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第4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傅里叶分析(1)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4
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离散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及离散傅里叶变换,说明其在频域的具体表示和分析,并通过定义的方法和矩阵形式的表示来给出其具体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 )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相关的线性卷积与圆周卷积,并讲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给出了用圆周卷积计算线性卷积的方法,即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实现线性卷积。
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1.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离散时间序列x[n]的傅里叶变换,是以复指数序列{}的序列来表示的(可对应于三角函数序列),相当于傅里叶级数的展n j e ω-开,为离散时间信号和线性时不变系统提供了一种频域表示,其中是实频率ω变量。
时间序列x[n]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定义如下:)(ωj e X (1.1)∑∞-∞=-=nnj j e n x e X ωω][)(通常是实变量的复数函数同时也是周期为的周期函数,并且)(ωj e X ωπ2的幅度函数和实部是的偶函数,而其相位函数和虚部是的奇函数。
)(ωj e X ωω这是由于:(1.2))()()(tan )()()()(sin )()()(cos )()(222ωωωωωωωωωωθωθωθj re j im j im j re j j j im j j re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由于式(1.1)中的傅里叶系数x[n]可以用下面给出的傅里叶积分从中算出:)(ωj e X 1(1.3)ωπωππωd e eX n x n j j )(21][⎰-=故可以称该式为离散时间傅里叶逆变换(IDTFT ),则式(1.1)和(1.3)构成了序列x[n]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对。
上述定义给出了计算DTFT 的方法,对于大多数时间序列其DTFT 可以用收敛的几何级数形式表示,例如序列x[n]=,此时其傅里叶变换可以写成简单n α的封闭形式。
离散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 in discrete time system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在频域中对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在零状态下激励信号产生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频域中研究离散时间系统中的问题常常比在时域中研究有其特殊的便利。
由于离散时间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把时域中的卷积计算变为频域中的乘法计算,使信号通过系统的问题得到简化。
还有信号的调制、抽样等实际问题,也需要用傅里叶方法进行分析。
所以傅里叶分析在研究信号与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
离散时间系统可用差分方程(1)来描述。
式中N 为差分方程的阶数。
用N 阶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N 阶系统。
任意阶次的系统可以用一阶或二阶系统作为基本单元来构成,所以,离散时间系统研究的重点在一阶和二阶系统。
高阶系统则可以通过基本单元的适当联接实现。
离散时间系统傅里叶分析所用的工具为离散时间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由于在时域中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出序列y(n)等于该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与输入序列χ(n)的卷积(2)根据离散时间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时域卷积定理,式(2)的傅里叶变换为Y(ejw)=H(ejw)·X(ejw)(3)式中Y(ejw)、H(ejw)和X(ejw)分别为y(n)、h(n)和χ(n)的傅里叶变换。
定义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为该系统输出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与输入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之比。
即(4)式中H(ejw)为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
已知系统的频率响应,用它乘输入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便得到系统的输出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因此,频率响应能全面地描述系统。
离散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的一般表达式为(5)频率响应H(ejw)的物理意义,对离散时间系统输入信号e,如图所示,则(6)式中argH(ejw)为H(ejw)的相位。
式(6)说明,信号e通过系统时,系统用它的频率响应在幅度上和相位上对输入信号进行改变,使y(n)的幅度为|H(ejw)|,相位为ωn+argH(ejw)。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傅里叶分析时间:指导教师(签名):班级:电信092 姓名:XXX 学号:910706201实验目的:用傅里叶变换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进行频域分析。
实验环境:计算机、MATLAB软件实验原理: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即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即对其单位脉冲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系统的传输函数;也可由差分方程经过傅里叶变换直接求其传输函数,传输函数代表的就是频率响应特性。
而传输函数是w的连续函数,计算机只能计算出有限个离散频率点的传输函数值,故可在0~2∏之间取许多点,计算这些点的传输函数的值,并取它们的包络,所得包络即所需的频率特性。
实验内容和步骤:1、已知系统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y(n)=x(n)+ay(n-1),试在a=0.95和a=0.5 两种情况下用傅立叶变换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要求写出系统的传输函数,并打印|H(e jω)|~ω曲线。
解:B=1;A=[1,-0.95]; [H,w]=freqz(B,A,'whole');subplot(1,3,1);plot(w/pi,abs(H),'linewidth',2);grid on;xlabel('\omega/\pi');ylabel('|H(e^j^\omega)|');title('幅频响应特性');axis([0,2,0,2.5]);B=1;A=[1,-0.5];[H,w]=freqz(B,A,'whole');subplot(1,3,3);plot(w/pi,abs(H),'linewidth',2);grid on;xlabel('\omega/\pi');ylabel('|H(e^j^\omega)|');title('幅频响应特性');axis([0,2,0,2.5]);图形如下图1、2所示:图1 a=0.95时的幅频响应特性图2 a=0.5时的幅频响应特性2、已知两系统分别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1(n)=x(n)+x(n-1) y2(n)=x(n)-x(n-1)试分别写出它们的传输函数,并分别打印|H(e jω)| ~ω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