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6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渔家傲·秋思》 - 作者:范仲淹(宋) - 诗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江城子·密州出猎》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作者:辛弃疾(宋) - 诗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满江红·小住京华》 - 作者:秋瑾(清) - 诗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作者:陈与义(宋) - 诗文: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作者:辛弃疾(宋) - 诗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作者:纳兰性德(清) - 诗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十五从军征》 - 作者:佚名(汉) - 诗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作者:岑参(唐) - 诗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成语包括:
1.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2. 众目睽睽: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
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
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3.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4.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
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5. 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更侧重表现人或事物的处境、情况。
6.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7.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时,筹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精细。
更侧重表现人的思想、智慧和策略。
8. 闻所未闻:闻:听到。
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
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更侧重表现人的感受。
9.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10. 根深蒂固:蒂:植物的雌蕊与子房连接的部分;固:牢固。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部分成语,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全部成语内容,建议查阅语文课本或咨询语文老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复习一、文学常识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重点词语解释(1)一词多义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②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十分...去①去国怀乡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距离③委而去之逃离,逃亡...开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③开我东阁门打开(2)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③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⑤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3)通假字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②百废具兴(通“俱”,全,都)(4)重点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4、增其旧制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以:来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晖:日光8、浩浩汤汤:水势浩荡的样子9、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11、前人之述备也备:详实12、但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但是:固然如许,那末……极:尽13、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墨客14、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15、若夫淫雨霏霏若夫:像那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16、浊浪排空排:冲向17、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曜:光辉潜:隐没18、傍晚冥冥薄:迫近19、去国怀乡去:分开国:都城20、忧谗畏讥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22、春和景明景:日光。
23、波澜不惊:僻静24、锦鳞游泳鳞:鱼儿25、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第一部分:初探实词和虚词的定义在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实词和虚词这两个语言现象。
实词是指能独立成词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不能独立成词或只有虚指意义的词语。
通过这两类词语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语言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
1. 实词的特征实词是构成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词汇。
“书”、“桌子”、“跑”等词语都是实词,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且具有明确的概念和概括性。
在文章中,实词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具象、丰富和生动,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情感。
2. 虚词的作用与实词不同,虚词在语言中扮演着连接、修饰和衔接的作用。
它们虽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概括性,但是却在句子和语法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的”、“和”、“是”等词语都是虚词,它们连接了实词,使得句子更加完整、清晰和连贯。
第二部分:从实词和虚词入手,深入探讨语言的表达方式实词和虚词在语言的表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词通过具体的概念和意义,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更加生动地描述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
而虚词则在句子的结构和逻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句子更加清晰明了,语言更加流畅和自然。
在写作和表达中,我们常常需要注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
实词的选择能够使得我们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而虚词的运用则能够使得句子更加流畅和连贯。
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实词和虚词的特点和作用,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回顾与总结:实词和虚词的学习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对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对实词和虚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词和虚词在语言中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更加注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也会更加关注语言的结构和逻辑,以便在写作和表达中做到更加清晰和准确。
通过对实词和虚词的学习,我相信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第10课《岳阳楼记》范仲淹一、介绍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二、生字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淫(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 áng)倾楫(jí)摧岸芷(zhǐ)汀兰三、重点词义1.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5.胜状:胜景,好景色。
6.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7.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8.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9.大观:雄伟景象。
观,景象。
10.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11.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2.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3.淫雨:连绵的雨。
14.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5.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连月不开)16.排空:冲向天空。
17.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18.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19.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0.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2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所有内容一、课文。
-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
文章开头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中间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结尾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 语言富有特色。
骈散结合,如“衔远山,吞长江”等句子,简洁明快又富有节奏感。
- 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课故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ì瓦楞léng 猹chá五行xíng缺土jiàng 秕bǐ谷鹁鸪bó gū獾huān猪潮汛xùn 颧quán骨愕è然嗤chī笑瑟sè索寒噤jìn 折shé本黛dài色惘wǎng然恣睢zī suī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2)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3)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4)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5) 看不起。
鄙夷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0课孤独之旅一、重点字词眺tiào望觅mì食撩liáo逗狗吠fèi 撅juē断戳chuō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zhàn桥别墅shù牡蛎lì褴褛lán lǚ撬qiào开煞shà白嘟囔dū nang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糟(tà) 蹋无(lài) 赖阔(chuò) 绰(chà) 诧异倒(méi)霉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是以古代记游散文为主体,包含有唐诗宋词共同组成的单元,各篇目的作者在描摹山水之美中抒发自己的志趣抱负。
学习本单元,一是要做到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情怀追求;二是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三是要把握课文的主旨,研讨重点难点问题;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引领学生,走向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注意比较实词古今异义的差别,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注意其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
积累阅读唐诗宋词,强化名言警句的内化。
实践写作活动则要围绕“议论要言之有据”的主题来开展。
单元篇目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单元日标本单元选文包括三篇文言散文和三首古诗词,人文要素为“游目骋怀”,语文要素为“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利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写作训练主题是“议论要言之有据”,意在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岳阳楼记》,范仲淹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打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本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体会作者的忧乐情怀。
《醉翁亭记》,通过记游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本文,要继续重视朗读,熟读成诵,体会虚词使用的妙处,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湖心亭看雪》,张岱用回忆的方式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亭上遇人之乐,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学习本文要熟读成诵,体会白描写法的妙处,联系作者生平及背景体会家国之思。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之一。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2、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3、气象万千(古义:气势和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4、南极潇湘(古义:南面直达;今义: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5、薄暮冥冥(古义:迫近;今义:轻微,少)
6、去国怀乡(古义:国都;今义:多指国家)
7、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多指聚集、集合等)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
9、进亦忧,退亦忧(古义:在朝廷上做官;今义:向前移动)
10、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轻微)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今义: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1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香味)
13、至于负者歌于途(古义:背(东西);今义:失败)
14、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管乐器今义:丝绸;竹子)
15、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常用作“多余”“剩余”等意思)。
第一首:《登鹳雀楼》1. 登高望远,观赏自然美景。
2. 展现诗人豪迈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
3. 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4. 以雄壮的气势和澎湃的情感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5. 展示了诗人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钟爱和赞美。
第二首:《静夜思》1. 诗人在深夜时分,独自一人思索。
2.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3.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绪。
4. 唤起读者对静夜深思的感同身受。
第三首:《春晓》1. 描绘了大自然春天清晨的景象。
2. 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
3. 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第四首:《望岳》1. 诗人表达了对伟大人物的敬仰和追求。
2. 通过对巍峨岳山的描绘,展现了乘坐大船时的壮阔景象。
3. 以崇高的情感和赞美之词,表达了对巍峨岳山的敬重和向往。
以上四首古诗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诗篇通过精湛的艺术表达,给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触动和精神上的享受。
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丰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古诗的深入品味其中的情感和内涵,感受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赞美之情。
古诗是中华文学的精华,它们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其中,《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表现了他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豪迈气魄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雄壮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壮美景色的赞叹。
诗人王之涣在《静夜思》中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孤寂寂寞之感。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描写寂静夜晚的景象和孤独的内心境界,表现了诗人在孤独时刻对生活的感慨和反思。
读者在静夜深思的时刻,也许会感同身受,体味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思。
而《春晓》则表现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叹和热爱。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美好景象的向往,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堂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堂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一、单元概览
本单元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外国诗两首》等六篇课文,主题是“诗歌”。
二、课文讲解
1、《沁园春·雪》是一首描写雪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雪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爱国主义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歌颂。
要掌握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乡愁》是一首抒发乡愁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要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抗日战争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担忧。
要掌握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表达爱国之情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要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表现手法,理解
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外国诗两首》分别介绍了英国诗人济慈的《夜莺颂》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要掌握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和思想意义。
三、写作练习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可以围绕“诗歌”主题展开,可以让学生写一首描写自然或抒发感情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诗人或诗歌作品的评论或赏析文章。
四、课堂讨论
本单元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作品和诗人,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意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