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的性状表现 (1)
- 格式:ppt
- 大小:16.61 MB
- 文档页数:2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能力提升1.下列各项中,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示的现象相同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大花生的后代中有小花生C.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D.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2.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A.母牛产下小牛B.马与驴生下后代骡C.种瓜得瓜D.一对双眼皮夫妇生出一个双眼皮孩子3.下列哪项是遗传现象?()A.父亲和儿子都患有蛔虫病B.母亲和子女都爱喝饮料C.父母与孩子都没有感冒D.父母与孩子都有酒窝4.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羊的黑毛和狗的白毛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5.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B.鸡的玫瑰冠和单冠C.兔的黑毛和直毛D.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西瓜的红色果肉和黄色果肉B.西瓜的短蔓和长蔓C.西瓜皮的有条纹和无条纹D.甜西瓜和薄皮西瓜7.如果改变生物的某个基因,最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A.生物的某个性状会发生改变B.生物的性状会全部改变C.生物会出现许多新的性状D.生物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8.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经一系列培养培育而成的。
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确定9.同一株水毛茛上,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10.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D.人的性状都可以转移给病毒1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标要求】1、识记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举例。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材分析】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是从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开始的,教材呈现出一窝小猫和由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的图片,意在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入对本章和本节内容的学习。
学生观察生物个体间的相似性,往往得出笼统的、整体的感觉。
为使学生从笼统的观察转变到对具体特征的区分,教材先提出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即给出了“性状”这个名词。
随后,教材安排对几种动植物和人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与思考活动。
教材列举的这些性状,有的是形态特征,有的是结构特征,还有的属于行为特征,并且要求学生针对每种性状对比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目的是使学生能概括出什么是性状,了解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了性状的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相对性状。
【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评价任务】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选派学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选派学生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选派学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学校生物(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同学,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全体中同学的生物科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生物学问点,欢迎阅读,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初二生物学问点归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掌握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像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掌握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打算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掌握的性状。
其次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肯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削减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课本P31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2)试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的】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4.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5.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引入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1.提问:我们知道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整个生物圈的生命却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这是为什么呢?2.陈述:是的。
通过生命个体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生物圈的生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1.回答:因为生物个体会繁殖后代。
2.学生听教师的陈述,并开始思考遗传与变异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3.学生判断是否有亲缘关系。
4.从游戏中学生总教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究的精神,使他们一些肤浅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3.陈述: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变异则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前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我们就要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说的又是什么生物现象?4.陈述: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开始。
(出示本节课课题: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5.回忆自己与父母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哪些不同,为什么与父母既像又不像?6.说了这么多遗传和变异,那么大家来总结一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遗传变异是指生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同一基因库中不同个体之间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也称“分子变异(molecular variation)”,也是对同一物种个体之间遗传差别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1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 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第一节生物的性状表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生物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
②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③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联的观点,树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观点。
②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并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谈话法、头脑风暴、合作学习教学过程生物的性状及相对性状1、通过开展小游戏“我说你猜”请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来猜测是什么生物。
2、展示常见人体性状视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案。
师生共同进行数据统计。
3、出示问题:什么是性状?性状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相对性状?4、引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进行理解,学会应用。
5、学生活动:(1)、参与游戏,通过同学语言描述猜测是什么生物。
(2)、观看人体性状图,进行自我判断。
6、小组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
结合调查和课本归纳出相关概念。
通过游戏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性状,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
课堂巩固1、出示几道有代表性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并及时反馈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的几个概念。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多媒体课件,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分析和收集信息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及语言概括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能够迅速获取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4)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联的观点,树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观点。
(2)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并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通过学习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明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通过了解生物的尖端技术,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的环境,也在改变我们自身,相信人有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
(2)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性状。
(2)理解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教学方式】
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