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测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48.65 KB
- 文档页数:6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联考试卷(精品)新课标必修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姓名、准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它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 .静止的物体不易被推动,说明物体在静止时的惯性比在运动时的惯性大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2、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升降机内和升降机一起减速上升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B .悬挂在单杠上处于静止状态的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 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D .背着书包的同学处于超重状态3、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一石块从某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石块运动情况的是4、质量为M 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重物从高处放下,A B C D如右图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 向下降落(a <g ),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 +M )g -ma B 、M (g -a )-ma 网] C.(M -m )g +maD.Mg -ma5、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图可知 A .4s 末至6s 末速度方向为负 B .6s 内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C .前2s 内静止D .质点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比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小 6、一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经t 时间落地.则当它下落21t 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 )A .H 21B .H 43C .H 41D .H 23 7、如图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 与水平方向成α角,若将该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 A .F sin α B .F cos α C .F tan α D .F cot 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C .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有可能增大D .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的大小有可能变,方向可能也变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4 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10、 如图,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别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的水平横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 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F 、环与横杆的摩擦力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A .F 逐渐增大,f 保持不变,N 逐渐增大B .F 逐渐增大,f 逐渐增大,N 保持不变C .F 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N 逐渐减小D .F 逐渐减小,f 逐渐减小,N 保持不变1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白色的传送带以速度v=6m/s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小煤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若A 端与B 端相距30m ,则(g =10m /s 2)A .小煤块先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作匀速直线运动B .小煤块一直作匀加速直线运动C .全过程中,小煤块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后不受摩擦力作用D .全过程中,小煤块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后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 12、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一年物理科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1) 竖直。
(2)请.在图.......m.-.L.的关系图..乙.中作出线..(略)(3) k= 46.2 N/m。
(44.0-49.0均可).14.(1) B→A 匀加速(2) v F=0.37m/s, a=0.50m/s2(0.49-0.51均可)。
(3) 不变三、作图题(略)(共6分)每个图2分,每图只画错一个力,得1分,画错两个以上力不得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30分。
在答题卷上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8分)解: (1)对第一滴水H=gt2/2 得t=1s .......2分相邻水滴时间间隔T=t/5=0.2s ..........1分(2)对第3滴水h1=1/2g(3T)2=1.8m ...........2分对第5滴水h2=1/2g(T)2=0.2m ...........2分第3和第5滴水间距△h=h1-h2=1.6m ............1分17. (9分) 解:(1)F 1=k(L 1-L 0)=mg ...............1分k =100N/m ....................1分(2)匀速,f 1=F 3=k(L 0-L 3)=2.0N ...................1分μ=f 1/N=f/mg=0.4 ........................1分(3)减速到速度为零的时间t=v/a=2s <3s ..........1分F m =F 2=k(L 2-L 0)=2.3N ......................1分 F=1.6N <f m ..........................1分所以减速3秒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2=F=1.6N .............1分 方向水平向左.............1分 18. (13分)解:(1)设司机减速、加速的位移分别为S 减、S 加,刹车和启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 则其减速时间 t 1=v 1/a 1=20/2=10s .....................1分 停车缴费所用时间 t 2=30s后加速时间 t 3=v 2/a 2=20/1=20s.....................1分所以司机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所需时间为:t 1+t 2+t 3=10+30+20=60s.............1分 这一过程通过的位移是:S=S 减+ S 加=v 1t 1/2 + v 1t 3/2=100+200=300m...........2分(2)轿车应该在收费窗口前9m 处速度减为v 2=6m/s ,则v 12-v 22=2as 1得车减速位移:m a v v s 9122620222122211=⨯-=-= ....................1分所以,轿车应离收费窗口91+9=100m 处开始刹车......................1分若不停车收费也是在窗前100m 开始刹车: 其减速时间为s a v v t 726201214=-=-=................1分 窗口前匀速时间:t 5=S 2/v 2=9/6=1.5s................1分 窗口后加速到20m/s 所用时间为:s a v v t 1416202216=-=-=................1分 加速运动的位移为S 3= (v 1+v 2)t 6/2=(20+6)×14/2=182m................1分之后匀速时间为t 7=(S 加-S 3)/v 1=(200-182)/20=0.9s................1分 所以若不停车经过窗口前100m 到窗口后200m 的总时间为: t 4+t 5+t 6+t 7=7+1.5+14+0.9=23.4s所以不停车通过可以节约时间为60-23.4=36.6(s )的时间.................1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联考试卷(重点中学)精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姓名、准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它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D.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也最大3、如图,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4.短跑运动员起跑的好坏,对于能否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因此短跑运动员都采用助跑器起跑,发令枪响必须奋力蹬助跑器,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最大的()A.速度B.加速度C.位移D.路程5.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的A、B两个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则此时关于对B物体的受力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B物体只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重力B.B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C.B物体受到重力、A物体的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D.B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和t0~3t0这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位移大小之比为1∶3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D.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7.一个人静止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现在人下蹲,在人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A.先减小,后还原 B.先增加,后还原C.始终不变 D.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8. 已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能为()A. 15N,5N,6NB. 1N,2N,3NC. 7N,6N,10ND. 3N,6N,4N9、一物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滑行,到达某位置后又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A.上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下滑时的摩擦力B.上滑时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C.上滑时的初速度大于下滑时的末速度D.上滑的时间小于下滑的时间10、如图所示,某屋顶可视为半球形,一消防员执行任务时需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则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小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大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11、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描述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其中第1-6为单选,7-10为多选,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苹果园摘苹果,找成熟的大的苹果,可将苹果视为质点B.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如弹药舱,可将敌舰视为质点C.计算飞机在两地间的往返时间,可将飞机视为质点D.设计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月球土壤的动作,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速度变化量为负值时,它的加速度可能为正值C.物体速度变化很快,其加速度一定很大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3.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以行驶了另一半,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0-4s内()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6m5.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12.5mB.2mC.10mD.0.5m6.一物体以2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内位移为16m,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B.4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4s末的瞬时速度为6m/sD.第2s内的位移为6m7.xx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A.v1:v2:v3=::1B.v1:v2:v3=6:3:2C.t1:t2:t3=1::D.t1:t2:t3=(-):(-1):18.一质点在连续的6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内位移为36m,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6m/s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2C.第1s末的速度大小是6m/sD.第1s末的速度大小是8m/s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第2s末的速度是9m/sC.任意相邻的2s内位移差都是8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1m/s10.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路面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这两质点在0~3s内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s时,甲、乙两质点相遇B.在甲、乙两质点相遇前,t=1s时,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C.甲质点的加速度比乙质点的加速度小D.t=3s时,乙质点在甲质点的前面二、实验题(共16分)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其相邻点间距离如图所示.(1)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条纸带的 ______ (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着用T表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 (逐差法,用s和T表示).其大小为 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12.(10分)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24m的A和B两点,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0m/s,如图所示,求:(1)汽车的加速度.(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13.(12分)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之后,对斜面上运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20cm,CD=30cm,试求:(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大?(2)拍摄时C球的速度多大?14.(12分)公路边随处可见“保持车距,注意刹车”警示语,这是因为在日常行车中,如果前后两车车距太小,容易发生追尾事故.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相关问题: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在前A车在后,速度分别为v B=15m/s,v A=20m/s.A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是a m=0.5m/s2,为避免A,B相撞,请问A车至少应在离B车多远时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才能保证两车安全?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答案1.C2.C3.B4.C5.D6.C7.AD8.BC9.BC 10.BCD11.0.40;左;;0.8012.解:(1)汽车从A到B,根据位移公式有代入数据:解得:(2)汽车从O点到A点,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代入数据:答:(1)汽车的加速度为.(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为25m13.解: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1 s,可以认为A、B、C、D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1)BC-AB=CD-BC,BC-20=30-BC,解得BC=25cm相邻相等时间位移差为△x=5cm由推论△x=a T2可知,小球加速度为a==m/s2=5 m/s2.(2)由题意知B点对应AC段的中间时刻,可知B点的速度等于AC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 C=═m/s=2.75 m/s.答:(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2)拍摄时C球的速度为2.75m/s14.解:设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有:v A-a m t=v B即:20-0.5t=15解得t=10s设两车最小间距为△x,有:△x=v A t-a m t2-v B t=(20×10-×0.5×102)-15×10=25m即A车至少应在离B车25m时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减速.答:A车至少应在离B车25m时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才能保证两车安全.。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考试答案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C
2.B
3.B
4.C
5.C
6.D
7.B
8.C
9.D10.A11.D
12.BCD 13.ABC 14.BC 15.ABD
16.
17.
18.(1)
.(2)利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点的瞬时速度为:
.
由题目中数据可得:为常数,其中,,所以解得.
故答案为:,.
19.汽车过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4m/s
(2)它刚上桥头时的速度是.
(3)桥头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是.
20.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30m/s或;
猎豹加速时的平均加速度是.
21.
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为;
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为.
22.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车若仍按原速前进,两车会相撞.。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物理本卷范围:必修①第I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l~7小照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一l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僵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路程是精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只要运动物体的初、末位置确定,位移就确定,路程也确定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位移等于路程2.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l 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1~2 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l~3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2D.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3.消防员用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B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D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4.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6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B当木块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水平拉力太子6NC.当用8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 N ,D.将水平拉力F撤去后,木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小5.如图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相同圆柱体固定在同一水平高度处,一轻绳套在两圆柱体上,轻绳下端悬挂一重物,绳和圆柱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现增加轻绳长度,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A.轻绳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将变大B.轻绳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将变小C.轻绳的张力将变大D.轻绳的张力将变小6.如图所示,两轻弹簧a、b悬挂一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 弹簧水平,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女k1,、k2,则a、b两弹簧的伸长量x1与x2之比为7.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2m,物体B的质量为m,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B 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用水平力F向右推A使A、B-起加速运动,则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8.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转时,顾客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9.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 m/s2)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B.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 B:V C:V D=1:4:910.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A.T=m(gsinθ十acosθ)B.T=,m(gcosθ十asinθ)C.F N=m(gcosθ-asinθ)D.F N=m(gcosθ+asinθ)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8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拿起弹簧测力计就进行测量读数B拉橡皮筋的拉力大小不能超过橡皮筋的弹性限度C测量前检查弹簧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用标准砝码检查示数正确后,再进行测量读数D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2)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一____。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9题为单选题,10~15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只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物体B.原子的直径很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把原子看做质点C.体积很大的物体,如地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做质点D.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宄的问题没有影响,体积很大的物体也能看做质点2.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和乙车都在向西移动,而且树木比乙车运动得快,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东运动,且甲车速度较小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东运动,且甲车速度较大C.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D.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静止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速度是矢量,-10m/s比5m/s小D.温度是标量,温度-10℃比5℃的温度低4.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B.加速度越大表明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越大表明速度变化越快D.若甲、乙的加速度分别为1m/s2和-3m/s2,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5.关于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速度一直増大,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B.若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零,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大于初速度C.若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则物体速度也一定不断减小D.若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则物体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6.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B.若物体路程为零,则位移也一定为零C.若物体位移为零,则路程也一定为零D.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功,则位移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7.长张高速大客车限速100km/h,该公路以长沙为起点,在公路中间栏杆上标有相应的里程(表示离长沙的距离,单位:km),一旅游大巴在10月8日13点40分经该公路286km处,当天15点10分经128km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己知条件可得出大巴经207km处的速度大小B.该大巴始终超速行驶C.该大巴肯定有超速行驶行为D.该大巴可能始终没有超速行驶8.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某时刻两者相距315m,此时B发出超声波.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65m,己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的速度大小为A.15m/s B.20m/s C.25m/s D.50m/s9.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A后,均做加速运动,甲车加速度保持不变,乙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丙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它们经过下一路标B时三车速度形同,则最先通过下一路标B 的是()A.甲车B.乙车C.丙车D.三车同时10.以下叙述中所说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的是()A.汽车在第1s内的速度是4m/sB.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是4m/sC.芙蓉路限速60km/hD.运动员1000m跑的速度是8m/s11.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第4秒指的是t=4s到t=5s之间的时间间隔B.时刻就是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C.物理测验时间是90min,这里90min指的是时间间隔D.第4秒末和第5秒初都是指的t=4s这一时刻12.—辆农用“小四轮”漏油,例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做匀速直线运河东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増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増大时,车的速度一定在増大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増大时,车的速度可能在减小13.—物体做直线运功,其x-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物体在0~10s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B.物体路程为45mC.物体平均速度的大小为2.5m/sD.物体在0~10s内运动方向始终不变14.一小球从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运动,以斜面底端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坐标,己知小球的位置坐标与运动时间的关系为x=8t-2t2(坐标x的单位为米,时间t的单位为秒),则()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B.小球在前3s内路程为6mC.小球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8mD.小球在第3s内做加速运动15.—质点先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一段时间,然后匀速运动2s后,再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质点开始运动起计时,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质点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A .质点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2m/s 2B .在t =4s 质点速度为8m/sC .在t =5.5s 质点速度为8m/sD .质点匀速度过程中的位移为14.8m第II 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其中16题6分,17题10分,共16分)1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倾斜长板上运动的加速度.长板上安装有甲、乙两个光电门,当 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由上滑下时,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分别显示出遮光片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 ∆t 1=0.025s 和∆t 2=0.015s .己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 =1.50cm ,从遮光片开始遮住光电门甲至遮光片开始遮住光电门乙所用时间为∆t =0.800s .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1)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甲时,滑块的速度为v 1= m/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利用tv v a ∆-=12(式中v 2表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乙时滑块的速度),可得滑块的加速度为 α= m/s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 考虑测量的系统误差,由(2)得到的加速度的值 (填“>”、“=”、“<”)滑块加速度的真实值.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试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某同学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图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之间均有四个点末标出, 测得途中 x 1=1.29cm ,x 2=2.09cm ,x 3=2.88cm ,x 4=3.68cm ,x 5=4.49cm ,x 6=5.30cm .(1)以打下0点时作为计时起点,计算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由于疏忽,其中t=0.3s 时的速度未填上,请将该表格填充完整(2)根据上表中数据,选取适当的坐标,在图中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象.(3)根据小车的v-t图象可以判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做运动,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18题8分,19题9分,20题8分,21题9分,共34分)18.在距地面h1=0.8m高的位置以一定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t1=0.30s上升h2=0.45m后到达最高点,再经t2=0.50s落到地面.求:(1)从抛出到落地这一过程小球的路程s;(2)从抛出到落地这一过程小球的平均速度v.19.一汽车刹车后以v0=12m/s的初速度开始匀减速运动,经t1=2s后速度减小到v1=6m/s.求:(1)刹车后该汽车加速度 的大小;(2)汽车刹车后停止运动所经历时间t2;(3)刹车后t3=5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x.20.—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B,A在西,B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自东向西经过路牌B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后停留在A处,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置一时间图象(x-t图象)如图所示,求:(1)汽车行驶速度v1的大小;(2)小鸟飞行速度v2的大小.21.—质点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m/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其 -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1)质点在前8s内位移大小;(2)经多长时间质点离出发点距离达56m.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DBDCA6-9:BCCB10.BC;11.CD;12.ACD;13.BC;14.CD;15.AD二、填空题16.(1)0.60m/s(2)0.5m/s2(3)<17.(1)0.328(2)图略(3)匀加速直线;0.80m/s2二、计算题18.⑴解:1.7m(2)解:1m/s2,方向竖直向下19.⑴解:3m/s2(2)解:6s (3)解:35m20.(1)15m/s(2)45m/s21.(1)16m(2)28s。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1小题至第7小题为单选,第8小题至第12小题为多选。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质点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凌晨4时26分开始进行下潜实验,并在深度5 182米的位置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如图所示。
下潜全程历时8小时57分,于13时2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
关于此次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5 182米”是指位移B.“5 182米”是指路程C.“4时26分”“8小时57分”“13时2分”是指时间D.“4时26分”“13时2分”指时刻,“8小时57分”指时间3.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象,由图可以知道( )A.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B.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C.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4.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50 mB. 56.25 mC.75 mD.150 m6. 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到达斜面底端,并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停止运动。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调研试卷物 理 20l8.1(本试卷共18小题,满分120分.测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 铅笔填涂测试号下方的涂点.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 黑色签字笔作答,必须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 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运动描述的几个基本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不可以选为参考系B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C .时刻表示较短的时间,时间表示较长的时间D .若一段时间内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则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2.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挂于天花板而保持静止,细线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斜面的弹力B .重力、细线的拉力C .细线的拉力、斜面的弹力D .重力、细线的拉力、斜面的弹力3.立夏“斗蛋”,是深受小朋友们喜欢的一项传统民俗,如图所示,把鸡蛋A 快速向另一个静止的鸡蛋B 撞去,结果鸡蛋B 被撞破了,已知两个鸡蛋质量大小关系为m A <m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鸡蛋的惯性小于B 鸡蛋的惯性B .A 鸡蛋的惯性大于B 鸡蛋的惯性C .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小于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D .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大于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4.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可能不是变速运动B .曲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能不变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没有加速度5.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在参加跳远比赛,他腾空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L ,成绩为4L ,假设跳远运动员落入沙坑瞬间速度方向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α,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 )A .tan α=2B .tan α=1C .tan α=21D .tan α=41 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段质量分布均匀的粗麻绳,绳子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子上某一点到绳子左端的距离为x ,设该点处的张力为T ,则最能正确反映T 和x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C.伽利略提出在同一地点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8.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C.乘坐升降电梯加速上升D.粉笔抛出竖直向上运动9.一质点在t=0时刻从坐标原点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s末,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第3s末,质点距坐标原点有最大距离C.0~1s内和2~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2~3s内和3~4s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同10.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牛力齿轮翻车”的图画(如图所示),记录了我们祖先的劳动智慧.若A、B、C分别为三个齿轮边缘上的一点,三齿轮半径的大小关系如图(r A>r B>r C),则()A.线速度v A=v B>v CB.线速度v A< v B= v CC.角速度ωA<ωB=ωCD.角速度ωA=ωB >ωC11.滴滴司机们经常会使用智能手机接单、导航等,但是在车上使用手机是比较危险的,所以很多司机会使用“手机磁力支架”,由于支架具有磁性,会牢牢吸附住手机(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手机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示意图(支架相当于倾角为θ的斜面),若手机的重力为G,当手机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时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受到支架的支持力大小为G cosθB.手机有可能不受支架摩擦力的作用C.手机和支架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小于tanθD.手机受到支架的作用力大小为G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24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2.(8分)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1)实验室中配备的打点计时器是电火花式的,则应使用的电源电压是V;(2)如图是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x=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m/s;拖动该纸带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后两空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3.(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自行设计装置,开展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用一木板竖直放在铁架台和弹簧所在平面后.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a.先用两个钩码挂于弹簧末端,在木板上记下末端的位置O(如图甲所示);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OA、OB系在弹簧末端,用两弹簧测力计勾住绳套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如图乙所示),记录相关内容;c.根据步骤b中所记录的内容,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再根据已知的钩码重力,在坐标纸上画出弹簧所受的钩码拉力F(如图丙所示).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1)步骤b中,需要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和,要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这里体现的科学方法是 ;(2)请你用作图工具在图丙中作出F A 、F B 的合力F ’,(3)最后观察比较F 和F ’,得出结论后,组员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 .实验要选用自重较小的弹簧B .弹簧测力计、细绳、弹簧都应和木板平行C .两绳套OA 、OB 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D .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14.(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a 和F 、m 之间的定量关系”:(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关于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保持砂桶和小车始终相连B .逐渐垫高木板右侧,直到小车恰好开始滑动C .逐渐垫高木板右侧,直到轻推小车能让小车恰好匀速滑动D .每次改变小车内砝码的数量,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如果该同学平衡好了摩擦力,保持小车的质量M 不变,多次改变砂桶和砂的总重力F (砂的质量最终达到31M ),分别测小车加速度a ,根据得到的数据,在a 一F 图象中描点得到的图像应如图乙中 ,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3)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在自制的双层架子上固定带有刻度标记的木板,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辆相同小车质量均为M (足够大),两个相同托盘质量均为m 0,每个砝码的质量均为m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平衡车子和木板间的摩擦力;②让两辆小车紧靠右边的挡板,记下小车前端刻度尺读数s 0,在乙托盘中放入1个砝码,在甲托盘中放入2个砝码;③同时释放两小车,当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未到滑轮处),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读出照片中甲、乙小车前端刻度尺读数,分别为s 1、s 2.根据本实验方案的原理,在本次实验中验证表达式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成立,多次实验后即可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和所受合外力成正比”.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8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在细线A 和轻弹簧B 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其中细线A 水平,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轻弹簧B 上端固定于天花板,轴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已知轻弹簧B 的劲度系数为后,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细线A 中拉力的大小F A ;(2)轻弹簧B 的伸长量Δx ;(3)突然剪断细线A 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a .16.(14分)如图所示,现有一倾角θ=370的光滑斜面OA ,质量m =2kg 小物块在其顶端O 点由静止释放,小物块加速下滑到斜面底端A 点时速度v =6m/s ,随后以该速度滑上一段长度L =1.2m 粗糙水平面AB .在小物块沿水平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对其施加一个大小F =20N ,方向和水平成a =370角斜向左下方的拉力.已知小物块和水平面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370=0.6.则:(1)求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 ;(2)求小物块在水平面上向右减速的加速度大小a :;(3)请通过计算判断,小物块是否会冲过B 点?17.(15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AB 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一个质量m =0.2kg 的小球从最低点A 射入,沿轨道运动半周后,以0=3m/s 的速度从最高点B 水平抛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tan530=34.求: (1)小球落回地面时和A 点的距离x ;(2)小球落回地面时的速度v ;(3)小球刚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压力F 的大小.18.(15分)如图所示,质量m B =2kg 的木板B 静止放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F =10N 的外力作用在木板上,使其开始向右加速,在此同时,将一质量m A =lkg 的物块A (视为质点)放置在木板B 的左端,以v =4m/s 的初速度开始向右运动,物块A 和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已知运动过程中物块A 恰好没有从木板B 的右端掉下.求:(1)物块A 和木板B 开始运动的加速度a A 、a B 大小;(2)木板B 的长度L ;(3)物块A 在开始运动后的1.5s 时间内的位移x 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卷(1)高一物理·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DCBABADCCDADBDBC13.mgx向下 0.1g (每空2分) 14.(1)0.25(2分) 0.45(2分) (2)如图所示(3分) (3)1(2分)15.(1)7.2 m 1.2 s (2)22.5m/s【解析】(1)设全过程下落高度为h ,历时为t ;自由落体阶段下落高度为h 1,历时t 1,末速度为v 有112vh t =(2分) 对后阶段匀减速运动,有:11()2vh h t t -=-(2分) 联立上两式解得:2236m/s 12m/s 6h v t ⨯===(1分) 所以217.2m 2v h g ==(1分) 1 1.2s vt g==(1分) (2)对后阶段匀减速运动的逆过程,有21()2v h h a-=(2分)所以2222112m/s 2.5m/s 2()2(367.2)v a h h ===-⨯-(2分)16.(1)5N T = (2)2.5 m (3)1.5 s【解析】(1)传送带稳定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cos (sin )T mg T θμθ=-(2分) 解得:5N T =(2分)(2)剪断绳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ma μ=(1分) 解得25m/s a =(1分)匀加速的时间11s t va==(1分) 位移12122.5 m at s ==(1分) (3)物体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时间为120.5s L s vt =-=(2分) 总时间12 1.5s t t t =+=(2分) 17.(1)0.5 s (2)1:2 (3) 4.32 m【解析】(1)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 m ga Mμ-+(1分)代入数据得:a 1=12 m/s 2(1分)L =12a 1t 12(1分) 解得:t 1=0.5 s (1分)(2)铁块滑落后,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F Mga Mμ-(2分)代入数据得:a 2=24 m/s 2(1分)121=2a a (1分) (3)铁块离开木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 =12gt 22(2分) 解得:t 2=0.4 s (1分)铁块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为:v 1=a 1t 1=6 m/s (1分)根据位移公式得:s =v 1t 2+12a 2t 22(1分) 解得:s =4.32 m (1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联考测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1小题至第7小题为单选,第8小题至第12小题为多选。
)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质点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凌晨4时26分开始进行下潜实验,并在深
度5 182米的位置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如
图所示。
下潜全程历时8小时57分,于13时2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
到“向阳红09”母船。
关于此次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5 182米”是指位移
B.“5 182米”是指路程
C.“4时26分”“8小时57分”“13时2分”是指时间
D.“4时26分”“13时2分”指时刻,“8小时57分”指时间
3.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
图象,由图可以知道( )
A.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小于
b的加速度
B.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
b的加速度
C.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4.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
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
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50 mB. 56.25 mC.75 mD.150 m
6. 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到达斜面底端,并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停止运动。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7.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A、B相距最远
B.在t=3t
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
D.在t=6t0时刻,A、B相遇
8.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
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
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
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10.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内的位移比前1 s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加速度为0.2 m/s2
B.小球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小球第14 s的初速度为2.8 m/s
D.第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2 m/s
11.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不变).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加速度一定在增大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 Hz时,仍按50 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垂直穿过三块紧挨着的木块后,穿出时速度几乎为零.设子弹在木块中的加速度相同,若三块木板的厚度相同,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 = ____________;若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三块木板的厚度之比d1:d2:d3 = 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5小题10分,16小题12分,17小题15分,共37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