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文学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32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选择,填空,判断1 . 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2.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3.现实型文学特点: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的特点: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1)古代三种文学类型杂揉在一起(2)近代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3)现代文学类型多向流变5.三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6.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形象层面,意蕴层面形象层面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性的统一言语层包括:是内指性的,具有心里蕴藉性,具有阻拒性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8.中国古代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二层次说:庄子----言意说,《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三层次说:王弼(三国)-----言象意。
9.西方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四层次说----但丁(中世纪):字面意义,比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2)二层次说-----黑格尔(近代,18世纪):外在性状,内在意义(3)五层次说------英伽登(20世纪):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冲图示化面貌,再现客体,形而上的特质。
10. 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
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
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 便渐渐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型(又称理想型) 和象征型; 形成三种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11.1888年4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观点。
文字文学概论
文字文学概论涉及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形式、流派、发展历程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
以下是关于文字文学概论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想象。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文学的元素:文学作品包含多种元素,如情节、人物、对话、语言、风格等。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根据其主题、形式和风格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
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文学时期和风格相继兴起。
常见的文学时期包括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等。
文学的功能:文学除了提供娱乐之外,还有表达思想、传递文化、引发思考、记录历史等多种功能。
文学分析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批评性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后现代主义分析等。
文学与社会: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和影响社会。
文学作品常常承载着作者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文学批评学派:文学批评学派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的不同理论体系,包括传统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多层次的艺术互文。
文学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理论的不断演变,文学将继续在新的语境中发展,拓展其表现形式和内涵。
文字文学概论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学的基本认识,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导论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文学概论》建立在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基础上。
(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的统称,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发展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主要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M·H·艾布拉姆斯关于文学四要素的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
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问题的著作、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西方的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图式化的外观层。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文论十讲提纲文学概论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语言和语境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以文字为媒介,以作品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文学的特性包括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文学作品由主题、情节、角色、语言、结构和背景等元素构成。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情节是角色行动的发展过程;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段;结构是作品的布局;背景是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三、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句式、意象和表现手法等。
文学流派则是特定时期内一批作家的集体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构思、立意、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和反讽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的学科,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文学作品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
七、文学的功能与影响文学具有审美教育、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等功能。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文学作品还能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文学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时,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融合。
九、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和电影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选择名词解释解答(一部分)文艺学的三分之:文学理论、文学批判、文学史(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韦勒克和沃伦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爱布拉姆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四要素)文学理论五大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六大基石:艺术活动论、艺术交往论、艺术生产论、艺术反映论、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人民文学论文学理论七大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性文学活动发展人物观点(选择)1.文学发展动力是社会风气,如《乐记》2.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如刘勰《文心雕龙》3.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4.从文学内部探求文学意义,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如加拿大弗莱,按照时代分为喜剧、传奇、悲剧、讽刺。
5.文学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如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征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无功利与功利(目的)形象与理性(方式)情感与认识(态度)文学话语的5要素:指一定说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主体客体的关系:审美价值评价关系主客体表现的2个特征:体验的心理特征和感性直观的思维特征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发生、构思、物化文学创造3个基本环节: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是指一系列与文学相关的创作、传播和研究的活动。
它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等方面。
在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迁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文学活动主要以民间文学为主,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特色。
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文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发展。
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文学的传播速度和方式的变革,使得文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也与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核心,而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对于作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空间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学奖项的设立、版税和版权机制的健全等都能够为作家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
同时,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批评和评论有着密切联系。
文学批评和评论是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它能够帮助作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为作品的改进提供方案和思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批评和评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壮大,形成了多元的流派和理论体系,为文学活动的繁荣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最后,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
文学研究对于文学的理论建构和文学史的撰写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和梳理,可以为文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总结起来,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社会环境、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文学批评和评论以及文学研究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文学活动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节文学的发生2104多选重点必背四简答 第一节文学的发生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择(一)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模仿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的观点;较为系统地阐述的是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 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高频单选】(二) 巫术说认为是巫术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了人类艺术的诞生;英国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巫术;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野蛮人的世 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万物有灵论”。
(三)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康德最早提出游戏说,但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席勒和斯宾塞(四) 劳动说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劳动需要并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普列汉诺夫提倡起源劳动;《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一) 认为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的原因1、 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2、 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密切。
3、 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试论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008论述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的表现在三个方面【1201简答】(一)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原始文学→阶级社会;文学的民族性:审美趣味、语言特点、精神气质(二)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如诗歌形式的发展:四言诗→西汉五言诗→隋唐七言诗(三)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1904论述题】1、2、3、【政治经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文化活动】哲学、道德、宗教等精神文化领域的变化对文学发展影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