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题 第五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8.2 课后习题详解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答:(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增强在青春发育期,个体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在迅速增长并逐渐达到成熟。
其中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
③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其中包括:性激素的增多;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诸多矛盾的心理①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a.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
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在新的追求中他们又感到种种困惑。
b.性的成熟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活动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b.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2.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答:(1)基本特征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是思维逐步符号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2009.22)A.平衡性表现明显B.批判性显著增强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表面性依然突出正确答案:A解析:初中生在思维品质方面出现矛盾性发展,表现为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加、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明显、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2010.23)A.幼儿期和青少年期B.婴儿期和幼儿期C.婴儿期和青少年期D.婴儿期和成年早期正确答案:C解析: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婴儿期和青少年期。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2011.24)A.法律和秩序的取向B.社会契约的取向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D.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正确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其中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的阶段六,即价值观念阶段亦称个人良心定向或普遍道德原则阶段,指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4.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2012.22) A.米德(M.Mead)B.普莱尔(W.T.Preyer)C.霍尔(G.S.Hall)D.何林渥斯(L.Hollingworth)正确答案:D解析:何林渥斯将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与生理性断乳相对照,共同特点是,断乳前所形成的适当且必要的习惯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不相适应并发生矛盾。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 )(2013.23)A.自我意识高涨B.独立意识增强C.勤奋感与自卑感冲突D.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正确答案:C解析: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强和独立意识。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1.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B. 身体迅速长高C. 出现第二性征D. 长出胡须满分:2.5 分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无意后注意D. 随意注意满分:2.5 分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B. 少年期C. 青少年期D. 青年初期满分:2.5 分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B. 第一性征C. 个体特征D. 第二性征满分:2.5 分5.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B. 格塞尔C. 达尔文D. 班杜拉满分:2.5 分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A. 联想性观察学习B. 抽象性观察学习C. 想象性观察学习D. 记忆性观察学习满分:2.5 分7.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B. 埃里克森C. 桑代克D. 奥苏伯尔满分:2.5 分8.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B. 米德C. 皮亚杰D. 华生满分:2.5 分9. 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B. 格塞尔C. 达尔文D. 班杜拉满分:2.5 分10. 英国心理学家(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B. 西蒙C. 高尔顿D. 韦克斯勒满分:2.5 分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A. 过渡性B. 闭锁性C. 社会性D. 矛盾动荡性满分:2.5 分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B. 观察法C. 实验法D. 纵向研究满分:2.5 分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发展心理学选择题题目汇总(附答案)发展心理学选择题题目汇总(附答案)第一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指:A.只研究婴幼儿期发展的心理学B.只研究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展的心理学C.研究人类从出生至死亡各个时期的心理变化D.只研究成人期发展的心理学答案:C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观察法B.实验法C.访谈法D.问卷调查法E.病例研究法F.个案法答案:A、B、C、D、E、F第二章: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影响1.下列哪个因素会对发展产生遗传影响?A.同龄压力B.家庭环境C.父母素质D.培养方式答案:C2.环境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社会文化环境B.家庭环境C.同伴关系D.学校环境答案:A、B、C、D第三章:儿童认知发展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传感运算阶段答案:A、B、C2.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对象的存在?A.同时存在B.永久存在C.自主存在D.抽象存在答案:B第四章:儿童社会与情感发展1.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指:A.初级亲子关系期B.双重亲子关系期C.对等亲子关系期D.亲子关系期的巩固与发展答案:A、B、C2.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初级情绪B.自我意识C.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D.情感沟通与情感识别能力的发展答案:A、B、C、D第五章:青少年发展1.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点包括:A.个体特征突出B.自我认同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C.性别身份与社会角色意识的发展D.心理建设与社会策略能力的提高答案:A、B、C、D2.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指:A.建立社会关系与友谊B.建立自我认同C.规划未来职业与生活目标D.形成独立的情感关系答案:A、B、C、D附件:1.《发展心理学导论》学习指导2.发展心理学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不受侵犯的法律。
发展性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逐渐成长和形成个性、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过程。
发展性心理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研究如何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
本文将讨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并探索发展性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来理解世界。
他们逐渐形成物体的常数、对象的持续性和空间的概念。
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展示象征性思维,可以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和事件,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进入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具体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数量、顺序和空间关系,并开始懂得逻辑推理。
最后,形式运算期标志着儿童进入了抽象思维的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假设性思考。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一个关键的心理发展阶段,涉及到个体身份认同的形成和个性特征的加强。
爱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面临着身份与角色的挑战。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性别身份和个人信仰等问题。
他们努力寻找自我,试图建立自己的身份,同时与社会和文化的期望和压力进行协调。
在心理社会理论中,埃里克森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如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怀疑、努力与罪疚等等。
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因素可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因素:1. 家庭环境:温暖、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
2. 学校和教育:优质的教育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可以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技能。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一.名词解释1.青少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年龄特征的科学。
2.青少年心理研究应注意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3.青少年期:又称青春发育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具体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在我国,青少年期一般定在11-12岁至17-18岁,是由少年期和青年前期共同组成的,处于青少年期的个体被称为青少年,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中学生。
4.真实验法:又称实验室实验法,是研究者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进行的实验。
5.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6.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认识结果,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具体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7.认知结构:是构成认知的几个心理成分按照特定的关系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8.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9.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10.人格:个体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表现为一个人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
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11.自我同一性:本来是指证明身份,这里指个体尝试着把自己与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不同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
1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认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它表现为认知、情感和意识三种形式,分别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13.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青少年心理学复习(重点看第三到第五章,即思维、情感、人格)一、概念1.第161页,心理断乳:青少年这种要求在心理上摆脱父母的控制的现象被称为心理断乳。
2.第104页,情绪:代表着感情现象的反映过程和状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征)。
3.第124页,人格:指个体内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
4.第77页,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5.第80页,自我中心: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
青少年的思维在初中阶段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
6.第78页,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出各种规律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
7.第78页,形式逻辑思维: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它先撇开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矛盾运动性,片面、静止地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本质或普遍性。
8.第78页,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它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将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普遍性统一起来,在思维中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形成对事物全面、灵活、抽象和具体的认识。
9.第135页,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认识。
10.第140页,性别角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和群体文化对男性、女性的不同期望而形成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是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特征(不同性别上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11.第90页,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2.青少年期:又称青春发育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具体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
13.第276页,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是指自童年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知识重点:
心理发展的概念、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
二、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
心理年龄特征:
自我意识:
自我中心主义:
(二)选择题
1、()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A、生理成熟
B、遗传素质
C、社会生活条件
D、教育
2、()就是关于“我是谁”及“我将要成为什么样子”等概念形成稳定、连续、统
一的自我认识。
A、自我同一性
B、自我中心主义
C、自我意识
D、自我体验
3、()是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A、生理发展
B、身体发育
C、心理发展
D、个性发展
4、()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A、遗传素质
B、社会生活条件
C、生理成熟
D、教育
5、()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D、生理发展
6、在中学生的思维中,()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占优势这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
要特点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直观动作
D、直观形象
7、由于少年身体迅速长高,知识、能力增加,其家庭和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他们觉得
自己不再是个孩子了,逐渐产生了自己是大人的意识,即()
A、闭锁感
B、独立性
C、批判性
D、成人感
8、从初中二年级起,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经验水平向()水平转化
A、形式
B、理论
C、辩证
D、形象
9、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让他们具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每个人都在观察他们、关注他
们,这种思想观念就是()
A、想象中的观众
B、自我中心主义
C、个人神话
D、自我意识
10、青少年感到自己是特殊而独一无二的,并且具有巨大的能力,这是青少年的()
在起作用
A、想象中的观众
B、自我中心主义
C、个人神话
D、自我意识
(三)判断题
1、青少年期是指11、12———17、18岁这个年龄阶段()
2、青年初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型错综复杂的时期()
3、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断续性的特点()
4、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特点()
5、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特点()
6、生理成熟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7、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
8、青少年最为突出的生理特点是第二性征出现和性成熟开始。
()
9、学者把青年初期称为“危险期”、“过度期”“急风暴雨期”()
10、社会生活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四)简答题:
1、影响青少年年龄心理特征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青少年认知过程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些特点如何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