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0.29 MB
- 文档页数:94
《环境监测》复习题第三章水体监测175、何谓真色和表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方法?答:真色:水中悬浮物质完全移去后呈现的颜色。
表色:没有除去悬浮物时所呈现的颜色。
铂钴标准比色法适用较清洁、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测定。
稀释倍数法适应于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颜色的测定。
176、底质采样后怎样进行制备?常用哪些分解样品的方法?答:制备:(1)脱水:自然风干、离心分离、真空冷冻干燥、无水硫酸钠脱水(2)筛分:样品——过20 目——缩分——80~200目——棕色广口瓶中分解:(1)HNO3—HF—HClO4;(2)王水—HF—HClO4;(3)HNO3;(4)水浸取法;(5)有机溶剂提取法。
177、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答:高锰酸盐指数适用于评估较清洁或污染不甚严重水体中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按溶液介质不同分:酸性高锰酸钾法:Cl-≤300mg/L碱性高锰酸钾法:Cl->300mg/L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比较完全,适用于各种水样。
178、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中COD 时,其原理如何?你认为测定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1)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以氧的mg/L 表示。
(2)注意方面:①测定水样的同时,以20.00mL 蒸馏水,按同样步骤作空白试验,记录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②水样+试剂→加热变绿,说明有机物高,废水样稀释至溶液不变绿为止。
③每次实验前对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标定。
④实验过程注意之处:加酸、回流、冷却、滴定、终点观察等。
⑤注意浓硫酸和重铬酸钾的安全使用。
179、写出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的过程,实验时你认为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测定过程:注意方面:(1)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氧化程度为90-100%。
第十二讲课程名称:《环境监测》第周,第12 讲【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三、一氧化碳的测定来源:石油、煤炭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产物,汽车排气,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内火灾等。
危害: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输氧能力降低,造成缺氧症。
轻度中毒时头痛、疲倦、恶心、头晕等;中毒严重时心悸亢进、昏睡、窒息等,能导致死亡。
(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1.原理:当CO、CO2等气态分子受到红外辐射(1—25 m)照射时,将吸收各自特征波长的红外光,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振动-转动吸收光谱,即红外光谱。
在一定条件下,吸收光谱的峰值(吸光度)与气态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因此可确定气态物质的浓度。
2.非分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计算公式:CO(mg/m3)=1.25C其中:C—记录仪记录的CO浓度;1.25—标准状态下由ppm换算成mg/m3的换算系数。
(二)气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的基本知识:又称层析分析法,是一种分离测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极其有效的分析方法。
基于不同物质在相对运动的两相中具有不同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随流动相移动时,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依次送入检测器测定,达到分离、分析各组分的目的。
按两相所出状态分类:用气体作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用液体作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T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
2.一氧化碳的测定: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经TDX-01碳分子筛柱分离后,于氢气流中在镍催化剂(360±10℃)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可经催化加氢转化为甲烷,然后,用FID检测。
(三)汞置换法汞置换法也称为间接冷原子吸收法,其原理为一氧化碳置换等量的汞,反应式为:CO(g)+HgO(s) 180—2000C Hg(g)+CO2(g)。
例题1.对某拟建企业厂址进行监测时,环境温度为15℃,气压为101.1kPa ,以0.50L/min 流量采集空气中SO 2样品30min 。
已知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63,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21,SO 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为0.0623,截距为0.019。
计算该拟建地标准状态(0℃,101.325kPa)下SO 2的浓度(mg/m 3)(暂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
解:采样体积V l =0.5×30=15L 根据L P T T V P V T V P T V P 19.1415)15273(325.1012731.101221112222111=⨯+⨯⨯=⨯=⇒= 标准状态下SO 2的浓度为:320/252.019.140623.0019.0)021.0263.0()(m mg aV b A A C =⨯--=--=例题2.已知25℃、102.5kPa 大气压时,CO 的浓度为2.3mg/m 3,换算成mL/m 3浓度为多少? 解:解法1 由 )325.1010(/84.13.2284.224.223kPa m mL Cm M Cv ℃,=⨯=⨯=将所得浓度转化为题设状态:3112212/99.184.12735.102)25273(325.101m mL V T P T P V =⨯⨯+⨯=⨯=解法233/99.128105.1022.298314.83.2m mL pM mRT V RT M m pV =⨯⨯⨯⨯==⇒=例题3.使用大流量采样器(1.05m 3/min)采集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期间现场平均大气压为101.5kPa ,平均温度为13℃,采样器累积采集时间为23h ,在采样前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采样结束后,滤膜增重436mg 。
(1) 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2) 判断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否超过二级标准。
(3) 计算TSP 污染分指数。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一、选择题1.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应当()采样速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所谓【答案】C【解析】测定烟气浓度时,必须采用等速采样法,即采样速度(烟气进入采样嘴的流速)等于采样点烟气流速。
采样速度大于采样点烟气流速,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采样速度小于采样点烟气流速,则测定结果偏高。
因此,只有当采集速度与采样点烟气流速相等时,气体和烟尘才会按照他们在采样点的实际比例进入采样嘴,采集的样品中的烟尘浓度才会和烟气的实际烟尘浓度相同。
2.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SO2,采用的吸收剂是(),吸收反应类型属于()。
A.NaOH溶液,中和反应B.四氯汞钾溶液,络合反应C.水,物理作用D.10%乙醇,物理作用【答案】B【解析】在溶液吸收法中,欲提高气体的吸收速率,就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性能好的吸收液。
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按照它们的吸收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①气体分子溶解于溶液中的物理作用;②基于发生化学反应,如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SO2是基于络合反应。
3.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常用表示方法的是()。
A.mg/m3B.μg/m3C.ppmD.g/L【答案】D【解析】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质量浓度和体积分数,根据污染物存在状态选择使用。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常用mg/m3或μg/m3为单位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体积分数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常用mL/m3或μL/m3为单位表示。
4.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
A.不大于45ºB.45ºC.不大于30ºD.30º【答案】C【解析】依据大气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布设要求,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和附近最高障碍物的水平距离应大于该障碍物与采样点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页共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第页共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4、注意事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式中:W—阻留在滤膜上的TSP重量(mg);
处于C i,j≤C i≤C i,j+1时,其污染分指数(Ii)按下式计算:
式中:C,I—分别为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值和污染分指数值;
第页共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第页共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第页共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案第三章空气和废气检测。
环境监测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辐射逆温答:平静而晴朗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的现象。
2、硫酸盐化速率答:由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等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过程生成对人类更为有害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大气中硫化物的这种演变过程的速率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3、二次污染物答:由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者与空气中的组分发生了物理、化学等作用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4、山谷风答:山区往往山坡受热强,谷底受热弱,使得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局部气流有规律的变化,在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上升,谷底的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空气冷却较快,重力原因,山坡的空间沿坡下滑至谷底,产生山风。
山谷风转换时往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5、海陆风答:海洋由于大量水的存在,温度变化缓慢,而陆地表面温度变化剧烈。
因此,在白天形成海洋指向陆地的气压梯度,形成海风;在夜间陆地表面温度降低的比较快,形成陆地指向海洋的气压梯度,形成陆风,即海陆风。
海陆风形成所产生的循环作用和往返作用加重环境污染。
6、空气污染指数答: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7、光化学氧化剂答: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二、填空题1、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其中,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2、产生急性危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短时间内有大量污染物排入、有不利于污染物迁移和扩散的条件(如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引起的逆温)。
3、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一次污染物,经过发生作用,产生一些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和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均有很大不同,毒性也比较大,这些新产生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第三章环境监测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重点:采样时间和频率,各种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水、大气、固废)一、采样基础1.1采样总体方案由监测方案确定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采样量1.2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时间a 相应于监测对象的被测定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周期。
如一条河流某水质参数可能以天、周、月、年为周期发生变化。
变化:随机随时或有序随时间变化。
需在变化周期内按采样频率多次采样分析。
b 某采样点上进行采样的约定时日和时刻c 采样持续时间,如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做大流量采样时,采样持续时间为24h✓采样频率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如1天、1月或1年内的采样次数。
取决于监测对象的被测参数的内在变异性和评价环境质量所需数据的精确程度。
要求越高则频率越高;连续自动采样能满足很高要求。
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以地表水的采集为例)2.1水样类型✓瞬间水样:适用于流量不固定、不连续流动、污染物最高值与最低值都变化的情况;如稳定的工厂废液有代表性;如高峰期采集可间隔一定时间计算平均浓度。
✓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上的,以时间、流量或体积为基础,按照已知的比例(间隔或连续的)混合的水样。
提供的数值为平均值,可人工也可自动采样。
包括:平均混合水样(隔相同时间采集等量废水样混合,适宜废水流量稳定情况)平均比例混合水样(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综合水样: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得的瞬时水样混合为一个样品,为综合水样。
2.2采样布点2.2.1合适的采样地段(断面):水量大、水面宽、水深大、水流急的较大河流2.2.2所选地段上选择具体采样位置即采样点:对一般水量较小、水深不大、水面宽度不超过10m的较小江河或水渠,可以单点采样,即通常在河流中心的主流线处布设一个采样点。
漓江2月6日上午的水位是一百四十點五米,水流量十三點二立方米/秒。
代表性:在该点可获得特定的条件或参数,用以表征或近似表征水体质量或条件。
基本原则:主要居民区和工业区的河流上、下游;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河流驻留、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给水取水处、商业性捕鱼水域和娱乐水域;重要支流汇入主流、河口或沿海水域的汇合口。
33333333333.1.1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概念: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水体污染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倾倒等。
水体污染类型1、按污染源排放不同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2、根据污染物及形成污染的性质: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
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的过程。
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是主要的。
水质监测的对象按监测对象分:1、环境水体:地表水、地下水、近海海域2、水污染源监测: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水质监测的目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经常性监测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事故监测——应急监测对水污染纠纷监测——提供执法依据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监测项目筛选原则:首先应该选择有广泛代表性的、综合性较强的水质项目——标准要求控制项目——必测项目。
其次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
——选测项目。
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明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水质监测的工作程序:收集基础资料→现场调查→制订监测方案→逐级审批→方案批复→实施方案→监测报告→上报存档水质监测方案:是完成水质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内容包括采样方案、分析测定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案等。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断面、监测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沿水深的整个剖面。
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