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轮作与连作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第一节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一、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一)轮、连作概念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 由于栽培植物种类繁多, 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 因此, 在一块农田上就存在先种什么作物, 后种什么作物的顺序安排问题。
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
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 也有年内的换茬, 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油菜一水稻一水稻→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 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 因此, 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与轮作相反, 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 通称为、换茬”或“倒茬”连作也叫“重茬”。
(二)我国轮连作状况我国不论是在国营农场还是在广大农村, 作物大部分实行比较灵活的换茬式轮作(田块大小不等, 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空间轮换)或连作。
着重考虑前后茬病害以及作物茬口衔接关系。
特别是对于某些经济作物, 如西瓜、亚麻、红麻、蔬菜等, 土传性病害多, 必须换茬轮作, 否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在生产条件优越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连作和自由作的面积日益扩大, 从需求出发更换作物(也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我国主要农区的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多实行连作或复种连作, 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水浇地和水田上, 复种连作占绝对优势。
调查资料表明, 绿肥作物在我国南方作物轮作中还占一定位置, 而在广大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已几乎不占什么位置。
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旱薄地上, 为了养地, 豆科作物尚占一定比重, 而在生产水平高的水浇地上已不靠豆科作物培肥地力, 这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肥料(尤其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 生物养地作用的重要性减少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轮作与连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原理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教室讲解,了解轮作与连作的定义、原理、优点和注意事项。
2. 实地考察:学生分组到农田实地考察,观察不同作物的轮作与连作情况,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3.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项轮作或连作实验,包括选取作物种类、确定种植面积、制定种植计划等。
4.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实地种植作物,并记录发展情况、产量情况等数据。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轮作与连作对作物发展的影响,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作业设计步骤:1. 第一周:学生进行理论进修,了解轮作与连作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第二周:学生分组到农田实地考察,记录观察结果并撰写实地报告。
3. 第三周: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结果,设计一项轮作或连作实验,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
4. 第四至第六周: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实地种植作物,并记录数据。
5. 第七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作业评判标准:1. 理论进修: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轮作与连作的定义、原理、优点和注意事项。
(占比20%)2. 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农田实地考察结果,并撰写详细报告。
(占比20%)3. 实验设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可行,包括选取作物种类、确定种植面积、制定种植计划等。
(占比20%)4.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地种植,并记录数据准确完备。
(占比20%)5. 结果分析: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轮作与连作对作物发展的影响,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占比20%)五、作业设计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轮作与连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实践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在农业生产中,轮作和连作是两种常见的种植方式。
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今日我们将进修《轮作与连作》这一话题,了解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状况。
二、目标导向1. 了解轮作和连作的定义和特点。
2. 精通轮作和连作的优缺点。
3. 能够依据详尽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三、知识讲解1.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作物按照一定的次序交替种植,以达到保卫土壤、增加产量、缩减病虫害的目标。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缩减土壤退化的可能性。
2. 连作: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多年。
连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便利管理和操作,但也容易导致土壤疾病的传播和土壤肥力的下落。
3. 轮作与连作的优缺点:- 轮作的优点:有利于土壤保卫和改良,缩减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作物产量。
- 轮作的缺点:需要更多的管理和规划,不适合悉数作物和地区。
- 连作的优点:便利管理和操作,提高作物产量。
- 连作的缺点:容易造成土壤病虫害的传播,导致土壤肥力下落。
四、案例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例:- 若果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小麦多年,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影响作物产量。
- 若果接受轮作的方式,将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可以有效缩减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产量。
五、练习训练1. 请列举出轮作和连作的优点和缺点。
2. 若果你是一名农夫,你会选择轮作还是连作?为什么?六、知识稳固1. 轮作和连作分别指什么?2. 你认为在什么状况下适合选择轮作?在什么状况下适合选择连作?七、拓展延伸1. 请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轮作和连作方式,了解其效果和适用状况。
2. 你认为将来农业生产中轮作和连作的比例会如何变化?为什么?八、总结反思通过今日的进修,你对轮作和连作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吗?你觉得哪各种植方式更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期望你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轮作与连作》导学案的内容,希會对同砚们的进修有所援助。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是指一种农业种植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换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这是为了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轮作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养分需求和病虫害抑制作用,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和循环利用。
连作是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相同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一般是为了追求单一作物的高产和稳定产量。
然而,连作容易导致土壤疾病、虫害和营养元素失衡,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连作种植还可能增加农药使用量,使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采取适当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连作所带来的问题。
《轮作与连作》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在农业生产中,轮作与连作是两种常见的作物种植方式。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而连作则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类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两各种植方式各有优劣,对土壤肥力、病虫害发生、作物产量和品质等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轮作与连作的观点、原理及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和科学钻研能力。
二、作业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轮作与连作的基本观点、原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该案例中采用的轮作或连作方式,并评判其效果。
3. 实验设计:学生需设计一个小型的田间实验,比较轮作与连作在同一地块上的效果差别。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需实施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 报告撰写: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三、作业设计步骤1. 理论进修阶段:- 学生自主进修轮作与连作的相关知识。
- 教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对轮作与连作的理论进行深入讲解。
2. 案例分析阶段:-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分析。
- 每组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案例背景、轮作或连作方式、效果评判等内容。
3. 实验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案例的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 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4. 实验实施与数据收集阶段:-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田间实验。
-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5.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阶段:- 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需详细说明实验设计、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四、作业设计要求1. 理论进修要深入,能够准确理解轮作与连作的原理。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间作: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图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 采用4:6或4:4也较多。
间种比例可根据具体条件来定。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摘)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
如图套种作物的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也就是说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栽种后季作物,即甲还没收就把乙种下,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保护资源环境;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说说作物连作和轮作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10期连作是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作物连作的危害:1.每种作物都有受一些专门的病虫杂草危害。
连作可使这些病虫草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式地感染危害,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线螨,番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等。
不同作物根系的分泌物不同,有的分泌物有毒害作用。
如大豆根系分泌氨基酸较多,使土壤噬菌体增多,它们分泌的噬菌素也随之增多,从而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固氮能力,这也是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原因。
高粱除吸肥力强,需肥量大外,其多量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小麦等其他作物生长,所以,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高粱前茬不好。
2.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长期种植一种作物,因其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营养元素后,就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使土壤营养元素失去平衡。
如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吸收较多,对钙吸收较少,而且豆科作物对钙、磷、氮吸收较多,对钾吸收较少,但由于根瘤的固氮作用及根、叶残留物较多,种豆科作物之后,土壤含氮量较高,土壤较疏松;叶菜类、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其根系分泌有机酸,可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得以溶解和吸收,具有富集土壤磷的功能。
但多数作物对固定在土壤中的磷却难以吸收。
3.由于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固定不变,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积累,有机质分解缓慢,有益微生物和数量减少。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
轮作的好处:1.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2.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
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颉颃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合理轮作换茬,因食物条件恶化和寄主的减少而使那些寄生性强,寄主植物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虫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强的病原物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没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继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