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 格式:wps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阿多诺上来就给“启蒙”这老伙计来了个大解剖,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启蒙的那种小确幸的看法。
以前我就觉得启蒙嘛,那就是人类点亮智慧小灯的过程,是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可阿多诺说:“你想简单了。
”启蒙这事儿发展着发展着就变味了。
书里说启蒙在祛魅的过程中,自己却走向了一种新的“神话”。
这就像是屠龙少年最后变成了恶龙一样魔幻。
就拿科技来说吧,科技本应是启蒙带来的好东西,帮我们征服自然、让生活更方便。
但你看现在,人好像被科技给绑架了。
比如说我们离不开手机,每天都在各种APP之间穿梭,被算法推送牵着鼻子走,这哪是我们掌控科技,分明是科技在悄悄掌控我们啊。
这就好比我们原本造了个小跟班来帮忙,结果这小跟班成了幕后大boss。
阿多诺还提到了文化工业,这部分可太扎心了。
我原本以为那些流行文化、好莱坞大片、流行音乐啥的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结果呢?在阿多诺眼里,这些都是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
就像那些偶像选秀节目,模式都差不多,选手的人设也大同小异,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它们通过不断地重复、批量生产,把大众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只知道被动接受。
这文化工业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用娱乐的糖衣炮弹把我们的批判精神给消磨掉了。
在阿多诺的剖析下,整个社会都像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我们追求理性,可理性最后却让我们变得不那么理性;我们想要自由,却在社会这个大机器里被各种规则和模式束缚住。
这感觉就像是我们一直在朝着一个目标奔跑,跑着跑着却发现自己跑到了一个怪圈里,怎么也出不来。
不过读这本书也不是完全让人绝望的。
它就像一记警钟,把我从那种对现代社会盲目乐观的美梦中敲醒。
让我知道不能就这么傻呵呵地跟着社会的大流走,得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
虽然阿多诺描绘的世界有点黑暗和复杂,但也正是这种深刻的揭示让我更加珍惜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我想在这个有点疯狂的现代社会里,努力保持一点自己的清醒。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Max Horkheimer)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辩证启蒙观》中,霍克海默探讨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和如何通过辩证的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
霍克海默在《辩证启蒙观》中指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所在。
他认为现代社会充满了形式化的理性,个体被机器般的社会机制所统治,面临着异化和剥夺的境况。
这种形式化的理性是指现代社会强调效率和功能性,并忽视了人的个体和自由。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沦为了被控制的客体。
霍克海默认为,这种形式化的理性不仅是源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用于维护和巩固社会的统治秩序。
霍克海默提出了辩证启蒙的思想作为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辩证启蒙是指通过辩证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意识来解放人类,使其成为自主和自由的存在。
霍克海默主张通过批判性理论和反思来揭示社会的隐秘和假象,并提倡人们反抗异化和剥夺,追求自由和解放。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批判和反思,人们才能摆脱被动的境地,重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由和解放。
霍克海默对于辩证启蒙的实践也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他认为,辩证启蒙需要通过社会变革和改革来实现。
他强调了社会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相互关联,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辩证启蒙的目标。
他提倡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政治行动,努力改善社会现状,追求自由和解放。
霍克海默的《辩证启蒙观》是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反思。
他认为现代社会充满了异化和剥夺,主张通过辩证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意识来解放人类,追求自由和解放。
他的辩证启蒙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现实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一开篇,我就被阿多诺那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惊到了。
我们平常总是把启蒙当作是人类走向光明、走向进步的大好事,就像超级英雄出场拯救世界一样。
可是阿多诺偏不这么看,他指出启蒙在发展的过程中竟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这就好比一个本来立志做好人的家伙,最后却变成了大坏蛋,超级反转啊!书里提到启蒙原本是想让人摆脱愚昧,让人用理性去认识世界、征服世界。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科学知识,用科学技术去造房子、造车,让生活变得方便。
这看起来是启蒙的胜利吧?但是呢,阿多诺说这背后隐藏着大问题。
我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霸道。
我们对待自然就像个任性的小孩对待玩具一样,只知道索取和破坏。
就像现在的环境问题,这都是我们在启蒙的旗号下过度开发的恶果。
阿多诺还说,启蒙带来的理性,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理性在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新的压迫工具。
我们会按照所谓的理性规则去规范人,谁要是不符合这个规则,就好像是个异类。
比如说在工作场合,那些按部就班、遵循所谓理性流程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压抑人的创造力。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笼子,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秩序,实际上却把人的自由给困住了。
在文化方面,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特别有趣又深刻。
他说那些流行文化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千篇一律。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都变得很模式化。
就像现在的一些偶像剧,情节都是差不多的套路,什么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之类的。
这些文化产品不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而是为了赚钱,让我们变成没有思想的消费者。
我们在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时候,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以为自己很快乐,其实是在被文化工业操控。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觉得阿多诺就像一个唠叨的老头,一直在我耳边说:“你们看到的启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啊。
”但唠叨归唠叨,他的话确实有道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不过呢,阿多诺有时候也把我搞得有点晕头转向。
他的理论有点复杂,有些句子读起来就像绕口令一样。
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篇一: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文化工业技术合理性变成支配合理性本身,具有了社会异化于本身的强制属性。
个人意识控制需求。
整体和部分都是一样的,没有反题,也不是前后一致的。
他们预先安排的和谐。
今天不再有审美的内在张力,有的只是兴趣。
文化是被代入行政领域的归类活动。
美国的意识已经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了,尤其是在文艺已经不自由的前提下。
艺术和消遣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元素被纳到同一目标。
文化工业的权力基于认同被创造出来的需求而不是对立上。
这种对立就是彻底掌握权力和彻底丧失无力之间的对立。
晚期资本主义的娱乐是劳动的延伸,娱乐为了从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如今娱乐变得机械化,人们的经验不可避免的变成劳动过程本身的残余影像。
这种结构不是自然结构,而是通过符号表现出来。
人们一旦思考,这种结构就会瓦解。
人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将技术理性战胜真理。
娱乐带给人的是背信的承诺。
带给人的娱乐效果只是幻觉,掩盖了真实的世界。
快乐是件严肃的事情。
幼稚的东西就是堕落的东西。
快乐是一种逃避。
娱乐所承诺的自由不过是拜托了思想和否定作用的自由。
将廉价的东西偶像化就是将普通人崇高化。
有利于推销产品。
【篇二:作业启蒙辩证法】《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启蒙辩证法》是霍克海默流亡美国7年后与阿道尔诺合著的一本书。
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法西斯主义在其祖国德国肆虐,极权主义使得个体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资本家的崛起,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变成了机器。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者看到的是“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
”由此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这本书所探讨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的主题。
读后这几个词加深了我对文化工业的理解,及“现代科学技术”、“商品化”、“娱乐”、“软性的丝绒手套”。
关于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是针对于大众文化所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众文化就文化工业。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首先得说,这书读起来可真不轻松。
阿多诺那文笔就像在跟你玩捉迷藏,一会儿一个深刻的概念抛出来,刚想抓住它理解一下,他又开始说另一个相关但又更复杂的事儿了。
不过呢,这也正是这书的魅力所在,就像在挑战一场超级难的游戏,每弄懂一点就特有成就感。
书里说的启蒙,可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种简单的“开启民智”啥的。
阿多诺指出启蒙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可太让人惊讶了。
就好比你本来养了一只小宠物,想着它能给你带来快乐,结果它越长越大,变成了一个会咬人的怪物。
启蒙本来是想让人类摆脱愚昧,走向理性的光辉大道。
可是呢,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理性被扭曲了。
人们开始用理性去算计一切,连人都被当成工具了。
比如说在工厂里,工人就像是机器的一个零件,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动作,只看效率,人的情感、个性啥的都被忽略了。
这就像是启蒙这个“魔法”失控了,变出了一些很糟糕的东西。
而且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特别犀利。
文化工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搅拌机,把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搅成了千篇一律的东西。
我们看那些电影、听那些流行歌曲,好像都长得差不多。
就像快餐一样,吃的时候觉得还不错,但是吃多了就发现没什么营养,都是一个味儿。
这些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在真正地启发人们的思考,而是在麻痹人们的大脑,让大家都变成只会消费的小绵羊。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还提到了神话和启蒙的关系,这就更绕了。
他们说启蒙和神话其实有相似的地方,这就好比是两个敌人,表面上看水火不容,但实际上在某些深层次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毛病。
神话是用一种神秘的力量来解释世界,而启蒙想要用理性来解释世界,可最后启蒙变得像神话一样霸道,它觉得自己的理性解释就是唯一正确的,不容置疑。
这就像两个极端,都有点太自我中心了。
读这本书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多的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很先进、很理性的社会里,但实际上到处都是这种被扭曲的理性的影子。
我们追求效率,追求物质的丰富,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一些很宝贵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交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探析《启蒙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20世纪初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其中针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做出了一系列的批判和探讨。
在阿多诺的眼中,现代社会中文化工业的出现,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体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文化工业批判的角度出发,对《启蒙辩证法》中的理论进行分析。
首先,《启蒙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文化工业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阿多诺看来,这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将文化产品看作一种商品进行生产和交换,这既有可能提高文化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娱乐化、泛滥化、商业化等。
这些负面影响背离了文化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出现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暴力”,它通过对大众的思想和心灵进行工业化加工,从而让文化成为一种统治工具,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成为了工业化生产的一部分,它让大众文化逐渐失去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次,《启蒙辩证法》中指出了文化工业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即大众文化的带动下,文化标准变得越来越平庸和低俗。
阿多诺认为,这是由于文化工业的商业化倾向,导致文化成为了一种市场商品,只有满足大众需求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商业成功。
从而,商业成功成了文化产品生产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和美学价值。
由此,整个文化标准被扭曲,文化产品变得毫无深度和内涵,反而过分追求表面化和娱乐化,满足了传媒对大众消费需求的短期利益,同时也让人们在捧起文化的同时,落入了文化产业的“浅滩”。
最后,《启蒙辩证法》中认为,文化工业的发展也在挑战现代社会的自由和民主。
文化工业的生产和传播成为了一种统治工具,它可以通过获取大众的文化心理,对公众观念进行操作,改变大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文化工业的体系中,大众文化成为了一种设备,用来稳固文化工业的统治地位。
文化工业的出现,促进了大众文化和商品文化的融合,使文化真正地走向了商业化和现代化,文化与现代化相伴一起,扩张了人类文化的内涵,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文化应当重回其传统价值,成为人类与自然相连的纽带和血脉,而不仅仅是生产和交换的工具。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是两位德国哲学家,并且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们合著了一本名为《辩证启蒙观》的书,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一种辩证启蒙观,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一种“启蒙失灵”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性的理解被异化和破坏,而辩证启蒙观的目标就是重新唤醒人们对自由和理性的觉醒。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从中探讨其中的重要理论贡献和对当代社会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背景和学术传统。
霍克海默生于1895年,阿多诺则生于1903年,两人都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代表人物。
他们深受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弗洛伊德和韦伯的启发。
他们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德国哲学传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韦伯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辩证启蒙观。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主要包括了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于理性与自由的探索。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启蒙理念已经失灵,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被功利主义、官僚主义和大众文化所异化,导致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异化和对于理性与自由的忽视。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重新唤醒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性的觉醒,以及对于管理与解放的思考。
辩证启蒙观的核心观点在于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压迫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自由意志的被损坏。
人们不再具有真正的自由和理性,而是被官僚主义和大众文化所控制,失去了对于自身生活和社会的掌控能力。
辩证启蒙观的目标就是要重新激发人们对于自由意志和理性的重视,唤醒人们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创造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包括了对于管理与解放的思考。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管理逻辑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压迫,而真正的解放应当是要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创造者。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物极必反——读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有感“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民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启蒙了的世界会走向其原初宗旨的反面而使这个世界重新陷入野蛮的状态呢?此书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精神文化。
通过对工业文化、大众文化的批判,作者极力反对技术所带来的没有真正内容的、片面同一的文化生产。
它使人把文化当作一种消费品,并在消费中泯灭个体的独特性,使大众心灵变成简单、划一,这是对人类精神多样化契机的扼杀。
《启蒙辩证法》有两个主题:“神话已经是启蒙”,指神话本原地包含了启蒙精神,是以启蒙精神为基础的;“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开发和教育,以获得完全控制自然和人的权利。
自古希腊以来理性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工业化之前,它没有与暴力合谋,退化为工具理性,并在一味地追求进步中,制造着新的野蛮和暴力——对自然,也对人类。
神话是最初的一个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神话及启蒙。
在神话之前的世界中,主要一泛灵论和巫术的世界为主。
如果没有启蒙理性,那么人只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那么,启蒙又如何成为神话呢?事实上在神话中要遭遇的是不可掌控的、无法预知的事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启蒙与神话是对立的。
启蒙出来的东西本来是为人所控的,但是却又被其禁锢,在数学化、规则化的世界里,人这个主题无法与其同一。
由此说,启蒙也是神话。
极端的发展就是极权主义或者是法西斯主义,历史上已经有过这样的悲剧。
个人认为,如果启蒙太过,那么人就会失去其自身的个性并被异化,所谓物极必反。
阿多诺在《启蒙辨证法》中对启蒙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事实上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面对启蒙这样一个事实,也能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启蒙带来的利弊,而不是被启蒙带向对我们不利的方向。
“启蒙辩证法”的现代性价值——读《启蒙辩证法》崔飞宇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也就是说,财富的积累会导致无产阶级权力的积累,而通过财富,权力的积累,无产阶级会越来越认识到他们所受到的压迫,他们会起身反抗这种制度。
在二战的背景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两人就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当压迫变得愈加明显的时候,大众没有起来反抗? 换句话说,在了解了法西斯和纳粹主义的诱惑后,工人们为什么不去反抗他的资本所有者,不反抗大公司,不反抗他们所供养的政党?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参与到他们自身的控制或压迫中?为什么他们要给那些使人们变得不那么自由和不那么有能力的人赋予了权力?尽管自由有可能性,但他们仍对统治的持续存在感兴趣?1 追根溯源,回到“启蒙”1.1何为“启蒙”?“启蒙的根本目标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
”但是,在启蒙中发生的是,启蒙为一种新的恐惧创造了条件。
从赫拉克利特到亚里士多德,古典理性主义宣扬通过理性把握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从而达到对自然的控制与操纵;的确,人们也做到了这一点,印刷术引起了学识的变化;火炮引起了战争的变化;指南针引起了金融、商业和航海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原本分散的世界走向联合,原本独立的人们开始走向紧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以“科技万能论”为核心的技术理性主义。
1.2“启蒙”的异化培根认为,知识中“存留着的”“许多东西”,其本身也仅仅是一种工具:无线电就是一种精致的印刷术,轰炸机是一种更有威力的火炮,遥控系统则是更为可靠的指南针。
的确,科技的潘多拉魔盒,在使得人类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深刻的文化危机。
科技,既创造了使人类走向美好的物质财富,也使得异化,物化成为统治人的巨大力量。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安徽文学2018年1期总第414期作者简介:府知玄(1992-),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
《启蒙辩证法》的启示府知玄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摘要:本文以理性和权力的关系问题为线索着重梳理了启蒙的概念一文,对于极权主义的根源,启蒙的自我毁灭,强权对理性的干预以及工具理性问题进行阐发,揭示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全面管理社会,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只是被统治者管理的对象,是可被替换的样品。
而统治者的权力归根结底是经济权利或者说资本,其利用技术支配社会的同时,具有强制特征的形式理性俨然成为了理性本身。
文末借助启蒙辩证法的理论考察了中国社会受西方文化工业影响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关键词院启蒙辩证法阿多诺理性权力霍克海默西方马克思主义★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论黑格尔对伽达默尔的影响”(2016yks094)《启蒙辩证法》完成于1944年,初版于1947年,当时二战尚未结束,流亡在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目睹了纳粹法西斯的残酷暴行,美国以文化工业行极权统治的社会现实,以及苏联斯大林主义的上台,他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类没有进入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了新的野蛮状态?这一文本基本规定了其后法兰克福学派的问题意识。
在《启蒙辩证法》之前,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文本有两个,其一是霍克海默发表于1937年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他主张通过对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并且支撑法西斯主义的传统理论进行批评,来呼唤期待一种新的理论,其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科尔施的影响,他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的原则性差别。
霍克海默提出,批判理论要走反对现存制度的路线,并且要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式达到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性的把握。
其二是阿多诺在1932年的演讲《自然史的观念》,其中就已经通过援引卢卡奇的《小说理论》和本雅明的《德国悲苦剧起源》,提出了自然和历史相互转化的理论进路,这在随后的《启蒙辩证法》和《否定辩证法》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启蒙辩证法》读书报告一、“辩证”的启蒙:新一轮的神话作者开篇就提到:“就进步的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其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
”而知识的本质“在于时间和劳动,在于对人类从未揭示过的特殊事物的发展,以此更好地服务和造福与人类生活”。
而时至今日,人们似乎在通往科学道路上逐渐远离了对事物意义本源的探求,他们用公式来代替概念,用规则和概率来代替原因和动机。
对启蒙后的理性世界而言,仿佛任何不能被还原为数字的都是幻象罢了。
“启蒙事先就把追根究底的数学世界与真理等同起来”,而“数学步骤变成了思维仪式……它把思想变成了物、变成了工具”。
但我们都必须认识到的是:认识事物不在于单纯的理解、分类和计算,而应该是在于对每一种事物的本质加以实实在在的确定。
于是,从感性和神话到理性和知识,从唯灵论的巫术到启蒙后的理性知识及保罗万象的工业技术,人的主体观念逐渐与所要认识的客体相分离,变得越来越独立。
在此一过程中,人们用启蒙使知识替代了幻象,但随后又成为了知识的奴仆(即上文所说的工具目的化,对事物的本质探求变成了对作为工具的公式、概率的盲目推敲)。
最终,科学和理性主义作为神话之后新的“普遍真理”使人开始对其顶礼膜拜,“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
”对自然的一种再现(神话)转向另一种再现(理性)的过程中,人类始终无法脱离自然,甚至越陷越深。
而在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逐渐学会了遵守现行秩序并接受了从属地位,最重要的是:人们将真理与管理思想等同了起来。
那么人类不断去“再现”自然、崇拜由此产生的“真理”并且轻易的服从于各种形式相关统治的根本动机或原因何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恐惧。
要知道,“人是天生寻求安稳的动物”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并未将根源全盘托出。
恐惧,对未知之物的恐惧,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贪图安逸的本性之源。
为了把握不可知,更好地去操控自身的命运并且排除恐惧,才有了从古至今的人类历史。
反思《启蒙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09级M090003 李小娟摘要:《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品,其通过分析启蒙,分析现实社会,总结出了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人类中心主义展开了深刻批判。
本文通过解读《启蒙辩证法》,联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揭示了启蒙辩证法的合理之处,探讨了启蒙辩证法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启蒙,启蒙辩证法,社会批判一、解读《启蒙辩证法》1、何为启蒙辩证法?《启蒙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合著作品。
在《启蒙辩证法》中,他们批判了作为传统人本主义理论基石的启蒙精神,进而批判社会的现代性。
启蒙是为了破除专制的神话,而宣扬理性,宣扬自主。
经过启蒙精神引导的启蒙运动,实现了神话的破除。
在神话失去统治地位后,理性成了社会的主要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货币市场的成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发展失衡。
理性已然统治了这个社会,特别是工具理性。
启蒙显然已经异化为另一个神话了。
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
2、启蒙辩证法的理论支撑启蒙辩证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倾向。
启蒙辩证法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思想有很大差异,延续出后人学。
启蒙辩证法反对现代性,又承接出后现代。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马克思仍处于在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启蒙的历史进步观上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
从批判资本主义到批判整个工业社会文明。
《启蒙辩证法》依照《1875——1858年经济学手稿》,认为资产阶级工业和市场交换会同构地“摧毁神和质”,且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是由等价物支配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就是启蒙理性同一性的现实社会本体。
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仿佛已经暗示了理性的神话异化。
且福柯也系统论证过“权力与知识是同义语”。
康德曾著启蒙论文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认为康德的理性概念不清。
康德的道德哲学又严格限定了其自身的启蒙批判,以挽救理性,然而最终走向怀疑主义。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Max Horkheimer)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辩证法的理解深刻而独特,提出了自己的辩证启蒙观。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一定的探析。
阿多诺在《辩证启蒙》一书中指出,辩证启蒙是一种超越传统启蒙的思考方式,它不仅剖析社会现实,还要寻找彻底改变社会的可能性。
阿多诺认为,传统启蒙智慧中的合理性原则被迫害和歪曲,只有通过辩证方法才能解放这种合理性,并使之成为关注人的解放、幸福与自由的一种工具。
阿多诺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辩证思维是理解社会现实的关键。
辩证思维强调从整体中看待问题,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内在矛盾。
阿多诺认为,辩证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去除对现实世界的幻想,认清事物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从而准确把握社会问题的实质。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是其辩证启蒙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以其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使文化成为商品,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文化工业的流行文化产品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导致文化变得商业化、浅薄化,剥夺了人们自主选择和创造的能力。
阿多诺称之为“同质化的文化大厂”,认为这种文化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使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变得狭隘和单一。
阿多诺在辩证启蒙观中提出了乌托邦的概念。
他认为,乌托邦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阿多诺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虚假的现实,是人类走向解放的障碍。
乌托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对未来的设想,激励人们超越现实,追求一种更好的社会。
乌托邦不仅是目标,也是一种思考方式,通过对乌托邦的批判和追求,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寻找社会变革的方向。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中,强调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乌托邦的概念。
他试图通过辩证思考方式和对现实的批判,引领人们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并寻求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
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为我们认识社会现实、追求社会进步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引导。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是德国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辩证启蒙观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克海默阿多诺将辩证法与启蒙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启蒙观念的新理论。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并就其在当代世界中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霍克海默阿多诺对辩证法和启蒙思想的理解。
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看来,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审视现实的态度。
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思维,它要求我们超越对事物的单一看法,而是要以多元、复杂的视角去理解世界。
霍克海默阿多诺指出,当代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而辩证法正是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这种复杂性的重要方法。
而启蒙思想则是指人类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摆脱迷信和愚昧,追求理性和自由的历史进程。
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看来,传统的启蒙观念对理性和自由的追求过于单纯,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复杂问题。
他试图以辩证法来重新审视启蒙思想,并提出了辩证启蒙观。
辩证启蒙观的核心思想在于,启蒙思想和辩证法应当相结合,对世界和现实进行一种全面而复杂的理解。
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启蒙思想的本质是追求理性和自由,但这种理性和自由并非可以简单地通过符号和逻辑来达成,而应当以一种对抗权威和迷信的态度来实现。
辩证启蒙观强调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权威的批判。
而辩证法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要求我们放弃对二元对立的简单划分,而是要以更复杂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更深入理解。
辩证启蒙观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而传统的启蒙思想似乎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挑战。
只有通过辩证启蒙观,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复杂和深入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应对多种矛盾和冲突。
辩证启蒙观提供了一种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更深入思考的理论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代世界的挑战,并实现对理性和自由的更为深刻的追求。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对《启蒙辩证法》及其内容和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主要集中在对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进行的研究。
我只从启蒙与神话和文化工业俩方面进行概括。
一、启蒙为何会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一)明确神话和启蒙的含义要了解“启蒙为何会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首先需要对其所指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在《启蒙辩证法》的“神话——启蒙——神话”的中,神话两次出现,但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启蒙祛除“神话”,指的是神话传说,即以奥林匹斯诸神为代表的超自然力量的绝对统治。
启蒙成为一个新的“神话”,指人的理性理性的绝对统治。
两种神话虽然所指不同,但其都被成为神话,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共通之处,即绝对的统治力量。
于是“神话一启蒙一神话”从内在来讲,是绝对统治——觉醒意识——绝对统治的过程。
就“启蒙”来说,霍克海姆和阿多诺所指的“启蒙”,具有两层意思。
就启蒙本身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变化,分为早期的“启蒙”,后期的“启蒙”。
早起兴起的启蒙,即自启蒙运动时的启蒙,宣扬解放和自由精神,即人的自我意识(理性)的产生,理性或者自我意识使个人觉醒,开始对自己之外那些绝对支配力进行反叛。
帮助人们驱除蒙昧,成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通过启蒙,人们凭借理性的力量获得自我,注重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双向提高。
阿多诺所说的“启蒙”属于后期,指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发展到极致,把所有东西都用理性物化。
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来,物质层面的愿景实现了,但精神层面成为人的理性占绝对支配地位,试图将自然的一切都用理性加以阐释,崇尚技术决定论,使人完全被技术层面决定,使人变得更加异化。
人受制于理性,走向了启蒙的反面,使人回到了理性的神话。
(二)启蒙本身的弊端——与神话的关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启蒙本身不是尽善尽美,而是包含有一种使自身向神话倒退的自我摧毁的特性,尽管启蒙倡导的理性为神话祛魅了,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消蚀了自身,成为一种新神话的牺牲品。
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一、初遇哎呀,当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黑暗里摸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
我心里想着,这里面到底装着啥呀?这本书的名字就很奇怪,“启蒙”不是好事儿吗?我们都知道启蒙运动让人类摆脱了愚昧,就像黑暗里亮起了一盏盏灯。
可是这书为啥要说“启蒙辩证法”呢?难道启蒙还有反面?就像糖吃多了也会坏牙一样,启蒙会不会也有啥坏影响呢?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
二、书中的震撼观点我读着读着,真的是被惊到了。
书里说启蒙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是超级英雄的人,突然变成了大反派。
比如说,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本来是启蒙带来的成果。
我们有了汽车、飞机、互联网,生活变得超级方便。
可是呢,我们也因为这些东西变得越来越依赖它们,甚至被它们控制了。
就像好多人离开手机一会儿就像丢了魂儿似的。
这时候我就想,天呐,这启蒙还真是个复杂的事儿呢!三、文化工业的批判书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很犀利啊。
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没有啥灵魂。
我和我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就说,你看那些千篇一律的流行音乐、毫无新意的电影,就像一个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娃娃。
那些创作者们为了赚钱,不停地制造这些东西,而大众就像被喂饭的小孩子,只能接受这些没有营养的文化快餐。
这让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文化难道就只能这样了吗?四、理性的困境还提到了理性的困境。
理性本来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好东西。
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很多扇知识的大门。
可是现在呢,理性变得越来越工具化。
我在学校里就看到这种情况,大家都只追求能考高分的知识,而那些真正有趣、有深度的东西却被忽略了。
这就好比我们只把钱花在买表面好看的东西上,而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时候我就很纳闷,理性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五、人与自然的关系书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也让我深思。
在现代社会,人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不停地从大自然这个母亲那里索取东西。
物极必反
——读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有感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民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启蒙了的世界会走向其原初宗旨的反面而使这个世界重新陷入野蛮的状态呢?
此书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精神文化。
通过对工业文化、大众文化的批判,作者极力反对技术所带来的没有真正内容的、片面同一的文化生产。
它使人把文化当作一种消费品,并在消费中泯灭个体的独特性,使大众心灵变成简单、划一,这是对人类精神多样化契机的扼杀。
《启蒙辩证法》有两个主题:“神话已经是启蒙”,指神话本原地包含了启蒙精神,是以启蒙精神为基础的;“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开发和教育,以获得完全控制自然和人的权利。
自古希腊以来理性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工业化之前,它没有与暴力合谋,退化为工具理性,并在一味地追求进步中,制造着新的野蛮和暴力——对自然,也对人类。
神话是最初的一个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神话及启蒙。
在神话之前的世界中,主要一泛灵论和巫术的世界为主。
如果没有启蒙理性,那么人只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那么,启蒙又如何成为神话呢?事实上在神话中要遭遇的是不可掌控的、无法预知的事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启蒙与神话是对立的。
启蒙出来的东西本来是为人所控的,但是却又被其禁锢,在数学化、规则化的世界里,人这个主题无法与其同一。
由此说,启蒙也是神话。
极端的发展就是极权主义或者是法西斯主义,历史上已经有过这样的悲剧。
个人认为,如果启蒙太过,那么人就会失去其自身的个性并被异化,所谓物极必反。
阿多诺在《启蒙辨证法》中对启蒙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事实上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面对启蒙这样一个事实,也能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启蒙带来的利弊,而不是被启蒙带向对我们不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