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城市客车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驱动桥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汽车驱动桥是汽车动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驱动汽车前进。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汽车性能和燃油效率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对汽车驱动桥进行深入研究,优化设计和改进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驱动桥的研究,分析驱动桥在汽车性能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驱动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驱动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1 结构汽车驱动桥主要包括差速器、主减速器和半轴等组成部分。
差速器位于驱动桥的中央,通过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
主减速器通过输入和输出轴连接到差速器和半轴上,主要负责减速发动机的转速,并传输动力到半轴上。
2.2 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启动时,驱动桥开始工作。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输入轴传输到差速器,由差速器进行分配。
在行驶过程中,内外两个驱动轮的行驶速度可能不同,差速器能够根据两个驱动轮的转速差异自动调整扭矩的分配,以保持驱动轮的稳定转速,避免轮胎打滑。
差速器将动力传输到主减速器,主减速器通过减速齿轮将发动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适合驱动轮运动的转速,并将动力传输到半轴上,最终驱动车辆前进。
3. 驱动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3.1 轮胎打滑问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湿滑的路面上,轮胎打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会导致驱动力的损失,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和转向稳定性。
解决轮胎打滑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装备差速锁,它可以锁住差速器,使内外两个驱动轮同步转动,增加驱动力的传输,提高轮胎附着力。
3.2 燃油效率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燃油价格的上涨,提高汽车燃油效率成为汽车制造商的重要目标。
为了提高燃油效率,可以采用电子控制差速器的方法。
电子控制差速器通过传感器监测驱动桥和轮胎的转速、车辆的速度等信息,实时调整差速器的扭矩分配,使得驱动力更为均衡,减小能量损失,从而提高燃油效率。
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现代工程领域中,驱动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驱动桥的设计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驱动桥设计展开研究,探讨其设计原理、优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二、驱动桥设计原理驱动桥是用来传递动力和扭矩的重要部件,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传动比的选择、齿轮的设计和轴承的选型等。
在传动比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驱动系统的特点来确定。
齿轮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到扭矩传递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到齿轮的强度和耐久性。
轴承的选型则需要根据承载能力和运行环境来确定,以确保驱动桥的正常运行。
三、驱动桥设计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驱动桥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采用优化方法对其进行设计。
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多目标优化,即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设计变量,使得多个目标函数达到最优。
例如,在驱动桥设计中,可以将传动效率、扭矩传递能力和重量等作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算法,找到最优的设计参数组合。
另外,还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试验验证等方法,对驱动桥进行性能评估和验证,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
四、驱动桥设计的应用领域驱动桥设计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在汽车领域,驱动桥是汽车动力传递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铁路领域,驱动桥是火车牵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火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力起到关键作用。
在工业机械领域,驱动桥广泛应用于各种传动装置中,如起重机、挖掘机等,用于传递动力和扭矩。
五、结论驱动桥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传动比、设计齿轮和选型轴承等,可以提高驱动桥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采用优化方法和验证手段,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和验证性能。
驱动桥设计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汽车、铁路和工业机械等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驱动桥设计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驱动桥的设计开题报告驱动桥的设计开题报告摘要:驱动桥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传递动力和扭矩,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车轮的驱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驱动桥的设计原理、结构以及优化方法,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驾驶体验。
1. 引言驱动桥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在车辆的动力传递和操控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驱动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驱动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2. 驱动桥的基本原理驱动桥的基本原理是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车轮,实现车辆的前进。
常见的驱动桥有前驱动桥、后驱动桥和全驱动桥。
前驱动桥主要用于前置发动机的前驱车辆,后驱动桥主要用于后置发动机的后驱车辆,而全驱动桥则将动力均匀地传递给四个车轮。
3. 驱动桥的结构驱动桥的结构包括驱动轴、差速器、齿轮传动系统等。
驱动轴负责传递动力和扭矩,差速器用于分配动力给左右车轮,并允许车轮在转弯时以不同速度旋转。
齿轮传动系统则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
4. 驱动桥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驱动桥的性能和驾驶体验,可以采取多种优化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优化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减小传动损失,提高传动效率。
其次,可以采用轻量化的设计,降低车辆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差速器的设计,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抓地力。
5. 驱动桥的挑战与展望虽然驱动桥在汽车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传统的驱动桥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电动汽车的特殊需求。
此外,环保和能源效率的要求也对驱动桥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手段,进一步提升驱动桥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论:驱动桥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性能和驾驶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驱动桥的设计原理、结构、优化方法以及挑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高效可靠的驱动桥,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篇一:HQ2080用转向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HQ2080用转向驱动桥设计院系名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10-9班学生姓名:崔明导师姓名: 赵雨旸开题时间:20年3月14日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长城炫丽乘用车在汽车行业中应用较广泛,而半轴与桥壳及差速器是该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车辆的动力性、平顺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设计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设计方式中以手工绘图或采用AutoCAD 绘制二维平面图,做出成品进行试验为主,无法满足快速设计的需求,造成产品开发周期长、设计成本高。
利用ANSYS软件对半轴与桥壳进行分析校核,能够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为长城炫丽乘用车的研发缩短了宝贵的时间。
二、课题研究现状当前汽车在朝着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发展方向,如何能够使自己的产品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尽可能提高是每个汽车厂家都在做的事情,当然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汽车的每一个部件都在发生着变化,差速器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对操控性有较高要求的车辆。
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1537693694桥壳是汽车的重要零件之一,不仅起着支撑汽车荷重的作用,还是主减速器、差速器及驱动车轮传动装置和半轴的外壳。
在动载荷条件下,要求桥壳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还应力求减小桥壳的质量。
此外桥壳还应具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保证主减速器拆装、调整、维修和保养等优点。
汽车目前使用的驱动桥壳只要有可分式、整体式和组合式三种,其中整体式桥壳普遍用于各类汽车。
目前,国内外的桥壳制造分为铸造桥壳、冲焊桥壳、机械扩胀式桥壳和内高压成型桥壳几种类型。
其中,铸造桥壳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桥壳,早起的卡车后桥桥壳多为铸造而成,后来为了提高桥壳的强度开发了铸钢桥壳。
冲压焊接桥壳和内高压成型桥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桥壳,重量相对于铸造桥壳要低,生产效率高。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卡车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卡车驾驶乘用车化,另一个方向是超级重型化。
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驱动桥是指汽车或机械设备中的一种关键部件,它通过传递动力来驱动车辆或设备的轮胎或履带。
驱动桥的设计对于整个车辆或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驱动桥设计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陈述在驱动桥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动力传递效率:驱动桥需要能够高效地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或履带,以确保车辆或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何设计合理的传动装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损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承载能力:驱动桥需要能够承受车辆或设备的负载,包括载重和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力。
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提高驱动桥的承载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 稳定性和操控性:驱动桥的设计对于车辆或设备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设计合理的悬挂系统和减震装置,以提高车辆或设备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优化传动装置:通过使用先进的传动技术,如液力变矩器、双离合器等,可以提高驱动桥的动力传递效率。
同时,合理选择传动比和齿轮比,可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驱动效果。
2. 采用高强度材料:选择高强度材料作为驱动桥的主要构件,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同时,合理设计结构,增加强度和刚度,可以进一步提高驱动桥的承载能力。
3. 设计先进的悬挂系统:通过采用独立悬挂系统和可调节减震装置,可以提高车辆或设备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同时,合理布置悬挂点和减震器,可以减少车辆或设备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
四、研究方法为了验证上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驱动桥的传动装置、结构和悬挂系统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实验测试:通过制作驱动桥的样品,进行实验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并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时代的进展,汽车的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了我们生活比不缺少的工具。
汽车进展程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进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汽车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它在运输业中也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特殊是在一些短途运输中。
因此载货汽车的进展也特别快速,载货汽车总的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
汽车驱动桥在汽车的各种总成中是涵盖机械零件、部件、分总成等的品种最多的总成。
例如,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桥壳组成。
由此可见,汽车驱动桥设计涉及的机械零部件及元件的品种极为广泛,对这些零部件、元件及总成的制造也几乎要设计到全部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
并且随着近年来油价的上涨,汽车的运输本钱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保证汽车的动力性的前提下,提高其燃油经济性也变得特别重要。
为了降低油耗,不仅要在发动机的环节上节油,而且也需要从传动系中削减能量的损失。
这就必需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之后,在从发动机—传动轴—驱动桥这一动力输送环节中查找削减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的损失。
在这一环节中,发动机是动力的输出者,也是整个机器的心脏,而驱动桥则是将动力转化为能量的最终执行者。
因此,在发动机一样的状况下,采纳性能优良且与发动机匹配性比拟高的驱动桥便成了有效节油的措施之一。
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作稳定性和平均行驶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都和汽车驱动桥的选择有着特别重要的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对汽车驱动桥的学习和设计,可以更好的学习并把握现代汽车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全面学问和技能。
2国内外讨论现状及进展趋势(一)国内现状我国正在大力进展汽车产业,采纳后轮驱动桥的汽车平衡性和操作性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后轮驱动的汽车加速时,牵引力将不会由前轮发出,所以在加速转弯时,司机就会感到有更大的横向握持力,操作性能好。
修理费用低也是后轮驱动的一个优点,尽管由于构造和车型的不同,这种费用将会很大的差异。
假如变速器出了障碍,对于后轮驱动桥的汽车就不需要进展修理,但是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来说或许就有这个必要了,由于这两个部件是坐在一起的。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某车型汽车驱动桥设计专业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班级学生指导教师x x x x x x x x大学2016年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的起步要追溯到1953年,中国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
而直到1956年我国制造出了第一辆“解放牌”运输车,标志着中国的汽车行业开始萌芽,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600多家的中外合资品牌的企业,同时累计了数千亿美元的资本;引进了数千项的汽车技术,而且绝大部分领域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汽车工业旗鼓相当的水平;数据显示到2002年,我国的汽车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00亿美元,却在世界汽车市场份额中占有率为5%。
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汽车销售量达到了1806万辆,中国从此成为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照此稳步发展下去,中国汽车工业将会从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生产强国挺进,并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部分。
但是对比中国的自主的设计能力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纵观国内汽车专利的申请数据,不难发现还是跨国公司占绝大多数。
所以我国要想走在世界汽车行业的前列,引领国际汽车行业,在自主设计和创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驱动桥驱动桥作为汽车四大总成之一,整车性能的好坏与驱动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对于载重货车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驱动桥的性能好坏,效率高低,是否可靠直接关系着汽车性能的好坏,汽车发动机的转矩最大效率的输出也需要依靠驱动桥良好的性能,所以设计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工作效率高、运行平稳的驱动桥,可以大大的降低汽车企业的整车生产总成本,推动汽车的发展,引领汽车文明。
通过本课题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查阅汽车驱动桥的相关资料,可以对汽车构造以及相关工作原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以后从事汽车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驱动桥的设计开题报告驱动桥的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驱动桥作为汽车动力传输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驱动桥的设计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介绍驱动桥是汽车动力传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驱动汽车前进。
在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中,驱动桥通常由差速器、传动轴和齿轮组成。
而在电动汽车中,驱动桥则由电机、电控系统和传动装置构成。
三、问题陈述在驱动桥的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 动力传输效率:驱动桥的设计应该尽可能提高动力传输的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传统驱动桥中,差速器的设计对于动力传输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在保证操控性的前提下,提高差速器的效率,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2. 车辆稳定性:驱动桥的设计对车辆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在高速行驶或转弯时,驱动桥应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力,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因此,如何优化驱动桥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载荷承受能力:驱动桥需要承受来自发动机的巨大扭矩和车轮的载荷,因此其结构和材料选择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如何设计出结构合理、强度高、重量轻的驱动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可能的解决方案:1. 优化差速器设计:通过改进差速器的齿轮传动机构,减少传动损失,提高动力传输效率。
同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差速器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2. 采用电动驱动系统:电动驱动系统相比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调性。
通过电机和电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动力输出和操控性能。
同时,电动驱动系统还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和零排放,对环境友好。
3. 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通过使用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驱动桥的强度和轻量化程度。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驱动桥模型,对汽车驱动桥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汽车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实现车辆的行驶。
驱动桥通常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部件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驱动桥模型,观察各部件的协同工作,了解驱动桥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器材1. 驱动桥模型:包括主动轴、从动轴、齿轮、传动轴等。
2.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角度测量仪等。
3. 计算机软件:Matlab、Origin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驱动桥模型:将主动轴、从动轴、齿轮和传动轴等部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驱动桥模型。
2. 观察驱动桥结构:观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了解驱动桥的结构特点。
3. 测量齿轮参数:使用游标卡尺和角度测量仪,测量齿轮的直径、宽度、齿数等参数。
4. 分析驱动桥工作原理:观察主动轴转动时,动力如何通过齿轮、差速器、半轴传递到从动轴,进而驱动车轮。
5. 验证驱动桥性能:通过改变齿轮参数、差速器参数等,观察驱动桥的性能变化,分析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6.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Matlab、Origin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驱动桥结构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搭建的驱动桥模型主要由主动轴、从动轴、齿轮、传动轴等部件组成。
主动轴通过齿轮与从动轴连接,实现动力传递。
差速器用于实现两侧车轮的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
2. 齿轮参数对驱动桥性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齿轮的直径和齿数,观察驱动桥的性能变化。
结果表明,增大齿轮直径可以增大驱动桥的传动比,提高车辆的爬坡能力;增大齿轮齿数可以减小齿轮的转速,降低驱动桥的噪音。
3. 差速器参数对驱动桥性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差速器的齿数和宽度,观察驱动桥的性能变化。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大型城市客车驱动桥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我国城市客车的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集,老龄化比例迅速加大,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收入相对较低,道路面积率也很低,城市污染严重,所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提高和发展势在必行,并因与国外背景条件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近几年,虽然我国城市公共汽车的技术水平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沿用货车底盘到开发客车专用底盘,发动机功率由小到大,油耗由大到小,噪声由高到低,排放不断改善,出现了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公共汽车,地板高度也开始从800~900m m 降到500~600m m ,车厢的居住性、舒适性也日臻完善。
但是与国外产品相比,无论从技术水平、性能和人均占有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处于国外同类产品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水平,超低地板(地板高度在340m m 以下) 客车基本上还是空白。
目前在国内,l0~12m大型客车中采用的车桥产品主要来自于重型车桥生产厂家。
其中后桥大量采用的是焊接式桥壳,铸造桥只占有较少的份额。
(二).大型城市公交客车的发展趋势
1.车辆大型化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客流量大,特别是在客流量的高峰期,拥挤不堪的现象非常明显。
据有关资料记载,高峰期,车内每平方米站立人数可达11 人之多,使人感到很不舒适。
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加大车身长度,使车身长度加大到11~12m(包括双层客车和全铰接式客车) 。
增加客容量,即是大型化。
国外大城市早已有11~12m 公交大客车。
2.车辆低地板化
低地板公交车有很多好处。
前苏联汽车科学研究部门得出一个结论:对公交
客车运营指标影响最大的是地板高度,地板高度降低57 % ,可使乘客上下车的时间节省50 % ,从而可提高定线平均运输速度7. 5 %。
有人推算过,北京市的公共汽车时速每提高1km ,相当于增加了300 辆大公共汽车。
地板降低无疑可增加平均运输速度,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又便于老龄人、儿童及残疾人上下车。
地板高度在320~450m m 的超低地板公交客车在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已较为普遍。
而我国地板高度在500~600m m 的城市中客车目前已经出现,这适合我国国情。
有些道路状况很好的特大城市也应着力开发地板高度在450m m 以下的超低地板公交客车。
地板高度由900m m 降到600m m ,高度降低了33 % ,而上下车时间却可节省50 %以上;而从600m m 继续降到400m m 时,上下车时间虽有减少,但幅度不大。
不过,客车地板高度降到400mm 时,若再设有伸缩式导板过道,残疾人车与童车则可方便地上下,增加了使用功能。
但是,这种超低地板客车需要有较大的投入,因为这种客车的前桥、后桥、悬架、轮胎、车架等各大总成及整体布置都有别于传统结构型式,造价较高。
有实力的大城市可以发展这种超低地板客车。
3.绿色环保化
各种污染已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特别是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正在
呼唤“绿色环保汽车”。
这主要应从发动机改装着手,一方面电喷、三元催化技术已经从小轿车向大功率发动机延伸;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发动机装在城市公交客车上也是一种趋势。
新能源主要有电力、压缩天然气(C N G) 、液化石油气(L PG) 、甲醇等。
在城市客车中,电力、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混合燃料汽车已开始投入使用。
4.向高档、高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首先,在动力配置方面采用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低噪声、先进可靠的
发动机,而且发动机后横置,给乘客留有宽敞的乘坐空间;采用自动变速箱和动力转向机构,操纵轻便,该机构可减轻驾驶员疲劳,减少安全隐患;采用空气悬架可增加客车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使车身地板高度空载与满载时保持衡定,甚至可带屈膝功能,便于乘客上下车;采用ABS/ ASR 防抱死制动装置和
防侧滑装置;前桥为独立式、后桥为轮边减速或是U 型门式后桥以降低车身地板高度。
其次,公共汽车行驶在现代文明程度高的市区,它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因而对整车外形乃至色彩都有更高的要求。
最后,公共汽车还要求有醒目和减少乘务人员劳动强度的电子报站器,电子显示路牌、无人售票装置、前后电视监视系统等新技术的采用也将越来越普及。
(三).客车车桥发展趋势
目前,客车车桥的各部分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整体式桥壳向轻量化发展;2.减速器的降噪、大扭矩和低宽速比是发展的主流;3.前轴专业化分工更细,安全、平稳、舒适、人性化是目标;4.制动器高效.环保、智能化是其发展方向。
二.课题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驱动桥位于传动系末端,其基本功用首先是降速增矩,改变扭矩的传递方向,并将转矩合理地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其次,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合反作用力矩等。
设计驱动桥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选择适当的主减速比,保证汽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最佳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外廓尺寸小,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离地间隙,满足通过性的要求;齿轮及其他传动件工作平稳,噪声小;在各种载荷和转速工况下有高的传动效率;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
受和传递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此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质量,尤其是簧下质量,以减少不平路面的冲击载荷,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协调;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好,制造容易,维修调整方便。
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桥壳组成;本次设计所参照的是上海申沃客车12米级车型,相应的需要根据其产品的动力装置参数的匹配进行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桥壳的设计。
这其中主减速器的传动方式虽然简单,但其齿轮齿形特殊,所以主减速器的方案设计和参数计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研究方法及成果形式
驱动桥结构复杂,主要由主减速器、差速器、桥壳、半轴及轮毂等分总成组成。
依据各分总成的结构特点,必须灵活运用自底向上方法和自顶向下的方法。
所谓自底向上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先设计好各个零件,然后将这些零件拿到一起进行装配,如果在装配过程中发现某些零件不符合要求,就要对零件进行重新设计、装配,若发现问题便再重新设计、装配,直至符合要求为止;自顶向下方法是从产品功能要求出发,选用一系列的零件去实现产品的功能;先设计出初步方案和结构草图,建立约束驱动的产品模型;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每个设计参数,然后进行零件的详细设计,通过几何约束求解将零件装配成产品;对设计方案分析之后,返回修改不满意之处,直到得到满足功能要求的产品。
研究结果最后需呈现为各部分的结构方案分析,相应的尺寸计算校核,总的装配情况以及与动力系统的匹配情况;另外还需绘制主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四.论文提纲
论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题目及要求
第二章,主减速器的设计
第三章,锥齿轮式差速器设计
第四章,半轴设计计算
第五章,驱动桥壳设计
五.计划进度
本次设计为期15周。
前三周是准备工作周,主要进行课题分析,资料查询,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生产厂家的实地参观等。
后12周进行各个系统的详细设计;计划主减速器的设计用时4周,差速器设计用时3周,半轴设计用时2周,驱动桥壳设计用时1~2周,剩余时间作为机动补充,视具体设计进度作调配。
六.主要参考文献
1.《汽车设计》王望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汽车构造》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机械设计》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