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46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学生:好!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这里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冬天“闯关东”,一定要带足什么呢!对,衣服。
对于东北的气候特征,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过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5页的文本内容及图6.13,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基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东北地区距离较远,学生对其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了解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例,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案例资料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为教材,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三省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些知识点,如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知识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中国地图、东北地区地图。
3.图片: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图片。
第一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自学导航3】
1.自读P19材料,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教师提问: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3.学生自读课本20页内容,并读图6.20及“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4.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
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
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5.结合图
6.20和图6.21,师引导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特点:
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水源、铁路线。
从而引申出东北三省奋战工业的有利条件。
【合作探究3】
6.学生分组完成课本21页至22页的活动,推选代表回答,教师评析,师生共同小结。
7.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措施。
(可挑选学生陈述,教师点评)
【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深化。
(可以要求学生复述或画出知识框图)
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地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南部为辽东丘陵,中部为松花江平原,北部为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
本节课通过“白山黑水”来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东北三省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一些典型地理案例,如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长白山的天池、黑龙江的冰雪世界等,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介绍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概况,掌握其地理特征,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地域,学生对其认知程度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3.实例分析:以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5.提问解答: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观察,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同时,展示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东北地区的一个概括性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东北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对其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特色,即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以及冰雪文化、农业生产等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东北地区为什么适宜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哪些?”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爱国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教材分析:本节是北方地区的区域内容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的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总论的有关知识和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概况后,对中国地理有了比较全面的整体印象,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法选择:合作探究、教授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板书课题东北三省一、学习目标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情感,爱国的形式多样,边疆军人用他们的方式守卫着祖国的辽阔边疆。
我国地域辽阔,其中一部分边疆就在我国的东北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
今天的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2、认识东北三省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二、自学指导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13—16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又称“白山黑水”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于区域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征。
3.东北三省的区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总结出东北三省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预习的案例,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讨论,深入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区域差异。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短文。
8.板书(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设计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2.呈现:10分钟3.操练:15分钟4.巩固:10分钟5.拓展:10分钟6.小结:5分钟7.家庭作业:5分钟8.板书:课后总时长:50分钟在本次《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一些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东北三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使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学习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但是,详细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评议汇报展示环节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教师提问: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5.结合图6.20和图6.21,师引导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特点: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水源、铁路线。
从而引申出东北三省奋战工业的有利条件。
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利用地图识记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
2.能够举例说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和地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景观,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湿地资源的保护,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地图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体会其气候差异及成因。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地图法、练习法教学媒体多媒体PPT教学过程【导入】东北给人们的印象时长冬严寒、冰雪世界。
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讲授】白山黑水:长白山、黑龙江(欣赏图片)林海雪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三省雪期长(欣赏图片)北大仓:欣赏东北平原大片农作物图片【过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
首先看一下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活动】说说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看图归纳)位置:我国东北地区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级行政区【讲授】东北三省的地形(引导学生看图圈连)引导学生圈连出西部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的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
复习三大山脉名称,体会三大山脉排列呈马蹄形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包围着东北平原,即“山环”。
复习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所在地,体会河流环绕着东三省,即“水绕”。
欣赏东北平原图片,复习东北平原平坦、广阔、黑土肥沃的特点,体会“沃野千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概况,认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资源丰富程度,从而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东北三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资源丰富程度。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图,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资料查询:引导学生利用地理资料,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等情况。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和看法。
5.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地图:东北三省地图3.图片:东北三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4.资料: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等方面的资料5.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