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期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6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新生儿:390g达到人脑中的25%3岁儿童:1011g达到人脑中的75%7岁儿童:1280g基本接近成人脑重(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儿童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增长。
2、额叶表面积增大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额叶是脑皮质成熟最晚的部位,7岁基本发育成熟,大脑皮质各区基本接近成熟水平.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髓鞘化:神经纤维必须要经过髓鞘化,它可以保护信息(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使传递的速度又快、又准确。
到6-7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整个大脑皮质的成熟程度接近于成人。
(三)脑电波的变化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5-6岁、13-14岁。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1.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有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2.较弱的抑制机能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
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游戏的作用和意义: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促进情感的发展游戏的特点:社会性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深受儿童喜爱一、游戏的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乐学——益智,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游戏的理论:探讨关于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喜爱游戏、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游戏的种类有哪些等。
发展心理学记忆发展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记忆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探讨了人类记忆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探讨记忆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期的记忆发展1.1 幼儿期的记忆特点在幼儿期,孩子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和操作性记忆。
1.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期的记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1.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形式,可以促进幼儿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期的记忆发展2.1 儿童期的记忆特点在儿童期,孩子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形成长时记忆。
2.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学习经验、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阅读、学习、体验等方式,可以促进儿童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三、青少年期的记忆发展3.1 青少年期的记忆特点在青少年期,记忆能力达到巅峰,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信息加工和存储。
3.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学业压力、社交关系和自我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3.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复习技巧、专注训练等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四、成年期的记忆发展4.1 成年期的记忆特点在成年期,记忆能力逐渐稳定,但受到压力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4.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年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工作压力、家庭责任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规律生活、锻炼身体、保持积极心态等方式,可以促进成年期记忆能力的发展。
五、老年期的记忆发展5.1 老年期的记忆特点在老年期,记忆能力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减退。
5.2 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老年期的记忆发展受到年龄因素、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5.3 记忆发展的培养方法通过保持社交活动、进行认知训练、保持身心健康等方式,可以延缓老年期记忆能力的下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5章电子教案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课题第五章,第一,二节理论、实践课授课日期授课类型学时数 2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学前儿童感觉、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觉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教学方法课程作业预习第五章第三,四节内容,完成心理现象解释课后作业或思考题审阅意见主讲教师或教学组长签名: 系主任签名:教学后记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 备注第五章第一,二节概述 Step 1 导入新课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Step 2 结合图片,视屏讲解重难点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阶段(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第三节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
即一般所谓视力。
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
早期矫正有效果。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一)颜色视觉的出现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即已出现。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Step 3 互动环节一、心理测试二、点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案完成时间: 年月日课题第五章,第三,四节理论、实践课授课日期授课类型学时数 2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学前儿童感觉、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觉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扩大,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加强,但是操作实践能力又受到限制,因此心理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第一节幼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之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二、基本特征(一)游戏的作用与前面的年龄阶段相比,这时的儿童在身体的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很好地独立行走与跑跳,双手能较灵活地操纵物体,也能进行言语交流。
由于有了这些能力,儿童就迫切地希望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但他们又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
游戏形式的存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还不能给出事物的抽象定义,而只能从表面特征和功能方面去认识事物,例如,他们不能给出花的定义,只知道花是美丽的;他们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必须有实物的支持。
他们还不能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行为经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三)最初的个性倾向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其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
第二节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这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一、大脑的结构(一)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280克,成人的脑重平均为1400克,可见幼儿的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
(二)大脑皮层结构复杂化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所导致。
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面积在儿童5~7岁时增长速度又有明显加快。
(三)脑电波的变化关于儿童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儿童大脑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且不可逆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在不同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2. 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学会分析和处理幼儿常见的情绪问题。
3. 认识幼儿个性的发展,能够对幼儿的个性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4. 掌握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规律,提高与幼儿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难点:幼儿情绪情感的分析和处理,幼儿个性的评价和引导,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案例分析材料。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在不同场景中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2. 幼儿认知发展: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
3.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讲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规律,分析幼儿常见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愤怒、悲伤等,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幼儿的情绪。
4. 幼儿个性发展:阐述幼儿个性的形成过程,评价幼儿个性的方法,如何尊重和培养幼儿的个性。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幼儿发展方面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发展规律常见情绪问题引导和处理方法3. 幼儿个性发展形成过程评价方法培养策略4. 幼儿社会性发展发展规律交往能力培养社会行为培养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幼儿的认知发展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发展心理学(一)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个体心理变化和心理机制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探讨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议题。
1. 婴儿期的发展- 婴儿期认知的发展:通过触摸、感知和反应,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开始展示认知能力的进步。
- 婴儿期的情感发展:婴儿与父母的情感互动对其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情感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婴儿的情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 婴儿期社交发展:婴儿开始与周围的人类互动,并逐渐发展出社交技能,包括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和社交游戏。
2. 幼儿期的发展-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掌握语言、符号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 幼儿期的身体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各种运动技能的发展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 幼儿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幼儿开始增强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并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建立友谊。
3. 学龄期的发展- 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学龄期儿童开始形成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抽象思维能力。
- 学习和学业发展:学龄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成就开始显著提高。
- 学龄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学龄期是社会认同和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理解团队合作、友谊和道德规范。
4. 青少年期的发展- 青少年的身体和性征发展:青少年期是身体和性征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身体发生剧烈变化。
- 青少年自我认同和身份发展: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身份,以及形成个人价值观和长期目标。
- 青少年的情绪和社会关系:青少年的情绪体验更加复杂,同时他们也开始建立更加成熟的友谊和浪漫关系。
5. 成人期的发展- 成人期的认知发展:成人期是个体认知能力的成熟阶段,包括逻辑推理、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 成人期的职业发展:成人时期个体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变得更加重要,他们开始建立职业身份和追求职业成就。
第五模块幼儿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主要内容——考纲分解——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难点解析——常见题型——本章练习个性性格气质自我意识考纲分解幼儿个性的发展(王振宇第5章,张丹枫第7-8章)①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②个性的基本特征③需要的种类以及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④兴趣的品质以及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⑤能力的特征以及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⑥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如何看待气质类型⑦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气质和教育⑧性格的结构,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⑩幼儿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梳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兴趣的品质、能力的特征、气质类型的特征、性格的结构应用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的气质和教育、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发展的特点、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发展的特点、性格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性(W)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需要(Z)需要是一个人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兴趣(Z)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能力(Z)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Z)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性格(Z)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知识点梳理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种类、兴趣的品质、能力的特征、气质类型的特征、性格的结构应用如何看待气质类型、幼儿的气质和教育、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性格的培养识记个性、需要、兴趣、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兴趣发展的特点、能力发展的特点、气质发展的特点、性格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个性的基本特征: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个别性(独特性)◢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