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与电流微观表达式相关问题千题精练.doc
- 格式:doc
- 大小:793.55 KB
- 文档页数:11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49电流的计算、电阻定律、欧姆定律与伏安特性曲线、电功与焦耳定律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电流的计算目标2电阻定律目标3欧姆定律与伏安特性曲线目标4电功与焦耳定律【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电流的计算公式公式含义定义式I =q t q t 反映了I 的大小,但不能说I ∝q ,I ∝1t 微观式I =nqSv 从微观上看n 、q 、S 、v 决定了I 的大小决定式I =U RI 由U 、R 决定,I ∝UI ∝1R注意:异种电荷反向通过某截面,,T 为周期,,设每个金属原子可贡献一个自由电子.已知该金属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电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e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位体积的导电的电子数为AN MρB .单位质量的导电的电子数为A N MC .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I SeρD .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A IM SN eρE .该导线中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真空中光速大小【答案】ABD【详解】A.金属的摩尔体积:0MV ρ=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01n V =每个金属原子可贡献一个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AA N N nN Mρ==,A 正确.B.单位质量的物质的量:1n M=每个金属原子可贡献一个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AA N N nN M==,B 正确.CDE.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根据电流:I =NeSv 得:Iv NeS =又:A A N N nN Mρ==则有:A IMv SN eρ=CE 错误,D 正确.E.由上式可得A IMv SN eρ=,小于真空中光速大小,E 错误.二、电阻定律公式决定式定义式R =ρl S R =U I区别指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提供了一种测定电阻的方法,电阻与U 和I 无关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分布均匀的导电介质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相同点都不能反映电阻的实质(要用微观理论解释)【例2】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丝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16cm 时,测得电阻为R ,若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现将管中盐水柱均匀拉长至20cm (盐水体积不变,仍充满橡胶管).则盐水柱电阻为()A .45R B .54RC .1625R D .2516R 【答案】D【详解】由于总体积不变,设16cm 长时的横截面积为S .所以长度变为20cm 后,横截面积4'5s s =,根据电阻定律L R S ρ=可知:16R s ρ=⋅,54'45LR S ρ=,联立两式得25'16R R =.A.45R 与计算结果25'16R R =不相符,故A 错误;B.54R 与计算结果25'16R R =不相符,故B 错误;C.1625R 与计算结果25'16R R =不相符,故C 错误;D.2516R 与计算结果25'16R R =相符,故D 正确;三、欧姆定律与伏安特性曲线1.欧姆定律的“二同”(1)同体性:指I 、U 、R 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或同一段导体。
微专题1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68520228)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Oy平面内以速度v0从O点进入一个匀强电场,重力不计.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继续在xOy平面内沿图中的虚线轨迹运动到A点,且在A点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平行,则电场强度的方向可能是()A.沿x轴正方向B.沿x轴负方向C.沿y轴正方向D.垂直于xOy平面向里解析:B[在O点粒子速度有水平向右的分量,而到A点的水平分量变为零,说明该粒子所受电场力向左或有向左的分量,又因为粒子带正电,故只有B正确.]2.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其中间一根电场线是直线,一带正电的粒子从直线上的O 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A点.取O点为坐标原点,沿直线向右为x轴正方向,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在O到A运动过程中,下列关于粒子运动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粒子的动能E k和运动径迹上电势φ随位移x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解析:B[由题图可知,从O到A点,电场线先由密到疏,再由疏到密,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方向不变,因此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则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B 正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而电势与位移的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因此C错误;由于电场力做正功,导致粒子电势能减小,则动能增加,且图象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3.两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相距为L,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与x关系的图是()解析:A [越靠近两电荷的地方场强越大,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处场强最小,但不是零,B 、D 错;两电荷的电荷量大小相等,场强大小关于中点对称分布,C 错,应选A.]4.(2017·龙岩市一级达标学校联合测试)半径为R 、电荷量为Q 的均匀带正电的球体在空间产生球对称的电场;场强大小沿半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E0已知;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距球心r 处的电势为φ=k Q r(r ≥R ),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球心处的电势最高B .球心与球表面间的电势差等于12E 0R C .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紧靠球体表面一带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能挣脱带电球的引力的最小初动能为kQq RD .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紧靠球体表面一带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能挣脱带电球的引力的最小初动能为12E 0Rq 解析:D [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球心处的电势最高,由E -r 图象可得,球心与球表面间的电势差等于12E 0R ,选项A 、B 正确;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紧靠球体表面的粒子-q 能挣脱带电球的引力的最小初动能为kQq R,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5.(2017·保定调研)某静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与x 轴重合,其电势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在O 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在-x 0~x 0区间内 ( )A .该静电场是匀强电场B .该静电场是非匀强电场C .电子将沿x 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D .电子将沿x 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解析:A [图线斜率的大小等于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故该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又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可知静电场方向沿x 轴负方向,故该静电场为匀强电场,A 正确,B 错误;负点电荷受到沿x 轴正方向的电场力,且电场力为恒力,所以负点电荷将沿x 轴正方向运动,C 、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全部选对的得7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2017·山西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四校第二次联考)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内有一沿x 轴的静电场,其电势φ随坐标x 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图中φ0已知).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O 点以某一未知速度v 0沿x 轴正向移动到点x 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带电小球从O 运动到x 1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逐渐增大B .带电小球从x 1运动到x 3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大C .若小球的初速度v 0=2φ0q m,则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6φ0q m D .要使小球能运动到x 4处,则初速度v 0至少为2φ0q m 解析:BC [φ-x 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E =ΔφΔx,所以带电小球从O 运动到x 1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不变,A 错误;由W =Uq 可知,带电小球从x 1运动到x 3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B 正确;从O 点以某一未知速度v 0沿x 轴正向移动到点x 4,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在x 1时,动能最大,对0~x 1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φ0q =12m v 2-12m v 20,解得v =6φ0q m,C 正确;当小球到达x 4处速度为零时,初速度v 0最小,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φ02q =0-12m v 20,解得v 0=φ0q m,D 错误.] 7.(2017·辽宁沈阳教学质量检测)如图甲所示,有一绝缘圆环,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圆环平面与竖直平面重合.一光滑细杆沿垂直圆环平面的轴线穿过圆环,细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10 g 的带正电的小球,小球所带电荷量q =5.0×10-4 C .小球从C 点由静止释放,其沿细杆由C 经B 向A 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小球运动到B 点时,v -t 图象的切线的斜率最大(图中标出了该切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O 点右侧杆上,B 点场强最大,场强大小为E =1.2 V/mB .由C 到A 的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 .由C 到A 电势逐渐降低D .C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CB =0.9 V解析:ACD [由图乙可知,在B 点带电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则B 点的场强最大,Eq m =Δv Δt=0.35m/s 2,解得E =1.2 V/m ,A 正确;细杆上电场强度的方向沿杆从C 指向A ,所以带正电小球从C 到A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B 错误;由C 到A 电势逐渐降低,C 正确;带正电小球由C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qU CB =12m v 2B -0,解得U CB =0.9 V ,D 正确.] 8.(2017·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如图所示,Q 1、Q 2为两个被固定在坐标轴x 上的点电荷,其中Q 1带负电,在O 点,Q 1、Q 2相距为L ,a 、b 两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其中b 点与O 相距3L .现有一带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 点开始经b 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其v -x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Q 2一定带正电B .Q 1电荷量与Q 2电荷量之比为|Q 1||Q 2|=49C .b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电势最高D .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解析:AD [粒子在到达b 点之前做减速运动,在b 点之后做加速运动,可见在b 点的加速度为零,则在b 点受到两点电荷的电场力平衡,可知Q 2带正电,有k |Q 1|q (3L )2=k |Q 2|q (2L )2,所以|Q 1||Q 2|=94,故A 正确,B 错误.该粒子从a 点先做减速运动,知该粒子带负电荷,在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移动的是负电荷,所以电势先减小后增大,所以b 点电势不是最高,故C 错误,D 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4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9.(68520229)(22分)(2017·北京朝阳区期末)反射式速调管是常用的微波器件之一,它利用电子团在电场中的振荡来产生微波,其振荡原理与下述过程类似.已知静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 轴,其电势φ随x 的分布如图所示.一质量m =1.0×10-20kg 、电荷量q =1.0×10-9 C 的带负电的粒子从(-1,0)点由静止开始,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在x 轴上往返运动.忽略粒子的重力等因素.求:(1)x 轴左侧电场强度E 1和右侧电场强度E 2的大小之比E 1E 2; (2)该粒子运动的最大动能E km ;(3)该粒子运动的周期T .解析:(1)由图可知:左侧电场强度大小E 1=201×10-2 V/m =2.0×103 V/m ① 右侧电场强度大小E 2=200.5×10-2 V/m =4.0×103 V/m ② 所以E 1E 2=12. (2)粒子运动到原点时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有qE 1x =E km ③其中x =1.0×10-2 m. 联立①③式并代入相关数据可得E km =2.0×10-8 J. (3)设粒子在原点左右两侧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在原点时的速度为v m ,由运动学公式有v m =qE 1m t 1④ v m =qE 2m t 2⑤E km =12m v 2m⑥ T =2(t 1+t 2)⑦联立①②④⑤⑥⑦式并代入相关数据可得T =3.0×10-8 s. 答案:(1)12(2)2.0×10-8 J (3)3.0×10-8 s 10.(68520230)(22分)(2017·山东临沂期中)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直角三角形NMP (MP 边水平),∠NMP =θ,MP 中点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MN 是长为a 的光滑绝缘杆,杆上穿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自N 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的重力势能和电势能随位置x (取M 点处x =0)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E 0、E 1、E 2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 ,设无限远处电势为零,M 点所处的水平面为重力零势能面.(1)图乙中表示电势能随位置变化的是哪条图线?(2)求重力势能为E 1时的横坐标x 1和带电小球的质量m ;(3)求小球从N 点运动到M 点时的动能E k .解析:(1)正Q 电荷的电势分布规律是离它越近电势越高,带正电的小球的电势能为E =qφ,可知正电荷从N 点到M 点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图乙中表示电势能随位置变化的是图线Ⅱ.(2)电势能为E 1时,距M 点的距离为x 1=(a cos θ)·12·cos θ=a cos 2θ2, x 1处重力势能E 1=mgx 1sin θ.可得m =E 1gx 1sin θ=2E 1ga sin θcos 2θ. (3)在小球从N 点运动到M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mga sin θ+E 2-E 0=E k -0,解得E k =2E 1cos 2θ+E 2-E 0. 答案:(1)图线Ⅱ (2)a cos 2θ2 2E 1ga sin θcos 2θ(3)2E1cos2θ+E2-E0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专题8.5 含电容电路一.选择题1. (2018高考成都一诊)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4V ,内阻r=1Ω,,定值电阻R 0=1Ω,,R 为滑动变阻器,电容器的电容C=40μF 。
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R 的阻值调至2Ω时,电容器的电荷量为8×10-5C B.将R 的阻值调至2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最大值C.将R 的阻值调至2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值D.在R 的滑动触头P 由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 【参考答案】A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含电容器电路、直流电路动态分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容公式、电源输出电功率最大的条件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将R 的阻值调至2Ω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计算出滑动变阻器中电流I =0E R R r ++=4211++A=1A ,电容器两端电压U=IR=2V ,电容器的电荷量Q=CU =40×10-6×2C=8×10-5C ,选项A 正确;把定值电阻R0看作电源内阻的一部分,根据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将R 的阻值调至2Ω时,外电阻R 等于定值电阻和内阻之和,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最大值,选项B 正确;将R 的阻值调至2Ω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相对于电池来说,是外电阻,大于电池内阻,电源的输出功率不是最大值,选项C 错误;在R 的滑动触头P 由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逐渐减小,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减小,根据公式Q=CU 可知,电容器的电荷量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
2.(2018江苏高考物理)如图所示,电源E 对电容器C 充电,当C 两端电压达到80 V 时,闪光灯瞬间导通并发光,C 放电.放电后,闪光灯断开并熄灭,电源再次对C 充电.这样不断地充电和放电,闪光灯就周期性地发光.该电路(A)充电时,通过R的电流不变(B)若R增大,则充电时间变长(C)若C增大,则闪光灯闪光一次通过的电荷量增大(D)若E减小为85 V,闪光灯闪光一次通过的电荷量不变【参考答案】B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容器电路、电容器充电和放电及其相关知识点。
59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方法点拨] (1)欧姆定律是分析串并联电路的基础,是电表改装的基础.把表头当作一个会读出自己两端电压和流过自己电流的电阻,分析电路的串并联结构.(2)注意电阻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电功率与热功率区别.1.(2017·北京朝阳区模拟)现有规格为“220 V ,36 W”的排气扇,如图1所示,排气扇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40 Ω.当正常工作时,排气扇的( )图1A .通电电流计算式为I =22040AB .输出功率计算式为P 出=(36-220240) WC .发热功率计算式为P 热=(36220)2×40 WD .电功率大于36 W2.(2018·福建三明一中模拟)把六个相同的小灯泡接成如图2甲、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甲、乙两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分别用P 甲和P 乙表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2A .P 甲 =P 乙B .P 甲 =3P 乙C .P 乙 =3P 甲D .P 乙 >3P 甲3.(2018·河北邢台质检)P 1和P 2是材料相同、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导体,P 1的上下表面积大于P 2的上下表面积,将P 1和P 2按图3所示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若P 1和P 2的体积相同,则通过P 1的电流大于通过P 2的电流B .若P 1和P 2的体积相同,则P 1的电功率等于P 2的电功率C .若P 1和P 2的厚度相同,则P 1两端的电压等于P 2两端的电压D .若P 1和P 2的厚度相同,则P 1两端的电压大于P 2两端的电压4.(2017·湖南株洲一模)如图4为某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已知 AA ′的输入电压为24 V ,如果电阻R =6 k Ω,R 1=6 k Ω,R 2=3 k Ω,则从 BB ′不可能输出的电压是( )图4A .12 VB .8 VC .6 VD .3 V5.(2017·重庆一诊)利用如图5所示电路可测量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定值电阻R 1 、R 2阻值已知,闭合电键S ,调节电阻箱接入电路阻值为R 3时,电流表示数为零,则R x 阻值等于( )图5A .R 2 B.R 1R 2R 3 C.R 1R 3R 2 D.R 3R 2R 16.如图6所示,虚线框内为改装好的电表,M 、N 为新电表的接线柱,其中灵敏电流计G 的满偏电流为200 μA ,已测得它的内阻为495.0 Ω,图中电阻箱读数为5.0 Ω,现将MN 接入某电路,发现灵敏电流计G 刚好满偏,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可知( )图6A .M 、N 两端的电压为1 mVB .M 、N 两端的电压为100 mVC .流过M 、N 的电流为2 μAD .流过M 、N 的电流为20 mA7.(多选)在图7所示电路中,R 1=100 Ω,R 2=200 Ω,R 3=80 Ω,C =20 μF ,电源电动势为12 V ,电源内阻不计,闭合开关后,若要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4×10-5C ,则R 4的阻值应为( )图7A.40 ΩB.80 ΩC.160 ΩD.400 Ω8.(多选)如图8甲所示,其中R两端电压U随通过该电阻的直流电流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动势为7.0 V(内阻不计),且R1=1 000 Ω(不随温度变化).若改变R2,使AB与BC间的电压相等,这时( )图8A.R的阻值约为1 000 ΩB.R的阻值约为1 333 ΩC.通过R的电流为1.5 mAD.通过R的电流为2.0 mA9.(多选)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 Ω,电动机的线圈电阻值为2 Ω,a、b端加有44 V的恒定电压,电压表(不计其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的示数为24 V.由此可知( )图9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为12 AB.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为2 AC.电动机消耗的总功率为48 WD.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40 W答案精析1.C [由于排气扇为非纯电阻电路,不满足欧姆定律U =IR .根据公式P =UI 知,该排气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U=36220 A ,A 错误;根据公式P 热=I 2R =(P U )2R =(36220)2×40 W,C 正确;根据公式P 出=P 总-P 热=[36-(36220)2×40] W,B 错误;因为排气扇正常工作,电功率等于36 W ,D 错误.]2.B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I ,对于题图甲,电路的总电流为3I ,此时甲的总功率的大小为P 甲=U ·3I ,对于题图乙,电路的总电流的大小为I ,此时乙的总功率的大小为P 乙=UI ,所以P 甲=3P 乙,所以B 正确.] 3.C4.D [由题图可知,BB ′输出的是下半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则可知,当两电阻均不接入时,输出电压为24 V ;当只有R 1接入时,输出电压U =246+6×6 V=12 V ,当只有R 2接入时,输出电压U =246+3×3 V=8 V ;当两电阻均接入时,U =246+6×36+3×6×36+3 V =6 V ,故可能的为A 、B 、C ,不可能的为D ,本题选不可能输出的电压,故选D.] 5.D [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知:I 1(R 1+R 2)=I 2(R x +R 3),由于电流表示数为零,则说明G 两端的电势相等,则一定有:I 1R 1=I 2R 3;两式联立可得:R x =R 3R 2R 1,故选D.] 6.D [本题中灵敏电流计G 和电阻箱并联后接入电路,灵敏电流计满偏,即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200 μA ,结合灵敏电流计内阻为495.0 Ω,电阻箱读数为5.0 Ω,可以计算出M 、N 两端电压为U =IR g =495.0×200×10-3mV =99 mV ,A 、B 错误;再计算此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强度,根据I =U R =995mA =19.8 mA ,即通过M 、N 的电流为(19.8 mA +0.2 mA)=20 mA ,C 错误,D 正确.]7.BD [若满足题意需使电容器电压U =Q C=2 V ;R 1两端电压U 1=4 V ,则R 3两端电压U 3=2 V 或6 V ,所以R 4两端电压U 4=10 V 或6 V ,当U 3=2 V 时,R 4=400 Ω,当U 3=6 V 时,R 4=80 Ω,故B 、D 正确.]8.BC [将R 1电阻的U -I 曲线在坐标系中作出,要使AB 与BC 之间的电压相等,图中三个电阻串联,电流相等,则BC 两端的电压为3.5 V ,并且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由图可知,此时符合条件的只有1.5 mA ,这时R 的电压为2 V ,则R =U I =21.5×103Ω≈1 333 Ω,故B 、C 正确,A 、D 错误.]9.BCD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等于通过电阻R 的电流,即I =U ab -U R =44-2410A =2 A ,故A 错误,B 正确;电动机消耗的总功率P =UI =24×2 W=48 W ,故C 正确;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出=UI -I 2r =48 W -4×2 W=40 W ,故D 正确.]。
备战2020高考物理-高三第一轮基础练习电路的基本概念一、单选题1.导体中的电流是这样产生的:当在一根长度为L、横断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为n的均匀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导体中出现一个匀强电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e)受匀强电场的电场力作用而加速,同时由于与阳离子碰撞而受到阻碍,这样边反复碰撞边向前移动,可以认为阻碍电子运动的阻力大小与电子移动的平均速率v成正比,即可以表示为kv(k是常数),当电子所受电场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时,导体中形成了恒定电流,则该导体的电阻是()A. B. C. D.2.如图所示电路,开关K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示数的之比是1:3,则可知电阻R1和R2之比:( )A.1:3B.1:2C.2:1D.3:13.图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
开关K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K接通前的()A. B. C. D.4.关于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C.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小D.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5.三个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1∶R2∶R3=1∶2∶5,并联后接入电路,则通过三个支路电流的比值为()A.1∶2∶5B.5∶2∶1C.10∶5∶2D.2∶5∶106.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6 A,当电键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 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 )A.1 :2B.2 :lC.2 :3D.3 :27.某课外活动小组将锌片和铜片插入一个西红柿中,用电压表测量铜片和锌片间电压为0.30V.然后又将同样的10个西红柿电池串联成电池组(n个相同电池串联时,总电动势为nE,总电阻为nr),与一个额定电压为1.5V、额定功率为1W的小灯泡相连接,小灯泡不发光,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2V.对此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西红柿电池组的电动势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小灯泡已经烧毁B.西红柿电池组不可能提供电能C.西红柿电池组提供的电功率太小D.西红柿电池组的内阻远小于小灯泡的电阻8.关于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C.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D.根据I=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与通过横截面的电量成正比,与通过时间成反比9.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为U1,输入功率为P1,输出功率为P2,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向下移动时( )A.灯L变亮B.各个电表读数均变大C.因为U1不变,所以P1不变D.P1变大,且始终有P1=P2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键S1、S2、S3、S4均闭合,C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悬浮着一个油滴P,断开哪一个电键后P会向下运动()A.S1B.S2C.S3D.S41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当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A.1:2B.2:1C.2:3D.3:212.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传播速率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B.温度升高时,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热运动加快,电流也就加大C.电路接通后,电子就由电源出发,只要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就能达到用电器D.通电的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是热运动和定向移动的合运动,电流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二、多选题13.充电宝是当今流行的移动充电电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给手机充电。
第七章恒定电流一、近三年高考考查知识点统计考点试题题型分值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2012年浙江T172012年上海T13选择选择6分3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012年上海T172011年北京T172011年上海T22011年海南T22010年全国新课标T192010年上海T5选择选择选择选择选择选择3分6分3分3分6分3分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2012年北京T212012年山东T21(2)2012年广东T34(1)2011年浙江T222011年天津T92011年江苏T112010年天津T9(3)2010年山东T23(2)18分4分3分10分5分10分10分6分2010年福建T19(3)6分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2012年安徽T212011年广东T34(2)2011年福建T19(2)2010年浙江T21(Ⅱ)8分12分12分10分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2012年重庆T22(2)2012年福建T19(2)2010年江苏T102010年广东T34(2)8分12分8分10分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2012年上海T272012年江苏T102011年北京T212011年安徽T21(Ⅱ)6分8分6分14分(1)从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重点有对电路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以及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考查。
电路动态分析,故障判断题,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在各地的高考题中;高考一直非常重视对四个实验的考查,电学实验除了考查大纲要求的实验,还有一些设计型的实验,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器材的使用,掌握实验步骤方法数据的处理能力等。
(2)高考对本章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和实验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二、2014年高考预测(1)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多以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突出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实验题仍是主要考查题型,也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本专题的基本规律的应用。
专题八 恒定电流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考点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基础点知识点1 电流和电阻 1.电流 (1)形成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电流是标量。
(3)定义式:I =qt 。
(4)微观表达式I =nqS v 。
(5)单位:安培(安),符号A,1 A =1 C/s 。
2.电阻(1)定义式:R =UI。
(2)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R =ρlS 。
4.电阻率(1)计算式:ρ=R Sl,单位:Ω·m 。
(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表征材料性质的物理量。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①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一些合金: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④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为零,成为超导体。
知识点2 欧姆定律和伏安特性曲线 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UR 。
(3)适用范围①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
②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
2.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I -U 图线:以电流为纵轴、电压为横轴画出导体上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比较电阻的大小:图线的斜率I U =1R ,图中R 1>R 2(选填“>”“<”或“=”)。
(3)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电学元件,适用于欧姆定律。
(4)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的电学元件,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知识点3 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功(1)定义: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做的功称为电功。
(2)公式:W =qU =UIt 。
专题十恒定电流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15分)1.如图所示,R1、R2、R3为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开始时,开关S断开,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1.现将开关S闭合,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2,则Q1Q2的值为()A.32B.34C.23D.43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L1、L2、L3为三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A.通过L1的电流为通过L2的电流的2倍1的电阻为7.5 Ω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 W2消耗的电功率为0.375 W3.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R g,调零电阻为R0,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B.接表内电池负极的应是红表笔C.欧姆挡对应的“∞”刻度一般在刻度盘的右端D.调零后刻度盘的中央刻度值是r+R g+R04.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开关S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理想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1、ΔI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2示数I2减小B.电压表V2示数U2增大U1小于ΔU2D.U2I1和ΔU2ΔI1都变小5.某同学测电阻的实物图如图所示,电压表V、电流表A均为理想电表,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 Ω,电源电动势E=3 V,内阻r=1 Ω,定值电阻阻值R1=4 Ω.现将开关闭合,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路中电流逐渐减小B.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0.45 WC.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为1 Ω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为0时,电源的效率最大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60分)6.[新情境,8分]充电宝是给及时充电的一种重要工具.可将充电宝视为跟蓄电池和干电池一样的可移动直流电源.一同学想测量某充电宝在充满电后的电动势(约5 V)和内阻,实验室还提供了如下器材:A.量程是3 A,内阻约为0.2 Ω的电流表;B.量程是6 V,内阻约为6 kΩ的电压表;C.量程是15 V,内阻约为30 kΩ的电压表;D.阻值为0~1 kΩ,额定电流为0.5 A的滑动变阻器;E.阻值为0~10 Ω,额定电流为3 A的滑动变阻器;F.阻值为2.5 Ω的定值电阻;G.阻值为20 Ω的定值电阻;H.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2)根据所给器材,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R0应选择(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3)该同学记录的8组数据如表中所示,请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该充电宝的UI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充电宝的电动势E=V,内阻r=Ω.(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次数12345678电流I/A0.170.310.660.931.181.371.631.89电压U/V5.055.035.004.974.944.924.894.867.[2020福建五校第二次联考,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欲用图示电路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使欧姆表的中央刻度为15,倍率为“×1”.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A.一节1.5 V干电池E(内阻不计);B.电流表(量程0~100 mA,内阻为2.5 Ω);C.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为0.2 Ω);D.滑动变阻器R1(0~30 Ω);E.滑动变阻器R2(0~3 kΩ);F.一对表笔及导线若干.(1)图中a为(填“红”或“黑”)表笔.(2)电流表应选用(填“B”或“C”),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D”或“E”).(3)在正确选用器材的情况下,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并正确操作,若电流表满偏电流为I g,则电阻I g处应标上“”(填写具体数值).刻度盘上原148.[2020河北唐山高三摸底,8分]为了测量长为1.0 m的均匀材料制成的金属圆柱的电阻率,实验室能够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电动势为12 V,内阻约为10 Ω);螺旋测微器和多用电表;电压表V(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5 kΩ);电流表mA(量程为0~50 mA,内阻约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0~20 Ω);待测金属圆柱体;开关及导线若干.图甲图乙(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直径,其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圆柱直径的测量值d=mm.(2)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的“×10”挡粗测圆柱体的电阻值时,表盘上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的电阻约为Ω.(3)为了获得多组数据,尽量精确测量其电阻值,请在实物图中完成实验电路.图丙图丁(4)电路正确连接后,滑片置于最(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通过调节滑片位置,得到如表中所示的多组U、I数据,请在图丁的坐标纸中作出UI关系图线.U/V2.03.04.05.06.07.0I/mA10.916.421.927.332.838.3(5)由图丁可得电阻值为Ω,由以上数据可得待测材料的电阻率.(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9.[8分]发光二极管(LED)是由镓(Ga)、砷(As)与磷(P)等的化合物制成的一种能够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通常用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单向导电性.某物理小组欲研究测量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电路,小组最终选择了图丙.操作步骤如下:a.根据电路图丙连接电路;b.闭合开关S1,调节各可变电阻,使得开关S2由断开到闭合时,灵敏电流表G指针无偏转,并记录此时电压表V的示数U和电流表A的示数I;c.调节可变电阻,重复步骤b,读出多组不同的U值和I值,记录数据;d.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绘出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丁所示.图丁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设计原理上讲,对于图甲和图乙的误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误差的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图乙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B.图甲误差的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图乙的误差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C.图甲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图乙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D.图甲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图乙的误差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2)从描绘的图线来看,当发光二极管导通时,发光二极管的电阻随着U的增大而迅速(选填“增大”或“减小”).(3)从设计原理上讲,图丙电路中的二极管电阻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若该型号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压为2.5 V,现用电动势为5 V、内阻为2.0Ω的电源供电,则需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才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请根据所画出的该型号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分析,串联的电阻R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0.[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一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先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粗略测得其电阻大约为10 Ω,然后在实验室中选择了如下器材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阻值.图甲图乙电源(电动势为3 V,内阻不计);电流表(量程0~300 mA,内阻R A约为0.5 Ω);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R V约为2 k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30 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按照实验要求在图甲中将实物图连接起来.(2)若已按实验要求接线,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约为3 V,电流表的示数始终接近0.写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一种原因:.(3)由于系统误差,用图甲所示电路求出的电阻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或“小于”).(4)为了消除伏安法测电阻时电路引起的系统误差,该小组寻找另一未知电阻和单刀双掷开关,设计了另一种电路,电路的原理图如图乙所示.该学习小组在测量过程中得到以下数据:单刀双掷开关接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为I1,电压表示数为U1;单刀双掷开关接位置2时,电流表示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U2,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始终不变,用以上数据表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为R x=.11.[2020陕西百校第一次联考,10分]某同学欲将一阻值为27 Ω的电阻R与一微安表(量程为250 μA)连接而改装为大量程的毫安表,因不知改装后的毫安表的量程,他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1)根据图甲和题中所给条件,完成图乙中的实物连接.(2)闭合开关S,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6.48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丙中该微安表的示数为μA;②可以推测出改装后的毫安表的量程为(填正确答案标号);A.12 mAB.9 mAC.8 mAD.6 mA③可以推测出该微安表的内阻为Ω.12.[2020吉林长春监测,10分]某同学设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电流表A的内阻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始终符合实验要求.(1)为了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他在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将两个电阻箱的阻值调至(填“最大”或“最小”),然后闭合开关K1,将K2拨至1位置,调节R2,稳定后电流表A读数为I0;接着将开关K2拨至2位置,保持R2不变,调节R1,当R1=34.2 Ω时,电流表A读数仍为I0,则该未知电阻的阻值R x=Ω.图甲图乙(2)为了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R A和电源的电动势E,他将R1的阻值调到某一值,将R2的阻值调到最大,将开关K2拨至2位置,闭合开关K1;然后多次调节R2,并在表格中记录下了各次R2的阻值和对应电流表A的读数I;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题中所给字母写出该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已知R1=1.5 Ω,利用图象中的数据可求得,电流表A的内阻R A=Ω,电源的电动势E=V.1.B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容器与电阻R1并联,当开关S断开时,电阻R1、R2串联,设电阻R1、R2、R3的阻值均为R,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1,则有U1=E2R ×R=12E,故Q1=CU1=12CE;开关S闭合后,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32R,设此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2,则U2=E32R×R=23E,故Q2=CU2=23CE,所以Q1Q2=12CE23CE=34,故选项B正确.2.C因电源内阻不计,且灯泡规格相同,所以S闭合后L1两端电压U1=3.0 V,L2、L3两端电压U2=U3=1.5 V,在IU图象中,可以读出相应的电流I1=0.25 A,I2=I3=0.20 A,故选项A错误.由R=UI知,此时R1=12 Ω,故选项B错误.由P=UI知此时P1=0.75 W,P2=0.3 W,故选项C正确,D错误.3.C多用电表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制成的,A说法正确;电流从黑表笔流出,红表笔流入,B说法正确;欧姆挡对应的“∞”刻度在刻度盘的左端,C说法错误;当多用电表指针指在中央位置时,I g2=ER g+R0+r+R x,I g=ER g+r+R0,所以R x=R g+R0+r,即中央刻度值为r+R g+R0,D说法正确,故应选C.4.C当滑片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并联电阻变小,则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I1变大),由U2=EI1(r+R1)知并联部分电压变小(U2变小),流过电阻R2的电流变小,结合总电流I1变大可知,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大(I2变大),选项A、B错误;ΔU1=ΔI1R1,而ΔU2=ΔI1(r+R1),所以ΔU2>ΔU1,选项C正确;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时,U2I1变小,而由前面分析有ΔU2ΔI1=r+R1,所以ΔU2ΔI1不变,选项D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电路图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先增大后减小,电路中电流先减小后增大,A错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其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范围是0~5 Ω,把R1视为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则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R'=R1+r=5 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P max=I2R'=(E2R')2R'=E24R'=324×5W=0.45 W,B正确;要使R1消耗的功率最大,则需要使通过R1的电流最大,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应最小,即为0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C错误;电源的效率η=IUIE ×100%=I(R1+R″)I(R1+R″+r)×100%=11+rR″+R1×100%,显然当R″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最大,即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R″=5 Ω时,电源的效率最大,D 错误.6.(1)E(1分)(2)F(1分)防止滑动变阻器调节过度导致电流表损坏,同时方便测量(2分)(3)如图所示(2分)5.07(1分)0.11(1分)解析:(1)滑动变阻器R用于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依照安全性和方便性原则应选E;(2)R0作为保护电阻,除了防止滑动变阻器调节过度导致电流表损坏外,还要方便测量,因此不能选G,只能选F;(3)由E=U+Ir可知,充电宝的电动势为E=5.07 V,UI图线的斜率大小即为充电宝的内阻大小,则内阻为r=0.11 Ω.7.(1)红(1分)(2)B(2分)D(2分)(3)45(3分)解析:(1)根据“红进黑出”可知题图中a为红表笔.(2)将电流表改装成中央刻度为15,倍率为“×1”的欧姆表,即欧姆表的内电阻为15 Ω,通过的电流最大值为I g=1.5V15Ω=0.1 A,所以应该选择量程为0~100 mA的电流表,即选择B;为方便测量,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阻值范围为0~30 Ω的D.(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14I g=ER x+R内,又R内=15 Ω,解得R x=45 Ω,即原14I g处应该标上45.8.(1)3.908 (3.907~3.909均可)(1分)(2)175(172~178均可)(1分) (3)如图1所示(2分)(4)右(1分)如图2所示(2分)(5)183(181~185均可)(1分)图1图2解析:(1)固定刻度读数为3.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40.8×0.01 mm=0.408 mm,两者相加得3.908 mm.(2)刻度盘读数约为17.5,再乘以倍率10,即电阻约为175 Ω.(3)待测电阻的阻值与电压表的内阻差别较大,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实物连线如答图1所示.(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最右端使待测电阻支路的电压为零,电压从零开始变化以防止烧毁电表,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作图.(5)求得UI图线的斜率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83 Ω.9.(1)C(1分)(2)减小(2分)(3)等于(2分)(4)112(110~114均可)(3分)解析:(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题图甲采用电流表外接法,题图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题图甲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题图乙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故选项C正确.(2)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由题图丁可知,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减小.(3)由题图丙所示电路图可知,电路避免了电表内阻对实验的影响,发光二极管电阻测量值等于真实值.(4)根据IU图线,当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为2.5 V时,工作电流约为22 mA,则串联电阻和电源内阻上分到的电压应为2.5 V,故应串联的电阻R的阻值为2.52.2×10-2Ω2.0 Ω≈112 Ω.10.(1)如图所示(3分)(2)待测电阻断路(2分)(3)小于(1分) (4)U2I2U1I1(2分)解析:(1)由于R VR x >R xR A,则电流表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约为待测电阻的3倍,用限流接法.(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约为3 V,电流表的示数始终接近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待测电阻断路,由于电压表内阻非常大,导致电流表电流接近零,电压表示数是电源电压.(3)使用电流表外接法时,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电阻测量值小于真实值.(4)单刀双掷开关接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为I1,电压表示数为U1,根据欧姆定律有R+R A=U1I1,单刀双掷开关接位置2时,电流表读数为I2,电压表示数为U2,R x+R+R A=U2I2,解得R x=U2I2U1 I1 .11.(1)如图所示(3分)(2)①180(2分)②B(2分)③945(3分)解析:(1)微安表改装为大量程的毫安表时,微安表应与定值电阻R并联,实物连接如答图所示.(2)①题图丙中微安表的示数为180 μA.②设微安表的内阻为r,通过标准毫安表的电流为I时,通过微安表的电流为I',则有I·RrR+r =I'r,解得I'=RIR+r,即I'与I成正比,故I max6.48mA=250180,解得改装后的毫安表的量程I max=9 mA,选项B正确.③由I'=RIR+r 可得r=(II'1)R=(6.48×1031801)×27 Ω=945 Ω.12.(1)最大(2分)34.2(2分)(2)1I =1ER2+R1+R AE(2分)0.5(2分)4(2分)解析:(1)在闭合开关之前,为保护电源和电路中的电表,两个电阻箱的电阻都应该调至最大.闭合开关K1,将K2拨至1位置,调节R2,稳定后电流表读数为I0;将K2拨至2位置,保持R2阻值不变,调节R1,当R1=34.2 Ω时,电流表读数仍为I0,说明此时两次电路中电阻相等,即未知电阻的阻值R x=R1=34.2 Ω.(2)将K2拨至2位置,闭合开关K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1+R2+R A),对照题图乙,可变形为1I =1ER2+R A+R1E.由图线斜率k=1E=1.0-0.52.0V1,可得电动势E=4 V;由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R A+R1E=0.5 A1,又R1=1.5 Ω,可解得电流表A的内阻R A=0.5 Ω.。
电流、电阻定律、电功和电热【知识梳理】一、电流的概念及表达式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I =qt.2.电流形成的条件: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导体两端存在电压.3.电流的标矢性: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4.电流的三种表达式及其比较公式 适用范围字母含义公式含义I =q t一切电路q 为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t反映了I 的大小,但不能说I ∝q 、I ∝1tI =nqSv一切电路n :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 :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S :导体横截面积 v :电荷定向移动速率从微观上看n 、q 、S 、v 决定了I 的大小I =U R金属、 电解液U :导体两端的电压 R :导体本身的电阻I 由U 、R 决定,I ∝U 、I ∝1R二、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UR.(3)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不适用于气态导体或半导体元件.(4)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 -U 图线).①比较电阻的大小:图线的斜率k =I U =1R ,图中R 1>R 2(选填“>”“<”或“=”);②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适用于欧姆定律;③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的电学元件,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2.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R =ρlS.其中l 是导体的长度,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ρ是导体的电阻率,其国际单位是欧·米,符号为Ω·m. (3)电阻率①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②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区别公式R =ρl SR =UI区别电阻的决定式 电阻的定义式说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 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并不说明电阻与U 和I 有关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三、电功、电功率 电热、热功率 1.电功(1)定义: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的功. (2)公式:W =qU =IUt (适用于任何电路).(3)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电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公式:P =Wt =IU (适用于任何电路).3.焦耳定律(1)电热:由于导体的电阻,使电流流过导体时消耗的电能中转化为内能的那一部分叫电热。
专题8.6 电路综合性问题一.选择题1.(2018北京昌平二模)电池对用电器供电时,是其它形式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对充电电池充电时,可看做是这一过程的逆过程。
现用充电器为一手机锂电池充电,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
已知充电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 ,输出电流为I ,手机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电器的输出电功率为2EI I r -B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2UI I r +C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2UI I r -D .充电效率为100UE⨯% 【参考答案】C2.(2018西城二模).电动汽车由于节能环保的重要优势,越来越被大家认可。
电动汽车储能部件是由多个蓄电池串联叠置组成的电池组,如图所示。
某品牌电动小轿车蓄电池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电池组的两极直接接在交流电上进行充电B .电池容量的单位Ah 就是能量单位C .该电池组充电时的功率为4.4kWD .该电池组充满电所储存的能量为1.4╳108J 【参考答案】D3.(2018高考冲刺) 一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30V ,内阻r=4Ω,电阻1R =16Ω, 244R R ==Ω, 312R =Ω,C 为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C=10.0pF ,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0.60m 。
现在开关S 断开时,有一带电微粒沿虚线方向以v 0=2.0m/s的初速度射入电容器C 之间的电场中,刚好沿虚线匀速运动A.当其闭合后,流过R 4的总电量101.810Q C -∆=⨯B.则当其闭合后,流过R 4的总电量101.510Q C -∆=⨯C. 当开关S 闭合后,此带电微粒以相同初速度沿虚线方向射入电容器C 之间的电场后,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见移的距离是7.5cmD. 当开关S 闭合后,此带电微粒以相同初速度沿虚线方向射入电容器C 之间的电场后,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见移的距离是37.5cm 【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S 断开时,电阻R 3两端电压为:,S 闭合后,外阻为:,电阻R3两端电压为:,则所求流过R 4的总电量为:1133' 3.010Q CU CU C -∆=-=⨯ ,故A 、B 错误;设微粒质量为m ,电量为q ,当开关S 断开时有:当开关S闭合后,设微粒加速度为a ,,设微粒能从C 的电场中射出,竖直方向:,由以上各式求得: 27.510m=7.5m y -=⨯,故C 正确,D 错误。
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 专题 .- 与电流微观表达式相关问题千题精练————————————————————————————————作者:————————————————————————————————日期:专题 8.8与电流微观表达式相关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一磁流体发电机的示意图,A、B 是平行正对的金属板,等离子体( 电离的气体,由自由电子和阳离子构成,整体呈电中性) 从左侧进入,在t 时间内有 n 个自由电子落在 B 板上,则关于R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I=neB . I =2net ,从上向下t ,从上向下ne 2C.I=t ,从下向上 D . I =t ,从下向上【参考答案】 A2.(2016 ·荆州质检) 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电流为I 的电子束。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S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为l 的电子束内的电子个数是()I l m I l mA. eS 2eUB. e 2eUI m IS l mC. 2D.e 2eS eU eUU的加速电场,设e、质量为 m,则在【参考答案】 B122eU【名师解析】电子加速后,由动能定理知 eU =2mv ,电子射出加速电场的速度 v =m ,设单位长度内自由电子数为,得 I =, = I=I = I m,所以长为l 的电子束内的电子个数是=nnev nev2eUe2eUN nemI l ml =2 ,B 正确。
eeU3.(2015 ·安徽理综, 17) 一根长为,横截面积为 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 ρ ,棒内单位体积自由L电子数为 n ,电子的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e 。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图 122ρev mvB.mvSnC. ρnevD.A.eSL2eL【参考答案】 C4. 有一条横截面积为 S 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为 I 。
已知铜的密度为 ρ,摩尔质量为 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 电子的电荷量为 e 。
若认为导线中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则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表示为()A. B.C.D.【参考答案】 A【名师解析】设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导线中自由电子从一端定向移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则导线的长度为 ,体积为,质量为,这段导线中自由电子的数目为,在时间内这些电子都能通过下一截面,则电流,代入解得,,解得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故 A 符合题意。
5. 一根长为 L,横截面积为 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
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为 m,电荷量为 e。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n,电子的质量v。
则金A. B.C. D.【参考答案】 C【名师解析】,I=neSv,,, 联立得 E= nev ,故选 C。
【分析】本题考查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和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
考查公式组合,公式组合在高中物理的考查是很多的,哪几个容易组合出题,要总结出来,记在心里,当看到类似的的题时,就联想它们。
二.计算题1.( 20 分)( 2018 北京海淀查缺补漏练习)由某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导体,将其两端与电源连接,会在导体内部形成匀强电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会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 e,该金属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为n。
( 1)若电源电动势为E,且内阻不计,a.求电源从正极每搬运一个自由电子到达负极过程中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非;b.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推导:导体两端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2)经典的金属电子论认为:在外电场(由电源提供的电场)中,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驱动,在原热运动基础上叠加定向移动,如图所示。
在定向加速运动中,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发生碰撞,自身停顿一下,将定向移动所获得的能量转移给金属正离子,引起正离子振动加剧,金属温度升高。
自由电子在定向移动时由于被频繁碰撞受到阻碍作用,这就是电阻形成的原因。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为u,发生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距离为x。
由于 v<<u,所以自由电子发生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主要由热运动决定。
自由电子每次碰撞后的定向移动速率均变为零。
a.求该金属的电阻率ρ,并结合计算结果至少说明一个与金属电阻率有关的宏观因素;b.该导体长度为 L,截面积为 S。
若将单位时间内导体中所有自由电子因与正离子碰撞而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 E k,导体的发热功率设为 P,试证明 P= E k。
( 2) a.设导体长度为L,截面积为S,两端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 。
电子发生两次碰撞之间,在原有的匀速运动(热运动)的同时,叠加在外电场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定向移动),但因 v<<u,所以两次碰撞的平均时间间隔t xu电子在外电场中做定向移动的加速度 a Ue mL电子碰撞前瞬间的定向移动速度v t2v ,且 v t at(2分)整理可得导体两端电压 U 2mvuL (2 分)ex设在 t 时间内流过导体的电荷量 q neSv t由 Iq可知: I=neSv ( 2 分)t代入 R U2muLI2ne xS与电阻定律 RL比较,有:2mu (2 分)Sne 2 x说明:其他求解方法只要正确同样给分。
从计算结果可知, 金属的电阻率与金属中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 n 、自由电子热运动平均速率 u 和碰撞的平均距离 x 有关,所以在宏观上,电阻率与金属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只要说出一种因素即可得分)(1 分)2.( 16 分)(2018 北京海淀查缺补漏练习)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
一段横截面积为 S 、长为 l 的直导线,单位体积内有 n 个自由电子,一个电子电量为e 。
该导线通有恒定电流时,导线两端的电势差为,假设自由电子定U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 。
( 1)求导线中的电流I ;( 2)所谓电流做功,实质上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
为了求解在时间t 内电流做功W 为多少,小红和小明给出了不同的想法:小红记得老师上课讲过,= ,因此将第( 1)问求出的 I 的结果代入,就可以得到 W 的表达式。
但是小WUIt红不记得老师是怎样得出 W =UIt 这个公式的。
小明提出,既然电流做功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那么应该先求出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场强,即U ,设导体中全部电荷为q 后,再求出电EUl场力做的功=q vt qW UIt,将代换之后,小明没有得出的结果。
=l请问你认为小红和小明谁说的对?若是小红说的对,请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若是小明说的对,请补充完善这个问题中电流做功的求解过程。
( 3)为了更好地描述某个小区域的电流分布情况,物理学家引入了电流密度这一物理量,定义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
若已知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j ,导线的电阻率为ρ,试证明:Uj 。
Q l【名师解析】( 1)电流的定义式I ,在 t 时间内,流过横截面的电荷量=t因此 I neSv(3分)( 3)由欧姆定律:= ,由电阻定律:R lU IR S l U I则 U I,则l SS由电流密度的定义: j Q I St S故Uj (6分)l3.[2015 ·北京卷 ] 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以光照射 A 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板向 B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光照条件不变. a 和 b 为接线柱.已知单位时间内从 A 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E km,元电荷为e.(1) 求A板和B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U m,以及将 a、 b 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I 短.(2) 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求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3) 在 a 和 b 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 的电压为 U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设为P ;单位时间内到达 B 板的电子,在从A 板运动到B 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 k .请推导证明= k.E P E( 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中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E E Ekmkmkm【参考答案】 (1) eNe (2) eNe 2 (3) 略(2)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上面求出的 U m ,所以E kmE = U m = e电源内阻EE kmr = I 短= Ne 2.(3) 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也是U .由动能定理,一个电子经电源内部电场后损失的动能 E ke = eU设单位时间内有′个电子到达B 板,则损失的动能之和 k= ′NE N eU根据电流的定义,此时电源内部的电流 I = N ′ e此时流过外电阻的电流也是I = N ′ e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 P = IU = N ′ eU所以 P =E k .4.(20 分 ) ( 2018 北京海淀二模)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照射可使一些物质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 学效应,其中电子束焊接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子束加工技术。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是功率大,能在瞬间将能量传给工件,而且电子束的能量和位置可以用电磁场精确和迅速地调节,实现计算机控制。
图 14 甲是电子束加工工件的示意图,电子枪产生热电子后被高压电源加速,经聚焦系统会聚成很细的电子束,打在工件上产生高压力和强能量,对工件进行加工。
图 14 乙是电子加速系统, K 是与金属板 M 距离很 近的灯丝,电源1给 K 加热可以产生初速度不计的热电子,N 为金属网, M 、N 接在输出电压恒为U 的高压E电源 E 2 上, M 、 N 之间的电场近似为匀强电场。
系统放置在真空环境中,通过控制系统排走工件上的多余电子,保证 N 与工件之间无电压。
正常工作时,若单位时间内从 K 发出的电子数为 n ,经 M 、 N 之间的电场加速后大多数电子从金属网 N 的小孔射出,少部分电子打到金属网丝上被吸收,从而形成回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稳定为I 。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电量为 e ,不计电子所受的重力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mMMN高压 K电源NE 1AS甲乙 2图 14( 1)求单位时间内被金属网 N 吸收的电子数 n ′;( 2)若金属网 N 吸收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试证明其发热功率 P =IU ;( 3) a. 电子在聚焦时运动方向改变很小,可认为垂直打到工件上时的速度与从 N 中射出时的速度相同,并假设电子打在工件上被工件全部吸收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