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设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第5章一.选择题(40题)1.主存用来存放__D_。
A.程序B.数据C.微程序D.程序和数据2.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慢的是_C__。
A.半导体存储器B.光盘存储器C.磁带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3.某一SRAM芯片,容量为16KB×1位,则其地址线有__A__。
A.14根B.16K根C.16根D.32根4.下列部件中,存取速度最慢的是_B__。
A.光盘存储器B.CPU存储器C.软盘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5.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_C__。
A.扩大主存的容量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6.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__D_。
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C.便于系统升级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与存取速度间的矛盾7.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B×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后,该芯片的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__A__。
A.23B.25C.50D.208.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若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的任意一块的位置上,则这种方法称为__A__。
A.全相联映射B.直接映射C.组相联映射D.混合映射9.处理机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_B__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__D_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以下_B__不是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优点。
A.方便编程B.方便内存管理C.方便程序共享D.方便对程序保护12.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最佳适应法是将空闲块按_C__次序排序。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大小递增D.大小递减13.在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如果在按地址生序排列的未分配分区表中顺序登记了下列未分配分区:1-起始地址17KB,分区长度为9KB;2-起始地址54KB,分区长度为13KB;现有一个分区被释放,其起始地址为39KB,分区长度为15KB,则系统要_C__。
存储器作业参考答案第四章存储器作业一、选择题1.和外存相比,内存的特点是()A. 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B. 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C. 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D. 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2.某EPROM芯片上有19条地址线A0~A18,它的容量为()。
A.128K B.256K C.512K D.1024K3. 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是()A.RAM B.ROM C.PROM D.CD-ROM4.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主存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A. 存储器存取时间B. 存储周期时间C. 存储器产品质量D. 性能/价格比5. 用一片EPROM芯片构成系统内存,其地址范围为F0000H~F0FFFH,无地址重叠,该内存的存储容量为()A.2KB B.4KB C.8KB D.16KB6. 计算机中地址的概念是内存储器各存储单元的编号,现有一个32KB的存储器,用十六进制对它的地址进行编码,则编号可从0000H到()H。
A.32767 B.7FFF C.8000 D.8EEE7. 若存储器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单译码方式时需要译码输出线数为()A.1024 B.10 C.32 D.648. 内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A.可以直接交换信息B.不可以直接交换信息C.不可以交换信息D.可以间接交换信息9. 某存储器容量为32K×16位,则()A.地址线为16根,数据线为32根B.地址线为32根,数据线为16根C.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D.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32根10. 下列存储器中哪一种存取速度最快()A.SRAM B.DRAM C.EPROM D.磁盘11. 存取周期是指()A.存储器的读出时间B.存储器的写入时间C.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D.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12. 若存储器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双译码方式时需要译码输出线数为()A.1024 B.10 C.32 D.6413. 有一静态RAM芯片的地址线为A0~A10,数据线为D0~D3,则该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A.1KB B.2KB C.1K×4位D.2K×4位14.计算机的内存可采用()A. ROM和RAMB. RAMC. ROMD. 磁盘15.内存地址从40000H到BBFFFH共有()A.1024KB B.4096KB C.496KB D.448KB16.擦除EPROM是用()A.+5V电压B.+15V电压C.+21V电压D.紫外光照射17. 需要定时刷新的存储器是()。
2、用下列RAM 芯片构成32KB 存储器模块,各需要多少芯片?16位地址总线又多少位参与片内寻址?多少位用作片间寻址?(1) 8K ×4位 (2)8K ×8位 (3)16K ×8位 (1)32×8/8K ×4=8片 13根片内, 3根片间 (2)32×8/8K ×8=4片 13根片内, 3根片间(3)32×8/16K ×8=2片 14根片内, 2根片间3、已知某RAM 芯片的引脚中有11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该存储器芯片的容量为多少字节?若该芯片所占存储空间的起始地址为2000H,则其结束地址为多少?2K 字节,2000H+7FFH=27FFH4、若利用全地址译码将EPROM 2764(128或256)接在首地址为A0000H 的内存区,画出连接电路图答:1)连接2764,其地址范围为A0000H~A1FFFH ,故各地址线有效位如下表所示: A19 A18 A17 A16A15 A14 A13 A12A11A10A9A8A7A6A5A4 A3 A2 A1 A01 0 1 0 0 0 0 ××××××××× × × × ×其连接电路图如下:2)连接27128,其地址范围为A0000H~A3FFFH ,故各地址线有效位如下表所示: A19 A18 A17 A16A15 A14 A13 A12A11A10A9A8A7A6A5A4 A3 A2 A1 A01 0 1 0 0 0 × ××××××××× × × ××其连接电路图如下:V5V53)连接27256,其地址范围为A0000H~A7FFFH,故各地址线有效位如下表所示:A19 A18 A17 A16A15 A14 A13 A12A11A10A9A8A7A6A5A4 A3 A2 A1 A0 1 0 1 0 0 ×××××××××××××××其连接电路图如下:(1)由1K×4的RAM组成32K×8的存储空间,需要__64____个RAM芯片,_10_____根片内地址选择线,___6___根芯片组选择地址线。
第5章一.选择题(40题)1.主存用来存放__D_。
A.程序B.数据C.微程序D.程序和数据2.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慢的是_C__。
A.半导体存储器B.光盘存储器C.磁带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3.某一SRAM芯片,容量为16KB×1位,则其地址线有__A__。
A.14根B.16K根C.16根D.32根4.下列部件中,存取速度最慢的是_B__。
A.光盘存储器B.CPU存储器C.软盘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5.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_C__。
A.扩大主存的容量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6.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__D_。
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C.便于系统升级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与存取速度间的矛盾7.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B×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后,该芯片的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__A__。
A.23B.25C.50D.208.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若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的任意一块的位置上,则这种方法称为__A__。
A.全相联映射B.直接映射C.组相联映射D.混合映射9.处理机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_B__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__D_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以下_B__不是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优点。
A.方便编程B.方便内存管理C.方便程序共享D.方便对程序保护12.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最佳适应法是将空闲块按_C__次序排序。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大小递增D.大小递减13.在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如果在按地址生序排列的未分配分区表中顺序登记了下列未分配分区:1-起始地址17KB,分区长度为9KB;2-起始地址54KB,分区长度为13KB;现有一个分区被释放,其起始地址为39KB,分区长度为15KB,则系统要_C__。
第4章存储器管理4.4自测题4.4.1基本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记√,错误的记×)1.为了减少内部碎片,页应偏小为好。
( )2.为了减少缺页中断率,页应该小一些。
( )3.为提高对换空间的利用率,一般对其使用离散的分配方式。
( )4.用户程序中出错处理部分不必常驻内存。
( )5.使用预分页的原因是每个进程在最初运行时需要一定数量的页面。
( )6.可变分区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消除外部碎片,但不能消除内部碎片。
()7.分页存储管理方案易于实现用户使用内存空间的动态扩充。
( )8.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在主存驻留时间最长的页面被淘汰。
( )9.最佳适应算法比首次适应算法具有更好的内存利用率。
( )10.请求分段存储管理中,分段的尺寸要受主存空间的限制。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在可变式分区管理中,最佳适应算法是将空白区在空白区表中按______次序排列。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容量递增D.容量递减2.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_______.A.重定位装入程序B.重定位寄存器C.地址机构D.目标程序3.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案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A.不要求将作业装入内存B.不要求将作业全部装入内存C.不要求使用联想存储器D.不要求缺页中断的处理4.在存储管理方案中,___________可与覆盖技术配合。
A.页式管理B.段式管理C.段页式管理D.可变分区管理5.一个计算机系统虚存的最大容量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A.主存的容量B.辅存的容量C.主存容量+辅存容量D.计算机的地址机构6.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__。
A.节省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实现主存共享7.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只需要进行一次比较就可以判定是否满足作业对主存空间要求的是______。
实验四存储器管理1、目的与要求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存储器管理的方法,加深对所学各种存储器管理方案的了解;要求采用一些常用的存储器分配算法,设计一个存储器管理模拟系统,模拟内存空间的分配和释放。
2、实验内容①设计一个存放空闲块的自由链和一个内存作业分配表,存放内存中已经存在的作业。
②编制一个按照首次适应法分配内存的算法,进行内存分配。
③同时设计内存的回收以及内存清理(如果要分配的作业块大于任何一个空闲块,但小于总的空闲分区,则需要进行内存的清理,空出大块的空闲分区)的算法。
3.实验环境①PC兼容机②Windows、DOS系统、Turbo c 2。
0③C语言4.实验提示一、数据结构1、自由链内存空区采用自由链结构,链首由指针freep指向,链中各空区按地址递增次序排列.初启动时整个用户内存区为一个大空区,每个空区首部设置一个区头(freearea)结构,区头信息包括:Size 空区大小Next 前向指针,指向下一个空区Back 反向指针,指向上一个空区Adderss 本空区首地址2、内存分配表JOBMA T系统设置一个MA T,每个运行的作业都在MAT中占有一个表目,回收分区时清除相应表目,表目信息包括:Name 用户作业名Length 作业区大小Addr 作业区首地址二、算法存储分配算法采用首次适应法,根据指针freep查找自由链,当找到第一块可满足分配请求的空区便分配,当某空区被分配后的剩余空闲空间大于所规定的碎片最小量mini时,则形成一个较小的空区留在自由链中。
回收时,根据MAT将制定分区链入自由链,若该分区有前邻或后邻分区,则将他们拼成一个较大的空区。
当某个分配请求不能被满足,但此时系统中所有碎片总容量满足分配请求的容量时,系统立即进行内存搬家,消除碎片.即将各作业占用区集中下移到用户内存区的下部(高地址部分),形成一片连续的作业区,而在用户内存区的上部形成一块较大的空闲,然后再进行分配。
存储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存储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如RAM、ROM、硬盘等)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掌握存储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存储器单元、地址译码器和数据总线的连接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存储器电路,并分析其性能。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存储器的设计和仿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存储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硬件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创新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硬件原理与应用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2.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存储器概述:介绍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分类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 教材章节:第3章“存储器系统”- 内容列举: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各类存储器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2. 存储器工作原理:讲解RAM、ROM、硬盘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差异。
- 教材章节:第3章“存储器系统”- 内容列举: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存、硬盘等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3. 存储器设计方法:阐述存储器单元、地址译码器和数据总线的连接方式,以及设计存储器的基本步骤。
- 教材章节:第4章“存储器设计”- 内容列举:存储器单元设计、地址译码器设计、数据总线设计、存储器容量扩展。
存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存储设备的特点、性能指标及使用场景;3. 引导学生掌握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理解缓存、内存、外存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存储系统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存储系统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存储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及存储系统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存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存储系统的全面认识,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存储系统基本概念:存储器、存储设备、存储层次结构;2. 存储设备的分类及特点: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3. 存储系统工作原理:缓存机制、内存管理、外存访问;4. 存储系统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可靠性;5. 存储系统层次结构:缓存、主存、辅助存储器;6. 存储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性能优化、数据保护、能耗控制;7. 实际存储系统案例分析: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设备等存储系统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存储系统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第二课时:存储系统性能指标、层次结构;第三课时:存储系统设计原则及方法;第四课时:实际存储系统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四章“存储系统”密切相关,涵盖了教材中关于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性能指标、设计原则及实例分析等内容,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课本的紧密联系和系统性。
一.单选题(共15题,75.0分)1下列器件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高速缓存B、主存C、寄存器D、辅存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主存贮器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A、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B、扩大主存贮器容量C、扩大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D、既扩大主存贮器容量,又扩大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和辅存相比,主存的特点是()A、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B、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C、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D、容量大,速度慢,成本高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存储单元是指()。
A、存放1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储元B、存放1个机器字的所有存储元集合C、存放1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D、存放2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5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M×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控制端有OE和R/W,该芯片的管脚引出线数目是()。
A、20B、28C、D、32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D6某存储器容量为32K*16,则()A、其地址线为16根,数据线为32根B、其地址线为32根,数据线为16根C、其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D、其地址线和数据线均为16根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7某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64MB,若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A、8MB、16MBC、16MD、8MB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EEPROM是指()。
A、读写存储器B、只读存储器C、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D、闪速存储器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Ⅰ半导体RAM信息可读可写,且掉电后仍能保持记忆Ⅱ动态RAM是易失性RAM,且静态RAM的存储信息是不易失的Ⅲ半导体RAM是易失性RAM,但只要电源不掉电,所存信息是不丢失的Ⅳ半导体RAM是非易失性的RAMA、Ⅰ和ⅡB、Ⅱ和ⅣC、只有ⅢD、全错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10在磁盘和磁带两种磁表面存储器中,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按存储方式分()。
第四章存储器作业一、选择题1.和外存相比,内存的特点是()A. 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B. 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C. 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D. 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2.某EPROM芯片上有19条地址线A0~A18,它的容量为()。
A.128K B.256K C.512K D.1024K3. 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是()A.RAM B.ROM C.PROM D.CD-ROM4.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主存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A. 存储器存取时间B. 存储周期时间C. 存储器产品质量D. 性能/价格比5. 用一片EPROM芯片构成系统内存,其地址范围为F0000H~F0FFFH,无地址重叠,该内存的存储容量为()A.2KB B.4KB C.8KB D.16KB6. 计算机中地址的概念是内存储器各存储单元的编号,现有一个32KB的存储器,用十六进制对它的地址进行编码,则编号可从0000H到()H。
A.32767 B.7FFF C.8000 D.8EEE7. 若存储器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单译码方式时需要译码输出线数为()A.1024 B.10 C.32 D.648. 内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A.可以直接交换信息B.不可以直接交换信息C.不可以交换信息D.可以间接交换信息9. 某存储器容量为32K×16位,则()A.地址线为16根,数据线为32根B.地址线为32根,数据线为16根C.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D.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32根10. 下列存储器中哪一种存取速度最快()A.SRAM B.DRAM C.EPROM D.磁盘11. 存取周期是指()A.存储器的读出时间B.存储器的写入时间C.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D.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12. 若存储器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双译码方式时需要译码输出线数为()A.1024 B.10 C.32 D.6413. 有一静态RAM芯片的地址线为A0~A10,数据线为D0~D3,则该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A.1KB B.2KB C.1K×4位D.2K×4位14.计算机的内存可采用()A. ROM和RAMB. RAMC. ROMD. 磁盘15.内存地址从40000H到BBFFFH共有()A.1024KB B.4096KB C.496KB D.448KB16.擦除EPROM是用()A.+5V电压B.+15V电压C.+21V电压D.紫外光照射17. 需要定时刷新的存储器是()。
4-1存储器管理-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四章存储器管理1.选择题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中,处理器设置的地址转换机构是。
A.界限寄存器B.上限寄存器C.下限寄存器D.上限寄存器和下限寄存器2.存储保护的工作通常由实现。
A.软件B.硬件C.文件D.硬件和软件配合3.段页式存储管理中,访问快表失败时,每访问一条指令或存取一个操作数都要次访问主存。
A.1 B.2 C.3 D.44.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当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1、2、5、1、2、3、4、5、6时,将产生次缺页中断。
A.7 B.8 C.9 D.105.采用段页式存储管理,在CPU中应设置寄存器。
A.段表和页表控制B.段表控制C.页表控制D.界地址11.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在空闲区表中以空闲区长度按递减顺序排列适合于________算法。
A.最坏适应算法B.最先适应算法C.最优适应算法D.首次循环适应算法12.在存储管理中,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功能实现的。
A.存储分配B.存储保护C.存储扩充D.存储共享13.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为实现地址变换,应建立。
A.空闲区表B.分区分配表C.页表D.段表14.在下述存储管理方案中,管理方式要求作业的逻辑地址与占有主存的存储区域都是连续的。
A.段页式B.页式C.段式D.可变分区15.将主存空闲区按地址顺序从小到大登记在空闲区表中,每次分配时总是顺序查找空闲区表,此种分配算法称为分配算法。
A.最先适应B.最优适应C.最坏适应D.随机适应21.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A.页式地址转换B.段式地址转换C.静态重定位D.动态重定位22.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B.地址从小到大C.尺寸从大到小D.尺寸从小到大23.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当查找的页不在中时,要产生缺页中断。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教案(理论教学用)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 15 次第 7 周 2 学时上课教室WM1310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章节名称第6章存储器系统(6.4,6.5,6.6)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存储器与地址总线的连接;2.了解CACHE的概念和工作原理;3.了解8086/8088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方法4.了解现代计算机存储器管理方法;讲授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存储器与地址总线的连接高速缓冲存储器(40min)存储器管理;(35min)硬盘、RAID和光盘原理;(15min)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CACHE的概念和工作原理;2.086/8088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方法;3.现代计算机存储器管理方法;4.存储器与地址总线的连接。
难点:1.存储器与地址总线的连接。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1.了解CACHE的概念和工作原理;2.了解8086/8088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方法;3.了解现代计算机存储器管理方法;4.存储器与地址总线的连接。
启发与提问1.为什么现代计算机要使用缓存?2.硬盘属于什么存储器?教学手段多媒体作业布置思考题:1.Windows的虚拟内存在计算机程序运行中起什么作用,如何设置虚拟内存?主要参考资料备注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程序的逻辑结构中的段与内存的段建立直接联系。
页式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是把虚拟空间和主存空间都分成大小相同的页(为二的整数幂个字),并以页为单位进行虚存与主存间的信息交换。
此时虚存地址和主存地址分别被分为虚存页号、页内地址和主存页号、页内地址,虚、实二页号会不同,但使用相同的页内地址。
与段式存储管理不一样,页不是程序本身的结构特性,而是从管理的角度人为划分的结果。
设置和管理好页表是页式存储管理的关键技术。
4. 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1)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注:红色为作业需上交。
注意填空选择需要抄写题目。
一.选择题1.计算机工作中只读不写的存储器是( )。
(A) DRAM (B) ROM (C) SRAM (D) EEPROM2.下面关于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与数据都必须存放在主存储器内,否则处理器不能进行处理(B)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一次仅读出或写入一个字节(C)字节是主存储器中信息的基本编址单位(D) 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来看,cache(高速缓存)也是主存储器3.CPU对存储器或I/O端口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 )周期.(A) 指令(B) 总线(C)时钟(D) 读写4.存取周期是指()。
(A)存储器的写入时间(B) 存储器的读出时间(C) 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D)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写操作允许的最短时间3间隔5.下面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EPROM是不能改写的 (B) EPROM是可改写的,所以也是一种读写存储器(C) EPROM是可改写的,但它不能作为读写存储器(D) EPROM只能改写一次6.主存和CPU之间增加高速缓存的目的是()。
(A)解决CPU和主存间的速度匹配问题(B) 扩大主存容量(C)既扩大主存容量,又提高存取速度 (D) 增强CPU的运算能力7.采用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
(A)提高主存速度(B)扩大外存的容量(C)扩大内存的寻址空间(D)提高外存的速度8.某数据段位于以70000起始的存储区,若该段的长度为64KB,其末地址是( )。
(A) 70FFFH (B) 80000H (C) 7FFFFH (D) 8FFFFH9.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可分为四级,其中存储容量最大的是( )。
(A) 内存 (B) 内部寄存器(C)高速缓冲存储器(D) 外存10.下面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指令周期等于机器周期(B) 指令周期大于机器周期 (C)指令周期小于机器周期 (D)指令周期是机器周期的两倍11.计算机的主内存有3K字节,则内存地址寄存器需( )位就足够。
第二章作业1、1、80C51单片机的存储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各有哪几种地址空间?访问片内RAM和片外RAM的指令格式有何区别?答:1)微处理机有两种基本的存储器组织方式:一种是将程序,数据,I/O接口合用一个存储空间的普林斯顿结构;另一种是将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含I/O接口)分开来编址的哈弗结构。
80C51单片机采用哈弗结构。
2)80C51单片机的存储器在物理上可分为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
在逻辑上可分为64KB片内外统一的程序空间,128B 片内数据空间,64KB片外数据空间。
3)片内数据存储器使用MOV指令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使用MOVX指令访问。
2、80C51单片机的EA信号有什么功能?在使用80C51时,EA信号引脚应如何处理?在使用80C31时,EA信号引脚应如何处理?答:EA的功能是区分是对片内程序存储器还是对片外程序存储器寻址。
在使用80C51时,当EA接地时,选择全部从片外程序存储器寻址;当EA接高电平时,选择从由片内到片外的合成程序存储器空间寻址。
在使用80C31时,由于无片内ROM,应将EA引脚固定接成低电平。
3、80C51单片机内RAM低128个存储单元划分为哪3个主要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C51片内RAM主要划分为用户RAM区,位寻址区和工作寄存器区。
4、程序存储器的哪些单元被保留用于特定场合?答:0000H,0003H,000BH,0013H,001BH,0023H,002BH5、什么是堆栈?堆栈有哪些功能?堆栈指针SP的作用是什么?在程序设计时,为什么还要对SP重新赋值?答:堆栈是数据后进先出的区域,在数据暂存,参数传递,子程序和终端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堆栈能够使用的数据单元的数量成为堆栈的深度.堆栈指针用于协助控制器管理软件堆栈,指向堆栈的栈顶单元.因为子程序调用,中断处理,入栈操作和出栈操作的指令都会影响对栈指针,所以要重新赋值.6、80C51单片机的布尔处理机包括哪些部分?它们具有哪些功能?共有多少个单元可以位寻址?答:1)指令系统和累加器C2)置位复位,取反,条件转移等操作。
1、某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为装入主存的一个作业建立了如下的段表:请计算该作业访问[0,432],「1,010],「2,500],「3,400」时(方括号中第一个元素为段号,第二个元素为段内地址)的绝对地址。
处理器能按计算出来的绝对地址存取信息吗?2、有一个程序要把100*100的数组置初值“0”,现假定有两个主存块可用来存放数组中的元素,每个主存块可以存放200个数组元素,数组中的元素按行编址。
两个主存块的初始状态不为空,若程序编制如下:(1)Var A:array[1..100] of array[1..100]ofinteger;for j:=1 to 100 dofor i:=1 to 100 doA[i,j」:=0(2)Var A:array[1..100]of array [1..100]of integer;for i:=1 to 100 dofor j:=1 to 100 doA[i,j」:=0当采用LRU页面调度算法时,对上述两种程序编制方法各会产生多少次缺页中断?3、请求分页管理系统中,假设某进程的页表内容如下表所示。
页面大小为4KB,一次内存的访问时间是100ns,一次快表(TLB)的访问时间是10ns,处理一次缺页的平均时间为108ns(已含更新TLB和页表的时间),进程的驻留集大小固定为2,采用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和局部淘汰策略。
假设①TLB初始为空;②地址转换时先访问TLB,若TLB未命中,再访问页表(忽略访问页表之后的TLB更新时间);③有效位为0表示页面不在内存,产生缺页中断,缺页中断处理后,返回到产生缺页中断的指令处重新执行。
设有虚地址访问序列2362H、1565H、25A5H,请问:(1)依次访问上述三个虚地址,各需多少时间?给出计算过程。
(2)基于上述访问序列,虚地址1565H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计算机的存储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存储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3、学生能够了解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2)内存和外存的工作原理。
2、难点(1)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及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2)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存储器的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际的存储器设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如何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例如:“当我们在计算机上保存文件、照片或视频时,这些数据都被存储到哪里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的存储器。
2、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15 分钟)(1)讲解存储器的定义:计算机存储器是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2)分类:按照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和访问速度等,存储器可以分为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
内存: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 中的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而 ROM 中的数据则不会。
外存:如硬盘、光盘、U盘等,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即使断电也不会丢失。
3、常见存储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5 分钟)(1)内存RAM:随机访问,读写速度快,但断电数据丢失。
可以举例说明,比如正在编辑的文档如果未保存,突然断电就会丢失。
ROM:只读,存储的是计算机启动时所需的基本程序和数据,断电不丢失。
(2)外存硬盘:通过磁性原理存储数据,容量大,价格相对较低,但读写速度较内存慢。
光盘:利用激光技术存储数据,常见的有 CD、DVD 等。
U 盘:使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小巧便携,读写速度较快。
4、存储器的性能指标(20 分钟)(1)存储容量:单位有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