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陈柏年)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1章广电宽带城域网概述小结一、有线电视的定义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广电网络的“三化”目标1、光缆化-光缆尽量向下延伸,做到最后一级光节点所带用户小于500户,地理范围小于1公里,光节点后放大器串接数不超过2级。
2、宽带化-本地网络的带宽做到750MHz或者862MHz。
3、双向化-本地网络具备双向传输的能力。
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英文缩写,是用光纤和射频同轴电缆的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
二、广电宽带城域网定义和五个要素广电宽带城域网:由广播、交互两个信道组成的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图像、声音及数据信号的城域宽带、多业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五个要素:1、信道构成-具有广播和交互两个信道,分别用于完成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2、物理介质-可采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多种传输介质;3、作业任务-对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信号进行传输、分配和交换三种作业;4、处理对象-图像、声音及数据三种信号;5、功能特点-覆盖整个城域范围,具有宽带通信网的特性,可开展多种业务。
三、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骨干网和接入网定义城域骨干网: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由主中心和多个分中心组成的完成核心层加汇聚层功能构件的集合。
城域接入网: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从分中心至用户数据终端之间完成接入层功能构件的集合。
四、广电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一)广播信道1、前端:一个总前端和若干个分前端2、干线: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1)一级光链路: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的光纤链路。
(2)二级光链路:分前端和光节点之间的光纤链路。
3、分配网:同轴电缆分配网(1)光节点到用户分配放大器之间由延长放大器组成的同轴电缆传输线路。
(2)用户分配放大器在楼栋之间的电缆无源分配线路。
(3)楼栋内部用户之间的电缆无源分配线路。
第二章复习提问11、广播信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影响广播信道信号处理和传输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什么?广播信道由前端系统、传输干线、同轴电缆分配网络和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
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信号的失真程度和信号的噪声含量。
2、说出载噪比、信噪比、噪声系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等效噪声带宽是多少?基础热噪声电平是多少?基础热噪声功率谱密度是多少?载噪比SNR:是在第同的指定点,图像(或声音)的载波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用分贝表示为:SNR=10lg(图像信号峰值功率/噪声有效功率)=20lg(图像信号电压峰峰值/噪声电压有效值)[dB]载噪比 CNR:在系统的指定点,图像(或声音)的载波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用分贝表示为:CNR=10lg(载波功率/噪声功率)=20lg(载波电压/噪声电压)[dB]CNR S≥43[dB]噪声系数F:有源设备输入载噪比与输出载噪比之比;它是衡量有源设备噪声大小的指标。
表示为:F=输入载噪比/输出载噪比=CNR O/CNR I噪声系数的分贝表示为:F(dB)=10lgF= CNR I(dB)-CNR O(dB)=10lg(1+Te/To[dB])≥0信噪比与载噪比的关系:CNR(dB)-SNR(dB)=6.4dB等效噪声带宽:∆f = 5.75MHz基础热噪声电平: No = 20lg Uno = 2.4dBμV基础热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o=-65.2 dBμV/Hz3、归纳IM、CM、CTB、CSO 、DG、DP、HM这些非线性失真指标的名称、定义、国家标准规定值及超差后产生的现象。
4、干线有哪三种传输方式?有线电视的干线传输主要有同轴电缆,光缆和微波三种传输方式。
5、什么是互调?什么是交调?什么是组合差拍?互调:由于设备的非线性,在多个输入信号频率的线性组合频率点上产生寄生无用输出信号(既输入频率线性组合的“和”“差”分量)。
交调:电路的非线性,造成其它信号的调制成分对有用信号载波的转移调制。
⼴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陈柏年)⼴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第⼀章作业题1、什么是⼴播?⼴播泛指和特指分别是什么?⼴播电视有哪三个特点?为什么?答:⼴播:⼀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式。
⼴播两种含义:(1)泛指:通过⽆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的过程,包括声⾳⼴播、电视⼴播和数据⼴播等。
(2)特指:声⾳⼴播-⼴播电台向⼴⼤听众进⾏的节⽬传送过程。
⼴播电视三个特点:(1)形象化:以声⾳和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能“观其貌”。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可在某⼀事件发⽣的同时就现场直播。
(3)⼴泛性:覆盖范围最⼴泛的⼀种传播媒介。
可深⼊到其服务区域中的每⼀个家庭。
2、⼴播电视主要有哪三种传输⽅式?答:传输⽅式主要有三种:地⾯⽆线电开路传输、有线⽹络传输及卫星传输。
(1)地⾯⽆线电开路传输:利⽤⽆线电波来传送⼴播电视节⽬。
(2)有线传输系统:利⽤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传输,通过⼀定的分配⽹络,为⽤户提供多套⼴播电视节⽬的⽹络系统。
(3)卫星传输:利⽤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信号的传输。
3、⼴播电视系统主要由哪⼏部分构成?每⼀部分的作⽤是什么?(1)节⽬制作与播出:利⽤必要的⼴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播电视节⽬信号,并按⼀定的时间顺序(节⽬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播电视节⽬信号进⾏⼀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式(如地⾯射频传输、卫星⼴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播电视节⽬信号,并对其进⾏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
(4)监测⽹:对⼴播、电视系统链路中的各个环节信号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
第⼆章作业题1、说明声⾳三要素及其具体含义。
答:声⾳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调和⾳⾊。
(1)响度:⼈⽿对声⾳强弱的主观感觉。
与声波的幅度密切相关。
广播电视技术第一章概述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5~1605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3~21M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k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M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k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MHz,共安排了68个标准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米波)VHF的标准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米波)的标准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广播电视技术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广播电台和广播中心1、广播系统基本组成(1)音源采集各种声音的信号源。
(2)自动化制播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硬盘阵列、局域网组成,承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3)自动化监测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局域网组成,完成各工艺节目质量的监测。
(4)传音链路采用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将所需的声音节目传送到节目发送部门。
(5)发射台将音频节目信号调制成频带信号,并完成向受众的传送。
2、发展趋势(1)内容信息化,(2)服务现代化,(3)渠道多元化。
3、广播中心组成(1)节目制作中心制作各种符合要求的广播节目。
①前期制作通过素材采集、录音、摄录形成节目素材的工艺过程。
②后期制作对节目素材编辑、剪接、复制、配音、合成等制作成可供播出的完整节目成品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2)播控中心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所需的声音节目播出,传送到节目传输部门。
①节目播出根据广播节目表的安排,按顺序进行编排,并按时播出各种节目。
②节目传送将节目信号通过电缆、光缆、微波、卫星传送到广播发射台等。
相应的传音链路称为演播室至发射机链路STL(StudioTransmitterLink)。
二、声音采集技术(一)录音技术把声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而加以存储,以便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进行重放的技术。
1、三类存储媒介(1)磁记录磁性材料,如磁带、磁盘等,(2)光记录感光材料,如光盘等。
(3)固体记录半导体存储器件。
2、声音的获取方式(1)采访用传声器(话筒);(2)采访机包括磁带录音机、数字磁带录音机DAT、微型光盘MD、固态采访机(采用闪存的小型数字采访机)。
(3)电话采集系统自动将电话通话内容记录在电脑硬盘上,以便剪接、整理,日后进行播出的专用系统。
由计算机部分、语音压缩采集卡和录音软件组成。
(4)CD抓轨系统①CD抓轨把一些不能直接复制的CD音频文件借助第三方软件复制到硬盘并成为计算机文件。
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周志强;董明忠
【期刊名称】《广播电视信息》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修订的GY/T106《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有关情况及其主要修改的内容。
【总页数】2页(P26,9)
【作者】周志强;董明忠
【作者单位】广科院;广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0
【相关文献】
1.浅谈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J], 吴京芝;董明忠;周志强
2.关于《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说明:GY/T106—1999标准的修订考虑 [J], 龙永庆
3.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J], 董明忠
4.浅谈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J], 周志强;董明忠;吴京芝
5.行业标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通过审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