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界限_兼及霍克海默_阿多尔诺_启蒙辩证法_李慧娟
- 格式:pdf
- 大小:112.05 KB
- 文档页数:3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与社会学家,他的思想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语言哲学、社会与政治哲学以及社会理论等。
霍克海默的辩证启蒙观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其思想旨在批判现代性理性的缺陷,并试图寻求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
霍克海默认为,现代性理性的核心特征是一种专业性的、分化的理性方式的占主导地位,这种理性方式致力于改造和控制自然界,却忽略了对社会和个体的关注。
霍克海默指出现代性理性虽然带来了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却也使人类面临社会分化、失去传统价值和集体生活的困境。
对此,霍克海默主张通过辩证启蒙来超越现代性的局限。
辩证启蒙的理念源自于康德对启蒙思想的继承与拓展,康德认为启蒙是一种个体通过解放自身的理性来寻求真理、尊严和幸福的过程。
而霍克海默认为,康德的启蒙思想中存在着对权威的依赖和对个体理性的剥夺,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放个体、承认他们在决策问题上的自主性的启蒙。
辩证启蒙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辩证启蒙强调共识的形成。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需要建立在理性论述与共识的基础上。
他主张通过公共理性的论辩和对话来达成共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专家或权威的决策。
辩证启蒙重视个体理性的发展。
霍克海默认为,个体是社会的基本成员,他们具备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理性,可以通过对话与互动来构建对共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辩证启蒙关注个体理性的发挥,并试图通过公共性的对话和理性论证来实现个体的自主与发展。
辩证启蒙关注权力与解放的关系。
霍克海默指出,现代性理性常常伴随着专制和压迫,尤其是在现代制度内部。
辩证启蒙应该关注权力的制衡和解放的实现,通过构建符合公共利益的民主制度,实现权力的公正分配和合理调节。
辩证启蒙观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无边界理性。
霍克海默认为,现代性理性往往忽视非理性、文化多样性以及价值多元性所带来的问题。
Development of Enlightenment and Morality -Moral Scope of Enlightenment Dialectic of Horkheimer and
Adorno
作者: 包桂芹[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4页
主题词: 启蒙;道德
摘要:对霍克海默、阿多诺而言,启蒙的辩证法就是理性历史的辩证法。
而对康德而言,人类理性的再次觉醒就是启蒙。
可以说,整个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都是理性再次觉醒的过程。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那就是神话就已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为神话。
启蒙精神不仅包含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
同时也包含着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退步过程。
这就是神话与启蒙相纠缠、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辩证法。
简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摘要:与一般认定启蒙观念追溯至近代不同,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把启蒙发源追溯至神话时代,他们认为,启蒙是反神话的产物,即启蒙脱离了神话,启蒙就是解神秘化和理性化。
基于此,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同时表达出,启蒙就是表现在神话之中并在其中确立自身。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启蒙表现出一种合理的反思与深刻的批判,对梦想是征服自然与把理性从神话的镣铐中解放出来的启蒙,由于其自身逻辑而走向了反面,走向自毁的历程作了深入剖析。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启蒙的批判,在其表象是直指启蒙精神,但从本质来讲其针对是工业文明,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史。
关键词:启蒙;启蒙辩证法;理性一、启蒙辩证法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来源(一)社会背景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1962/1966的意大利版前言”中写道:“德文版的《启蒙辩证法》是一部断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准确地说是在1942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撰写这本书。
当时还处于国家社会主义的统治之下,按照我们原初的设想,他它应当成为一部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导论。
”19世纪到20世界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及资本积累的阶段,在这个高速发展阶段中资本主义的矛盾也逐渐显示出来,生产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同时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也愈演愈烈,生产关系的矛盾愈发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与社会的双重异化逐步显现。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所面对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程度不断加深、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空前灾难以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的悲惨局面,感受到的是人类在高度启蒙的基础上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以及巨大灾难。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与灾难相伴生的双重境况下《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对启蒙提出了历史性问题:“人类没有进入到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了深深的野蛮状态,其原因究竟何在?”(二)思想来源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西方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现代批判理论的起点,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总判断是社会的异化,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时将这一理论扩展到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新异化形式之上,并将异化视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反思《启蒙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09级M090003 李小娟摘要:《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品,其通过分析启蒙,分析现实社会,总结出了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人类中心主义展开了深刻批判。
本文通过解读《启蒙辩证法》,联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揭示了启蒙辩证法的合理之处,探讨了启蒙辩证法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启蒙,启蒙辩证法,社会批判一、解读《启蒙辩证法》1、何为启蒙辩证法?《启蒙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合著作品。
在《启蒙辩证法》中,他们批判了作为传统人本主义理论基石的启蒙精神,进而批判社会的现代性。
启蒙是为了破除专制的神话,而宣扬理性,宣扬自主。
经过启蒙精神引导的启蒙运动,实现了神话的破除。
在神话失去统治地位后,理性成了社会的主要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货币市场的成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发展失衡。
理性已然统治了这个社会,特别是工具理性。
启蒙显然已经异化为另一个神话了。
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
2、启蒙辩证法的理论支撑启蒙辩证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倾向。
启蒙辩证法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思想有很大差异,延续出后人学。
启蒙辩证法反对现代性,又承接出后现代。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马克思仍处于在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启蒙的历史进步观上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
从批判资本主义到批判整个工业社会文明。
《启蒙辩证法》依照《1875——1858年经济学手稿》,认为资产阶级工业和市场交换会同构地“摧毁神和质”,且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是由等价物支配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就是启蒙理性同一性的现实社会本体。
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仿佛已经暗示了理性的神话异化。
且福柯也系统论证过“权力与知识是同义语”。
康德曾著启蒙论文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认为康德的理性概念不清。
康德的道德哲学又严格限定了其自身的启蒙批判,以挽救理性,然而最终走向怀疑主义。
第十讲霍克海默、阿道尔诺与《启蒙辩证法》一、作者简介M.霍克海默(1895—1973)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
1895年2月14日出身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他先后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弗赖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以论文《康德判断力批判》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晋升为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担任社会研究所所长。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率领研究所主要成员辗转于西欧各地。
1938年迁往美国纽约,重建社会研究所。
二战结束后,他返回联邦德国,恢复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职务,继续领导研究所工作。
1951年,霍克海默当选法兰克福大学校长;1953年,获得法兰克福市歌德纪念章。
1959年退休,1960年举家迁往瑞士,1973年病逝于纽伦堡。
霍克海默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
以1950年代为界,理论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一个激进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后期则趋于保守,甚至在1959年退休后宣布与马克思主义脱离关系。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独裁国家》(1940)、《启蒙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
T. W. 阿道尔诺(1903—1969)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音乐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1903年9月11日,阿道尔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较富有的犹太酒商家庭。
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为他以后成为一名音乐社会学家和“无调”哲学家奠定了基础。
大学时期,阿道尔诺结识了与他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相同的哲学、审美趣味的霍克海默,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进行密切的学术合作。
1924年完成了题为《胡塞尔现象学中物和思维的先验性》的博士论文。
1925年元月,阿道尔诺到维也纳学习作曲。
不久,进入以勋伯格为中心的创新作曲家的圈子。
勋伯格及其追随者早期的无调音乐对阿道尔诺哲学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是德国20世纪的知名哲学家,他认为辩证启蒙是人类文化和思维发展的必然路径。
本文将进行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和其思想的探析。
1.辩证启蒙观的基本概念辩证启蒙是指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既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与现代理性思维相结合,从而达到超越旧有观念的目的。
辩证启蒙是指一种现代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它不是为了否定旧有的、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而存在,而是通过反思和批判旧有的文化和思想,构建一个以自由、民主、平等和理性为核心基础的新型社会和文化。
2.辩证启蒙的主要思想首先,辩证启蒙强调自由、平等和民主的价值。
符合这些价值的社会和文化才是最为现代化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自己的力量。
其次,辩证启蒙认为,人类社会必须不断地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推进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只有经过批判,文化和思想才能不断发展与变革。
再次,辩证启蒙主张以理性思维为指导,将自我思考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能够使人们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
3.辩证启蒙的启示辩证启蒙观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要不断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以此推动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历史上的经验表明,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批判,才能使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变得更为科学、高效。
同时,辩证启蒙也强调了人类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的理智发展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福利,因此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发挥更高的参与度,才能推进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启蒙对我们当代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积极应用。
综上所述,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通过提出理性思维和现代观念的相结合,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深刻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变革。
因此,在当今世界,辩证启蒙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推动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指导方针。
第十讲霍克海默、阿道尔诺与《启蒙辩证法》一、作者简介M.霍克海默(1895—1973)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
1895年2月14日出身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他先后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弗赖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以论文《康德判断力批判》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晋升为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担任社会研究所所长。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率领研究所主要成员辗转于西欧各地。
1938年迁往美国纽约,重建社会研究所。
二战结束后,他返回联邦德国,恢复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职务,继续领导研究所工作。
1951年,霍克海默当选法兰克福大学校长;1953年,获得法兰克福市歌德纪念章。
1959年退休,1960年举家迁往瑞士,1973年病逝于纽伦堡。
霍克海默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
以1950年代为界,理论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一个激进的社会批判理论家,后期则趋于保守,甚至在1959年退休后宣布与马克思主义脱离关系。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独裁国家》(1940)、《启蒙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
T. W. 阿道尔诺(1903—1969)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音乐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1903年9月11日,阿道尔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较富有的犹太酒商家庭。
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为他以后成为一名音乐社会学家和“无调”哲学家奠定了基础。
大学时期,阿道尔诺结识了与他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相同的哲学、审美趣味的霍克海默,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进行密切的学术合作。
1924年完成了题为《胡塞尔现象学中物和思维的先验性》的博士论文。
1925年元月,阿道尔诺到维也纳学习作曲。
不久,进入以勋伯格为中心的创新作曲家的圈子。
勋伯格及其追随者早期的无调音乐对阿道尔诺哲学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是两位德国哲学家,并且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们合著了一本名为《辩证启蒙观》的书,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一种辩证启蒙观,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一种“启蒙失灵”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性的理解被异化和破坏,而辩证启蒙观的目标就是重新唤醒人们对自由和理性的觉醒。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从中探讨其中的重要理论贡献和对当代社会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背景和学术传统。
霍克海默生于1895年,阿多诺则生于1903年,两人都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代表人物。
他们深受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弗洛伊德和韦伯的启发。
他们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德国哲学传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韦伯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辩证启蒙观。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主要包括了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于理性与自由的探索。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启蒙理念已经失灵,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被功利主义、官僚主义和大众文化所异化,导致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异化和对于理性与自由的忽视。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重新唤醒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性的觉醒,以及对于管理与解放的思考。
辩证启蒙观的核心观点在于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压迫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自由意志的被损坏。
人们不再具有真正的自由和理性,而是被官僚主义和大众文化所控制,失去了对于自身生活和社会的掌控能力。
辩证启蒙观的目标就是要重新激发人们对于自由意志和理性的重视,唤醒人们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创造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包括了对于管理与解放的思考。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管理逻辑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压迫,而真正的解放应当是要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创造者。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是德国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辩证启蒙观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克海默阿多诺将辩证法与启蒙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启蒙观念的新理论。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并就其在当代世界中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霍克海默阿多诺对辩证法和启蒙思想的理解。
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看来,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审视现实的态度。
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思维,它要求我们超越对事物的单一看法,而是要以多元、复杂的视角去理解世界。
霍克海默阿多诺指出,当代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而辩证法正是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这种复杂性的重要方法。
而启蒙思想则是指人类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摆脱迷信和愚昧,追求理性和自由的历史进程。
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看来,传统的启蒙观念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过于单纯,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复杂问题。
他试图以辩证法来重新审视启蒙思想,并提出了辩证启蒙观。
辩证启蒙观的核心思想在于,启蒙思想和辩证法应当相结合,对世界和现实进行一种全面而复杂的理解。
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启蒙思想的本质是追求理性和自由,但这种理性和自由并非可以简单地通过符号和逻辑来达成,而应当以一种对抗权威和迷信的态度来实现。
辩证启蒙观强调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权威的批判。
而辩证法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要求我们放弃对二元对立的简单划分,而是要以更复杂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更深入理解。
辩证启蒙观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而传统的启蒙思想似乎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挑战。
只有通过辩证启蒙观,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复杂和深入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应对多种矛盾和冲突。
辩证启蒙观提供了一种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更深入思考的理论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代世界的挑战,并实现对理性和自由的更为深刻的追求。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哲学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其中,其辩证启蒙观更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
辩证启蒙观是霍克海默阿多诺哲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核心思想是“现代性就是启蒙中的暴政”,即现代性是对人的束缚和摧残,而不是真正的解放和进步。
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革命,它倡导的知识与理性的力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石。
然而,启蒙运动所追求的理性化、功能化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却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后果。
现代性是对人的一种逐渐逼迫和控制,将人变成单纯的机械欲望的驯化。
因此,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现代性的解放需要发掘人的潜在自由和创造力,并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改造。
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看来,现代性的暴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性的合理化,二是社会文化的威权主义。
功能性的合理化是指人的行为和思维被功利性和理性主义所主导,将人工具化为追求更高效能和经济效益的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人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了机械的被动存在。
社会文化的威权主义则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自由、变异和异己的压制和排斥,以及对人的感性和直觉的否定,导致了现代性的重重暴行。
霍克海默阿多诺从理论到实践,从哲学到文学,从社会到文化方方面面都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
他呼吁在现代性范畴内发掘自由、荣誉和真正的自我表现,唤起人们的自主性、主观性和创造力,以取代现代性中的功利性和机械性。
他认为,与其将人看作被驯化的机器,不如将人看作充满活力和自主能力的主体,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表达自我和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
综上所述,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对理解现代性和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种充满人性关怀和社会意识的价值取向,希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充满人性、自由和创造力的方向发展。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Max Horkheimer)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与阿多诺(Adorno)合著了许多关于现代社会和文化批判的重要著作。
他们提出了著名的“辩证启蒙观”,并且在《辩证启蒙观大纲》和《启蒙阐释》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分析与探索,旨在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霍克海默阿多诺提出辩证启蒙观的背景。
20世纪初,欧洲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剧烈变革,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革命等事件,这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启蒙观念被置于质疑之下,人们开始怀疑理性和科学所能带来的真正改变。
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和科学已经变得异化,失去了原本的解放性和批判性,变成了一种盲目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工具。
他们提出了辩证启蒙观,旨在重新审视启蒙运动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发现其解放性的潜力。
辩证启蒙观主张,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和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解放人类,也能束缚人类。
在这一观点中,霍克海默阿多诺首先从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入手,指出了大众文化的异化和压迫性。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已经被商业化和工业化所笼罩,变成了一种商品和娱乐的工具,使人们沉迷于消费和享乐之中,忽视了真正的思考和创造。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是辩证启蒙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对个体的意识形态压制和歧视,如宗教、民族主义等观念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束缚了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在对辩证启蒙观的分析中,霍克海默阿多诺从哲学角度探讨了现代社会的理性和科学。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和科学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理性和实证主义的工具,只强调事实和结果,而忽略了价值和目的。
在这样的理性和科学下,人类成了一种工具性动物,只知道如何做事,并且成了自己的奴隶。
他们呼吁通过启蒙思想的批判性和解放性来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理性和科学,使其能够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服务。
启蒙的逻辑与现代性的秘密——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
证法》文本学解读
胡绪明;陈学明
【期刊名称】《学海》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启蒙辩证法》通过对启蒙理性"抽象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指证了"神话变成了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启蒙辩证法》通过揭秘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从而得出启蒙的逻辑作为现代性之秘密的基本判断.《启蒙辩证法》虽然将卢卡奇基于"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推进到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定向,然而这一批判仅止步于理性主义批判,尚未达到现代社会资本统治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原则高度,对启蒙理性蜕化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性批判,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胡绪明;陈学明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上海,20009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相关文献】
1.现代性批判视域下的自然之辩证——重读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J], 李弢
2.启蒙的自毁——浅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之“启蒙” [J], 徐小青
3.启蒙与道德的变奏——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的道德界域 [J], 包桂芹
4.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基于《启蒙辩证法》分析 [J], 张曌
5.启蒙理性批判的理论困境——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评析 [J], 包桂芹;包国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Max Horkheimer)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辩证法的理解深刻而独特,提出了自己的辩证启蒙观。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一定的探析。
阿多诺在《辩证启蒙》一书中指出,辩证启蒙是一种超越传统启蒙的思考方式,它不仅剖析社会现实,还要寻找彻底改变社会的可能性。
阿多诺认为,传统启蒙智慧中的合理性原则被迫害和歪曲,只有通过辩证方法才能解放这种合理性,并使之成为关注人的解放、幸福与自由的一种工具。
阿多诺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辩证思维是理解社会现实的关键。
辩证思维强调从整体中看待问题,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内在矛盾。
阿多诺认为,辩证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去除对现实世界的幻想,认清事物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从而准确把握社会问题的实质。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是其辩证启蒙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以其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使文化成为商品,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文化工业的流行文化产品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导致文化变得商业化、浅薄化,剥夺了人们自主选择和创造的能力。
阿多诺称之为“同质化的文化大厂”,认为这种文化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使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变得狭隘和单一。
阿多诺在辩证启蒙观中提出了乌托邦的概念。
他认为,乌托邦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阿多诺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虚假的现实,是人类走向解放的障碍。
乌托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对未来的设想,激励人们超越现实,追求一种更好的社会。
乌托邦不仅是目标,也是一种思考方式,通过对乌托邦的批判和追求,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寻找社会变革的方向。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中,强调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乌托邦的概念。
他试图通过辩证思考方式和对现实的批判,引领人们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并寻求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
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为我们认识社会现实、追求社会进步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引导。
启蒙、理性与神话——试论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论文摘要】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批理论家,凭借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启蒙在帮助人们摆脱了神话的控制,并且声称要为人们带来完全的自由和彻底的解放的同时,又将人类带入了另外一个温柔的陷阱——一个更加美丽的神话当中。
因此,如何揭穿这个虚伪的神话就成为了他们首当其冲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启蒙;神话;工具理性;文化工业;价值理性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的理性时代。
从此,人们不必再祈求神的力量和权威为自己的一切“正名〞,单单凭借自身的理性便可以到达目的——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这看似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然而,在这兴奋的背后总会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在20世纪的30至40年代,法西斯主义猖獗,反犹主义犯下了种种令人发指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一切给刚刚还在庆祝自己解放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原因何在呢?就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之中,法兰克福学派粉墨登场,其理论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该学派的第一代领军人物,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举起了批判启蒙理性的大旗,他们认为,这一切灾难都源于启蒙的自反性——启蒙曾经战胜了神话,但是最终仍旧没有逃脱再次回归神话的命运。
专制统治、工具理性、群众文化,这不是启蒙被误用的结果,而恰恰是启蒙内部蕴含的毒瘤。
下面,笔者将就此问题作详细梳理,以求在对启蒙理性的认识上能够更进一步。
一、历史上的启蒙观念关于启蒙,一般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
广义的启蒙概念早已有之,它指的是以光明照亮黑暗,是对光明的追索。
在这个意义上讲,启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不过,人们一般在狭义的角度上理解启蒙,这就与近代理性精神确实立有直接的关系了。
这个意义上的启蒙,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它意味着一种祛魅化的过程。
由于在此之前,人类一直生活在自然和神祗的权威之下,始终无法摆脱对它们的恐惧和依赖,作为主体的自我的地位始终没有挺立起来,因而启蒙的作用,就明确地表现在帮助人们驱除蒙昧,成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作者简介:李慧娟,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
①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② 参见安东尼·J .卡斯卡迪:《启蒙的结果》,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4页。
启蒙的界限———兼及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李慧娟(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作为近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启蒙规定了其视阈和话语。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捕捉到了启蒙本身发展的逻辑,从启蒙和神话、科学知识、极权主义、文化工业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启蒙如何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一自反的逻辑与启蒙理性向工具理性的转变密切相关。
只有从启蒙本身所蕴涵的内容出发,永葆理性的批判精神,才能突破启蒙的界限,真正实现启蒙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启蒙;理性;界限中图分类号:B 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0)09-0049-03 自进入近代以来,哲学的发展就和“启蒙”密切相关。
启蒙开启了近现代哲学的视阈,规定了相应的哲学话语以及现代社会的进程。
但是,进入到“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打破了人类永恒进步的梦想,启蒙不再只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表征,它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甚至相反的东西,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苦难,对启蒙的反思成为20世纪以来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著作,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原著译为阿道尔诺)的《启蒙辩证法》捕捉到了启蒙本身发展的逻辑,通过把启蒙概念泛化,从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特别是近现代文明的反思入手,深刻剖析和揭示了启蒙怎样由于自身的发展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1 “启蒙”这一概念,与作为历史事件的启蒙运动密不可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它具有作为历史事实的不可逆转性,但是,启蒙精神本身又获得了同历史事件不同的发展逻辑和模式。
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在法国大革命的践行中,启蒙完成了自己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造就了本身的现代形式,同时启蒙也规定了现代社会的品格、方向和内容。
启蒙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的追求无可否认,但其和理性的最直接和最大程度的契合,是启蒙在近代最为突出的表现。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①。
近代启蒙的事实也证明启蒙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但问题是,在这些诉求得到满足之后,启蒙本身发生了翻转,这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论证的重点。
他们通过将启蒙过程描述为不完整的,对启蒙运动的进步叙事提出了质疑。
②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更多地关注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达并没有带来他们所预想的人类的大踏步前进,反而给人类的文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致命的打击。
在人们以为启蒙完成之时,他们指出,启蒙导致的并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他们从整个的社会发展出发,在人类进步的大环境下看到了人类退步的因素,并把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集中在了启蒙批判上。
启蒙在完成了对于宗教的批判之后,自己与理性相结合,产生出了消灭上帝之后的作为主体的人、代替宗教神学的科学知识、作为评价标准的理性。
在他们看来,启蒙正是由于自身的逻辑发展而49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①。
正是经历了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于人的压抑之后,在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同时,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但是,这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理性逐渐成为了权威和标准,启蒙本身的批判意义消失,使人们在启蒙中反而重蹈了启蒙之前的覆辙。
启蒙的辩证法,正是希望通过对于启蒙自身发展逻辑的揭示,找出启蒙的世界发生如此异化的原因,并找到真正克服这种异化的世界、最终实现启蒙的道路。
2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从神话和启蒙的关系入手,剖析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启蒙自身的辩证法。
神话,见证了人类试图摆脱愚昧、无知,不断地自我觉醒、自我确证的过程。
神话世界是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目的重新创造的人和自然,这一世界也是现实世界的等级、力量、权力等关系的映射。
启蒙试图打破这样的世界,把人的世界还给人,使人们遵从自己的理性,克服对于外在的神、偶像的崇拜,追寻自由,树立不依赖他人、独立自主的精神。
启蒙与神话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启蒙本身也发展成了一种信仰,神话是基于非理性的信仰,启蒙的神话则是一种基于理性的信仰,作为主体的人的理性精神的崛起,造成了人的理性至上的原则,从而理性本身代替上帝成为了人们重新树立起来的神、偶像。
“神话就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了神话。
”②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现代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理性的力量。
“`工业社会'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消解`神圣形象'的过程,即以人的`理性'及其基本的文化样式———哲学和科学———作为价值标准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③当人类的科学知识能够征服自然乃至整个人类世界的时候,当主体的力量无限膨胀的时候,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看到,理性的这样一种无限的发展,使得启蒙与极权主义合流,权力不仅仅在人对自然的统治中扩张,还成为了人和人之间的唯一的关系。
理性代替人成为了主体,人失落在了理性当中。
“人类为其权力的膨胀付出了他们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断异化的代价。
启蒙对待万物,就像独裁者对待人。
”④启蒙使得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而这直接导致了极权主义的产生。
启蒙,带领人们从野蛮前进到文明,但同时,启蒙理性的片面发展,也使人们从文明又重新倒退回了野蛮,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
这样一种逻辑,不仅表现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更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文化世界。
文化采取了工业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也变成了标准化的商品,想象力和创造性被扼杀,利润成了追逐的唯一目标。
在今日的文化领域,大众传媒的作用非常突出,凭借着高科技的技术,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产品和资源的共享,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空前扩大。
但同时,这样的一种方式也牺牲掉了很多个性的东西,某些标准和尺度被固定下来,成为了所有人的标准和尺度。
作为文化工业运作的整个文化领域,逐渐变成了同生产领域一样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的流程,在这样的一种文化的消费乃至生产中,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作为独立的个人的创造的快感和乐趣,而是成为了对于时代、标准的亦步亦趋,人的感觉、人的消费、人的理念,都发生了异化,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思考和创造,而是消费和虚假需求的满足,这并不是启蒙本身所要求的自由的本意,本欲确立的“主人精神”没有实现,反而造就了作为消费者的奴隶行为和商品拜物教的教徒。
3 无论是对于科学知识、文化工业还是极权主义的批判,最终都归结为对于理性的批判。
理性是启蒙的一个核心概念,最初这一概念既包含了知性的内容,也熔铸了关于人生价值的追求。
“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概念的诸多含义,与启蒙学者的其他一些常用概念密切相关。
这50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西方哲学①②③④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前言第5页。
孙正聿:《孙正聿哲学文集》第5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3页。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页。
些概念包括理性主义、演绎法、几何学方法、归纳法、经验主义、自然法、科学方法、批判、分类、常识。
几乎每一门启蒙学科都出现了关于理性概念及其含义的讨论,尤其是认识论、心理学、数学、宗教和科学……在所有这些现象和思想领域中,含义千变万化的理性始终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人们借此可以深入了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启蒙思想。
”①但是随着理性自身的演变,理性成为了一切的标准和尺度,变成了一个绝对主体的精神,体现在对于量化的形式逻辑和科学的机械模式的崇拜。
当理性唯一所指的是工具理性,理性就超越了自己的界限,对自然、对人做了僭越,与理性联系在一起的启蒙,也就逐渐走向了自反的逻辑。
虽然很多近代哲学家对于人的理性做了划分,如康德就认为人的理性只能达到对于现象界的认识,而本体界的东西,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认识范围。
但是,“理性的狂妄”导致理性自身的界限划分在启蒙这里完全脱缰,在人的认知、人的文化、人的道德等各个领域取代了“上帝”的地位,成为了新的权力之王。
启蒙理性本应具有批判性、超越性和形上的维度,但工具理性对于启蒙理性的取代,使启蒙完全丧失了本身所应包含的内容和实质,退化为了“同一性”的思维,“抽象的同一支配使得每一种自然事物变成可以再现的,并把这一切都用到工业的支配过程中,在这两种支配下,正是获得自由的人最终变成了`群氓',黑格尔称他们是启蒙的结果”②。
阿多尔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对此作出了激烈的批判,提出了建构非同一性生存的“星丛”。
哈贝马斯则提出以交往理性来重建启蒙理性,认为“复兴理性必须在两个方面作好自我保护,以免再次陷入以主体为中心的思维的窠臼。
这种思维无法使理性的非强制的强制力量摆脱掉工具理性的权威特征(工具理性使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都成为对象)和摆脱掉囊括性的理性的总体化特征(囊括性理性吞噬一切,最终用同一性克服掉所有的差异性)”。
③要把启蒙理性从工具理性中拯救出来,重申淹没和毁灭在自身当中的启蒙的目标,就需要为启蒙划界,特别是为启蒙所涉及的内容———理性划界。
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理性的作用,理性自由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造就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品格;但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宏大叙事”所带来的“本质主义”的肆虐,在人的本真生活中找寻启蒙的意义。
超越对于启蒙的狭隘理解,使启蒙摆脱和科学、极权主义、神话、文化工业的合流,重新恢复理性的批判性,或许是对于启蒙界限的一个更好的诠释。
启蒙在路上,人也在途中,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和批判,正是启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无止境地、不经任何反省、没有任何反思在内地运用到人类社会,这样,必然遭遇它自己的否定的环节。
“只有通过吸收和占据启蒙运动的最激烈的批评者的论证,才有可能让启蒙的希望永葆生机。
”④《启蒙辩证法》是对于启蒙的界限的一个当代思考,从启蒙本身所蕴涵的内容出发,永葆理性的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地实现启蒙的价值追求。
“掌握着自身并发挥着力量的启蒙本身,是有能力突破启蒙的界限的。
”⑤责任编辑:马 妮 51启蒙的界限①②③④⑤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刘北成、王皖强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