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55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word学案第一框走近法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专门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操纵,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辨论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威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学习难点法律的三大特点学习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一)填空:1、规矩:确实是人们、所依据的标准,也确实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
有规矩、、十分重要。
2、社会中三种要紧的行为规则是:、、、。
3、道德,是依靠、和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4、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的准则。
5、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①法律由国家或。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
③法律对具有。
6、国家强制力包括、、、。
7、法律作为人民的表达,它通过规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8、、、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
(二)问答题1、什么叫法律?2、如何区别道德、纪律、法律?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点?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本中的活动题三、课堂展现各小展现课本中的活动题四、课堂检测1、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①树立法律意识,爱护法律威严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③把握一门外语,熟知电脑操作④自觉守法,预防犯罪⑤受到不法侵害,依法维权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下列属于法律的显著特点的是()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只对本校师生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依靠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④靠人们自觉遵守⑤全厂职工举手表决并通过⑥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3、要做到不违法第一要()A知法、明白法B敢于护法C同违法行为作斗争D守法4、右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①要做好一件事,都要有规矩,明白规矩,守规矩②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③没有法律的强制,人们能够照样遵循社会公共生活④没有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就没有社会公共生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5.法律之因此是专门的行为规范,是因为()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④法律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6.“由来天网恢恢,何曾漏过阿谁?”这句话说明的观点是()①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法律的严肃性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7.上课要有课堂纪律,宿舍要有宿舍治理规定,竞赛要有竞赛规则。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第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快乐学案【课题】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学习重点及难点预测】加强自我防范的能力。
(重点)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难点)【导学流程】①预习(5分钟)②学生交流讨论(10分钟)③展示(20分钟)④达标测评(10分钟)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少量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法院审理,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
(1)陈某的行为中,哪些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一、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如何?2.为什么说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3.怎样理解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受到惩罚?4.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严重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5.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6.为什么要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重点)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7.认真阅读教材97页,思考后回答问题:(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中学生陈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2)陈某从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三、巩固测评(一)学案整理(二)达标测评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1七年级政治教案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教材分析: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材分析: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通过对生活中规则重要性的了解,初中生开始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但仍然有不少中学认为自己只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了,认为法律是远离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必须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
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71走进法律一、学习目标、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
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2)法律的作用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前自主学习部分:、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
(理解并背诵)(1)(2)(3)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五、合作研讨部分:、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六、堂展示部分:、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请同学们总结本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同学们可以把本节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法不可违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进法律导学案课型: 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题: 走进法律第 _16_ 课时累计 16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86 页至 90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规则分为三类: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
3.法律有三个显著特征。
4. 知道法律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 1.社会生活中规矩的含义:是人们 、 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 。
社会生活离不开 。
2.社会生活中规则的种类及区别:(参照书本P88的表格) 3.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 或 。
②法律靠国家 保证实施,具有 性。
③法律对 社会成员具有 拘束力。
4.我国法律的作用:5.我们对待法律应有的态度:规则 种类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 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 ①道德 形成 适用 _ 、习惯、____ ②纪律、 规章 本单位(团体)或相关行政机关制定适用 行政力量③法律 国家 机关制定适用 国家作用 具体说明①______ 作用 它规定人们 __ 做什么, __ 做什么,_____做什么, 做什么。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_____、_____或_____。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效准绳。
②______ 作用法律通过解决 和制裁 ,维护人们的合法 。
温馨寄语:法律是道德的最底线。
小贴士: 把题目写在书本相对应的位置,做好笔记!独学:1、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题目。
2、熟悉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群学: 解决遇到的疑难之处。
学习组长检查笔记情况。
提示: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根据黑板的疑难问题,相互解决。
法、法、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为荣,以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导学案第二课时目标浏览迎接挑战知识目标:知道违法行为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各类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自主、合作学习阅读教材第91页要“强的小勤为什么会违法”1.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面子?2.我们能避免这样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吗?阅读教材第92-93页违法行为的几个类别完成93页表格3.什么是违法行为及种类。
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课本第94页)阅读课本第94-95页5.刑法的含义?6.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第95页7.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温馨提示: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构成罪与非罪的标准。
①二者都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而已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2.3.4.5.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
丁某的行为A.属于犯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触犯了刑法D.是一般违法行为2.()据报道,著名歌手满文军因涉嫌吸毒,日前被北京警方治安拘留,其妻则因涉嫌提供毒品被刑事拘留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不道德的行为3.()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是A.不违纪B.守纪律C.不违法D.不违宪4.()在下列刑罚中,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附加使用的是A.管制B.有期徒刑C.罚金D.死刑二、不定项选择题: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具有社会危害性C.触犯刑法D.应受到刑罚处罚2.()20XX年11月18日,年仅15岁的小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严厉训斥后,只因口角之争就邻家6岁小孩用石头打晕后沉入粪坑淹死。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2)《防患于未然》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明白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第三框的内容:防患于未然。
(二)新课新学:一、认清犯罪危害活动一:案例分析(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任由违纪违法,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必须增强防微杜渐的意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7页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并思考:①陈某由违纪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②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学生1:导致他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学生2: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违反法律甚至犯罪。
教师: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甚至违法犯罪。
我们应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远离违法犯罪。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板书)活动二:火眼金睛(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从而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一、自学范围:走进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二、自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行为规则,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三、自学重难点: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是法律及法律的特殊性四、自学过程:自主学习我们身边的规则一目内容(教材85——88页)1、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分析: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2、材料分析: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想一想:这样的比赛成绩算还是不算?3、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思考: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幅图说明了什么?4、归纳: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5、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矩、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即:(默写填空)①道德是②纪律规章是③法律是6、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思考: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7、从三幅图中可以看出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8、练习:填写课本88页中的表格五、拓展: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身边的规则无处不在,设想假如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六、构建知网:1走近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 23学效检测一、判断题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说明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2、青少年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
()3、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5、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就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2)《法不可违》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2)刑法的含义(3)犯罪的特征(4)我国刑罚的种类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挪用公款上百万,购地买宅乱挥霍,原琼山东山地税所长一审被判15年。
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
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教师: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
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二框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二)新课新学:活动一:想一想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事例。
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学生1:小勤之所以丢了大面子,是因为他对法律认识的误区和道德的扭曲造成的。
虽然他一时拿不出钱,但不能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这就造成了小勤丢了大面子。
学生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法。
因此,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就可以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
教师: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
但掌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懂法。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
严导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7.1
走进法律
一、学习目标
、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
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
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
(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五、合作研讨部分:
、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
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
和附加刑
六、课堂展示部分:
、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3
防患于未然
一、学习目标
、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能运用法律的特征对应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导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导学重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导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
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五、导学过程
(一)导学提示:
(1)同学们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吗,?
(2)生活中的规则可分为哪几类?道德、纪律、法律。
(3)它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4)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二)导学训练:
(1)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