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试讲稿《孟德尔第二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2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篇一:孟德尔教案】1 .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 1 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一-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 1 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一一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条暗线一一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2.1 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 .2.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 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 教学重点、难点1 .3.1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识记: (1)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理解:(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情感目标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解决方法(1)强调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2)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4)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3.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解决方法(1)运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重组而自由组合的情况。
(2)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3)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5.教学方法教师用直观教学、与学生讨论探究、归纳推理相结合。
6.教学过程导语:我们伟大的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通过苦苦8年的碗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遗传两个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定律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优生优育,现在培养出了高产的水稻、玉米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福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后代。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节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展开,阐述两大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同时也介绍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
后面章节《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等是在遗传的两大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探索和研究,揭示了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和分子学基础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教材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并补充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了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我计划用时3课时,此次说课为第1课时,包括“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两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及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了杂交,测交,纯合子等相关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更深的探究认识,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的联系与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高中二年级生物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阐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过程与结果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及大胆的创新思维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孟德尔杂交实验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五、教学策略教法: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必修二整体认知2.问题探讨生命繁衍,一代又一代,生命现象俯拾即是,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如:茎的高度、花的颜色及种子性状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差异明显,一目了然)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1)牵牛花的阔叶与小麦的窄叶()2)兔的白毛与黑毛()3)狗的长毛与卷毛()性状是什么控制的他们在细胞中是怎么存在的它们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有什么规律孟德尔,奥地利人。
利用豌豆、山柳菊、玉米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8年。
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纯种,避免外来干扰)2.豌豆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闭花传粉:花未开放时,已经完成受粉的过程。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高的和高的的后代还是高的,矮的和矮的的后代还是矮的,这样就没有意义,所以就想到高矮杂交,植物结合完叫做合子,动物叫受精卵,合子种出来会是什么样呢?人们普遍认为介于两种性状之间。
结果全是高的,与亲代一样,会不会也谁做母本或父本有关系呢?所以交换父本和母本(反交),结果还是一样。
父本: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
母本: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
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正交,反交常用符号:1)父本:5)自交:2)母本:6)杂种后代3)亲本:7)杂种子一代:4)杂交:8)杂种子二代:矮的性状为什么没有出现,是消失了吗?用什么方法证明F1中是否有矮的形状呢?F1自交:既有高的,又有矮的,所以并未消失,只是隐而未现相关概念@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 Ⅱ)[ 学习目标 ] 1. 掌握测交的方法和应用。
2. 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3. 概括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说的考证1.测交实验(1)方法: F1×双隐性纯合子。
(2)遗传图解(3)结论: F1的配子种类是 4 种,且数目相等。
(4)作用:①测定 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率;②测定 F1基因的构成;③判断 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2.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一平等位基因与另一平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扰乱的,是各自独立地分派到配子中去的。
归纳总结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合用范围: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
(3)内容①控制不一样性状的基因的分别和组合是互不扰乱的。
②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相互分别,决定不一样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例1经过测交能够推测被测个体()①性状的显、隐性②产生配子的比率③基因型④产生配子的数目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D.③④答案C例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一样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一样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是一平等位基因与另一平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扰乱的,是各自独立地分派到配子中去的。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践应用1.指导育种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合理采纳优弊端互补的亲本资料,经过杂交致使基因从头组合,可获得理想中的拥有双亲优秀性状,摒弃双亲不良性状的杂种后辈,并可展望杂种后辈中优秀性状出现的概率,进而有计划地确立育种规模,详细剖析以下:(1)培养拥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如AAbb、 aaBB等,应进行以下操作:杂交自交从中选出性状切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裁减选择拥有不一样优秀性状的亲本――→ F1――→ F2―――――――――――――――――――→不切合要求的个体,至不再发生性状分别为止纯合子(品种)(2)培养隐性纯合子:自 F2中挑选即可。
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掌握的规律之一。
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要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
(4) 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言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孟德尔第二定律》
1、题目:孟德尔第二定律
2、内容:(1)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3、基本要求:(1)要有适当的板书(2)要有情景的创设(3)要有过程性评价
4、答辩问题:
(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专业知识类)
(2)本节课的教学应用了课堂组织技能,其目的是什么?(教学设计类)
高中生物《孟德尔第二定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回顾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沿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通过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
(二)层层引导,学习新知
(1)实验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
①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帮助学生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
②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③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3)做出假说: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讨论。
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4)验证假说:教师引导: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5)总结规律: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
(培养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
(三)课堂巩固,小结作业
(1)完成“课堂巩固”部分习题,公布答案并点评。
(2)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
答辩题目解析
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本节课的教学应用了课堂组织技能,其目的是什么?【教学设计类】
【参考答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
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