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咳嗽临床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299.33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慢性咳嗽68例临床分析目的:通过68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分析,总结慢性咳嗽患儿发病原因,及年龄分布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2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3例,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14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8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例,支气管异物2例,结核感染1例。
8~12个月5例,13~24个月10例,25个月~3岁20例,4~6岁27例,7~14岁6例。
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胃食管反流性综合征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年龄特点为多见于2~6岁。
不同病因有不同的年龄分布特点。
标签:儿童;慢性咳嗽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久治不愈则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甚至有不少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给家长和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为呼吸系统的唯一或主要症状,咳嗽持续时间4周以上[1],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
咳嗽时产生胸内压和腹内压增加,可以影响心血管、神经、胃肠道、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和呼吸系统等,导致多种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感觉不适、疲惫无力、夜间失眠、肌肉酸痛、声音沙哑和尿失禁等。
由于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患儿常常被误诊误治,病程长达数年,导致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症,病因复杂且诊断标准不一。
笔者回顾分析本院门诊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无肺部基础疾病的慢性咳嗽患儿68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儿,男35例,女33例;年龄8个月~14岁,其中8~12个月5例,13~24个月10例,25个月~3岁20例,4~6岁27例,7~14岁6例;咳嗽持续时间4周至1年不等。
入选标准: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儿童慢性咳嗽15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了解其对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方法按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及门诊就诊诊断为儿童慢性咳嗽的15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
结果本组主要有上气道炎症综合征(UARIS)65例(46.67%),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52例(33.33%),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与UARIS可能系同类疾病组,胃食管返流(GERC)16例(10.26%),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8例(5.13%),病因不清及其他15例(9.62%)。
病因明确单一病因咳嗽者96例,二重病因者14例(UARIS+CV A者8例,CV A+GERC者6例)。
结论咳嗽的时相特征及部分伴随症状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上气道炎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咳嗽的主要病因。
标签:慢性咳嗽;上气道炎症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chronic persistent cough CPC)是儿科临床的治疗难点,其病因复杂,诊断混乱,治疗盲目性大,同时也是儿科呼吸道门诊常见症状及主诉。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1]于2007年12月经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审核通过,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或门诊诊断为儿童慢性咳嗽的15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6例中男82例,女74例;≤6个月12例,~12个月28例,~3岁46例,~6岁50例,~14岁20例。
156例中伴发热者16例,伴少量粘痰者23例。
误诊为支气管炎者68例,间质性肺炎者12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哮喘组制定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均将咳嗽时间≥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1,2]。
儿科借鉴成年人的研究标准结合儿科特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将急性咳嗽定义为病程0.5)见表2。
儿童慢性咳嗽6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討儿童慢性咳嗽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68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29%),鼻后滴漏综合征14例(21%),反复呼吸道感染13例(19%),支原体感染13例(19%),胃食管反流5例(7%)。
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详细询问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回访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诊断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症【sup】[1]【/sup】,是机体对一切引起呼吸道刺激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其病因复杂多样【sup】[2]【/sup】,往往没有引起家长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导致误诊误治,使病情反复,给患儿带来更大痛苦。
为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小儿慢性咳嗽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小儿慢性咳嗽患儿68例,均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sup】[3]【/sup】。
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10岁,咳嗽持续时间8周~1年,平均11个月。
68例患儿中>3岁30例,1~3岁22例,<1岁16例。
治疗: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予(PNDS)以β【sub】2【/sub】受体激动剂【sup】[4~6]【/sup】,每次吸入普米克气雾剂,连续4周以上。
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予以鼻腔滴麻黄碱(5岁以下按1:3稀释,5岁以上按1:2稀释)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倍氯米松连续2周以上,有急性鼻窦炎应用抗生素治疗【sup】[7,8]【/sup】,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者予以鼻窦穿刺或置换疗法,急性患者疗程2周,慢性者疗程4周。
感染后咳嗽给予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口服,服3天停4天连续3周。
胃食管反流病(GERD)给予雷尼替丁联合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口服,用药时间3个月以上。
气管异物予以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
小儿慢性咳嗽78例临床分析慢性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慢性咳嗽是指患儿咳嗽持续3~8周以上,且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
目前,慢性咳嗽正确诊断率不高,且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为提高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2007~2009年收治小儿慢性咳嗽9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1岁4例,1~3岁13例,4~7岁43例,>7岁18例。
病程1个月~1.5年,38例咳嗽持续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
咳嗽发作以夜间为主18例,以晨咳为主6例;气候转变诱发24例;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9例;以刺激性干咳为主24例。
发热18例;咽部充血23例;肺部闻及少许哮鸣音14例,痰鸣音2例。
过敏史: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哮喘病史8例,15例曾有湿疹、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等。
有被动吸烟史23例。
诊断及治疗:对全组患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常规行血常规检查,痰菌培养、支原体抗体测定、X线胸部正侧位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试,少部分病儿行肺部CT扫描,排除细菌性肺炎、肺门结核等疾病。
2例行消化道造影、2例转上级医院行鼻窦冠状CT扫描。
未确定病因前,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儿确定病因后予特异性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2~3次/日;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kg·次),1~2次/日,连续>4周。
鼻后滴漏综合征予鼻腔滴麻黄碱,每晚1次,共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倍氯米松50mg,每晚1次,连续>2周;有急性鼻窦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者转上级医院予鼻窦穿刺。
急性疗程2周,慢性疗程4周;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者予阿奇霉素10mg/(kg·日)口服,服3天停4天,连续4周。
结果78例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35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10例;鼻后滴漏综合征3例;胃食管反流2例;全部病例均治愈无1例死亡。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对于父母和医生来说,理解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和治疗。
本文将对儿童慢性咳嗽进行临床分析,以提供更好的指导。
一、慢性咳嗽的定义与分类慢性咳嗽被定义为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的咳嗽。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将慢性咳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气道过敏引起的咳嗽:这是最常见的儿童慢性咳嗽类型之一。
气道过敏反应导致细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出现慢性咳嗽。
2.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咳嗽: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咳嗽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
3. 上消化道反流引起的咳嗽:胃酸反流至食管可刺激喉咙和气道,导致咳嗽。
这类咳嗽常在夜间或进食后加重。
4. 慢性喉炎引起的咳嗽:慢性喉炎可导致声带充血和局部刺激,引起慢性咳嗽。
二、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咳嗽持续时间长:慢性咳嗽通常持续4周以上,有些甚至持续数月。
这与急性感冒等短期咳嗽不同。
2. 咳嗽程度不一:儿童慢性咳嗽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些儿童只是轻微的干咳,而有些则伴有剧烈的咳嗽发作,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3. 合并其他症状:儿童慢性咳嗽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咳痰等。
这些症状往往与具体的病因有关。
三、儿童慢性咳嗽的评估与诊断对于儿童慢性咳嗽的评估和诊断,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相关检查。
1. 详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咳嗽的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此外,需要了解患儿的家族病史和其他相关疾病。
2. 肺部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音、胸廓形态等,以检查是否有明显的肺部异常。
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儿的呼吸功能,对于判断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非常重要。
4.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儿的肺部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及背景儿童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咳嗽,这种咳嗽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持续存在,给患儿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
儿童慢性咳嗽可能与多种病因有关,如感染、过敏、环境污染等,这使得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为患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儿童慢性咳嗽的预防及护理,降低发病率,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1 病因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等。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病毒和细菌感染占主导地位。
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则是慢性咳嗽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这两者与遗传、环境因素及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多由鼻窦炎、慢性鼻炎等上气道疾病引起。
此外,胃食管反流也可能导致儿童慢性咳嗽,其机制主要是胃酸反流刺激咽部及气管,引发咳嗽。
2.2 发病机制儿童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炎症反应: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导致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使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加,从而引发咳嗽。
2.神经反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通过鼻-支气管反射、迷走神经反射等机制引发咳嗽。
3.气道高反应性: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容易受到各种刺激而引发咳嗽。
4.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及咽部,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慢性咳嗽。
5.免疫异常:部分儿童慢性咳嗽与免疫异常有关,如过敏性疾病等。
6.呼吸道结构异常:如支气管软化、气管支气管畸形等,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引发咳嗽。
儿童慢性咳嗽临床诊治分析慢性咳嗽在儿童中非常常见,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咳嗽作为一种自身保护反应,可以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和病原体,但长时间的慢性咳嗽却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
一、病因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哮喘、支气管炎等。
此外,心源性咳嗽、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也有可能成为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
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临床上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进行判断。
在病史询问环节,医生需要了解咳嗽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体格检查主要观察呼吸道有无异常,如听诊肺部是否有啰音等;相关检查可以包括X线检查、肺功能评估、过敏原检测、喉咙镜检查等。
二、常见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病因,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病因治疗:根据慢性咳嗽的病因不同,可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如,如果咳嗽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可以通过鼻喷剂或口服抗过敏药物来减轻咳嗽;如果咳嗽与支气管炎相关,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2. 对症治疗:无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如何,都需要进行对症治疗来缓解咳嗽症状。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止咳药、祛痰药,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3. 应对焦虑:儿童慢性咳嗽往往会引起孩子和家长的情绪焦虑。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同时,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帮助孩子排解焦虑情绪。
三、预防与护理除了治疗方法外,预防与护理也是儿童慢性咳嗽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与护理措施:1. 空气清新:保持空气的流通,室内及其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避免积尘、异味等刺激物。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抵抗力。
3. 饮食注意:给孩子提供多种营养均衡的食物,尤其注意蔬菜、水果等新鲜食材的摄入,不食用或少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糖果等。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10-31T10:57:08.98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俞敏芳[导读]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探讨治疗措施。
俞敏芳(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白茆卫生院2150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探讨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资料。
结果:57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 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2例,慢性扁桃体炎10例,鼻后滴注综合征7例,支原体肺炎7例,胃食道反流2例,支气管异物1例。
结论:诊治慢性咳嗽患儿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病史特点行相应检查,查明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病因;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41-02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其定义及诊断目前文献尚无统一标准[1]。
一般认为,慢性咳嗽指咳嗽持续3~8周以上,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即可定为慢性咳嗽。
鉴于目前慢性咳嗽正确诊断率不高,且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笔者于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门诊诊治57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其病因进行分析、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这57病例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21例,男女之比,1.71:1。
1岁以下14例,1~3岁15例,3~6岁22例,6~12岁6例。
反复或持续咳嗽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年。
1.2诊断方法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主要常见病因,其诊断标准为[1],(1)咳嗽持续>1 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药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小儿慢性咳嗽56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8-11-30T18:32:39.8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作者:王秀娟杨松[导读] 最终影响其身体健康[1],而本次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慢性咳嗽患儿的资料,将其病因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儿科天津武清 3017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例数为56例,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对上述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找到小儿慢性咳嗽的引发因素。
结果:感染后咳嗽的患儿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为1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为12例,气道异物的则为5例,胃食管反流的为4例,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则为2例,占3.57%,剩余1例患儿的发病因素不明确。
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生率不断增长,除了环境因素下,还有多种引发因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临床诊断,不可仅凭治疗经验,掌握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积极为患儿进行治疗,确保患儿的健康。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效果;病因咳嗽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而对于小儿慢性咳嗽来讲,其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较长,可持续4周以上,临床表现不一,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果不能详细的进行临床检查,则会存在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耽误患儿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器质性病变,最终影响其身体健康[1],而本次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慢性咳嗽患儿的资料,将其病因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案1.1患儿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例数为56例,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对上述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30例,女性为26例,年龄最大为13岁,最小为1岁,平均年龄为(5.33±1.25)岁。
上述所有患儿的家长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研究也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儿。
1.2诊断方式1.2.1医务人员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并将咳嗽的特征、相关因素、其他伴随症状等进行记录,并且询问患儿家长患儿在最初发病时是否存在异物吸入、呛咳等,对家族遗传史以及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随后进行全面的体检,根据上述的询问结果,对患儿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首先先选择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查等,必要情况下进行气管镜、食管PH测定。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原因及临床分析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之一。
它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慢性咳嗽的定义和诊断时限文献中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慢性咳嗽定义是咳嗽至少持续3周,咳嗽是唯一症状,不伴咯血,无慢性呼吸道疾病者[1]其定义及诊断目前文献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认为,慢性咳嗽指咳嗽持续3~8周以上,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即可定为慢性咳嗽。
鉴于目前慢性咳嗽正确诊断率不高,且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我们把有些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仅表现为慢性咳嗽称为慢性孤立性咳嗽,现将我院50例慢性孤立性咳嗽儿童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50例,年龄为2~8岁,男27例,女23例,咳嗽时间为1~5个月。
1.2 诊断标准 50例慢性孤立性咳嗽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无长期发热、咯血、喘息、呼吸困难,咳大量脓痰等症状。
②胸部X线片(正侧位)或肺部CT正常。
③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
④生长发育正常。
1.3 病因分析 50例慢性孤立性咳嗽患儿中,10例经鼻喉科专科检查,鼻窦部X线或CT确诊为鼻后滴流综合征。
其中20例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
应用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诊断明确,经治疗后咳嗽消失。
8例过敏性咳嗽扩张剂无效,应用抗过敏药及激素后效果明显。
7例在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无规律性,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均无效。
5例符合心理性咳嗽诊断。
对50例患儿经随诊均做出临床诊断,明确病因。
2 结果50例慢性孤立性咳嗽中,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鼻后滴流综合征15例,过敏性咳嗽6例,感染后咳嗽6例,心理性咳嗽3例。
3 讨论目前小儿慢性咳嗽的及时诊断率不高,一方面由于家长不够重视而自行购药服用,另一方面许多儿科医生重视不够,仅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依靠查体及胸片等检查草率诊断,忽视了病因分析,而长期盲目使用抗生素,既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可诱导耐药菌产生,使病情迁延不愈,影响小儿健康。
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分析一步积累临床对儿童慢性咳嗽诊治经验,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咳嗽患儿8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2-13岁;反复咳嗽4周-1年,均符合咳嗽症状大于4周,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不伴咯血症状,均接种过卡介苗这4条诊断标准。
1.2调查方法:121了解病史:调查患儿基本生活,生活环境,患儿和家族过敏史、传染病史(百日咳,结核病接触史)、异物吸入史,既往治疗过程及效果;了解患儿咳嗽的性质,昼夜节律,好发季节,发作诱因及伴随症状,尤其是呼吸和消化系统伴随症状。
122体格检查:重视肺部体征,注意耳、咽、鼻及相关部位检查。
123辅助检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胸部X线片、选择性进行鼻窦X线片、支气管镜、PPD试验、胃镜、食管PH值测定,每位患儿随访2-3次。
1.3病因:本文8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占36.25%,感染性或感染后咳嗽25例,占31.2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例,占25%,,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3例。
占3.75%,支气管异物2例,占2.5%,支气管畸形1例,占1.25%。
1.4临床表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常有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及上呼吸道诱发或加重。
咳嗽一年四季反复发作,以夜间或凌晨为重,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持续时间长,从几周至数年,抗生素治疗无效。
25例感染性或感染后咳嗽患儿中,婴幼儿表现为呼吸道反复感染,一次未愈又再次感染,咳嗽时轻时重,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或喘息症状。
学龄期及学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其咳嗽常为阵发性痉挛性干咳,夜间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此外,感染相关性慢性咳嗽还得排除肺结核、百日咳,本文病因调查中未发现。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存在的咳嗽,此类患儿近期应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咳嗽是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痰,胸部X线片检查基本正常。
浅析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治疗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方式。
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常规支气管扩张、止咳平喘化痰、抗炎等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84.8%)显著高于对照组(52.2%),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儿IgE水平显著下降,PEF、FEV1水平显著上升,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三指标之间对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慢性咳嗽治疗中,孟鲁司特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孟鲁司特临床上,慢性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表现为咳嗽且无显著肺部疾病表现。
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且较易过敏,很容易受到慢性咳嗽干扰。
呼吸道感染、鼻炎、被动吸烟、环境污染等等均会导致小儿慢性咳嗽。
近年来,由于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社会各界对小儿慢性咳嗽高度紧张。
积极探究小儿慢性咳嗽的有效治疗方式与有效治疗药物,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关于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指南相吻合[1]。
其中,男56例,女40例,患儿年龄15 d~13岁,平均年龄为(4.5±2.1)岁。
临床表现分析:上述患者均表现为反复性咳嗽,在早晚阶段更容易出现干咳症状。
在受凉后咳嗽加重、不发热、无痰。
咳嗽时间在4 w~8个月,平均(1.5±1.0)个月。
儿童慢性咳嗽临床浅析
发表时间:2011-09-09T15:03:55.71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屠建军
[导读] 治疗: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
下列病因引起的UACS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①非变应性鼻炎。
屠建军【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40-01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 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 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 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 3周以上 ,(也有学者认为咳嗽持续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 ,咳嗽往往是患者惟一就诊症状。
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 慎用糖皮质激素。
常见引起慢性咳嗽有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心因性咳嗽等因等。
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1.1定义: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咳嗽为唯一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多为干咳;运动,冷空气和上感可诱发咳嗽或使其加重;有的病儿咳嗽有季节性,如春、夏咳重;临床无感染症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基本诊断条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气道呈高反应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 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
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激动剂即可, 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1.2 鼻后滴漏综合症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现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常表现喉痒、疼痛,咳嗽,咯粘液脓性痰,部份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查体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可呈鹅卵石样。
常与急慢性、过敏性或非过敏性鼻炎、咽炎、鼻窦炎有关。
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治疗: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
下列病因引起的UACS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①非变应性鼻炎。
②血管舒缩性鼻炎。
③全年性鼻炎。
④普通感冒。
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 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
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
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剂, 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或阿斯米唑等。
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首选药物,通常为丙酸倍氯米松(每鼻孔50 μg /次)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
色甘酸钠吸入对变应性鼻炎亦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应用剂量20 m g /次,每天3~4次。
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
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药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时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减充血剂减轻炎症。
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建议采用下列初治方案应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
1.3 EB:定义: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咯少许粘痰,痰嗜酸粒细胞常>0.03, 但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PEF变异率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治疗: EB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
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
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 m g,持续3~7 d。
1.4GERC:1. 定义: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①慢性咳嗽, 以白天咳嗽为主②24 h食管pH值监测Dem eester积分≥12170, 和(或) SAP≥75%。
③排除CVA、EB、PNDs等疾病。
④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
1.5 治疗:①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 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
高枕卧位, 升高床头。
②制酸药: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其他类似药物) 或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药物) 。
③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
④如有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均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⑤内科治疗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 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
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以上约占1岁以上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80%以上。
还有特异病原感染、习惯性和心因性咳嗽呼吸道吸入、多发性抽动症等原因。
2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2.1 询问病史和查体,通过病史询问缩小诊断范围,有时病史可直接提示相应病因, 如吸烟史、暴露于环境刺激因素或正在服用ACEI类药物。
2.2X 线胸片检查, 建议作为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规检查。
X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 可根据病变的形态,性质选择进一步检查。
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如有吸烟、环境刺激物或服用ACEI,则戒烟、脱离刺激物的接触或停药观察4周。
若咳嗽仍未缓解或无上述诱发因素,则进入下一步诊断程序。
2.3检测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以诊断和鉴别哮喘。
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阴性,进行诱导痰检查,以诊断EB。
2.4病史存在鼻后滴流或频繁清喉时, 可先按UACS治疗,联合使用第一代H1 受体阻断剂和鼻减充血剂。
对变应性鼻炎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
治疗1~2周症状无改善者,可摄鼻窦CT或行鼻咽镜检查。
2.5如上述检查无异常,或患者伴有反流相关症状,可考虑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
无条件进行pH值监测, 高度怀疑者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2.6怀疑变应性咳嗽者可行SPT、血清IgE 和咳嗽敏感性检测。
2.7 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或试验治疗后仍继续咳嗽者,应考虑做高分辨率CT、纤支镜和心脏检查,以除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内膜结
核及左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2.8经相应治疗后咳嗽缓解,病因诊断方能确立另外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病因。
如果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部分缓解, 应考虑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病因。
3总结
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为UACS和哮喘(包括CVA),其次为GERD,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异性病原感染等;因年龄及地区而异。
全面可靠的病史和详细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根据病史选择血常规、胸片、肺功能、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及五官科检查(鼻窦CT);病因治疗为主,辅以止咳和或化痰治疗。
作者单位:310000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