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601.00 KB
- 文档页数:13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生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变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毒素,是小麦和其它谷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毒素,不仅对人畜健康构成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小麦的加工和贮藏。
了解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小麦生产和加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影响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长环境、品种特性、生长期气象条件、病虫害侵袭等因素。
下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小麦籽粒中DON 含量的影响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生长环境小麦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其籽粒中DON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镰刀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候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一般来说,温暖潮湿的气候更容易诱发镰刀菌的生长,增加小麦籽粒中DON 的含量。
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供给也会影响小麦的抗病能力,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改善小麦的生长环境,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养分供给,对于减少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品种特性小麦的品种特性对其籽粒中DON含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品种的小麦对于镰刀菌的感染和毒素的累积具有不同的抗性。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和抗性好的小麦品种是减少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耐镰刀菌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其籽粒中DON的含量要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通过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三、生长期气象条件四、病虫害侵袭小麦的病虫害侵袭是影响其籽粒中DON含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外大鼠肠道菌群代谢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冯培生;沈建忠;吴海霞;李林霞;戴燕玉;刘凯丽;王莹;张素霞【摘要】Deoxynivalenol (DON) is a prevalent trichothecene contaminant, which is harmful to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the metabolites of DON produced by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rats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ON using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we foun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of caecum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colon and rectum, and no metabolite was found in the microflora culture media of small intestine after 24 h incubation at 37 ℃ in anaerobic condition. In microflora culture media of large intestine, only de-epoxy-DON (DOM) was found, and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of caecum was much stronger than other sections of large intestine.%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识别和确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alenol,DON)在大鼠肠道菌群体外代谢模型中的代谢产物,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定量分析DON含量变化,比较各段肠管中厌氧菌群的代谢能力.结果表明,DON不能被大鼠小肠菌群代谢,而能被其大肠菌群代谢为脱环氧代谢产物脱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epoxy-deoxynialenol,DOM).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大肠中盲肠菌群代谢能力最强.【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2(040)001【总页数】5页(P119-123)【关键词】体外代谢;肠道菌;大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作者】冯培生;沈建忠;吴海霞;李林霞;戴燕玉;刘凯丽;王莹;张素霞【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alenol,DON),化学名为3α,7α,15-三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8-酮,俗称呕吐毒素,属于B型单端孢霉烯醇类毒素。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摘要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品种差异、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环境因素对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有效的环境控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是降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关键措施。
1. 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和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对于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科学地制定小麦生产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全面了解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3.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形成机制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形成主要受到真菌感染、环境条件和小麦本身遗传因素的调节。
当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真菌易于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也是导致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不同的重要因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脱毒的研究进展汪洋;张小溪;张晓琳【摘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作为谷物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方法存在着营养成分流失、脱毒不彻底等问题,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将毒素转化成低毒或者无毒物质的生物脱毒方法不仅避免了这些缺点,还具有条件温和、安全环保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脱毒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脱毒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脱毒菌株、脱毒酶、脱毒方式及脱毒产物等研究内容作了重点介绍,旨在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脱毒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5(030)007【总页数】7页(P128-134)【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转化;生物脱毒【作者】汪洋;张小溪;张晓琳【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6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给人类和牲畜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2010年我国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季节感染严重的赤霉病,导致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两种真菌毒素大面积超标,卫生部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了预警和通告,并且国家粮食局对毒素超标小麦及时进行了封存,共计封存毒素超标小麦174.5万t,只能在监督下用作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大大降低了实用价值[2]。
DON作为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通常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感染大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产生,它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啤酒、面包等多种谷物及其制品中[3],人畜一旦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4-7]。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何敏;王一凡;邓衔柏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08(25)4
【摘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霉菌毒素,也是谷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农产品生产、人类健康、国际贸易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均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检测方法是确定毒素含量是否符合相关限量标准、制定谷物饲料和食品中毒素污染控制措施的关键.本文就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特征,分子结构特点,常用检测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何敏;王一凡;邓衔柏
【作者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石井,510430;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石井,510430;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五山,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检测方法的研究 [J], 欧阳毅;程树峰;唐芳;张海洋
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性及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J], 常敬华;赵月菊;邢福国;朱玉昌;刘阳
3.赤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J], 李华;祭芳;徐剑
宏;王裕中;史建荣
4.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 [J], 尹珺;张洪英;张海彬;何成华
5.小麦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薄层色谱测定方法 [J], 魏润蕴;李文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