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3.32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一、爱护水资源1. 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2.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①生活上:a.使用节水器具;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②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③工业上:循环使用。
(1)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一、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方法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加活性炭→消毒杀菌→自来水【特别提醒】①自然界的水为混合物;②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蒸馏→吸附→过滤→沉淀;③上述净水过程中,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属于物理变化。
3.硬水和软水1. 实验原理:通过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
2. 反应原理:[水很难解离,导电能力弱,常加入强电解质(如烧碱或硫酸)增加其导电能力]3. 实验装置:4. 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和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较快。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和电源负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大约是和电源正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5. 气体的检验:(1)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负极: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6.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 实验拓展(1)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3)通过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我们可计算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
四、化合价1.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位置标出化合价,用“+n”或“-n”表示。
当n为1时,不能省略如+1Na,-1Cl。
2. 化合价规律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知识要点:1、1、水的三态变化:2、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特征:3、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混合物:纯净物:4、4、用子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热胀冷缩、酒香不怕巷子深、10毫升酒精与10毫升水混合体积小于20毫升。
5、5、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举例: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特征:6、6、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蒸发:蒸馏:结晶:吸附:7、7、硬水、软水定义:区分方法:软化方法:危害:8、8、电解水实验:口诀:现象:结论:9、9、氢气的燃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作为能源的优点:10、10、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特点:11、1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性、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毒性、金属活动性、脱水性。
变化与性质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达中常常用“能”“会”“易”“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变化及用途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及变化,用途及变化又反应性质,性质又反应结构。
如:原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
红磷和白磷都是磷原子构成,但是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
12、12、基本技能训练: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主要用途: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可精确到0.1克。
(2)使用注意事项:①天平要放平稳,使用前先将游码归零,旋转左右螺母,使天平平衡;②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大的,后加小的,最后拨动游码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两盘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且左物右码;④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⑤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⑥称量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⑦如果药品放在右盘,则称量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量筒的使用:(1)主要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
(氯气)2、分离物质的方法: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四、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分解结合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复习知识点复习目标: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2、熟练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的现象3、知道原子的复杂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4、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记住常见元素符号,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含义5、学会实验基本操作复习过程:【知识清单】一、运动的水分子1、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水分子本身没变所以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3)、用分子知识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如水的蒸发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变了,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的电解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①、沉降:加入絮凝剂明矾吸附杂质(吸附沉淀)②、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二低” “三靠”)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引流)③、吸附: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物理变化)④、消毒(加氯气),属于化学变化。
⑤、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2)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②蒸馏:分离液体与液体③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3)硬水和软水①鉴别:分别加入肥皂水,易起泡沫的为软水,不易起泡沫的为硬水②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二、水的分解与合成1、水的分解(1)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属于分解反应(2)、氢负氧正,氢2氧1电解水实验,正负两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为氢气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正极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还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