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5
设计时考虑全系统运行条件下,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延续时间、系统供水能力、轮灌组数等均为最大条件下时计算结果。
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作物倒茬、实际配置设备差异,轮灌组搭配变化等问题,为了在实际运行当中更加科学、合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应对系统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基本应用如下:基本步骤:1.确定每亩滴头数量。
计算方法:滴头个数=亩面积÷滴灌带间距÷滴头间距机采棉一膜一管:亩滴头个数666.7÷1.52÷0.3=1462个;机采棉一膜二管:亩滴头个数666.7÷1.14÷0.3=1950个机采棉一膜二管:亩滴头个数666.7÷0.76÷0.3=2924个2.确定滴头流量。
根据实际系统运行水压,测定滴头流量大小。
L/ h;3.确定每亩单位时间内出水量。
计算方法:亩滴头个数×滴头流量; L/ h或m3/h;例如:1462 ×2.6=3801L/h或3.8m3/h;4.确定系统单位时间内供水量。
根据水泵流量和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5.一条支管控制面积(亩)。
支管控制面积=支管长度×本支管控制滴灌带长度÷666.7例如:支管控制面积=80×110÷666.7=13.2亩;6.确定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亩)。
面积=系统单位时间内供水量÷每亩单位时间内出水量;7.一次开启支管条数。
开启条数=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一条支管控制面积;取整例如:开启条数=50 ÷13.2=3.78,取4条8.轮灌组数确定。
轮灌组数=系统总面积÷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取整列如:轮灌组数=1210 ÷50=24.2取24组或为:轮灌组数=系统总支管数÷一次开启支管条数;列如:轮灌组数=95÷4=23.75取24组9.一次灌水定额确定。
每次亩灌水量根据气候、苗情、不同生育期需水量等条件确定,一般为初期少,中期最大,后期少。
滴灌水泵流量计算公式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而要实现滴灌系统的良好运行,准确计算滴灌水泵的流量至关重要。
那咱就来好好唠唠这滴灌水泵流量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啥是滴灌水泵流量。
简单讲,就是单位时间内水泵能抽出来并输送的水量。
这个流量要是算不对,那滴灌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滴灌水泵流量的计算公式一般是这样的:Q = nq/η 。
这里的“Q”代表水泵的流量,“n”表示滴灌系统同时工作的滴头数量,“q”是每个滴头的流量,“η”呢则是滴灌系统的水利用系数。
比如说,咱有一个果园要搞滴灌,一共有 1000 个滴头同时工作,每个滴头每小时的流量是 2 升,水利用系数是 0.9 。
那通过公式算一下,水泵的流量Q = 1000×2÷0.9 ≈ 2222 升/小时。
这样就能大概知道需要选多大流量的水泵啦。
我之前就碰到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有个农户老大哥,兴冲冲地搞了个滴灌系统,也没仔细算水泵流量。
结果呢,水泵流量选小了,水根本就供不上,那地里的庄稼啊,干得都打蔫儿了。
我去他家果园的时候,那景象真是让人揪心。
果树枝叶都没精打采的,果子也长得小小的。
老大哥那个着急哟,拉着我就问该咋办。
我一看,就跟他说,您这是水泵流量没选对,得重新算重新选。
后来按照正确的公式算好了,换了合适的水泵,果园这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在实际应用中,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像管道的阻力、地形的高低差、水源的供应稳定性等等。
比如说管道太长或者弯头太多,都会增加水流的阻力,这时候就得适当加大水泵的流量。
还有啊,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量的需求也不一样。
像幼苗期可能需要的水少点儿,结果期就得大量供水啦。
所以在计算水泵流量的时候,得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才能保证滴灌效果达到最佳。
总之,要想让滴灌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把滴灌水泵流量算准了那是关键中的关键。
可别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大哥似的,盲目上马,最后吃了大亏。
咱们得科学计算,精心规划,这样才能让咱的农田果园都能喝饱水,长得旺旺的,有个好收成!好啦,关于滴灌水泵流量计算公式就跟您唠到这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滴灌带流量计算方式
滴灌带流量计算是根据滴灌带的长度、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来计算每小时滴水总量的方法。
步骤如下:
1.测量滴灌带长度:用尺子或卷尺测量滴灌带的总长度。
2.确定滴头间距:用尺子或卷尺测量滴头之间的距离。
3.测量滴头流量:将滴头接在一个容器上,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容器中的液体体积,用体积除以时间得到滴头的流量。
4. 计算每小时的滴灌量:用下述公式计算:
(每小时滴灌量=(每滴水流量×每小时滴头数)÷ 滴头间距)× 1000
其中“每小时滴头数”是滴头每小时滴水的次数。
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滴灌带的滴水量,从而在计划种植和管理灌溉作物时提供参考。
综合灌溉定额计算公式综合灌溉定额是指某一区域或某一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溉水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一、单一作物综合灌溉定额计算。
1. 基本公式。
- 对于单一作物,综合灌溉定额M = ∑_i = 1^nm_i- 其中M为综合灌溉定额(m^3/亩或mm);m_i为作物生育期内第i次灌水的定额(m^3/亩或mm);n为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
2. 示例。
- 例如某小麦作物生育期内共灌水4次,第一次灌水定额m_1=30m^3/亩,第二次灌水定额m_2 = 25m^3/亩,第三次灌水定额m_3=20m^3/亩,第四次灌水定额m_4=15m^3/亩。
- 根据公式M=∑_i = 1^4m_i=m_1+m_2+m_3+m_4=30 + 25+20 + 15=90m^3/亩。
二、多种作物综合灌溉定额计算(按种植面积加权平均法)1. 基本公式。
- 设某区域种植k种作物,第j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为A_j(亩),其综合灌溉定额为M_j(m^3/亩),则该区域的综合灌溉定额M_综=frac{∑_j = 1^kA_jM_j}{∑_j = 1^kA_j}2. 示例。
- 假设某区域种植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
小麦种植面积A_1=500亩,其综合灌溉定额M_1=90m^3/亩;玉米种植面积A_2=300亩,其综合灌溉定额M_2=80m^3/亩。
- 首先计算∑_j = 1^2A_j=A_1+A_2=500 + 300=800亩。
- 然后计算∑_j = 1^2A_jM_j=A_1M_1+A_2M_2=500×90+300×80 =45000+24000 = 69000m^3。
- 最后根据公式M_综=frac{∑_j = 1^2A_jM_j}{∑_j =1^2A_j}=(69000)/(800)=86.25m^3/亩。
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一、基本概念。
1. 灌溉定额。
- 灌溉定额是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或某一时段内各次灌水量的总和(通常以立方米/亩或毫米为单位)。
它是衡量作物需水和灌溉用水量的重要指标。
- 例如,某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为300立方米/亩,表示在该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每亩地需要灌溉300立方米的水量。
2. 灌溉面积。
- 灌溉面积是指实际进行灌溉的土地面积,单位为亩或公顷等。
在计算灌溉用水量时,准确确定灌溉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1. 以灌溉定额计算。
- 当已知灌溉定额M(立方米/亩)和灌溉面积A(亩)时,灌溉用水量W (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 = M× A。
- 例如,某灌区的灌溉面积为500亩,该作物的灌溉定额为250立方米/亩,则灌溉用水量W = 250×500=125000立方米。
2. 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 首先要确定作物需水量ET(毫米或立方米/亩)。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 设灌溉水利用系数为eta(eta取值范围在0 - 1之间,反映了灌溉水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灌溉面积为A(亩)。
- 则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的计算公式为:W=(ET× A)/(eta)。
- 例如,某作物的需水量为400毫米,换算为立方米/亩(1毫米的水量相当于0.667立方米/亩,所以400毫米相当于400×0.667 = 266.8立方米/亩),灌溉面积为30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则灌溉用水量W=(266.8×300)/(0.7)≈114342.86立方米。
3. 时段灌溉用水量计算(考虑时段内的多次灌溉)- 如果在某一时段内进行了多次灌溉,每次灌溉的定额分别为M_1,M_2,·s,M_n,灌溉面积为A(亩),则该时段内的灌溉用水量W(立方米)计算公式为:W=(M_1 + M_2+·s+M_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