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1激发情感写出真情实感兴趣是的老师。
这句话永远是教育的真理。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在作文教学就能讲出真话,道出真情,作文也写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表达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先激发学生感情,再引导学生讲出真话的教学方式,结果取得了成功,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来不禁令人心灵为之触动。
教学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我先从分析作文题目入手。
我说:你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养育了你们十多年,老师教导了你们五年,你们难道没有一句心里话想跟他们说吗对他们,你们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是喜欢感谢还是讨厌同情今天就用笔来写一写,把你们想对这个人说的真心话全讲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我有感情地读了几篇范文,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哦,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些。
读完后,我再发几篇范文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体会写法。
接着,我再让学生自己说。
最后,才让学生动笔。
这次作文,学生写得很顺,感情也很强烈,都向对方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有对老师提建议的,有对妈妈说悄悄话的,有劝告同学的,也有批评爸爸的------看着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话语,你的心灵真的会不禁为之一动优秀作文教学案例优秀作文教学案例。
这次作文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讲出真话,写出真情,我想这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反思: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
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3.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主题,提高作文的深度和内涵。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作文主题: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2.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作文写作。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
我们将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2.分析作文主题(1)选材: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如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构思:要明确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3)表达: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3.指导作文结构师:我们来学习作文的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开头要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可以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中间:中间部分要详细描绘家乡的各个方面,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等。
这部分要注重层次的安排,合理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4.示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篇例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我的家乡”这个主题进行写作的。
(教师展示例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5.学生创作(1)独立思考,自主创新。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文质量。
(3)写完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家乡的散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主题、学习作文结构、示例分析、学生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好的教学教案很有意义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篇1)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篇2)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高一语文作文学案高一语文组第一次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审题立意作文类型为新材料作文;材料的形式是单则材料。
回顾单则材料常见的审题立意方法:1、关键语句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臵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对象求因法材料中的对象,其言行举止都有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对象行为举止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感倾向法(明确褒贬法)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辨明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本则材料适用哪种方法?苹果公司的标志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每个联想的人物都是一个对象,但材料中每个人物的行为举止不明显,不宜用对象求因法;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并不明显,也不宜用情感倾向法;也不易于辨明材料中的各种联想之间的关系。
那么,材料有一个关键句子吗?分析理解材料材料第一句交代事实,不属于观点句。
第二句,‚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这个图案‛说明‚图案‛都是同一个,是同一的;‚各种各样的联想‛说明‚联想‛是不同的,可以得出观点:同一个事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北师大高中一年级语文作文教案五篇得理综这的高考天下,得作文者的文综天下,作文的下笔思路着手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作文的严谨性与开创性,让读者耳目一新,这里我们可以用教案的形式,庖丁解牛每一篇作文或者文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语文作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作文教案1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高中语文作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教学设想:指导作文,不能光指导写法,更要指导内容。
本单元是全套书的第一单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可作为重要参考。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预习“心灵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主动收集相关素材二、教学步骤1、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作文有哪几篇是成功的,在写这些作文时是不是动了感情。
由此引入这一次的话题。
2、可让学生就课文后的练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思考和交流,谈谈选择的理由,以便互相启发。
3、范文引路手帕湖北枝江市第一中学甘玲珑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
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
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
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
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镍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
高一作文系列专题训练学案制作高一语文组岳中博专题一肖像描写绘人物一、练前集腋: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叙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画人物形象,要刻画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人物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去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等。
这些类型的描写在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也是同学们的作文中运用得最多的描写手段。
二、经典示例:(一)[实例展示]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
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
1、学生合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生共析。
3、学生总结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例展示]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
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
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
作文教案高一语文(7篇)作文教案高一语文(7篇)教案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作文教案高一语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作文教案高一语文精选篇1一、联系学生说教材《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一个宋词单元。
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
他们是宋词发展的代表人物。
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
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
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作文学案——记叙文的立意序号:01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成河时间:2008-9-22【写作指导】立意,其中的“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或主旨。
立意指的是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
古人强调“文以意为先”。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
那么,文章的中心从哪里来呢?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作文中,题目已隐含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如《记一个勤奋的人》,“勤奋”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
另一种在非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中中心没有确定,要作者自己去确定。
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后者。
对于没有确定中心的文章,应该自己来确定中心。
确定中心,或者说立意,应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要真“真”即“说真话”“诉真情”,就是要求我们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
感情“真”建立在事情“真”的基础上,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
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抒发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矫揉造作的题材,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而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是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我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
观察平常生活中平常人的情感,想人之常情,想家庭的欢乐、苦恼,想同学之间的摩擦、友谊等。
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是我们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完全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去调动自己的想象,合理虚构。
虚构不等于胡编乱造,虚构要合乎生活逻辑,也就是要合乎情理。
2、立意要深立意要深是指文章能够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写人的文章要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能作一些发掘,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叙事的文章能以小见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做到深刻透彻。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深浅的问题,体现在作文中,立意便有个深刻与否的问题。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
”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有一位同学写《记一堂体育课》,写的是800米测验,最后两百米,作者坚持不住了,但想到为期末的体育成绩,为了评“三好学生”,为了中考,加油拼搏,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胜利到达终点。
其中对“三好”“中考”强调很多,给人一种“功利感”,不深刻,体现了小作者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
如把有关“为了三好,为了中考”的内容去掉,就将主题确立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要深刻得多。
3、立意要新“新”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
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
要用敏锐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寻找新鲜问题、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时代特点,感受时代气息。
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这是立意创新的关键。
摆脱思维定势,多逆向思维。
立意与众不同,文章方能脱颖而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要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
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有的人写出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
【例文评析】1、照片上的回忆初中时,我学习不太刻苦。
特别是英语,磁带从没听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总觉得英语没多大用。
但是前年暑假姨妈带我们姐弟三人去北京度假后,我终于明白并非如此。
这是我第一次上北京。
故宫、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十三陵……每一处都迷人极了,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享誉中外的颐和园:满壁绘画的长廊、平静宽广的昆明湖、高大壮丽的万寿山,都很令人神往。
这天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这座皇帝曾在此避暑的宝地,一享这美丽的画卷。
来到门前望见红漆大门上烫金大字‚颐和园‛,心中顿觉有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跨过大门,只见四周宫殿式建筑鳞次栉比,正前方就是‚仁寿殿‛,在它右边有一条非常精美的铜雕小龙,我简直被这别具一格的艺术品迷住了,连忙叫姨妈快帮我拍照留念。
正当此时,在我右侧处有一对外国老夫妇也在那儿欣赏。
姨妈对我说:‚你不是学过英语吗?过去和他们说说让一让。
‛这下我心里凉了半截,摸了摸脑袋,干脆凑合着吧!我走过去拍拍老太太的胳膊,吞吞吐吐说一句:‚Excuse me(劳驾)!‛她回过头来对我笑了笑。
这会儿我心里可急了,想不出再说什么了,第一次和外国人交谈,心怦怦跳,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好不停地用手摆着,嘴里不停地说:‚Please, Please(请)……‛心里只希望他们快让开。
那位老太太和她丈夫对眼望了一下,脸上好像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表情,可能是不太懂我的意思吧!我更急了,在心里责备自己:‚都怪我平时学英语三心二意,要是现在能应付该多好哇。
‛那对夫妇看见了姨妈手中的照相机,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似的,满面笑容地走过来把手搭在我的肩上,准备和我合影留念。
我暗暗叫苦,他们恰好把我的意思给搞反了。
就这样只好将错就错,姨妈替我们拍下了这张极不寻常的照片。
如今,我把它挂在书房里,让它时刻鞭策我勤奋学习。
评析:对习作者来说,生活真是一笔丰厚的馈赠。
姨妈手中相机的一声咔嚓,便将“我”那难堪的情景定格成永恒的沉思。
将错就错的合影,从此成为“我”勤奋学习的动力。
生活中像这样难得一遇的瞬间虽不多见,但类似于此的促人警醒、令人回味的瞬间该有多少啊!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又何愁不能化瞬间为永恒呢。
2、找回诚信雨,哗哗的雨。
豆大的雨点不由分说地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
眼前白蒙蒙的一片。
我站在学校门口干着急。
车站离学校还有一段路,还有许多功课等着复习,偏偏又没带伞。
正不知怎么办时,一阵噼啪噼啪的脚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抬头,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撑着一把伞,睁着两只机灵的眼睛望着我:‚姐姐,没带伞吧?‛我点了点头。
他立刻热情地问:‚你家远吗?‛我正犹豫着,他便把伞罩到我头上,并用他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真诚地望着我,于是我便迈开了步子。
男孩个子小,我便接过了伞。
两人缓缓向车站走去。
男孩一路显得很兴奋,用高高的上扬的语调告诉我,他在上小学五年级,期末学校就要评‚三好学生‛了,他的成绩是前三名,很有希望呢。
我望着他一路微笑的神情,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快乐。
‚这真是个真诚善良的好孩子。
‛我想。
在他高兴的话语声中,我们到了车站。
我掏出纸巾帮他擦了擦淋湿的脸,他仿佛一点儿也不在意,兴冲冲地从口袋里掏出个本子,塞给我一枝笔:‚姐姐,我帮了你一次,你也该帮助我一次,对吗?你把你的名字写上,好吗?‛我奇怪地接过本子,翻开一看,上面已经写了四五个名字。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我写名字呀?‛他晃动着小脑袋,一脸天真地说:‚我们老师说了,做了10件好事并有人证明,期末就能当选‘三好学生’了。
‛我顿时愕然,面对着他饱含着热切希望却仍然真诚的目光,我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问他:‚那你前面都做了些什么好事?‛‚撑伞送人呀,我见今天下雨,特地出来的,我想肯定有人没伞。
‛他说完有些不耐烦地催我签名,说:‚现在还来得及再送一个呢!‛我呆呆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我望着他渐渐模糊的背影,一股冲动促使我冲进雨中叫回了他,并提笔把我刚才签下的名字‚陈杏‛改为‚诚信‛。
我希望他能懂,也希望他的老师、父母都能懂,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地重要!雨仍旧不见小,真希望它能洗去多余的灰尘,还我们光彩明亮的世界!评析:构思新巧、立意深刻是这篇记叙文的主要特色。
文章跳出“雨中送伞”好人好事的窠臼,以独特的敏锐眼光发现藏在其中的虚假和伪善,大声呼唤诚信的回归。
其深刻之处还在于,“虚伪”这该“洗去的灰尘”已不知不觉地侵入为师者的理念和本该“真诚善良”的孩子的心灵,理该出自内心的自发助人行为竟然成了一笔充满庸俗和利己色彩的交易,这无疑给读者心灵以极大的震撼,并引发关于端正教育理念、建设精神文明的深沉思考。
至于“陈杏”据谐音改为“诚信”,这一细节颇见匠心;首尾写景,或烘托,或点题,照应紧密,意蕴深远;对小男孩的叙写,褒贬适度,很有分寸。
3、一地梨花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
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这使我想起我的父亲。
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一种品质的他。
父亲这时候正在做什么呢?是在梨花树下闭目养神吗?梨树……家里庭院的梨树,高不过数尺,叶疏花迟,可这丝毫不影响父亲对它的喜爱。
所以这梨树依然能顽强地长着。
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满山遍野的梨树、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费尽心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谁想到快到手的钱又叫财神给夺回去了:虫子在梨皮里直钻到梨核,整个梨表面讨人喜欢,可实际上……有人劝父亲,不是同那客户签了合同了吗?你用纸袋一包,然后……父亲的脸沉下去了。
那些日子家里正难捱:我在城里上学家里要花钱,哥的婚事也快要办了。
这一切使父亲茫然不知所措。
我看得见父亲额头上那牢刻着的惨淡,眉毛似乎塌了下来,压得眼窝都深陷进去。
父亲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整日在台阶前坐着,望着满山的梨树发呆。
母亲怕他钻不出牛角尖,背着父亲把梨转手了不少。
可纸里怎包得住火。
于是,有一天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
声音从断断续续到高高低低,继而咒骂,哭诉,沉默。
没几天,父亲把一个人领进屋里,把几千块钱摊到桌子上说,兄弟,这钱你拿走,算是赔偿,卖不了的,我拉回来……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在生意场上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地赚过大钱。
他埋怨自己文化低;邻里说他讲信用讲得过了头。
在农家的饭桌上,父亲与我面对时,我只有低头扒饭的份。
他看不起我说话不算数诸如和人约好时间却总迟到等等。
我不愿承认,但我在改。
所以,我更喜欢观看他的背影,没有拘束且让人由无有想到无限去,把这诚信在无际的时间空间中舒展来回。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
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点评】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