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9
健康讲座-孩子老咳嗽,这是怎么了?—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佛山市中医院儿科 陈艳洋 主治中医师什么是慢性咳嗽?✧西医:咳嗽>4周,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部X线无异常✧中医属: “咳嗽”、“久咳”、“顽咳”、“内伤咳嗽”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咳嗽的定义:《幼幼集成· 咳嗽证治》谓“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小儿咳嗽的最早论述《诸病源候论·嗽候》 :“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
肺主气,候皮毛,而俞在于背。
小儿解脱,风寒伤皮毛,故因从肺俞入伤肺,肺感微寒,即嗽也。
”西医咳嗽病因与中医脏腑的关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肺✓咳嗽>4周✓干咳,夜间或清晨咳,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时间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缓解✓肺通气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过敏性疾病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部分可发展为典型哮喘✓可采用哮喘治疗原则✧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肺✓咳嗽>4周✓鼻咽部等上气道炎症引起的慢性咳嗽✓有痰或无痰,清晨或体位改变时咳嗽加重,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异物感、反复清咽等症状。
✓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或见粘液样或脓性分泌物附着 ✓针对性治疗如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激素等有效✓鼻内镜、鼻窦X线片或CT片有助于诊断✓常见发病因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
✧感染后咳嗽(PIC)--咽喉 肺✓发病前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刺激性干咳或少许白色黏痰✓胸片无异常或双肺纹理增多✓肺通气功能正常或一过性气道高反应✓除外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咳嗽具有自限性✓咳嗽 >4周 < 8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胃 脾 肝✓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伴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如嗳气、反酸等)✓24小时食管下端pH检测呈阳性✓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加用抑酸剂、胃动力药和胃粘膜保护剂治疗有效✧心因性咳嗽--心 肝✧其它(EB AC 药物诱发 耳)✓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刺激性咳嗽•痰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X线胸片正常•肺通气正常,支气管激发阴性,PEF日间变异率正常•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其他•过敏性咳嗽(气道咳嗽受体敏感性增高,无气道高反应)•心因性咳嗽•异物吸入•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多见于1岁以内)✧多病因的慢性咳嗽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咳嗽----感受外来病邪所致的咳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的科普知识咳嗽是儿科中很常见的疾病症状,当家长发现孩子咳嗽时,第一反应就是为孩子止咳。
然而导致小儿咳嗽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咳嗽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导致小儿咳嗽的常见因素以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小儿咳嗽产生原因1.1非病理性原因①误吸异物:小孩在玩耍时很容易将玩具放入嘴中,体积较小的玩具,或是大玩具中的小零件极容易被卡在孩子的气道,被卡住后,孩子无法顺畅呼吸就会开始猛咳。
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开始猛咳,可以先检查孩子是否有误吸异物。
出现误吸异物这种情况后,一定不能用手在孩子嘴里乱扣,以防将异物越推越深。
可以让孩子自己弯腰咳嗽,或是使用小儿急救方法帮助孩子排出异物。
如果无异物排出,但出现了反复咳嗽气喘的情况,可能异物进入了下呼吸道,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②空气刺激:如果突然接触到冷空气、雾霾和二手烟,可能刺激到孩子的呼吸道,从而出现咳嗽症状。
这些因素导致的小儿咳嗽通常情况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只要远离被污染的空气,孩子的咳嗽症状马上就能得到缓解。
如果冷空气导致呼吸道粘膜肿胀充血,可以给孩子多喝热水和姜汤就能缓解,平时外出保护好孩子的口鼻,避免冷空气灌入孩子体内。
③习惯性咳嗽:孩子如果因为心理原因或是模仿大人而时常咳嗽,虽然身体没有任何症状,但是长期如此容易形成习惯性咳嗽,需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
1.2病理性因素①过敏:如果孩子只在某个季节、处于某个环境、接触到某些物品时出现咳嗽,可能就是由过敏反应导致的咳嗽。
常见过敏类型有皮肤接触、呼吸吸入和食物摄入3大类。
②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和幼儿之中十分常见,在儿科门诊中的几乎一半都是此病症。
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或季节交替的时候,患病孩子会更多。
呼吸道感染时不仅会让患儿出现咳嗽症状,同时还会有发热发烧、精神萎靡等情况。
③支气管炎:细菌病毒等感染支气管,导致小儿支气管粘膜发炎。
在感染初期,患儿会有干咳症状,当后期支气管产生分泌物后,患儿咳嗽会伴随着痰液。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本指南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专家共识,制订了19个问题的推荐意见。
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使用了GRADE系统。
同时,还考虑了患儿及家长的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评估了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本指南的制订历时1年,旨在提高我国儿童咳嗽的诊治和研究水平。
二、儿童咳嗽的病因和现状: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超过75%的患儿每年因咳嗽就诊次数超过5次,14%的患儿就诊次数甚至超过15次。
儿童咳嗽的病因与成人不尽相同,可供选用的药物和干预措施又有限。
虽然多部指南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做出了相关推荐,但匮乏基于循证方法制订的指南,更缺少来自中国的证据。
三、本指南的特点和意义:本指南是首次以儿童咳嗽症状为主线,制订了19个问题的推荐意见,包括但不局限于慢性咳嗽这一关注点。
本指南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专家共识,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
同时,还考虑了患儿及家长的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评估了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
本指南的制订旨在提高我国儿童咳嗽的诊治和研究水平,为儿科医生规范诊断与治疗儿童咳嗽提供循证推荐意见。
本指南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和XXX的临床实践指南定义,采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同时,按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进行报告。
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进行前瞻性注册。
指南计划书将在2021年中华儿科杂志第1期刊出。
通过临床问题遴选、证据检索评价、2轮德尔菲调研和2轮面对面讨论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指南推荐意见并提交学会外审。
经批准、发布和发表后,本指南将按计划传播、实施、评价并定期更新。
本指南适用于接诊儿童患者的各医疗机构,使用人群是临床儿科医师、呼吸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
指南的目标人群是因咳嗽而就诊的患儿。
儿童咳嗽可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分为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儿童祛痰止咳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摘要咳嗽咳痰是儿童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急性咳嗽咳痰病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慢性湿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等。
气道黏液高分泌和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障碍是儿童咳嗽痰液产生的主要机制。
临床祛痰止咳药物包括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促进剂、黏液调节剂、痰液清除剂,以及中药和中成药,各种不同类型药物可具有多种作用。
儿童祛痰止咳治疗可根据咳嗽咳痰具体病因、严重程度、症状改善等情况而定。
咳嗽咳痰是儿童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咳嗽作为一种保护性反射,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异物,防御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儿童咳嗽反射较弱,痰液容易在气道内潴留引起气道阻塞,可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可加重肺部病理改变或继发新的感染,与炎症、阻塞形成恶性循环;可削弱抗菌药物气道内抗菌效应;可不断刺激气道感受器传入神经而加重咳嗽,影响儿童及家庭生活质量。
儿童慢性咳嗽咳痰更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临床针对儿童咳嗽咳痰及时的祛痰止咳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呼吸学组儿童慢性咳嗽协作组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中儿童咳嗽祛痰止咳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1 儿童咳嗽咳痰临床常见病因1.1 儿童急性咳嗽咳痰常见病因由病毒、细菌、不典型病原等引起的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咳嗽咳痰最常见的病因。
其次是呼吸道非感染性因素,如环境过敏原、烟雾刺激,温度、湿度变化,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急性咳嗽咳痰发作,尤其需要关注室内被动吸烟环境。
其他如先天性心肺发育异常等都可因呼吸道感染或非感染的诱因出现急性咳嗽咳痰。
1.2 儿童慢性咳嗽咳痰常见病因儿童慢性湿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4周伴有痰液或明显痰鸣音。
指南·标准·共识│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慢性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
根据咳嗽性质可分为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干性咳嗽即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湿性咳嗽即咳痰量多者的咳嗽[1],但年幼儿童湿性咳嗽常无法咯痰,而仅表现为喉间痰鸣。
准确的病因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
而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也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分类判断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
近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在“2009—2010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2]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3],对我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做了初步的研究[4],结果显示:前四位病因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哮喘合并UACS、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persistent bacterial bronchitis,PBB)。
为提高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现推出《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我们深知,对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研究还处起步阶段,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 慢性湿性咳嗽的定义持续咳嗽,并伴有咳痰或明显痰鸣音,病程>4周。
2 发病机制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清除障碍所致[5]。
2.1 黏液高分泌与慢性湿性咳嗽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上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及释放,均可致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黏液滞留出现湿性咳嗽[6]。
黏蛋白(MUC)家族中MUC5AC 和MUC5B是气道痰液中的主要MUC成分。
当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受刺激(如感染、哮喘等疾病)导致多种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增加,促使MUC5AC表达增高及MUC5AC/MUC5B比例失调,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5]。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20004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3.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100020;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7.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110001;9.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1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通讯作者:陆权,电子信箱:luquan-sh@;王雪峰,电子信箱:lnzywxf@ 指南·标准·共识文章编号:1005-2224(2010)06-0439-05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月)陆权1,王雪峰2执笔,陈慧中3,洪建国4,胡仪吉5,吕玉霞6,马融7,尚云晓8,王力宁9,王素梅10,徐荣谦11审校(按姓氏拼音排序)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B1前言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属中医儿科肺系病证中的病名范畴。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射。
儿童咳嗽按病程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按病因(或病原)分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根据有痰无痰还可分为有痰咳嗽(湿咳)和无痰咳嗽(干咳)等。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对儿童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
许多化痰止咳中成药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成分,实践中也存在着中西医疗法及中西药物混合应用等现实问题。
市场上祛痰止咳中西成药品种繁多,成分多有重叠,部分非处方药的使用又受到商业广告等因素影响。
地域差异存在的习惯用药也在相互渗透。
这种背景下,儿童祛痰止咳药的重复使用、不合理使用在所难免,尤其是对门诊患儿,用药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国内部分儿科呼吸病学专家曾在2009年制定了“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1],其中包涵了儿童祛痰止咳西药,但并未涉及该领域的中医中药。
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国内外已对咳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疗指南[1]。
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咳嗽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一些规范⑵。
为了充分认识咳嗽防治的重要性,对中医诊治咳嗽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2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全国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进行充分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疗指南和中医诊疗特点,依据循证医学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肺系病专家就咳嗽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等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制定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草案)”。
2010年7月30日至8月1日,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对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2011年2月26日由核心专家组在北京进行了最后审定。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并希望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1概述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
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
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
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2]。
临床指南分类:儿科 > 呼吸系统疾病1 前言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属中医儿科肺系病证中的病名范畴。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射。
儿童咳嗽按病程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按病因(或病原)分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根据有痰无痰还可分为有痰咳嗽(湿咳)和无痰咳嗽(干咳)等。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对儿童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
许多化痰止咳中成药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成分,实践中也存在着中西医疗法及中西药物混合应用等现实问题。
市场上祛痰止咳中西成药品种繁多,成分多有重叠,部分非处方药的使用又受到商业广告等因素影响。
地域差异存在的习惯用药也在相互渗透。
这种背景下,儿童祛痰止咳药的重复使用、不合理使用在所难免,尤其是对门诊患儿,用药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国内部分儿科呼吸病学专家曾在2009年制定了“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1],其中包涵了儿童祛痰止咳西药,但并未涉及该领域的中医中药。
为了切实解决医疗工作中这一实际问题,有必要促成中西医对儿童咳嗽用药的基本共识,将儿童咳嗽的西医诊疗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规范祛痰止咳口服药的合理应用。
本次共识因参与讨论专家有限,认识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欢迎广大临床医生就此参与讨论。
2 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病理特点与咳嗽的关系2.1 西医概述小儿肺脏发育是一个贯穿于胚胎期和生后3年的复杂而循序的漫长过程。
出生后肺泡直径约100μm,成人为250~300μm;肺泡数目2500万,仅为成人的8%,提示出生后肺泡大小和数目仍在动态增长中。
从鼻道、鼻咽腔、喉腔、气管、支气管、直至细支气管,小儿气道的总体特点是管腔狭小、软骨发育尚未完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感染,而感染时又极易充血肿胀。
由于气道阻力与其半径4次方成反比,因此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新生儿气道阻力绝对值达成人10倍),这也是小儿容易产生上气道和(或)下气道阻塞的主要解剖原因。
小儿上气道尚有另一些特点:(1)婴幼儿易患鼻炎、鼻咽炎,鼻塞流涕和咳嗽的几率高。
咽扁桃体(腺样体)生后6~12个月达发育高峰,呼吸道感染时肿大更明显,是造成咳嗽、喉鸣痰喘甚至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容易忽视的病因之一。
(2)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不完善:小儿无鼻毛过滤作用,黏液纤毛装置发育不完善,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咳嗽反射发育不完善,主动排痰以及清除已吸入的病毒、细菌等能力较差。
(3)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不强,细胞内抗氧化系统能力不足,全身和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不完善:新生儿活化T细胞表达比成人低,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有限,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也低。
新生儿补体经典途径(CH50)活性仅为母体的50%~60%,旁路活化途径(AP50)更显低下,仅为成人的35%。
新生儿血清IgG主要来源于母体,至3岁时男孩达成人水平,而女孩延迟至6岁。
IgG亚类中,IgG2在2岁内上升很慢,使婴幼儿易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血清IgA是发育最迟的免疫球蛋白,1~3岁时仅相当于成人水平的22%,至青春后期或成人期才达成人水平。
分泌型IgA在新生儿期唾液中不能测出,2~4岁才达成人水平。
总之,小儿免疫功能在生后5~7岁前处于低下时期,这也是该年龄段呼吸道感染高发的重要原因。
咳嗽是呼吸道感染者常见的症状。
部分小儿生来俱有特应性体质,出生后接触变应原的几率又与日俱增,加之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小儿变应性疾病,近年来小儿喘息和哮喘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咳嗽咳痰的重要原因。
2.2 中医概述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尤为突出。
小儿“肺常不足”是明代医家万全提出的五脏有余不足学说之一。
“肺常不足”理论所阐明的小儿在物质基础及生理功能方面的幼稚娇嫩与现代医学对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均一致。
小儿时期肺系功能未臻完善,肺气尚未充盛,故小儿在肺主气,司呼吸等功能均处于不完善和不稳定状态。
临床上可以看到无论是外感六淫之邪,还是脏腑内伤诸多因素,均可影响肺之宣肃功能,表现为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
肺为娇脏,为清虚之体,居各脏之上,为五脏之“华盖”,主一身之表,又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与天气直接相通,入内由咽喉相连,故六淫等外邪侵入,最易犯肺。
万全云“娇脏易遭伤”,小儿肌肤嫩弱,藩漓疏薄,一旦六淫之邪侵犯机体,皮毛受邪,即可由毛窍而入于肺系,也可从口鼻而舍于肺,造成肺的清宣肃降功能失常,气机不利,肺气上逆而导致外伤咳嗽。
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可转为内伤咳嗽。
若外邪化热入里,炼液为痰,形成痰热;或素体热盛,或有食积内热,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肺失清肃,发为痰热咳嗽。
《育婴家秘》中云“小儿肺脾皆不足”,脾肺相生,脾虚则肺气亦弱,《冯氏锦囊秘录》曰“大抵脾不足,则不能生肺家气”,若小儿脾胃虚弱,失于健运,酿湿生痰,上贮于肺,可发为痰湿咳嗽。
若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调,肺脾气虚,不能敷布津液,津液凝聚为痰,阻于肺络,而致气虚咳嗽。
若因外感热病,灼伤肺津;或素体阴虚,阴虚内热,灼伤肺络,可致阴虚咳嗽。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明确提出“咳为气逆,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确不离乎肺脏为患也。
”故小儿咳嗽,虽多涉及他脏,但基本病机为外邪犯肺或内伤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故治疗应以肺脏为主,兼顾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3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3.1 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咳嗽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有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前者集中分布在咽喉部、气管后壁、隆突、大气道分叉处,而小支气管以下很少分布。
此外,在耳窝、副鼻窦、横膈、胸膜及心包也存在咳嗽机械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则分布在咽部和2级以下支气管,对有害气体和烟雾十分敏感。
咳嗽的传入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尚有舌咽神经、三叉神经等,而咳嗽中枢位于延髓,传出神经则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及脊髓神经。
引起咳嗽动作的主要效应器官有声门、腹肌、膈肌和肋间内肌等,这些效应器引起咳嗽的动作必须是协调而有次序的。
Shahn[2]曾指出:一个健康的10岁儿童,1d中可有10次咳嗽(上限达34次),多发生在白天,一旦有呼吸道感染,每天咳嗽次数则增加。
一个健康儿童每年发生5~7次上呼吸道感染,若每次持续7d,则1年中就可能有50d左右在咳嗽,这说明咳嗽是十分常见的症状。
通过咳嗽反射,机体能清除吸入的有害物质以及积聚在呼吸道中的异常分泌物。
从生理角度讲,咳嗽是气道防御和清除功能的体现,而良好的咳嗽反射对小儿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
然而另一方面,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对机体又是有害的,剧咳引起面部、眼眶周围密集的出血点,这仅仅是表象,剧烈咳嗽可使胸内压升至+40~+75mmHg,造成静脉回心血量骤减,体循环静脉压骤增,可能造成心律失常、暂时性大脑缺血,导致咳嗽晕厥、头痛,更有甚者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气漏[气胸和(或)纵隔气肿]、胃食管反流、腹直肌破裂、肋骨骨折、疝气等。
咳嗽也有可能使肺部基础疾患恶化,如肺部感染(包括肺结核)扩散、肺部出血灶的再活动等。
3.2 西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3],明确了儿童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
从病因角度,慢性咳嗽分为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 cough),前者指咳嗽是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的症状之一,如百日咳、肺结核、哮喘等;后者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X线胸片未见异常的慢性咳嗽,目前临床上的慢性咳嗽就是指这一类咳嗽。
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所区别:婴儿期(<1岁)常见病因有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和肺发育异常,胃食管反流,其他先天性心胸畸形等,先天性疾患是该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特色;幼儿期(1~<3岁)除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外,常见病因有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气道异物、胃食管反流等;学龄前期(3~<6岁)尚须考虑支气管扩张等;学龄期(6岁至青春期前)又增加了心因性咳嗽(psychogenic cough)这一因素。
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1)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痰;(3)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4)肺通气功能正常;(5)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6)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
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
UACS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1)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为甚,常伴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咽后壁黏液附着感,少数患儿诉头痛,头晕、低热等;(2)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见黄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有时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3)针对性治疗,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效;(4)鼻窦炎所致者,鼻窦X线平片或CT片可见相应改变。
CVA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支气管扩张剂等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呼气峰流速(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和(或)一、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1)阵发性咳嗽,有时剧咳,多发生于夜间;(2)症状多出现在饮食后,喂养困难,部分患儿伴有上腹部或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痛等;(3)婴儿除引起咳嗽外,还可致窒息、心动过缓和背部呈弓形;(4)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停滞或延迟。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1)慢性刺激性咳嗽;(2)X线胸片正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4)痰液中嗜酸粒细胞相对百分数≥2.5%;(5)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心因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1)年长儿多见;(2)日间咳嗽为主,专注于某件事情或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3)常伴有焦虑症状;(4)不伴有器质性疾病,并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