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作文专题训练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92.02 KB
- 文档页数:38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第一章:高考作文概述1.1 高考作文的重要性1.2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3 高考作文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第二章: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2.1 素材积累的方法与途径2.2 素材运用的原则与技巧2.3 高考作文常见素材分析第三章:作文结构与布局3.1 作文结构的基本框架3.2 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3.3 过渡句、段在作文中的运用第四章: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4.1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4.2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4.3 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技巧第五章: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5.1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5.2 词汇、成语、俗语的运用5.3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分析第六章:情感表达与心理描写6.1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6.2 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6.3 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与方法第七章:思维拓展与创新7.1 思维拓展的意义7.2 思维拓展的方法与技巧7.3 作文创新的要求与方法第八章:典型作文类型与范文解析8.1 记叙文类型的特点与范文解析8.2 议论文类型的特点与范文解析8.3 说明文、应用文类型的特点与范文解析第九章:模拟训练与修改提升9.1 模拟训练的重要性9.2 模拟训练的方法与步骤9.3 作文修改的提升与技巧第十章:高考作文冲刺策略10.1 冲刺阶段的时间安排与任务10.2 作文复习的方法与技巧10.3 心理调适与考试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高考作文概述难点解析:理解高考作文在考试中的分值比重,掌握评分标准,针对常见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难点解析:如何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并将素材灵活运用于作文中,提高作文的深度和广度。
三、作文结构与布局难点解析:如何构建合理的作文结构,运用写作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结尾,以及过渡句、段的巧妙运用。
四、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难点解析:根据不同文种的特点,运用相应的写作技巧,使表达方式更加得体、生动。
五、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难点解析: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语言,选用合适的词汇和成语,以及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学案:紧扣题意反复点题——一篇之中三致志一、总论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
特别是在“一模”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
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扣题。
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扣题的技巧。
扣题不仅是“评分标准”的要求,而且是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更是应试作文的要求。
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往往主题不清、立意不明、主题句难找的作文很难得到高分。
面对高考阅卷的这种特殊性,我们必须做到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要学会扣题。
因此,扣题是我们作文备考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入题,就是要紧扣话题。
那种不入题的作文,往往得分很低。
要入题就得注意在题目、题记、开头或结尾处“零距离”点题。
所谓“零距离”就是直接出现话题的那几个关键字,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不同的体裁,点题的方式也不同。
议论文适宜多次衔接性点题;记叙文点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故事末尾用议论抒情性语句点题,二是借用故事人物语言点题。
成功的标题,应含话题、融观点、有文采,如“学会聆听”“忙,不亦乐乎?”“诚信所至,金石为开”等;成功的题记,应直指话题、揭示主旨、启人深思,如:“茶叶因沸水才释放出它蕴含的清香,而人的生活因挫折和痛苦才能留下它的幽香”(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睁开眼,黑夜也能祈祷光明;闭上眼,太阳也一定会黯淡”(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等;好的开头,既要引人入胜,又要直入话题,例如:①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色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我逐渐理清的思绪。
选择,好难的选择: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闷坐在房间里,望着那苍凉的一轮圆月……(话题:心灵的选择)②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了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话题:诚信)精彩的结尾,正如撞钟,既锁定主旨,又让人余香满口,例如:①人非草木谁无情?认知常伴感情生。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符合高考要求的作文。
3. 通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2. 作文结构布局技巧3. 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4. 语言表达提升策略5. 作文修改与润色技巧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 第二课时:讲解作文结构布局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安排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3. 第三课时:讲解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作文并要求。
4. 第四课时:讲解语言表达提升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
5. 第五课时:讲解作文修改与润色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1. 对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析一篇范文,了解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
2. 练习写作一篇作文,注意结构的布局和内容的充实。
3. 收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词汇,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 完成一篇作文后,对照修改与润色技巧,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2. 定期组织作文比赛或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互相评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自我修改能力。
4. 结合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使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3. 练习写作:定期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写作能力。
4. 反馈与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作文评价和指导,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相关资料2.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3. 作文素材库:提供各类作文素材,如人物、事件、观点等4. 修辞手法和词汇资料:提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词汇,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高三作文学案4班级:姓名:小组:议论文难点突破——会设分论点:说理深入而丰实审核人:高三语文组2019-11-5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是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更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学案就来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一、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的理由【佳作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生命更完美的诠释动物与生俱来具有生存能力。
生存需要食物,于是它们捕食;生存需要空间,于是它们竞争和攻击。
如果不..再让动物去捕食去竞争,那么它们会逐渐地丧失生存的能力,无法独立,................................任何需要不靠自身的努力就可得来,这样的不劳而获久而久之会使之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当丧失生存能力的动物失去这种依靠时,那么它们面对的,..............................................就是死亡和毁灭。
........(结合材料,指出危害,从而很自然地强调出生存能力的重要性)曾在假期看电视时看过这样的一篇报道:人工饲养的老虎狮子,在放............................生前,必须经受残酷的训练,重新培养它们的生存能力。
.........因为对于这样的肉食动物来说,没有捕食能力它们就会饿死。
这样的事实是残酷的,可这样的实例在大千社会中应有尽有,曾经在网络上流行过这样的言论:对于长期人工养殖的动物,“放生就等于放死”。
半亩方塘一鉴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上课时间:年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分辨常考材料作文的类型;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1.要正确、鲜明。
2.要深刻、新颖。
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3.哲理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与评分标准。
2. 提高学生的作文构思、组织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2. 作文构思技巧3. 文章结构与段落安排4.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5. 常见作文类型及写作要点三、教学过程1. 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关键点。
2.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练习,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素材整理与构思。
3. 分析优秀作文结构与段落安排,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的方法。
4. 讲解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5. 针对不同作文类型,讲解写作要点,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优秀作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与表达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按照课堂所学,修改一篇自己之前的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2. 选取一个作文题目,运用所学技巧进行作文构思,完成一篇作文草稿。
六、教学评估1.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文草稿和修改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2. 通过模拟高考作文考试,评估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并及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组织作文互评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七、作文训练主题一:议论文写作1. 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强调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重要性。
2. 举例分析优秀的议论文,让学生理解如何清晰地表达观点。
3. 练习写作议论文,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八、作文训练主题二:叙事作文写作1. 讲述叙事作文的要求和技巧,强调情节、人物和情感的融合。
2. 通过分析经典叙事作文,让学生学习如何生动地叙述故事。
3. 学生动手写作叙事作文,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九、作文训练主题三:说明文写作1. 解析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强调客观、清晰、简洁的表达。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学案第一部分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一、读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1.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
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1:“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分析】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2.材料属正反对比型。
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材料是正面列举型。
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例3:“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学习亦然。
”【分析】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材料是反面列举型。
例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分析】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典题导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海龟和老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1)材料中都提到了“鹰”,从立意角度,是否都是最佳选取侧面?问题(2)两则材料审题立意可以从哪些几个角度考虑?问题(3)选取一个角度立意:二.归纳审题立意原则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高考作文训练教课设计( 网友来稿 )湖南省常德市一中汤登仲高考作文教课指导思路一、【考纲说明】要求:能写记述文、谈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D①切合题意;②切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分;④构造完好,语句通顺;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D①深刻透辟(如:透过现象深入实质,揭露问题产生的原由,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生动形象(如:擅长运用各样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境界深远);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巧,擅长运用修辞的手法,词句存心蕴);④有创新(如:构想精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资料新鲜,看法新奇,有个性特色)。
二、复习指导思想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
特色是文体广泛,题材广泛,考生有话可说,并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获取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必定。
那么,此后能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可以必定。
我们只能依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良策。
1对于小作文能否需要练习的问题。
我们以为无需多加练习,原由有三:一)、 1999 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 ,2000 年只规定“能写记述文、谈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察。
预计高考命题组以为“单项能力”主要仍是考的语言表达,能够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察,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常常以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此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靠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需考生的记述、描绘、谈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
只需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常不多练习小作文,相同能拿高分。
2、对于要不要进行各样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学案写作佳苑03-17 1143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学案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飞出房子。
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
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落在桌子上气息奄奄……常有人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这是不是有些像这只蝴蝶呢?请准确理解以上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
二、题意分析素材分析: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来的路径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是敞开的窗户。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出了动物心理上的致命弱点——无法用平和的心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
这是不是有些像那只蝴蝶和马嘉鱼?其实,天生我才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
如果我们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换一条路试一试,完全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由上面几则故事,联想到我们人类自己也经常会犯它们同样的错误。
众所周知,当年战败后被困于孤岛的拿破仑,如果他没有失去昔日的斗志,而且还一如既往地笑对人生的话,他完全可以逃出囚禁他的小岛,因为救他的人已经把搭救的方案和小岛的地图掩藏在了给他消磨时间的那副棋盘里。
可是他对自己的未来心灰意冷了,他甘愿以阶下囚的身份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所以他的人生也因此而打了折扣。
适用话题:学会弯换一种角度前途与道路目标成功与创新启示:我们常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唐吉诃德是个勇于坚持的人,可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细想一下,其实懂得适时放弃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半亩方塘一鉴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上课时间:年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分辨常考材料作文的类型;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1.要正确、鲜明。
2.要深刻、新颖。
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3.哲理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
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
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
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
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提取关键句法审题立意,你认为材料的关键句是哪句? (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来)(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2.(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提炼精髓法审题立意,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3.(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
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
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
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由物及人法审题立意,你认为本则材料的寓意是什么?(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当堂·训练审读以下作文题目,确立写作立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和尚问师父:“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师父笑问:“你说呢?”小和尚说出孤独、误解、绝望等十几个答案,师父都说不对。
最后,师父告诉他:“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你刚才所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都是人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
”人生的许多悲剧,都从害怕自己开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①②③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①②③[课堂小结]晴空一鹤排云上——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二)上课时间:年月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另三种方法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卵石与海洋”写作。
重点难点:新材料作文“卵石与海洋”写作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上节回顾1.审题的作用:2.立意的要求:3.常考的三类材料作文:课堂·学案[新知学习]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被一个小学生认出。
小学生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提炼中心法审题立意,分析这则材料,你可以提炼出怎样的中心意思?(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
”话音刚落,苹果早巳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
”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呈现规则的五角星图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你认为材料的因和果是什么?(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
然而,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上述材料作文的类型:。
(2)本题可采用多向辐射法审题立意,你可从哪些角度立意?(3)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当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儿,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个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好汉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美誉发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明眸善睐巧传神——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上课时间:年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审题立意六方法;掌握常考高考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重点难点:掌握常考高考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上节回顾在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请一一列举下来。
①②③④⑤⑥二、审题立意,拟写题目小训练(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认真审题,你能根据材料确立哪些立意?①②③(2)根据以上立意,请拟定两个题目。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和首肯,则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作文中心,直言事理,突出论点。
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切合题意。
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能够揭示作文材料中心,不仅能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评分。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材料作文,许多考生拟写《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兔子学游泳不如学挖洞》等题目,直接点明材料的主旨。
2009年宁夏卷作文,考生拟写《多做善事,给人温暖》、《有人欺骗,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行善的理由》等题目,直言事理。
这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受到阅卷老师的欢迎。
【训练1】(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
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