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七年级语文《拥你入睡》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
《拥你入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写的是父爱之情,父亲目睹儿子一天天长大,自然充满无限欢喜,但正是展翅高飞的小鸟一样,成长中的儿子会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其独立的人生,父母在欣慰之余,不免也有淡淡的忧伤。
文章情感的切入角度和叙述方式都十分独特,而行文由于平时朴素中,流溢着深情。
课文题目亲切;第一人称娓娓道来,使整个文章成为一场动人的爱的倾诉;语言自然平易,其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优美传情,细腻!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预习作业:1、结合老师给分发的材料,了解作者的散文写作风格。
2、和父母同看这篇文章,请父母说说他们的感受!3、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及听了父母的感受后你的心情或体会。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查字典扫清生字词障碍。
5、看看文中那个语句最能表现本文的主旨?6、请选择一或两句你最喜欢或者最能打动你的语句,从修辞、句式或人称的角度赏析一下,说出你的体会!授课流程:一、导入:配乐(班德瑞《初雪》),深情讲诵:同学们,在羚羊木雕这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沉含蓄性格沉稳的父亲,也看到了一个脾气暴躁,固执厉害的妈妈。
很多男同学觉得还是妈妈慈祥,女同学则是觉得爸爸和自己很亲密,其实,“母爱是小溪,温柔中携带着絮语;父爱是大海,平静下涌动着激情。
”(大屏幕)无论是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我们的父母都是对我们非常的用心十分的关爱着我们。
在这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我们慢慢成长起来。
那么,当父亲目睹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自然会充满无限欣喜,但也不免会有淡淡的忧伤。
为什么会有那淡淡的忧伤呢?然我们一同走进肖复兴的《拥你入睡》这篇散文,一同走进一位父亲的心灵世界。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学生看屏幕读,适时引导学生注意字的写法和意思)搓背亲昵懵懵懂懂拽静谧袅袅回溯2、根据拼音写汉字(这些字都是一写错的,叫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纠正笔画和字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顾jì受chǒng 若惊天方夜tán 安xiáng tián静天lài rú动三、知人论世,解读关键。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拥你入睡》学案北京课改版二. 教学重点:领悟本文浓浓的亲子之情。
学习本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
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 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的儿子肖铁也是一名青年作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写儿子上初一以后一下子长大了。
第二部分:(3—末尾)写拥儿子入睡的心理感受。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3—6段)写长大的儿子躺在自己的怀里竟有些受宠若惊不敢相信。
第二层:(7—10段)写对拥抱儿时儿子的回忆。
第三层:(11—13段)写“我”拥着儿子、端详儿子、想到未来。
第四层:(14段)写“我”没有按时叫醒儿子。
三、重点内容分析:1、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
“受宠若惊”——“珍惜”——“温馨而矛盾”2、同是拥抱儿子入睡,长大的儿子与儿时的儿子是不同的,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分析表达效果。
拥抱儿时的儿子:“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
”提示:写出儿子像小鸟一样依人、可爱。
拥抱长大的儿子:“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提示:突出此时儿子的娇小、安静。
“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提示:对儿子睡态的细微观察,又体现了儿子的成长。
“像拥着一只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
”提示: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对待,因为羽毛随时可以飞走,显出父亲格外珍惜。
3、拥抱长大的儿子,回忆儿时的儿子,7—10段是什么叙述顺序?提示:插叙。
北京市密云县七年级语文《拥你入睡》教学实录北京课改版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师:对于肖复兴,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小学曾经学过他的《荔枝》。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从“人生经历”和“创作追求”两方面查找作家资料,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教师用鼓励的、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生1:我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方面来说。
肖复兴的生母很早就已经去世了,但这位后来的母亲待他如同己出。
她在他摔昏过去时,背他到医院苦苦哀求大夫救他;她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让他吃饱,自己吃野菜而至于吐血……父亲去世了,母亲支撑这个家。
她每天只买得两毛钱的肉却舍不得吃,留在晚上让他下班回家后吃。
为了给家里添点菜金,她不顾年老体衰去给人家看小孩儿……师:(面向全体,点评引导)她介绍的内容很重要。
我们说,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作家对亲情有了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因此也就对亲情格外珍视。
《拥你入睡》就是作家珍视亲情的体现。
生2:我想从作者的创作追求角度来补充。
肖复兴在做客央视时说:好的散文,它确实不应该回避自己的感情……我们所说的感情,它其实是非常丰富的,而我觉得一篇好散文首先应该是你的感情是真实的,你的事情是真实的,那么在这真实的基础上,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感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就是在你的感情真实的基础上,你应该面对的是你的感情最深处的东西,面对的是你灵魂最深处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够把散文写得让人看完后怦然一动,而不是看完后等于浮光掠影……师:(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生2,点评引导)补充得非常好!我们之所以读了《拥你入睡》会怦然心动,就是因为它表达的恰恰是作家心灵最深处的最真实的感情。
可以说,《拥你入睡》是肖复兴创作追求的又一实践。
下面,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听老师来朗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两道问题。
三、配乐范读,理清文脉(教师声情并茂配乐朗读的同时,大屏幕上显示幻灯片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找出最能概括出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两个词语。
北京市密云县七年级语文《拥你入睡》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
学生特点:
学生此时和文中的“儿子”一样,正处在所谓的“心理断乳期”: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不满意父母的喋喋不休和百般呵护,开始学习关照自我的心灵世界,于是与父母有了一种有意识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成熟,常常出现偏激和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内心深处还渴望着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因此,这个特定时期中,亲子关系是令很多学生及家长感到棘手的普遍问题。
教师特点:
教师自身作为一个九岁男孩的母亲,在人生经历上,在心理情感上与作者颇为契合,第一次配乐自读课文就潸然落泪,具备去感染和打动他人的条件。
结合这三方面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
2.通过研读文本的过程,联系《风筝》一课的教读,探究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
2.引导学生探究出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年龄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时的难度,如何缩短甚至消除这一差距是个难点。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自读为主,适当点拨。
教学流程:
一、开发资源,前期准备
针对教学难点──学生年龄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时的难度,开发了“家长”这一课程资源。
利用期中考试家长会的机会,结合家长反映孩子难以沟通的问题,引导家长回去阅读《拥你入睡》一文,请家长将他们的读后感想以书信的形式送给孩子,但先不直接交给孩子阅读,而是封好,让孩子带到学校。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教育时机的问题,等到上课前,将信提前放到每个学生的书箱内,待教育时机成熟再适时自读。
布置预习作业:查找肖复兴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追求;揣摩语言,体会情感。
二、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提到父爱,自然联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两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再适合不过。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肖复兴的继母对其影响非常大,特别对其创作追求的影响更是深远。
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追求对理解文本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设想学生有可能找不到作家的创作追求的相关资料,因此可由教师介绍。
肖复兴如是说:
a) 散文则是第一人称的文学。
它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喃喃自语。
散文最适合写自己。
抽身自己于观众席上指手画脚或摄影录像,便等于抽掉了散文的灵魂。
b) 能够写出自己的也是读者朋友们心中平日所思所想的一闪念。
四、配乐范读,理清文脉
通过带着思考题聆听教师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进入品读和审美的情境,为理清文脉打好基础。
两道思考题: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找出最能概括出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两个词语。
一边理叙事线,一边把相应的感情线理出来。
可适当加以引导,尤其是几次在“虚”与“实”之间往返之处。
五、揣摩语言,品味真意
从修辞方法中比喻的运用、句式中散句的运用、表达方式与人称的变化以及词语等角度揣摩语言,进一步品味这些语言所表露出的情感。
六、总结方法,作业迁移
引导学生梳理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联系《风筝》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总结出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了解作者→理清文脉→揣摩语言→品味真意
布置作业:运用今天上课所学到的步骤、方法下课阅读肖复兴的《母亲》,将自己的鉴赏过程以及体会感悟如实记录在周记本上。
七、自读家信,感悟人生
“润物细无声”,此时除了屏幕上傅天琳的那首诗和一点背景音乐外,课堂上应是静谧的,努力让学生用“心”去自读家长情真意切的话语。
注重自读、自悟。
(可找一两个学生谈谈个人感受)
八、利用名言,激情勉励
在引用琼瑶的话的基础上,寄语: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当我们背负责任,怀揣梦想前行时别忘了背后那充满“爱”与“希望”的目光,记得常回家看看,回家谈谈,回家笑笑,因为我们的信赖与快乐就是爸爸妈妈最大的快慰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