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课后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6.82 KB
- 文档页数:3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讲明以下加点的字词〔一空2分,共30分〕1、看起来...假设有光:2、才.通人:3、豁然..爽朗:4、便要.还家:5、不管..魏晋:6、皆叹惋..:.7、便扶.向路:8、寻向所志.:9、欣然规.往:10、后遂无咨询津...者:11、选贤与.能:12、故交不独亲.其亲:13、矜.、寡、孤、独、:14、女有归.:15、盗窃乱贼.而不作: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各题4分,共40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三、«骆驼祥子»名著阅读〔一空3分,共30分〕1、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2.情节及性格:祥子是个。
他性格,如同骆驼一样。
他最大的妄图是。
第一次,他攒了三年买的车,被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钞票就被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钞票买的,但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妞。
通过三起三落后的他,性格变得,最后以堕落完成了他的悲剧一生。
3、人物:小讲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的车主刘四,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答案:一、1、看起来:模模糊糊,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模样。
2、才:仅。
3、豁然:宽敞明亮的模样。
4、要:通〝邀〞,邀请。
5、不管:不要讲,〔更〕不必讲。
6、叹惋:感叹、惋惜。
7、扶:沿、顺着。
8、志:标记。
9、规:打算。
10、咨询津:咨询路。
那个地点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11、与:通〝举〞,选举。
24.大道之行也目标:一.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疏通课文。
二.感受儒家学者的社会理想。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三.多种方式朗读。
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照注解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之行()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故()人不独亲()其亲E.矜()F.皆有所养()G.男有分()H.货恶()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于己J.谋闭()而不兴()K.盗窃乱贼()而不作() L.故外户而不闭()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
背诵。
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2)女有归. ( )(3)谋闭而不兴.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是故谋闭而不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4.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是故/谋闭而不兴C.使/老有所终D.盗窃乱贼/而不作5.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西汉的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文中阐述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3)与成语“夜不闭户”所说的情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6~8题。
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故外户而不闭.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8.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答:①②③三、美文品析(一)(2011·义乌中考)阅读选文,完成9~11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 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C解析:分析:C项“吾妻来归'‘中“归'’指归来;“女有归"中“归"指嫁人成家。
应当选C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2. 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贤与能〔j 通“举",选拔〕B. 盗窃乱贼而不作〔z e i,小偷〕C. 男有分,女有归.〔f e n,职分,指职业、职守〕D. 货恶其弃于地也〔w d,憎恶〕答案:B解析:分析:B项“贼"是“害人"的意思。
应当选B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字音、字义。
3. 如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 选贤与能B . 矜寡孤独 C.便要还家 D.出淤泥而不染答案:D解析:分析:前三项通假字分别为:与一举;矜一鳏;要一邀,故答案选D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 •如下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也。
D.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B解析:分析:A . “交通"古义:交织一样;今义:交通运输 道路D. “分"古义:职业;今义:分开应当选 B 。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
5.如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 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修〔崇尚、培养〕C.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答案:D解析:分析:D. “某某"指“理想社会"。
应当选 D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6.如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 臣本布衣,躬耕于某某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 君D. 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BC. “道"古义:理想;今义: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某某〔大家一样〕解析:分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与:睦:〔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3〕男有分,女有归分:〔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2.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意思:〔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3〕可爱者甚蕃。
通意思:〔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讲乎。
通意思:3.讲明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4.翻译以下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6.填空〔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7.依照对课文的明白得,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讲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点。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咨询题。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给以下各字注音。
睦〔〕矜〔〕分〔〕恶〔〕9.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信:修:〔2〕货恶其弃于地也货:〔3〕盗窃乱贼而不作贼:作:〔4〕故外户而不闭闭:10.给选文加标点。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大道之行也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讲信修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加线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是谓大同/ 大同小异B、选贤与能/ 神情与苏、黄不属C、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致勃勃D、盗窃乱贼不作/风雨大作【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故人不独亲/其亲C、使/老有所终D、是谓/大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尉果笞广B、恢弘志士之气C、稍稍宾客其父D、无案牍之劳形【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虽有嘉肴______②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③教然后知困______④选贤与能______⑤矜、寡、孤、独______⑥女有归______⑦谋闭而不兴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选贤与能“______”同“______”,______②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同“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①选贤与能。
______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大道之行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4大道之行也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其此之谓乎?D、以其境过清。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老有所养/ 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 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弃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虽有嘉肴______②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③教然后知困______④选贤与能______⑤矜、寡、孤、独______⑥女有归______⑦谋闭而不兴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大道之行也》大道的内涵是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这是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复习导纲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的词①大道..之行也②讲信修.睦③男有分.④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是.谓大同..2.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按原文填空①,不必为己。
②本文的,同《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
二、语段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2.翻译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三、中考链接(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鸡犬相闻。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故人不独亲.其亲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⑷停数日,辞去.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4 大道之行也1.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之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书中所搜集的材料反映出古代社会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是对研讨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等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2.白话知识梳理(1)通假字选贤与.能(通“举”,推举,选拔。
)矜.、寡、孤、独(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正。
)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3)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4)词类活用选贤与能(动词用做名词,能干的人。
)3.主题解说课文经过对“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基本特点的阐述,展现了一个和平、安定、平和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寻求,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暗含着对理想生活中黑暗景象的厌恶。
4.重点打破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提示一:第一个方面,满足保存需求,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情意扩大到其别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毕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遭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求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提示二:第二个方面,满足发展的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男子有不变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女子有归宿。
提示三:第三个方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爱护保重劳动产品,但毫无无私自利之心;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做是分享快乐。
5.难点攻克“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无类似的地方?提示一:有类似的地方。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讲明。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以下语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一〕语段点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用课文原话填空。
2.翻译划波浪线的语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咨询的著作。
〔二〕迁移过关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明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
〞乃掘地,遂得水。
[注]①管仲、隰〔xí〕明:两人差不多上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
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讲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下便有水。
1.讲明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 ) (2).讲信修睦.( ) (3).矜.寡孤独( ) (4).男有分.( ) (5).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道之行也大道:
(2).选贤与能选:贤:与:
(3).讲信修睦信:修:睦: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皆:
(6).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7).货恶其弃于地也恶:弃:
(8).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兴:
(9).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
(10).故外户而不闭外户:闭:
3.请把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义。
(1).第一层:
(2).第二层:
(3).第三层:
【综合练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拓展练习】
一.阅读
礼论(节选)
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③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答: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答:
二.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
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
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
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
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宇,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