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全程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66 KB
- 文档页数:2
孕妇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孕妇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孕妇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它对母婴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孕妇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1. 饮食:孕妇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限制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的摄入量。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避免进食速食和油炸食品。
2. 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身体的耐糖能力。
孕妇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3. 监测血糖: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对于控制孕妇糖尿病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4. 积极治疗:孕妇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5. 关注胎儿健康:孕妇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胎儿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并接受专业指导。
6. 心理健康:面对疾病的挑战和压力,孕妇糖尿病患者需要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是关于孕妇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的一些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锻炼、监测血糖等方面,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来控制疾病,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定期进行产检,保证孕期安全。
护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这种情况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和干预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孕妇的年龄、孕期、病史、体重指数等方面的情况。
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孕妇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以了解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血糖检测和监测,以及监测孕妇的体重和血压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孕妇是否存在高血糖的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营养摄入情况,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血糖升高。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教育和指导,帮助孕妇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饮食调理方法和运动锻炼方法。
护理人员还需密切监测孕妇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孕妇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并为孕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管理方案,以降低孕妇和胎儿因此疾病带来的风险。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包括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和产科医生,共同制定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计划。
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和疾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和用药方案。
对于轻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控制血糖,而对于严重病情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帮助她们理解疾病的危害性和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她们学习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巧,以及如何根据血糖水平和饮食进行自我监测和调整。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在孕妇产前产后的护理中特别关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密切监测她们在分娩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
同时,在产后护理中,要帮助孕妇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以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对于产后健康的影响。
最后,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产后随访和健康指导,帮助她们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18例,通过孕期筛查、饮食护理、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健康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母子健康出院。
结果:全程系统规范的护理,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3-01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发病率为10%-14%。
我国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1]。
孕妇合并糖尿病对母体来说可致使流产、妊高症、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等。
对婴儿可致发生呼吸窘迫、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因此加大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通过规范而科学的饮食护理、运动疗法,辅以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母儿的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描述如下。
1 产前护理1.1 孕期筛查:我院开展gdm孕期筛查,在妊娠24-28周进行,将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 水中,被筛查者于5分钟内服完,1小时后血糖≥7.8mmol/l为阳性,阳性者再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通过孕期gdm筛查可检出高危人群,使gdm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漏诊。
1.2 饮食护理大约80%的gdm孕妇,只需合理限制饮食即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由于孕妇对营养的特殊需求,饮食控制不宜过严,每日热卡摄入应在1800-2200kcal,应少食多餐,以每日5-6餐为宜,且蛋白质占总热量的20%-30%,脂肪占总热量的30%-40%,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在8mmol/l以下为宜。
应少食碳水化合物,多选用大豆制品、荞麦面、玉米面等粗粮,多食用含纤维量多的蔬菜,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即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镁参与体内糖代谢,补充镁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糖代谢异常,由于妊娠后孕妇体内糖的需求量增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所致,因而血糖平衡亦很难控制,控制不当甚至会严重威胁孕妇与胎儿健康[1]。
据有关数据报道,世界各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14%。
我国发生率为1%~5%。
且有逐渐升高趋势[2]。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酮症酸中毒、感染、自然流产、产道损伤、巨大儿等,因此如何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调控和监测,促进血糖达标,对改善母婴的结局非常重要。
2014版的指南明确提出GDM患者妊娠期血糖应该控制在餐前≤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妊娠期HbAlc小于5.5%。
我科自2015年以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门诊2015年1~6筛出GDM孕妇50例,年龄20~45岁,其中大于30岁20例,肥胖者25例,双胎3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
2、相关诊断标准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OGTT。
OGTT前禁食至少8h,试验前连续3天正常饮食,即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检查期间静坐、禁烟。
检查时,5min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孕妇服糖前及服糖后1、2h的静脉血(从开始饮用葡萄糖起计算时间)。
OGTT的诊断标准:服糖前及服糖后1h、2h,3项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10.0、8.5mmol/l。
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3] 3、饮食3.1个体化营养治疗个体化营养治疗包括能量管理,肥胖超体质量管理,体力活动,膳食结构等。
3.2热量供给要适量热量供给量基于孕前体质量类型,并按照孕妇的理想体质量进行计算。
低体质量者的能量系数33~38kcal/kg,超体质量肥胖者25~30kcal/kg,妊娠中晚期在此基础上平均增加约200kcal/d,保证每日能量1800~2200kcal/d。
1例妊娠糖尿病的个案护理妊娠糖尿病(GDM) 系指妊娠前无糖尿病、亦无糖耐量减低的妇女, 仅限于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各种葡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
由于高血糖可以对母体容易产生妊高征、妊娠中毒症、感染、自然流产、急性代谢并发症等, 在该病早期易致胎儿畸形、孕晚期使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增加产伤难产的发生, 并对胎儿的智力、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 在准受孕期以及妊娠期全程(包括围生期) , 严密监测血糖水平、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成熟情况, 使病情始终保持良好的控制和满意的达标, 对确保母子安全至关重要。
本科于2016年1月22日收治1例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现将治疗护理情况汇报如下:患者, 女, 28岁, 身高160 cm, 孕前体质量56 kg, 目前孕26周, 体质量68 kg。
21 d前因宫口大为保胎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宫口环扎术”时发现血糖升高, OG TT结果显示, FBG及餐后1、2 h的血糖分别为11、1 5.5、16.6 mmol/L, 无明显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 饮食偏多, 后复查空腹血糖8.0~8.4 mmol/L, 为进一步调整血糖入住本科。
体格检查:T36℃, P90次/分R19次/分, BP 90/60 mm Hg, 测随机血糖:12.0 mmol/L神志清楚, 精神尚可, 足背动脉搏动可, 双下肢无浮肿。
既往史:既往体健, 有流产史共流两胎。
月经婚育史:平时月经规则, 末次月经为2015年7月24日, 已婚。
入院诊断: (1)妊娠糖尿病; (2) G3P0孕26+周。
治疗:入院后给予完善相关检查, 胰岛素控制血糖, 监测血糖情况, 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监测胎动情况。
现胎儿情况可, 空腹血糖6.5 mmol/L, 餐后血糖8.9~9.8 mmol/L。
于2月4日出院。
2.1 心理护理由于是初发病患者, 对第一次检查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感到震惊、怀疑、紧张, 以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一例妊娠期糖尿病个案妊娠期糖尿病6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糖代谢紊乱,产后2月糖代谢恢复正常。
它严重危害母婴的健康,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孕产妇死亡率高达2.5% 。
我院自2010年3月~2010年9月共收治60例糖尿病孕产妇,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糖尿病孕产妇中,均在我院常规产前检查,并通过孕早期糖尿病筛选确诊。
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19例,年龄21~40岁;顺产39例,产钳助产1例,剖宫产18例;5例发生不同程度妊高征,产后出血3例,新生儿死亡1例。
2 孕产期护理2.1 妊娠期。
2.1.1 评估是否可以继续妊娠,糖尿病患者已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肾功能减退、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炎者不宜妊娠,已妊娠者应及早终止妊娠。
2.1.2 指导孕妇定期产检。
鼓励孕妇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学习,动态检查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血压、体质量、宫高、腹围、水肿及眼底等变化。
20周前每2周1次,20周后每周查1次每月查1次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
加强胎儿监测,定期B超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加强胎盘功能监测,28周后每周1次胎心监护,指导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每天观察3次,每次1h,累记为12h。
胎动情况,胎动数≥12次/12小时为正常,<10次/12小时表明胎儿宫内窘迫要及时回院检查2.1.3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方法,理想的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所需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
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食物结构:碳水化合物占50%(200-250g),蛋白质占20%-25%(110-125g),脂肪占25%-30%(55.6-66.1g),按早餐1/5、中、晚餐2/5分配;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及时补充维生素、钙及铁剂,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11kg以内。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开展产前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新发或诊断出的高血糖,它通常在妊娠晚期解决,但它的存在会增加母亲及新生儿一系列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全程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孕妇有效管理血糖,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本文旨在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开展产前全程护理的效果,以期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产前全程护理措施产前全程护理是指由医护人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全面的、持续性的健康管理和指导。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根据孕妇的糖尿病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合理的血糖管理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胰岛素使用等。
2.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监测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营养指导: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帮助孕妇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控制体重。
4. 心理支持:给予孕妇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她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妊娠期糖尿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二、效果观察产前全程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以下是本文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1. 血糖控制效果通过对300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观察发现,经过产前全程护理,其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下降。
有80%的孕妇能够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维持正常血糖,无需使用胰岛素。
2. 母婴健康效果相比未接受产前全程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护理的孕妇在分娩时无胎儿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难产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
并且,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
3. 产后代谢效果经过产前全程护理的孕妇在分娩后的代谢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产后6周内,她们的血糖水平更加稳定,有69%的孕妇成功实现了血糖恢复正常。
三、影响因素虽然产前全程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有明显的效果,但其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开展产前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发展出的高血糖症状,通常在妊娠后期出现,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GDM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产前全程护理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式。
本文将对GDM孕妇进行产前全程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产前全程护理的基本内容产前全程护理是指对GDM孕妇进行从孕期一直到分娩结束的全程护理工作。
其基本内容包括:1. 早期筛查:对于有GDM高风险的孕妇,应在孕期早期进行血糖筛查,以便早发现和及时干预。
早期筛查有助于尽早发现患有GDM的孕妇,从而提前进行管理和治疗。
2. 饮食控制:针对患有GDM的孕妇,医生会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在保证孕妇和胎儿获得充足营养的前提下,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
3. 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医生会根据孕妇的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的孕妇,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胰岛素治疗。
5. 定期随访:对于患有GDM的孕妇,医生会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掌握孕妇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处理。
通过对GDM孕妇进行产前全程护理的实施,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效果:1. 降低并发症风险:通过早期筛查、合理的饮食控制和定期随访等手段,有效降低了GDM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减少了孕妇因高血糖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生长迟缓等。
2. 控制胎儿体重:通过饮食控制和定期随访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控制胎儿的体重,减少胎儿出生时的体重过大和产程并发症的风险。
3. 降低分娩并发症:通过全程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GDM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如产程难产、新生儿窒息等。
4. 提高孕妇生活质量:通过全程护理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照顾孕妇的身心健康,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5. 促进产后康复:通过全程护理的实施,可以促进GDM孕妇产后身体的康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34-01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5%-20%。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就有临床糖尿病或在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近几年,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关心程度的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它对母婴危害也相应增加[1]。
实施及时有效的规范化全程护理,可以让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病情得到合理处理及控制,对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对在我院住院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实验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6±1.2)岁,孕周34~40周,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
对照组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7.5±1.0)岁,孕周35~41周,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
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史及检验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做好产前宣教,鼓励产妇休息和饮食,根据产妇需求进行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进行产前护理,做好产前检查。
在产妇入院时热情接待,让其熟悉医院环境。
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消除产妇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打消产妇的思想顾虑,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饮食少量多餐,保证体重正常增长。
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个体差异,防止发生低血糖。
做好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等检查,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突然胎动较频繁或减少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密切监测病情,加强产时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全程护理
摘要】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者或妊娠前为隐性糖
尿病,妊娠后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者,或妊娠期出现糖尿病3种情况的孕妇。
其发
生率为l‰~6.6‰。
国内发生率约为l‰。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均有很大危害,属高危妊娠。
自胰岛素问世以来,情况明显改善,围生儿死亡率已由60%左右下
降到3%。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隐性糖尿病护理措施
1.妊娠期产科、内科医师共同监护孕妇血糖、尿糖情况,指导胰岛素用量,
调整饮食、防止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
(1)定期产前检查:妊娠早期每2周1次;妊娠中、晚期每周1次。
每次除产
科常规检查内容外,应重视尿糖、尿酮体的测定,必要时行B超检查,以便发现
胎儿畸形及巨大儿;指导孕妇学会自查尿糖、判断结果的方法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协助联系内科会诊事项。
(2)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及护理的关键:每日热量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不受限,但要限用含糖多的薯类、水果。
(3)预防感染:因血糖高使血渗透压增高而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对感
染的抵抗力;另外由于血糖、尿糖浓度升高,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
因而,妊
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均易感染。
护士需加强对
患病孕妇的卫生宣教、勤换洗,注意口腔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并作好个人卫
生及环境卫生。
一旦出现感染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治疗,使之得到有效控制。
(4)按医嘱准确使用胰岛素:用量必须精确计算,如测体重时应保证空腹,排
空大小便,每次着装需同样的情况,并仔细观察用药反应。
通常依尿糖估计胰岛
素的用量,一般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每日3~4次。
用药期间如面色苍白、出汗、心悸、颤抖、有饥饿感,以致昏迷等,需急测尿糖、血糖、尿酮体,以确定
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
(5)加强孕妇的自我监护,预防胎死宫内。
妊娠28周以后,教会孕妇及家属
进行自我监护。
孕妇自行胎动计数,若每小时<3次或12小时累积数<10次,提
示胎儿缺氧;还可教家属或孕妇听胎心音,计胎心率。
一旦胎动减少或胎心音发
生变化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及时处理。
2.分娩期
(1)为孕妇提供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环境,指导孕妇使用灭菌的会阴垫,
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衣裤,促进舒适。
(2)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低血糖的发生;进
食少休息差的孕妇,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治疗,并多陪伴孕妇,提供心理支持。
(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
临产后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若发
现产程进展缓慢,胎心音有改变时,应及时连续进行胎儿电子监护,作CST试验,如出现晚期减速,应报告医师共同商议终止妊娠的方案。
需剖宫产的孕妇,应为
其作好术前准备;为阴道助产者作好助产器械和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术前按医嘱
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20mg,每天一次,共2天,以促使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的产生,减少新生儿呼吸道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
无论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产褥期
(1)由于胎盘排出,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
产妇需要的胰岛素急剧下降,故自分娩时起必须减少胰岛素剂量。
这个时期最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胰岛素用量,通常遵医嘱于产后24小时内将胰岛素用量减到原用量的一半,继此之后,应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2)注意观察产妇的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如体温正常3天以上可与医生联系考虑停用抗生素。
产后观察腹部或会阴伤口情况,子宫复旧的情况以及恶露的量与性状。
如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其他部位感染者应执行床旁隔离技术,继续抗真菌治疗,同时保持皮肤清洁。
重症糖尿病的产妇不宜哺乳,应退奶;轻症可以哺乳,注意乳房的护理,防止发生乳腺炎。
(3)糖尿病的婴儿属高危儿,分娩后一小时内,多发生低血糖、甚至昏迷、红细胞增多症、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及呼吸困难综合征。
因此无论出生时体重多少,均按早产儿护理。
注意保暖、吸氧、血糖监测及糖的补充,30%婴儿初生多6小时内血糖值在2.1mmol/L以下,则需出生后一小时内喂25%葡萄糖液10~30ml;每4小时一次。
必要时需要输入钙。
参考文献
[1]吴琦嫦,谭丽君.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5):255-256. [2]冯锦尚.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2,8(8):653.
[3]丁虹,高贡.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原则[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5):54. [4]杜惠珍.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监测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13):1030.
[5]尹红.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5,13(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