之中(同势)怨王侯叛己(使…怨恨) 自矜功伐(自夸;功劳)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名作动,效法)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治理)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同悟;正确语序应为“责自”,责备自己)word 可编辑。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项羽本纪》中的文言知识汇总。
1.大义灭亲在《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为了大义,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
文中描写了项羽杀死了母亲和妻子之后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展现了古人对于大义和责任的追求。
2.斩蛇起义《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夜中斩杀蛇起义的传奇故事。
蛇象征着秦朝的暴虐统治,而斩蛇的义举象征着项羽对于暴政的反抗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舍命护殿在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城之际,项羽舍弃自己的性命,选择护送秦王子婴,保护他的安全。
这一义举展现了项羽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表达出古人对孝道和义务的看重。
4.夜惊破岳阳楼《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夜袭岳阳楼的战斗,这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处运用了夜袭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的智谋和勇猛。
5.救亡图存《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巴蜀地区与秦军激战的场景。
项羽率领楚军,在此次战斗中展现了他对于救亡图存的野心和努力。
此处凸显了项羽为了复兴楚国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6.气冲斗牛在战斗中,描写了项羽的勇士和战斗力,使用了“气冲斗牛”的比喻,形容其如牛般勇猛的战斗力。
这一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于勇猛和战斗力的赞美。
7.听雁伤心《项羽本纪》末尾,描写了项羽败北后的心情。
项羽曾在战场上作歌伤怀,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其中,使用了“听雁”来表达项羽的伤心和哀思,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描绘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和屈辱失败,展现了其英勇和聪明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其个人的姿态和情怀。
阅读《项羽本纪》可以增加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项羽本纪会稽起兵》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二)一词多义遂举吴中兵(举:发动)籍为裨.将,徇.下县。
(裨将:pí副将、偏将)(徇:xún巡行示众)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yuàn官员,狱掾:典狱官。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部勒:部署,组织;阴:暗中。
)(三)词类活用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对……生气发怒。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于是项梁然.其言(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词作动词,灭族。
)与怀王都.盱台。
(名词作动词,驻守国都。
)(四)特殊句式谕以所为起大事状语后置句封于项状语后置句是时桓楚亡在泽中状语后置句梁父即楚将项燕判断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项羽本纪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三)词类活用籍吏民(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吾得兄事之(名词用状语,象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从百余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四)特殊句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羽本》字整理第一段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所:被)..第二段足以名姓而已(写字;足;用来)...一人,不足学(,抵挡;得)..梁有阳逮(dài,有罪相及).乃掾曹咎抵阳掾司欣(写信;送到)..吴中士医生皆出梁下(不及梁)....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暗中;用;部署)....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便;敬畏)..毋妄语,族矣(瞎;名作,族)...又不愿竟学(完).以故(因个故)..每吴中有大繇.役及(同徭)事得已(暂停).以是知其能(用,依靠).梁以此奇籍(意,以⋯奇).力能扛鼎( gāng,起).第三段皆沉船,破釜甑(沉、破:使;)...侯无不人人惴(zhuì)恐(惧怕)..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第四段王壁垓下(;名作,扎)..歌数(曲子演奏了一).第五段直夜南出(同,当).令将灌以.五千追之(用,率)田父( fǔ)曰“左”( dài,欺).期山三(定).辟易数里(同避,退避)..第六段江亭.船待( yǐ,使船靠岸)江父兄怜而王.我(使⋯称王)王身亦被十余(遭到; chuāng,)..若非吾故人乎(你).吾若德(好;翻:我你个好).第七段主死(⋯而死).楚兵冠侯(名作,称冠,居⋯之首).及楚秦(等到).侯皆属焉( shǔ,隶属).不利兮不逝.(奔跑)平明(天亮)..能属者( zhǔ,跟从).王自度不得脱(估;能)..皆披靡( mǐ,)..亡其两耳().愿大王急渡(快).无以渡(没有法)..司童(回).吾我千金(捕获).乃持王(同示).第八段氏枝属(宗族)..第九段羽其苗裔邪(后辈子)..好汉蜂起(名作状,像蜂一).然羽非有尺寸(细小的力)..怨贵爵叛己(使⋯恼恨).其私智而不古(逞;名作,效法)..尚不寤而不自(同悟;正确序“ 自”...何之暴也(忽然).不行数( shēng,尽).乘埶起之中(同).自矜功伐(自夸;功)..欲以力征天下(治理)..,自己)。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曰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宾客及子弟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然羽非有尺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曰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宾客及子弟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然羽非有尺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文言整理一一词多义拔(bá)①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②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③拔动•改变确乎其不可拔角了《周易•乾》④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持(chí)①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②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③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④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操(cāo)①拿着,握在手中大王何来操《史记•项羽本纪》②品行,品德有贤操《史记•张汤传》③担任,从事操童子业久不售《聊斋志异•促织》惮(dàn)①害怕,畏难虽吴子子弟以已惮籍《史记•项羽本纪》②通“瘅”,因劳成病气申明前令,哀此瘅人《明史•李信圭传》故(ɡù)①缘固,原因故姓项氏《项羽本纪》②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③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④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⑤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⑥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穷(qiónɡ)①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②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③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④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将(jiānɡ)①扶助,扶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②拿,持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③带兵,领将使公及恒楚将《项羽本纪》④将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矫(jiǎo)①举抬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②假传(命令)乃渡江矫陈王命《史记•项羽本纪》③强的样子至死不变,强哉矫《礼记•中庸》略(lüè)①疆界王与之武公之略《左传•庄公二十一东》②侵略,掠夺西略地至雍丘《史记•项羽本纪》③简略,简单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答司马谏议书》④丝毫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乃(nǎi)①代词:你,你的无忘及之志《伶官传序》②原来是当立者及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就,于是项梁及教项籍兵法《史记•项羽本纪》④连词,于是,才内食者鄙,未能远谋,及入见《曹刿论战》⑤副词:竟,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佩(pèi)①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纫秋兰以为佩《离骚》②佩带,挂佩其绶印《史记•项羽本纪》趣(qù/qū)①意向,意旨览其旨趣《琴赋》②乐趣,兴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③通“趋”,跑,疾走趣义帝行《史记•项羽本纪》期(qī)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②期望,要求良剑期手断《吕氏春秋•察今》③至,及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④约定项羽及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史记•项羽本纪》⑤副词:必定约定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西门豹治邺》若(ruò)①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②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竖(shù)①直立安都及令军士多伐松木,竖棚列营《核舟记》②童仆,年轻仆人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之羊》③对人的蔑称竖子不足与谋《史记•项羽本纪》稍(shāo)①指事物末端烟生七窍,冰浸四稍《魔合罗》②少许,略微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③渐渐地,慢慢的稍夺之权,范增大怒《史记•项羽本纪》郤(xì)①空隙依乎天理,批大《庄子•养生主》②隔阂,嫌怨关系上裂痕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③地名④姓幸(xìnɡ)①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②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③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④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眴(xuàn)①目动梁眴籍日《项羽本纪》②通“眩”眼睛昏花臣常有颠病《剧美新》徇(xùn)①巡行广陵人吕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史记•项羽本纪》②带兵改取地盘当此之时,诸侯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史记•陈涉世家》③示众秦惠王车裂商君以示众《史记•高君列传》④形容词:敏捷,迅速弱而能言,幼而徇养《史记•五帝本纪》益(yì)①富裕,富足如此者,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②副词:更,更加益轻秦,有骄色《史记•项羽本纪》③副词:渐渐的始皇帝益壮《史记•吕不韦列传》以(yǐ)①用,使用大臣怨于不以《汉书•杜周传》②认为,以为臣以王之反宋矢也,为与此同类《墨子•公输》③率领宫之奇以足行《左传•僖公五年》④原因良也以也《与吴质书》⑤介词:因为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传》⑥凭借—身份,按照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⑦介词:用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倚(yǐ)①斜靠着或倚夷门而笑《解嘲》②斜依靠,仪仗我倚名族《史记•项羽本纪》③偏斜宫殿坦屋项《后汉书、杨震传》④椅子黄筠椅子十二只《暑中早起东•斋独坐》纵(zònɡ)①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②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③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四文言句式(按课文先后顺序排列)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一、字音:请给以下加点词语注音。
(略)见评价手册第1题。
二、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丢失)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端起)(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陡峭的山崖)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一、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2.独(2)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唯独)(3)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4)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二、词类活用:请划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活用情况和意义。
《项羽本纪》知识归纳一、字音:请给以下加点词语注音。
(略)见评价手册第1题。
二、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丢失)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端起)(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陡峭的山崖)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一、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2.独(2)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唯独)(3)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4)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二、词类活用:请划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活用情况和意义。
v1.0可编辑可修改《项羽本纪》1.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判断句2.初起,年二十四。
开始起兵反秦3.其季父梁 .叔父4.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句5.氏世世楚将,封于担任 / 被分封6.学不成,去学字和写字 / 离开7. 学,又不成学法刺之8.梁怒之() ⋯而怒9.足以名姓而已能10.籍大喜十分11.又不肯竟学最12.梁有阳逮被句 / 有罪相及13 乃掾曹咎抵管囚的官吏 / n-v写信14.以故,事得已故/ 停息15.与籍避仇于吴中状后置句16.每吴中有大徭役及同“徭” / 和17.梁常主担任18.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用/19.以是知其能凭借/ 了解/才能20.秦始皇帝游会稽出巡21.梁与籍俱一起v1.0可编辑可修改22.彼可取而代也被句 / 他,代秦王23.毋妄言,族矣被句 /n-v 被族24.梁以此奇籍因 / (意)以⋯奇25 力能扛鼎起26.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 敬畏27.羽已卿子冠在... 之后28.威震楚国,名侯省略句29.乃遣当阳君、蒲将将卒二万渡河定后置句30.皆沉船,破釜甑(使)使 ... 沉/ 使...破31.无一心畏后退之心32.九多次33.王离俘34.当是,楚兵冠侯n-v居首位35.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定于后置句 /36.莫敢兵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37.将皆从壁上依凭 / 依凭38.楚士无不一以当十前置句39.侯无不人人惴恐害怕40.于是已破秦在... 后/ 使使...被攻破41.无不膝行而前n-状用膝盖 / 表修42.羽由是始侯上将担任v1.0可编辑可修改43.诸侯皆属焉归属 / 代词代项羽44.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n-v修营壁/完45.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层46.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n-v唱楚歌47.项王乃大惊曰于是48.是何楚人之多也定语后置的标志49.常幸从被动句 / 一直 / 被分辨50.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在这时 / 慷慨激昂5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气/ 气势/ 奔跑52.骓不逝兮可奈何怎么办53.歌数阕,美人和之n-v唱歌/ 多次/ 应和54.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n-v流眼泪 / 身边的人5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 定语后置的标志56.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当夜冲决重围57.平明,汉军乃觉之才58.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59.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 跟随60.田父绐曰“左”。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期: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2、度已失期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3、期年一周(年、月)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属:1、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2、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4、若属皆且为所虏类5、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6、诸侯皆属焉从属,隶属,归属引:1、乃引"天亡我" 借口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3、夜引弓拉开(弓)4、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5、相如引车避匿退回,调转矜:1、矜愍愚诚怜惜2、自矜功伐夸耀伐:1、自矜功伐功劳2、伐无道,诛暴秦讨伐害:⒈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⒉邪曲之害公损害⒊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祸害乃:⒈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就)⒉平明,汉军乃觉之 (才)⒊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表转折,但、却竟然)以:⒈以故,事得已 (因为)⒉以是知其能 (凭借)⒊以示士卒必死 (来)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 (率领)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凭借)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二: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 "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三: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 (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7、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8、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 )10、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2、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四: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使动用法)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⒐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⒑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⒒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⒓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⒔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⒕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