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全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316.48 KB
- 文档页数:5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真菌毒素的检测:黄曲霉毒素 B 1 、M 1 以及T-2 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ON ),二乙酰草镰刀菌烯醇(DAS ),玉米赤霉烯酮,赫曲霉毒素A ( OA )。
农药的检测:主要有除草剂与杀虫剂两大类,例如杀暝松( FN )、甲氟磷酸异已酶( SOMAN )、草不绿( Alachor)、西维因( Carbaryl )、多菌灵及克菌丹( Captan )等。
其他类的检测:盐酸克伦特罗,河豚毒素,植物毒素如罌粟硷、吗啡、藻类毒素,苯并( a)芘,抗生素,激素类以及一些营养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如麸蛋白( Gliaclin ),酱油蛋白( Soy protein ),花生蛋白(Peanut protein ),牛乳清蛋白( Borine Whey Protein )等。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分析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也使ELISA 方法将更趋完善。
一方面为提高ELISA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的发展,将和ELISA 法互相结合,从而使食品卫生分析达到DNA分子结构水平,促使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1 放射免疫分析(RIA)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精确、简便易行。
它包括以标记抗原(Antigen,Ag)为特点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和以标记抗体(Antibody,Ab)为特点的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
前者以液相竞争结合法居多,既测大分子抗原又测小分子抗原;后者以固相法测大分子抗原为主。
最早建立的农药免疫法中,RIA占了很大比重,建立了狄氏剂、艾氏剂、2,4-D 和2,4,5-T、对硫磷和百草枯等农药的放射免疫法。
但由于进行RIA需使用昂贵的计数器,存在放射性防护和废物处理等问题,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1982年后发表的农药免疫分析文章,主要是酶免疫分析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制备与鉴定郭文博;韩铮;杨俊花;韩薇;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摘要】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至大米培养基28℃培养4周,通过乙腈-水(84∶16)提取培养基.提取物先经自制净化小柱粗净化除去色素、鞣质等杂质后,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Pursuit XRs C18(10 mm ×250 mm,5μm)制备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组分再以甲醇-水(5∶95)为流动相经Semipreparative SB-CN(9.4 mm ×250 mm,5μm)制备色谱柱进一步纯化.所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性,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质谱图中母离子分别为m/z 319.1[M+Na]+,297.1[M+H]+,355.2[M+CH3 COO]-,341.2[M+HCOO]-,295.1[M-H]-,子离子碎片分别为m/z175,231,235,249,179,233,237,265,证明该化合物为DON;经外标法测得DON纯度为(99.18±0.11)%.本研究建立的DON分离纯化方法简便易行,分离效果及稳定性好,成本低.【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5(034)008【总页数】6页(P928-933)【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禾谷镰刀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鉴定【作者】郭文博;韩铮;杨俊花;韩薇;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2;S852.44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制备与鉴定郭文博1,2,韩铮1,杨俊花1,韩薇1,陈慧英1,2,孙真真1,2,赵志辉1*(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 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摘要: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至大米培养基28℃培养4周,通过乙腈-水(84∶16)提取培养基。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以下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AFT、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我们通过表1可以清晰看出其产生原因与类别2 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霉菌毒素影响广泛,从动物的急性死亡,慢性死亡到生长缓慢和繁殖性能降低。
摄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可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可使动物脏器损伤(如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繁殖器官等),繁殖性能下降,并且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表2概括了常见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 常见霉菌焘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动物食入了被毒素污染的饲料,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硒和维生素也是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因素之一。
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的化合物、代谢的药物可影响机体对毒素的反应,这类药物对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作用比较大,而对单端孢霉毒素相对比较小。
通常饲料中霉菌毒素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两种或几种同时存在,当不同毒素同时存在时,霉菌毒素的毒性会可能出现加性效应、亚加性效应、协同效应、增效效应和颉颃效应。
加性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是指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等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
亚加性效应(Less than additive effects)是指发生于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低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
协同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指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高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
增效效应(Potentiate effects)指一种霉菌毒素对某组织或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但摄人另一霉菌毒素后,前者使后者毒性增强。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是一组由某些镰刀菌种产生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
其基本化学结构是倍半萜烯,因在碳12、13 位上形成环氧基,故又12,13环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12,13-epoxytrichothecenes)。
目前已知在谷物中存在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有T-2 毒素、二醋酸蔗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
该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可溶于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紫外光下不显荧光,耐热,在烹调过程中不易破坏。
1.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毒性该类化合物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及致畸作用,部分有弱的致癌作用。
(1)T-2 毒素:是三线镰刀菌和拟枝孢镰刀菌产生的代谢产物。
研究表明它是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的病原物质。
本病的特点是发热,鼻、喉及齿龈出血,有坏死性咽炎,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根据ATA 的临床症状及食物中分离出的镰刀菌认为,ATA 与T-2 毒素有关。
T-2 毒素的毒性作用极为广泛,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尤其是淋巴组织受损最为严重,可造成淋巴细胞变性坏死,说明T-2 毒素具有免疫损伤作用。
T-2 毒素可致胃粘膜出血及软骨损伤;并能抑制蛋白质和DNA 合成;对小鼠有胚胎毒性;也有报道T-2 毒素具有致癌和促癌的效应。
(2)二醋酸DDDD 草镰刀菌烯醇:该毒素主要由DDDD 草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产生。
其毒性与T-2 毒素相似,可损害动物造血器官、使血细胞持续减少、心肌蜕变出血等。
(3)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该毒素也称致呕毒素(vomitoxin),主要由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及雪腐镰刀菌产生。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病原物质。
畜禽镰刀菌毒素中毒的诊治镰刀菌毒素对细胞的影响畜禽镰刀菌毒素中毒的诊治镰刀菌毒素对细胞的影响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
有些种类的镰刀菌能在各种粮食中生长并能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C和单端孢霉素类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畜禽镰刀菌毒素中毒的诊治和镰刀菌毒素对细胞的影响。
1、发霉玉米中毒1.1 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产区,畜禽发病与饲喂发霉的玉米密切相关,所以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一般只发生于马属动物,驴发病更严重,其他动物不发生或发病轻微。
致病菌主要是串珠将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所产生的毒素,但有人认为该毒素也可使鸡、鸭、大鼠、小鼠发病。
此外在发霉玉米中还分离到新茄病镰刀菌烯醇和F-2、T-2毒素。
但该病究竟由何种毒素引起,至今还不清楚。
1.2 临床症状有些马喂几天发霉的玉米就可发病,但也有喂1-2个月才发病。
临床症状与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类似,但体温始终正常。
常见的临床症状:①狂暴型:病畜常有前冲,穿越障碍,奔跑,抵墙,四肢蹬地,跌倒,卧地不起。
②沉郁型:表现机度沉郁,垂头呆立,唇下垂,流涎,昏睡,肢体反射消失,拒绝行动。
③混合型:病畜兼有上述两种症状,并交替发生。
不论哪种类型,均表现视觉消失,咽麻痹,粪中有潜血。
发病后期牙关紧闭,呼吸迫促,不食、不饮,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挣扎,衰竭死亡。
最明显的病理变化为脑白质软化,脑膜、脑实质充血、出血、水肿。
此外,心脏、肝脏、肾脏混浊肿胀,胃肠、膀胱黏膜和浆膜出血。
1.3 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现病例,立即停喂发霉玉米,更换新饲料,配合对症治疗。
2、T 2毒素中毒2..1病因及毒理主要毒素为T-2毒素、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ADS)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起协同中毒作用。
这些毒素是由三线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雪腐镰刀菌等的特定菌株所产生。
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欀氈氈氈氈文献综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纯品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刘庆新1,2,高利华1,周闯2,何成华2,张海彬2*(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 )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拒食、呕吐、生长迟滞和免疫抑制等。
近年来,DON 毒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真菌毒素领域的一个热点,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纯度DON ,来满足毒理研究的需要。
因此,对DON 纯品制备工艺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DON 的生产、提取和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更加高效、简便和廉价的DON 纯品制备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DON ;镰刀菌;培养;提取;分离纯化中图分类号:S852.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9-5130(2014)12-0112-05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 )是一种B 型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它的化学名为3a ,7a ,15-三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8-酮,属于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 15H 20O 6,相对分子量约为296,熔点约为151 153ħ[1]。
1972年,DON 在日本的赤霉病大麦中首次分离得到,并进行鉴定和命名[2]。
次年,Vesonder 等[3]在美国从被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得到同样的物质,并因其能够引起猪的呕吐而命名为呕吐毒素。
由于DON 具有普遍的存在性[4-8]以及广泛的毒性[9-12],使其逐渐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尽管在动物和植物上已经进行了很多DON 的研究,但仍有很多研究者在对DON 进行更深一步的毒理研究。
因此,制备大量高纯度DON 很有必要。
然而,由于DON 的特殊结构和理化性质,很难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生产[12-1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菌分离,鉴定以及其降解效果的初步研究何成华 樊彦红 刘国芳 赵俊廷 邢云云 刘俐君 张海彬*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 南京)摘要:作者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可以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真菌,命名为A-DON。
用真菌引物Bt2a和Bt2b扩增了该菌的β-tubulin 基因序列,通过β-tubulin 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最终鉴定该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
该菌的β-tubulin 基因序列在GeneBank的登录号为DQ902579,其与塔宾曲霉AY820009的相似性为99%。
在pH值6,30℃时,14天内对DON的平均降解率为94.4%。
通过对DON的降解产物的LC-MS分析,结果表明降解产物的分子量为314.4,跟DON的分子量相比增加了18.1,其机理可能是DON的主要毒性基团12,13环氧环被打开以后分子量变成了314.4,因此DON的毒性也随之丧失。
该菌在无机盐中对DON的耐受浓度高为40mg/L。
该菌在霉败饲料的脱毒作用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脱毒 分离 鉴定 β-tubulin基因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ne Strain AspergillusWhich can Metabolish DeoxynivalenolHE Chenghua, FAN Yanhong, LIU Guofang, ZHAO Junting, XING Yunyun, LIU Lijun,ZHANG Haibin*(College of VeterinaryMedicine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210095)Abstract: Deoxynivalenol(D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ntaminants of various animal food and feedstock world-wide.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taminate of DON, biodegrade is the best one in all of reported methods. One strain Aspergillus tubingensis was isolated from soil by enriching in inorganic salt media and named A-DON. Primers Bt2a-Bt2b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β-tubulin gene of A-DON. The results of Sequence analysis of β-tubulin gene and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y show that it belongs to Aspergillus tubingensis. The results of the DNA sequence analysis of fragment Bt2a-Bt2b were submitted to GeneBank. The access NO. in GeneBank. is1通讯作者。
液相色谱法测定谷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呕吐毒素,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和粉红镰刀菌产生。
DON污染粮谷的情况非常普遍。
世界各地均有报道,特别在中国、日本、美国、阿根廷和南非。
在我国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区.DON是居民饮食中主要的污染霉菌毒素之一。
DON主要在田间侵染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当人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
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
DON化学名称为3,7,15一三羟基一12,13一环氧单端孢霉一9一烯一8一酮,为无色针状晶体。
熔点为151。
153℃。
其化学性能非常稳定,具有较强的热抵抗力和耐酸性.在pH值10.O条件下。
100℃加热60min部分被破坏,120℃加热30 min和170℃加热15 min完全被破坏【”。
目前,测定粮谷作物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很多,如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酶联免疫法(ELISA)等。
本文采用了液相色谱法,使用海能LC7000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和C18亲水性分离柱,不仅获得了准确的测定结果.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l 材料与方法1.1仪器海能LC7000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7mILOGY呕吐毒素专用净化柱TC—T200,C18亲水性分离柱,旋转蒸发仪,高速均质机,真空泵,小型粉碎机。
1.2试剂乙腈(Merck,色谱纯),甲醇(Merck,色谱纯),呕吐毒素标准品(FERMENTEK LTD)。
1.3 操作步骤(1)提取称取粉碎过筛样品25.O g于均质杯中,加入100 mL y(乙腈):y(水) =84:16提取液,于高速均质机上均质4 min,静置。
(2)净化浓缩取2 mL样品提取液上清液到净化小柱顶端,向下推活塞,使溶液全部过柱,收集净化后溶液放入100 mL标准磨口蒸发瓶中.取出注射器,加入8 mL y(乙腈):y(水)=84:16提取液到柱顶端,将溶液彻底过柱,合并净化液,于60℃减压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