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对新闻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新闻类文本(2)二、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例1:几年来“乐助会”和“灯塔”都收获了哪些快乐?请分点概括。
(6分)(《民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答:第一,组织逐渐扩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第二,受助范围和受助人数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三,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得6分) 例2:统观这篇报道,谭盾身上有着纽约人怎样的德性?(4分)参考答案:心怀远大理想(寻梦);从宇宙看世界;更爱自己、珍惜自己;自由、独立;浪漫:超越世俗。
(4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方法小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主要考查类型:1.筛选整合事件场景;2.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3.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④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1整体阅读,把握大意2审读题干,锁定区间3筛选语句,浓缩词语4考虑分值,规范作答5认真书写,审视检查)三、分析新闻思想内容略。
四、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衬托、铺垫、详略、抑扬等记叙:顺叙、倒叙、插叙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抒情:直抒胸臆、叙事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题型:文中用了某某手法,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或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例1:这篇报道,除了作者简约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人公的原话。
【2021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阅读11个题型答题技巧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点概述重要概念是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
“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
“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临时含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在实用类文本中多指的是重要的科学术语或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查着力点此考点考查考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但考查又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能力上,考生必须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概括,有时还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重要概念的内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概述。
“理解”是指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调整认识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结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题旨或主旨、概括段意的句子;②从结构上说,指能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③从表达技巧上说,指那些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④从位置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形式该考点或结合有关句子设置选项,或针对具体句子设置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
结合近几年新课标I卷及各地模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针对文本中某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考查的客观题几乎没有出现过,而针对文本中某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所出的主观题也较少,且大多出现在传记类文本中。
主观题中常见的设问形式主要有: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意。
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①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②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③筛选整合,分条作答。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事件消息、原因评论)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
(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实用类文本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因为不直接涉及文本的文体特点,因而与一般阅读文章没有多大差别。
另一种考查是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设题,涉及该类文体的理论知识和写作要求。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科普文章、调查报告等。
一、人物传记1.特点: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2.阅读技巧: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3.考查类型及答题方法:3.1概括传主事迹。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概括是就具体的内容加以归纳、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概括时要抓住两点。
a抓事件和时间性的词句。
传记具有文学性,对材料的取舍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我们可以根据本文所选事迹,按照先后顺序梳理。
b抓基本事实与细节。
如果传记所写的是传主的一个主要事件,事件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可以采用抓基本事实和细节的方法,先留心细节,切分层次,然后再概括。
3.2分析传主形象分析传主形象是传记的常考题型,一般从三个角度解答此题。
a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
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
b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解题技巧(精品)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基础知识一、新闻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二、消息(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例题分析及方法指导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思考角度】1、再现采访过程2、再现现场情形3、叙述人称选择4、细节描写作用5、新闻数据运用精品中的精品,完全免费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文体特点:新闻(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消息(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考向1 新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了“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在理论上增加了2017年高考考查“新闻”的可能性,在实践上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三套试卷都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闻类文本除了非连续性文本,还有人物访谈、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等.从题型上来看,主要是一道单选题+一道双选题+一道主观题.从考查内容上来看,除了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外,还要关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预计2018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新闻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其中非连续性文本和新闻访谈是重点考查对象;考查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筛选整合信息类试题、个性化解读类试题,还要注重对“理解”这一能力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新编高考新闻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一、技巧点拨1.标题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这篇题为“图片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答: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标题的好处:(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5)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2.导语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例: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梦碎雅典》)答: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点1分)方法小结:导语主要作用有:(1)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2)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点1分)3.主体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例1:文章从写“大眼睛”苏明娟开头,主要哪些方面的作用?(4分)(《民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答:①说明民间助学早已有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发展的必要;②提高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关注民间助学这一热门话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对新闻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解题钥匙】
《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某?N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新闻的某种特色主要包括:(1)新闻从什么角度切入事实。
(2)主体部分选择了怎样的典型事件进行报道。
(3)在事件叙述中抓拍到哪些典型细节。
(4)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5)为了凸显新闻价值,切入了哪些新闻背景材料,它们与主体事实之间是什么关系。
对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然后对其体现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为什么这样体现作出判断说明。
一、对新闻结构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新闻在结构上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有的主体部分还有小标题。
新闻的结构形式有:(1)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2)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使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3)时间顺序式结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例题:阅读文章《惊心动魄35分钟》(15)至(24)自然段,结合全文,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新闻结构的判断能力。
具体来说,所考段落运用了倒叙的方式。
倒叙作用:既把事件过程具体展示出来,又突出事件的“惊心动魄”,符合新闻受众对突发事件关注程度的轻重缓急的先后次序。
这样写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增加了通讯的可读性。
根据这一特色再结合文本回答即可。
二、对新闻段落作用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又是由段落组成的。
在阅读中,既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又要注意各个部分和各个段落之间的安排和作用。
分析段落的作用首先要确认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一般来说:
开头段:(1)统领全篇。
(2)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中间段: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段:(1)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总结全文。
(3)篇末点题。
(4)深化主题。
(5)引人深思。
例题:《惠特曼访问记》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重要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
题要认真审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需要考生调动记忆库,列举末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文本作答。
三、对新闻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等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辨新闻的要素,辨析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原因、开展、结果等因素;二是梳理行文线索,辨析结构层次。
即辨析新闻材料的内在结构,着重探究材料内部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分析文章主要报道了哪些内容,作者的评价等,然后进行概括、整合等。
例题:文中“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杭州图书馆是如何践行这种精神的?
文中所涉及的“图书馆精神”的核心,也就是文章开头部分引用的褚树青所谈到的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从杭图的运行机制看,也恰恰在践行这种精神,而践行这种精神的过程,主要是文章第二部分“零门槛”逐步实现的过程。
从以上内容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四、对新闻表达技巧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例题:阅读《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这则新闻主
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本题主要考表现手法。
文中采用了衬托手法。
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
五、对新闻语言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新闻语言主要表现为:准确、鲜明、生动、严谨、通俗。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例题:阅读《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特点,如准确、通俗等,还要从局部分析,如句式特点,是长句还是短句,整句还是散句。
还要看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
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时代
离我们不远了
□叶乐峰
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四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十二五”发射任务圆满结束。
作为国家16项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
系统(以下简称高分专项)不仅是“天眼工程”“创新工程”,更是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工程”。
2013年年底,高分一号卫星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今,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入轨,真正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时代离我们不远了。
高分家族之间的实力较量
“目前,航空航天遥感正向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多极化、多角度的方向迅猛发展。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告诉记者,作为高分专项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
空间分辨率是指卫星照片上能辨别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高分一号可达2米左右,这意味着从卫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小汽车;时间分辨率指重复观察同一地物所需要的时间,高分一号只需要4天就能把地球完整地“看”一遍。
2014年8月,高分二号顺利入轨。
“高分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童旭东说,亚米级分辨率意味着卫星从600多公里的太空向地面观察,能看清道路上的斑马线。
“高分一号和二号都在地球近地轨道运行,距地球600~700公里,而高分四号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距赤道上空36000
公里。
”童旭东表示,高分四号最大的特点是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实现对多个地区进行高频次监测,为目前最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卫星。
“高分”科技保障国计民生
高分四号投入使用后,可以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地震构造信息提取、森林调查与监测、气候变化预测等业务提供高时效、高分辨率数据支撑。
“目前我国对森林火灾监测使用的是我国的气象卫星和外国卫星,其分辨率是数百米甚至数千米,而高分四号凭借50米分辨率的全色通道,每30分钟扫描一次即可满足应用需要,利用高分卫星影像对森林火灾监测及其损失进行快速评估。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国胜说。
在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专家方洪宾看来,在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环境调查、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监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土地变更核查等方面,高分卫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几乎全部依靠国外卫星数据,而高分一号、二号卫星发射后,替代了将近80%的同等分辨率国外卫星数据,在国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
高分专项推进对外合作交流
高分专项在行业应用、产业化推广、应急救灾、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5年11月底,高分专项累积分发数据403万景,数据量超过我国以往遥感卫星历史数据总和。
由于高分数据的应用,使得近年国内市场上国外卫星数据价格大幅度降低,分辨率低于2米的国外卫星数据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
以高分一号、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关键技术能力已经具备,而此次高分四号是国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2012年9月,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
“高分专项已经成为我国在卫星遥感领域进行双边、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抓手。
”童旭东表示,随着高分专项的顺利推进,有利促进了中俄、中巴(西)、中埃(及)、中印(度)等合作协议、大纲、谅解备忘录的签订和实施,为开展“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金砖五国星座计划等论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高分四号是我国高分专项首颗高轨道高时间分辨率
遥感卫星,是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最高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B.高分四号是遥感卫星,通俗说,就是“天眼”看地球。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实现对多个地区进行高频次监测,
C.高分一号是高分专项的首发星,高分二号将中国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带进亚米时代,高分四号开辟了我国高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新领域。
D.高分四号有力支撑了国土资源调查、海域监察环境治理等对高分辨率观测需求。
替代了将近80%的同等分辨率国外卫星数据,在国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E.高分四号投入使用后,可为减?摹⒘忠怠⒌卣稹⑵?象等行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还成为我国在卫星遥感领域进行双边、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推进力。
2.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
答:
3.我国2014年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已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为什么还要发射50米分辨率的高分四号?
答:
4.高分卫星究竟能够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