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与作文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20
题目要有发散性思维的作文
繁星下的胡思乱想。
抬头一看,哇哦,这星空真是美得没边儿了!一颗颗星星就像
眼睛一样眨呀眨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给我讲的那些神话故事。
突然,窗台上有滴水声,原来是下雨了。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
能变成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那得多刺激啊!
刚放下手机,就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
我随手翻开一本书,哇,这文字写得真好,感觉就像穿越了似的,一下子把我带进了另一个
世界。
走到街角,闻到一股咖啡香,太香了!这咖啡的味道,让我想
起了那次去国外旅游时喝到的,简直一模一样。
公园里一群小孩在闹腾,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他们,我就想起
了自己小时候,那时候也是这么无忧无虑的。
远处的山峦看起来好神秘啊,不知道上面有没有什么宝藏或者
秘密之类的。
说不定,也有个小朋友正站在山巅上,和我一样看着这片星空呢。
一只蝴蝶飞过来,翅膀扑闪扑闪的,好像在跳舞一样。
我突然觉得,生命就应该像这蝴蝶一样,活得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用发散思维写作文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吉福特在《人类智力的性质》一书中指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一种沿不同方向,向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
其质量的高低,常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去加以衡量。
这种思维运用至作文中,可以并使作文彻底摆脱常规思路,以免掉入窠臼,可以迎合教师的眼球,并使评卷教师存有一种新鲜感,以此招来教师的好感。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可以领到发展等级的分数。
所以,平时我们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
那就是一个秋天的下午,他和小伙伴蛋蛋捉迷藏,他跑回家里,看到家人都挤满了炕聊天,他就撺了上去,一头钻进妈妈怀里,说道:要是蛋蛋去了,就说道我睡著了。
笑了笑他就闭上眼睛,心里却在为自己的小计谋博热县。
一会儿他就听见蛋蛋气喘嘘嘘的声音,又听到妈妈说他睡著了,接下来就是蛋蛋旋风般地走了过来。
他心里想要:等蛋蛋走远了我就出来去找他。
可是,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是躺在妈妈的怀里,而是躺在温暖的被子里,满炕的人全都无影无踪了,只有昏黄的灯光伴着他。
他翻身而起,看见窗外漆黑一片。
正当他迷茫的时候,长着雪白的山羊胡子的太爷爷弓着腰进了屋子。
“睡着了?”太爷爷问。
“我睡着了吗?”他问。
太爷爷苦笑了,眼睛毡片一条缝儿,雪白的胡子一抖一抖的,像是山羊在吃草:“你都睡觉了大半天了。
”“妈妈呢?人们都上哪去了?”他又问。
“都回去看看电影了。
”太爷爷笑着提问。
“为什么不叫醒我,为什么不带我去呢?”他带着哭腔问。
要知道,在乡村放一回电影是多么不易呀,那简直是孩子最盛大的节日!而他竟只因为一不小心睡着了就错过了。
他本来不是装睡的吗?怎么竟然假戏真做了呢?他恨大人,更恨自己。
他伤心极了,愤怒极了。
以上就是我多年前读过的一篇文章的场景,那场景如梦如幻,尽管所读一遍,可以已著了,结果错失了一场电影,与幸福的东西失之交臂。
事实上,存有很多时候,我们也曾都不小心睡著过,把光阴望眼欲穿了。
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作文
“哎呀,这道题好难呀!”我抓耳挠腮地对着作业本发愁。
妈妈走过来,看了看题目,笑着说:“别着急,宝贝,咱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
我无奈地说:“我都想了好久啦,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那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呀,不要局限在一种方法上嘛。
”
我疑惑地看着妈妈:“换个角度?怎么换呀?”
妈妈耐心地解释道:“比如说,这道题就像走迷宫,你不能只盯着一条路走,要多看看其他的通道呀。
”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开始尝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我一会儿在纸上画画,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这样行不行呢?”妈妈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时不时地给我一些提示。
经过一番努力,我突然兴奋地叫起来:“我想到啦!我想到啦!”妈妈也开心地笑了:“真棒,宝贝!你看,只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变得简单多啦。
”
我开心地说:“妈妈,我好像有点明白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啦。
”
妈妈点点头:“对呀,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发散性思维呢。
就像画画,不能只画一种颜色、一种形状呀,要发挥想象,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
我想起上次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画海底世界,我一开始就只想着画鱼,结果画出来的很单调。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多想想其他的海洋生物,还有那些漂亮的珊瑚、海草,那该多好呀!
“妈妈,那以后我做什么都要多想想,不能死脑筋啦!”我笑着对妈妈说。
“哈哈,对呀,这样你的小脑袋瓜会越来越聪明哦!”妈妈鼓励道。
我知道啦,培养发散性思维就像是给我的大脑装上了翅膀,能让我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我要多多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去发现更多的精彩和可能!。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写作技巧:立意深远立意深远和立意高远高考作文立意创新写作技巧:立意深远高考作文立意创新写作技巧:立意深远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
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
一些同学立意不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一、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 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
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
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二、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p ,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展开多角度思维。
“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
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
“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由“水” 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窗外的雨丝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坠落。
我盯着窗外,思绪也像这雨,飘忽不定,到了最后汇聚成了一片汪洋,里面藏了无数个故事。
我翻开第一页作文本,小方框的页面仿佛一张白帆,耐心的等待着我的笔尖去绘制的不属于它的航线。
老师常说,作文要发散思维,看上去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从一粒种子结束,朝着远处四面八方伸延。
可我总觉着,这棵树的根长吸扎在泥土里,即使枝叶再繁茂,也控制住不了那份束缚。
我又又想起今天下午在书店看到的一幅画,画中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流两岸密密麻麻的了某些奇形怪状的植物。
这幅画让我突然之间清楚了,发散思维不一定要像一棵树,它也可以像一条河流,曲折迂回,奔流不息,最终奔泻大海。
那条河流可能是脑海中一道闪电,照向了作文的主题;可能是一阵清风,吹开了思路的窗户;或许是一颗流星,将灵感化为一道流星雨。
它可以是任何一点形式,一丁点姿态,只要你它能都让我努力思考的乐趣和写作的激情。
我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出各种各样的画面:一座古老的城堡,一个神秘的森林,一只寂寞的飞鸟……这个画面无休止地跳跃着,像是一场仙灵的梦境。
忽然,我眼前一亮,可以找到了作文的主题——梦想。
我拿起笔,开始在白纸上挥洒着我的灵感。
一些奇形怪状的植物,几个曲折蜿蜒的河流,那些古老的城堡,一些神秘的森林,一些孤单的飞鸟……它们在我的笔下化为一道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倾吐着我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求.发散思维,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了我的思维宝库。
我见到了更开阔的世界,感觉得到了更极为丰富的灵感,我的作文也变的更有活力和想象力。
雨还在下,窗外的世界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楚。
我却清楚地地看到,我的作文也在翱翔,它犹如一只自由的鸟儿,朝着广阔的天空飞去。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中的应用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思维的困境,感觉无话可说,或者说出来的话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新意。
这个时候,发散性思维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帮我们打开思路的大门,让我们的作文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就拿我上次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来说吧。
一开始,我坐在书桌前,咬着笔头,脑子里只有一些很常规的想法,比如“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天气变暖了”。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太普通了,我自己都觉得无聊。
然后我就想,不行,我得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想想春天。
我开始回忆起自己在春天里的经历。
我想到了有一次和爸爸妈妈去公园踏青的情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公园。
一进公园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草地上像是铺了一层绿色的绒毯,仔细一看,原来是刚刚冒出头的小草,它们嫩绿嫩绿的,尖尖的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摸了摸这些小草,它们软软的,痒痒的,那种感觉真奇妙。
沿着小路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排柳树。
柳枝长长的,垂在湖面上,就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春风轻轻一吹,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少女们柔顺的长发在风中摇曳。
我走近柳树,仔细观察柳枝上的嫩芽。
那些嫩芽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音符,正在谱写着春天的乐章。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古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往前走,一片花海映入眼帘。
有红的、粉的、黄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我走进花海,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我看到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来飞去,它们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
蝴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我忍不住伸手去捉一只蝴蝶,可是它却机灵地飞走了,还在空中转了个圈,好像在嘲笑我:“来呀,来捉我呀!”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发散思维在作文立意中的运用作为教师,看到手中的粉笔,不由得问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想到了圆柱”,很形象;还有的同学说“想到了老师,想到了奉献”,也很好。
可是我想到的却是美国。
为什么呢?这只粉笔它想到哪儿点点就到哪儿点点,想到哪儿划划就到哪儿划划,可是它在攻击别人的同时,也在磨损着自己。
说到这儿呀,我们的问题便出来了:为什么面对着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呢?这是因为“发散思维”的作用。
其实,发散思维在作文立意中也运用得很多。
很多教师已经讨论过关于作文立意创新的第一个话题,即“强化现代意识,反映社会焦点”。
可是面对着同一个焦点,人人都在看,人人都在想,人人都在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更新颖、更独到的见解呢?这就要靠我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了。
那么,什么是发散思维呢?用语言来概括就是:面对同一个事物,我们有目的地进行生发,向四周扩散,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获得新的信息。
伸出自己的手,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想想它有什么作用,由此可以想到什么呢?每个人的手纹各不相同,由此可以想到万事万物各有特点;每根手指都有关节,能屈能伸,想到我们做人也要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五根手指要协调一致才能得心应手,想到我们的集体也要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等等等等。
我们刚才运用的思维方法,事实上就是“发散思维”的方法。
了解了什么是“发散思维”,我们怎样运用“发散思维”这一方法呢?这就不得不探讨一个重点问题——怎样运用发散思维到作文的立意中去。
元代戴师初老先生说“反作文立意,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翻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文立意要想推陈出新,一鸣惊人就必须“打破第一构思,再打破第二构思。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大家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立刻会想到的东西,其他同学也一样会立刻想到,所以不能用。
而是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获得第二个构思。
然而这第二个构思也有可能一部分同学会想到,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用,而是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更深一步的挖掘。
2024管综作文发散性思维英文回答:In 2024, the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Exam (ICE) will require candidates to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divergently. This means that instead of focusing on a single solution or perspective, candidates will be expected to generate multiple ideas and explore various possibilities. Divergent thinking is a valuable skill in today's complex and rapidly changing world, as it allows us to approach problems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solutions.One way to foster divergent thinking is through brainstorming.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generating as many ideas as possible, without judging or evaluating them. By encouraging free thinking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brainstorming can help us break away from conventional ways of thinking and discover new possibilities.Another approach to divergent thinking is lateral thinking. This involves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and making connections between seemingly unrelated ideas. For example, if we are trying to solve a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we might draw inspiration from nature and explore how animals and plants have evolved efficient modes of movement. This kind of lateral thinking can lead to unconventional and groundbreaking solutions.Furthermore, exposure to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can also stimulate divergent thinking. By engag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we can gain new insights and challenge our own assumption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travel, reading books from different genres, or participating in multicultural events. By broadening our horizons, we can expand our thinking and generate more diverse ideas.In conclusion, divergent thinking is a crucial skill that will be required in the 2024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Exam. By embracing brainstorming, lateral thinking, and exposure to diverse perspectives, candidates can developtheir ability to think divergently and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solutions. This kind of thinking is essential in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中文回答:2024年的综合综合考试(ICE)将要求考生展示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好呀,下面我将分步骤为您讲解如何写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一、理解题目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或给定的主题,确保完全明白其含义和要求。
这是后续选材立意的基础。
示例假如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那么关键在于“难忘”这个词,要思考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难以忘怀。
二、发散思维在理解题目后,开始进行思维的发散。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可能的素材和立意方向。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想到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一次比赛的胜利、一次与朋友的误会和解;也可以想到社会上的一些感人事件,如志愿者在灾难中的奉献;还可以想到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如某位伟人的关键决策等。
三、筛选素材从众多想到的素材中,筛选出那些与题目相关性强、有独特性、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且自己能够驾驭的素材。
示例如果自己的旅行经历中,有在偏远山区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这个素材不仅独特,而且能体现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与“难忘”相契合,就可以作为重点考虑。
四、确定立意根据筛选出的素材,确定文章的立意。
立意要积极向上,能够传达出一定的价值观或情感。
示例基于上述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立意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能够带来难忘的回忆和成长”,或者“在付出中收获人生的珍贵体验”。
五、多角度思考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立意。
比如从个人成长、社会影响、人性的光辉等角度进行拓展。
示例对于同一个素材,不仅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写自己在帮助他人过程中的心灵触动和自我提升,还可以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探讨这种爱心行为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社会正能量传播的意义。
六、创新立意尝试打破常规,提出新颖独特的立意观点,让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不局限于常见的亲情、友情、励志等立意,而是从“挫折也是一种难忘的财富”或者“一次意外的失败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等创新的角度出发。
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高考作文采用新材料题型进行作文已经是一种趋势。
虽然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学生不会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那么立意角度就会大众化,很难在选拔性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文从作文写作中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的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高中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从而有创意地表达。
要重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但是高中生的作文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呢?一、概述高考作文状况,明确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得分情况却让高中审题语文老师感到汗颜。
70分的作文,均分只有45分左右。
很明显,自然保护的这一最佳立意很少有学生审出,全省70%的考生只从游客、蝴蝶、蜡烛等角度中的蜡烛角度立意,围绕“小与大的关系”或“细节决定成败”进行写作。
虽然作文是否得高分与作文的文体选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相关。
但是审题能力是后者的前提,如果面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出了问题,那么,这篇作文就不可能得到高分。
因此,提高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非常重要。
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则能够多角度审题,得出既符合题意又与众不同的看法。
如2013年一位考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现材料中所谓的“蝴蝶”其实是“蛾子”,于是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蝴蝶”应该是“蛾子”,并且写得非常精彩,从而获得高分,这从侧面说明了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明确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对同一个事物,进行想象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做剖析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江苏省延续多年的“材料+命题”的命题作文研究颇多,教学时习惯帮学生审题立意,传授谋篇布局技巧,点拨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丽起来;学生往往没有深入思考,或是按照老师平时指导的方向思考。
浅谈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因为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不断创新的思维过程。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凸现个性,大胆创新,写出创新佳作。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新课标要求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圈子就是家庭、学校,对于社会知之甚少,对社会的了解也局限于书本。
要让学生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就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入手,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如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
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二、尊重学生个性、写充满个性的作文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写作文,要说真话,不仅仅是作文的教学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
只有作文取材于生活,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习作的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犹如涓涓溪水,更加有味道,更富有个性。
有了生活的依靠,文章才会更加真实。
俗语说:“文如其人”见到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见到了文章的作者,一睹作者的精神风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那些不新奇的观点和说法要多鼓励,只要有合理的成份,就要予以肯定。
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诉真情、说实感的良好环境氛围,他们在作文时,才敢于去写。
三、开放想象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的大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和他的老师在课堂上谈论着一个有趣的话题——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明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趣,因为他总是喜欢用各种奇怪的词语和句子来写作文,而他的老师却总是批评他的文章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老师,您知道吗?”小明激动地说,“我觉得发散性思维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我们大脑里那些隐藏的宝藏。
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就能写出既有趣又有深度的文章。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说:“小明,你说得对。
发散性思维确实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能力。
那么,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小明瞪大了眼睛,想了想说:“当然可以。
比如说,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想着要表达一个观点或者一个主题。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把这些想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篇丰富多彩的文章。
”老师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
她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写作文。
于是,她开始给学生们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观点。
有一天,小明收到了老师给他布置的作业——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他决定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描述春天的美好。
于是,他开始动笔写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花儿绽放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还可以听到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不过,你知道吗?春天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小明越写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美丽的春天景象。
他写道:“春天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宝盒,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非常满意。
她觉得小明已经掌握了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写作文的方法,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于是,她鼓励全班同学都要多尝试用发散性思维来写作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摘要: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凡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立意,内容要讲究新颖。
所谓这些就是要求有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能人云亦云。
这就要求学生在行文中要有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
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写出耐人寻味的文章,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发散;联想;兴趣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一、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当今好些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所处环境与城市截然不同,让他们进行丰富的联想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
俗话说“见多识广”,见得多就能够想象的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就应该借助已有的信息和已有的物象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来启发他们。
例如:《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话,悟出了养生之道。
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其道理浅显、具体生动,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和说服力。
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些常见的事物来展开联想,叙心中之情。
如宁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草,我有价值》构思奇特,利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特殊的位置有着特殊的价值,从王昭君写到岳飞,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小草的价值——见证历史。
文章的题记更能发人深思,利用对偶句抒发作者心中的有志之言,文章结构严谨,富有创新思维。
学习小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在一次作文课中我组织学生说一些自己最熟知的事物,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鸟,有的说草,有的说天上的月亮……趁此我让学生联想一下有关写花鸟的诗句,很快便听到杜甫笔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其实面对人世沧桑,花不会哭泣,鸟也不会惊心,流泪惊心的都是人,这里面融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应通过对景物的联想来烘托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关于发散思维的作文三篇发散思维从心理学上说,就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作文的选材就需要求新求异,这正符合了发散思维的规律。
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式,是语文素质的全面体现。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关于发散思维的作文,希望能帮到你。
发散思维的作文篇一我能百官问他:“能否胜任?”甘罗说:“我能!”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12岁的名相。
亲友问他:“能否背过?”巴金说:“我能!”于是他成为幼年就背过《古文观止》的天才。
读者问他:“能否完成?”歌德说:“我能!”于是一部巨著《浮士德》经六十载岁月淘洗终于问世。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以圆满完成而告终,源于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不竭的斗志。
一句“我能”体现了一个强者的信心和勇气。
人生犹如登山,我们都是登山的人,如果在遭到寒流或风沙时,都能向前迈出一步,以“我能”的姿态面对高山,那么再高的山也会被勇敢者踩在脚下。
这正叫做海阔天是岸,山高人为峰。
悠悠不尽的长江滚滚东流,滔滔的大江见证了苏武被匈奴俘虏,困于沙漠,难以继日时所言——我能活下去,于是有了大漠孤烟不辱使命,秦关明月不断其志,千里冰湖控鼠为生,红缨节杖心如铁石的佳话。
19年后,苏武终于踏上汉朝的土地,他含着热泪说:“我用行动实践了‘我能’的誓言。
”而在1944年的夏天,在遥远的西方,在那场著名的诺曼底战役中,有一个人始终架着摄像机从枪林弹雨中穿过。
主编问他能否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时,罗伯特?卡帕说:“我能!”于是,他在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时仍不忘用相机捕捉那一个个珍贵的镜头,他用血肉之躯去换取莱卡相机里的一张张底片。
只因他立下“我能”的挚言,只因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热爱,他完成了常人几乎不能想象的使命。
很难说那些战争的相片会给和平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其中反映的残酷现实和人性渴望无疑给那个时代的苦难者带来无限的精神慰藉。
“我能”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豪气冲天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