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知能优化演练:第三单元西去列车的窗口 错误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4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荧 高耸 渴念 车厢
B.镢头 臂膀 窗扉 垛口
C.照耀 汗浸 城楼 绿洲
D.海浪 洪流 跫音 春帷
解析:选A。A项中的“流荧"应改为“流萤”。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在________六盘山高耸的峰头?
(2)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沸腾的热血呵,________在几代人心头!
(3)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________的开落
A.遥望 流淌 花朵
B.遥望 汇流 莲花
C.观望 流淌 莲花
D.观望 汇流 花朵
答案:B
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去列车的窗口》这首诗通过“窗口",我们看到新老一代革命重担的胜利传接,“血染的红旗”和“汗浸的镢头”有了接班人。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B.贺敬之在诗中采用了两行一节的民歌体,但在遣词造句时又学习了古典诗词的凝炼美。
C.《错误》的前两行,先是六字短语,闪现出匆匆过客;再用十五字长句,与前句恰成对比,句式讲究,效果奇妙.
D.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诗中通过“东风不来”等意象,刻画了思妇枯寂、沉郁的心情。
解析:选D。D项“是一首现代叙事诗”有误,应为“现代闺怨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54年)
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将“容颜”比喻成开落的“莲花”,表现了倦守空闺者期盼与失望相交织的心绪。
B.将“你的心”比喻成“寂寞的城”,刻画了守候者闭锁、孤寂难耐的心境.
C.将“你的心”比喻成紧掩的“窗扉”,再次传达出守候者封闭、郁闷的叹息之声。
D.将“达达的马啼”比喻成“美丽的错误”,流露出“游子”对“守候者”的歉意.
解析:选C。将“你的心”比喻成紧掩的“窗扉”,也是婉曲地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而不是传达出叹息之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的两句诗,长短句搭配错落有致,短句可见过客之匆匆,长句可想守候者等待之漫长.
B.第二节诗句中,有韵脚上的呼应,有字数、结构上的对应,这些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C.这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一个游子被等待心上人的江南女子疑作“归人”,最终澄清事实,表达了对痴心思妇的同情。
D.“莲花"、“柳絮"、“春帷”、“跫音”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事物;何其芳三十年代《花环》一诗中有“你有更美丽的夭亡”这样的诗句。从《错误》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诗歌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解析:选C。这是一首爱情诗,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
6.第二节诗中用了两个倒装句起什么作用?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的第二节用了两个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闪现诗的光芒。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给.予(jǐ) 毛坯.(pī)
强劲.(jìnɡ) 人心惶.惶(huánɡ)
B.山崖.(yá) 霎.时(shà)
掳掠.(lüè) 沁人心脾.(pí)
C.馄饨.(tun) 不屑.(xiè)
嫉.妒(jí) 令人咋.舌(zhà)
D.神甫.(fu) 订.正(dìnɡ)
烙.印(lào) 扣人心弦.(xián)
解析:选C。C项中“令人咋.(zhà)舌”应为“令人咋.(zé)舌",形容令人吃惊、害怕,说不出话。咋,咬住。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顾彬对鲁迅情有独钟.....当他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尺度来评价和否定中国当代小说时,这种尺度实际上常常就具体化为鲁迅这一单个作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家。
B.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分钟里,3800万波兰人放下手头工作,停下脚步,静静伫立,为4月10日在空难中丧生..的总统莱赫·卡钦斯基默哀祈祷。
C.有嫉妒心理的人,不仅会常常无端攻击他人,也会让自己处在压抑、焦虑不安、怨恨烦恼甚至消极失望的不良心境之中。因此,嫉妒历来被人们看成是一把既伤别人也伤自己的软刀子...而加以谴责.
D.中国古代哲学家尤为注重人性和人伦道德规范问题,因为..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基础。
解析:选B。B项“丧生”一词不带感情色彩,此处不符语境。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湄公河峰会将要于泰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华欣举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四个委员会成员国将有高层与会。作为观察员国的中国和缅甸派了代表出席.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贺敬之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
D.3G手机的问世,无疑将会掀起一场手机电视的收看浪潮。你可以在闲暇时观看你喜欢的连续剧,可以了解最及时的新闻动态,极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大地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社会文明。
解析:选C。A.前面说“峰会将要举行",后面说“中国派了代表出席”,时态矛盾。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建筑”。 D.“加速”缺宾语,可改为“加速社会文明的进程”。
4.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诗人,郭小川在抗日战争前期写的《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等诗篇,虽然稚嫩,存在着尝试和摸索的痕迹,但是它们表达了诗人热爱革命生活的真挚感情.
B.“频繁更换密码费时费力且未必安全,"雅虎网站4月13日援引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科马斯·赫尔利的话说,“最好一开始设置的密码就有很高的安全系数”。
C.“思与境”偕是唐代司空图提出来的美学用语。“思”指诗人的艺术灵感与想象;“境"指自然景物、人生境遇的整幅图画。
D.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献礼大片《命运》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该剧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深圳建立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艰难历程。
解析:选A.B。最后面的句号要放在引号里面。C。分号要改成逗号。
D.该句逗号宜改成句号,第二个顿号要改成逗号.
二、类文表达
(一)阅读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回答5~6题。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5.“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家的诗人,感觉自己的前途就像风筝一样飘摇不定,同时又希望风筝的线牵在母亲的手中,自己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6.“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答案:火车即将开动,面对亲人的送行、依恋,诗人由开始的惘然到真正体会到了这种感情,体会到这一走可能永不再回来,于是把头探出,和亲人告别,表现了难以割舍之情。
(二)(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