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专题复习(3)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2 赏析新闻写作技巧
根据新闻的文本特征和高考设题角度,新闻的写作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 设题: 1.新闻真实性方面的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新闻技巧的巧妙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的巧妙,也包含在构 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的巧妙。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
(节选自《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
问题:说说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报道真实性的。(4分)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思维的切入点,也就是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从 哪些角度切入回答。选用叙述人称,描摹具体过程,大量使用精准数 据都是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答案:从三个方面来突出新闻的真实性:①记者的采访经过;②对新闻 现场客观真实的反映;③准确的数据。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追寻青藏铁路精神
唐宋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
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 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
的旅程。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
解题指津
分析新闻表达技巧类的题型,重在考查考生从构思和技巧两个维度入手 分析新闻作品。解答此类题型的策略: 1.构思上重在分析内容上的关联 (1)抓对比点,分析相对人物之间的内在关联; (2)抓相似点,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似性; (3)抓相关点,分析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技巧上重在分析以下内容 (1)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 (2)对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表现新闻受众接受的作用。
解题指津
分析新闻真实性的题型,重在认识作者如何再现新闻情境。解答此类题 型,需要从作者创作的角度理解新闻的真实性: 1.再现采访过程; 2.再现现场情形; 3.选用叙述人称; 4.处理细节描写; 5.运用新闻数据。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完成后面的题目。 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 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 浪依然清晰可辨。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 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 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 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 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4分,南澳全镇停电。
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中华儿女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 在绵延五千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
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 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 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 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 杂,条件更恶劣,保障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 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 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 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 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 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 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 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
问题:《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道“他们能驱动 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 命?(4分)
解析:解这类题型可以从材料选取角度、材料之间有无联系等角度考 虑,但是最根本的是要考虑能否有力地表达新闻主题。基于本文主题 考虑,所以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
考点2 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
考点解读
详与略,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 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新闻中的哪些材料该详写、哪些材料该略写,详 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等都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解题指津
分析新闻材料详略的题型,重在认识作者如何区分主次,打造新闻重点。 解答此类题型,需要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思考: 1.材料选用角度是否不同; 2.材料间的联系是否构成层进; 3.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4.能否有力表达主题。
答案:“呵护生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中的一方面,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极限 精神的一部分,作者追寻的青藏铁路精神远不止这些,如果详细描写, 就无法突出青藏铁路的其他精神,就会冲淡主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3 分析新闻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新闻的表达技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也包含在构建这些结构 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新闻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新闻的结构方式不 同于其他文体。新闻的结构方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正金 字塔式、折中式(倒金字塔式和正金字塔式结合)、平铺直叙式等。新 闻的手法技巧则类似记叙文文体的表达技巧,须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考虑。
典题引路
导学号 872020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 当来自汉江上的 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 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 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 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 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 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 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 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 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 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
考点1 分析新闻真实特色
考点解读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相似度。新闻报道的真 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 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其次,所涉及 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 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